《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版)》整套教学课件_第1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版)》整套教学课件_第2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版)》整套教学课件_第3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版)》整套教学课件_第4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版)》整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本书按照系统的观点组织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第一篇绪论第二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第三篇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第四篇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1第一篇绪论本篇包括:第1章基本概念第2章需求预测基本概念是讨论生产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基础;需求预测则是进行生产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前提。2第1章基本概念1.1生产运作管理1.2生产运作的分类和生产类型1.3供需协调1.4生产运作管理历史和发展趋势31.1生产运作管理1.1.1社会组织及其基本职能1.1.2生产概念的发展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41.1.1社会组织及其基本职能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有益的输出(产品和服务)是社会组织的贡献,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础。有害的输出(三废加噪音)破坏环境。要提供输出则必须有输入。51.1.1社会组织及其基本职能(续)6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资源支撑:人、财、物、技术输入:原材料、能源、信息输出:产品、服务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及其外部约束1.1.1社会组织及其基本职能(续)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基本职能有3项:生产运作、理财和营销。生产运作提供产品和服务。社会组织的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投入到生产运作之中。理财就是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营销就是要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三项基本职能互相依存。71.1.2生产概念的发展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扩展前工业(Pre-industrial)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实质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所需的物品。动力来自人力和兽力。主要活动是同自然界打交道。生活节奏与自然界同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沐浴明媚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饮用洁净的水,享受大自然的美。

81.1.2生产概念的发展(续)工业(Industrial)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其本质是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增加社会财富。动力来自蒸汽和电力。分工是工业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活动是同经过加工的物品打交道。产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产生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91.1.2生产概念的发展(续)后工业(Post-industrial)社会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服务是满足个性化需要的过程。服务过程必须有单个顾客的特定输入。信息成为关键资源。生活质量由教育、保健和休闲来衡量。主要活动是人们之间的交往。101.1.2生产概念的发展(续)服务业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业务服务:如咨询、财务金融、银行、房地产等;贸易服务:零售、维修等;基础设施服务:交通运输、通讯等;社会服务:餐馆、旅店、保健等;公共服务:教育、公用事业、政府等。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服务业就没有现代社会。111.1.2生产概念的发展(续)当前,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信息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它极大地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机器体系构成的制造系统,只是制造业的“肌肉和骨骼系统”,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质上是给传统制造企业赋予“神经系统”,使之能够迅速觉察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121.1.2生产概念的发展(续)人们在解决基本的物质需要之后,精神需要就突出出来。精神需要可以从物质享受中得到一定满足,但主要是通过优质服务得到满足。当一个社会多数人已经达到“衣食无忧”的状况时,继续大力发展农业和制造业,只能使农产品和工业品大量积压,浪费有限的资源,并不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服务业发展不够不仅会成为限制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与物质需要的有限性不同,精神需要具有无限性,这种特点使得服务业的发展永无止境。131.1.2生产概念的发展(续)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创造财富的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给生产下这样一个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141.1.2生产概念的发展(续)英文教科书已经从最初的生产管理(ProductionManagement)改为生产和运作管理(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现在大都称运作管理(OperationsManagement),与OperationsResearch(运作研究,运筹学)是姊妹学科。为了符合汉语的习惯,译作“生产运作管理”,或简称“运作管理”。对营利组织如企业,也可译为“运营管理”;但对于非营利组织,如政府、大学、医院等,称“运营管理”则不合适。151.1.2“生产”概念的发展(续)社会组织主要输入

转化的内容主要输出

工厂

原材料加工制造

产品运输公司

产地的物资位移销地的物资修理站

损坏的机器修理修复的机器医院

病人诊断与治疗恢复健康的人大学

高中毕业生教学

高级专门人才咨询站

情况、问题咨询

建议、办法、方案

典型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161.1.2生产概念的发展(续)生产运作系统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生产运作系统是人的组织、物的配置和资金运筹的协调运作的统一体。输入是由输出决定的,生产运作系统也是由输出决定的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设计建造的,它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构造和重构,使它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17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高效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高效就是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产出的是产品和服务;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18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续)生产率=产出的量/投入的量如果产出的量=10000单位,而花费的工时是500小时,则,单因素生产率=10000/500=每小时20个单位的产出多因素生产率=产出的量/(劳动力+物资+能源+资本+其它)计算多因素生产率,需要将劳动力、物资、能源、资本和其它资源换算成统一单位,通常换算成货币金额。19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续)灵活能很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要能够很快地适应市场变化,需要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柔性是指处理环境变化的能力。20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续)准时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要求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与均衡性。但是,不与市场需求挂钩,追求连续性、平行性与均衡性毫无意义。在市场多变的情况下,比例性也只是一种永远达不到的理想状态,瓶颈出现永远是正常现象。21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续)合格产品和(或)满意服务,是指质量。对有形产品,通常以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等作为衡量质量的指标。对服务通常以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作为衡量质量的指标。22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续)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是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对其运行有先天性的影响。23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续)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是讲在现存的生产运作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运作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计划方面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何时出产的问题;组织方面解决如何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的问题;控制方面解决如何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24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续)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包括人员的培训、设施的维护以及生产系统的改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工人的操作技能以及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通过不断培训来提高,这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保障。设备和设施的维护是保证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的物质条件。生产系统的改善则是不断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产销率的需要。251.1.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续)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技能技术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管理技术。必须具备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工艺知识;懂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技术和方法。行为技能必须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调动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并协调众人的活动。261.2生产运作的分类和生产类型1.2.1产品生产1.2.2服务运作1.2.3生产类型的划分1.2.4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1.2.5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271.2.1产品生产产品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产品生产分成两种:连续性(流程式)生产:化工、炼油、造纸等;离散性(加工装配式)生产:机械、电子、家具、服装等;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在产品市场特征、生产设备、原材料等方面有不同特点。281.2.1产品生产(续)特征

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

产品品种数产品差别营销特点资本/劳力/材料密集自动化程度设备布置的性质设备布置的柔性生产能力扩充能力的周期对设备可靠性要求维修的性质原材料品种数能源消耗在制品库存副产品较少有较多标准产品依靠产品的价格与可获性资本密集较高流水式生产较低可明确规定较长高停产检修较少较高较低较多较多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依靠产品的特点劳力、材料密集较低批量或流水生产较高模糊的较短较低多数为局部修理较多较低较高较少

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比较291.2.1产品生产(续)流程式(process)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对生产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加工装配式(fabrication/assembly)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可以在异地进行,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涉及多种多样的加工单位、工人和设备,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加工装配式生产可以采取备货型(make-to-stock,MTS)生产方式,也可以采取订货型(make-to-order,MTO)生产方式301.2.1产品生产(续)备货型生产预测驱动,生产为补充库存,通过库存满足需要,可通过分销渠道销售。标准化产品适用备货型生产:轴承、紧固件、小型电机等。优点:生产效率较高,即时满足顾客共性需要,利于计划管理,企业有较大主动权。缺点:顾客选择有限,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往往造成积压与短缺并存,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311.2.1产品生产(续)订货型生产订单驱动,生产为顾客个性化需求,不必维持成品库存,不必通过分销渠道销售。非标准化产品:大型船舶、电站锅炉等。优点:能够满足顾客个性化需要,可以消除成品库存。缺点:生产效率较低,企业主动权较少,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321.2.1产品生产(续)按订单制造(Build-to-Order,BTO)MTO本是用于大型、非标准产品的生产,BTO则是从大量重复性生产发展而来,如汽车制造,可以采取MTS,也可采用BTO;MTO中大部分零件由本企业加工制造,BTO则倾向于多数零部件由外部采购。其实,MTO和MTS只是一条连续带上的两个点33制造企业顾客研发设计采购加工装配发运按订单销售(STO)按订单装配(ATO)按订单加工(FTO)按订单采购(PTO)按订单设计(ETO)按订单研发(DTO)产品个性化程度高高低低生产效率高订货提前期长短低库存量备货订货分离点备货型生产订货型生产341.2.2服务运作(1)按行业分类,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所有其它15个行业。包括娱乐、教育、通信、金融、保险、运输、公用事业、政府服务、保健、医疗、贸易和商业等。(2)按服务组织的目的可分为营利服务和非营利服务。政府服务、教育、医疗、公用事业应该为非营利服务。351.2.2服务运作(续)(3)按顾客参与方式可分为涉及顾客身体处理(如保健、医疗、理发、餐饮)、涉及心理刺激(如教育、信息、娱乐、咨询、心理救助)和涉及顾客拥有物处理(如维修、洗衣、清扫、房屋整理、剪草)三种服务。(4)按照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可将服务分成纯劳务和一般劳务两种。纯劳务不提供任何有形产品。如咨询、法庭辩护、指导和讲课。一般劳务则提供有形产品,如批发、零售、邮政、运输、图书馆书刊借阅。361.2.2服务运作(续)(5)按顾客是否参与也可将服务运作分成两种:顾客参与的服务和顾客不参与的服务。前者如理发、保健、旅游、客运、学校、娱乐中心等,没有顾客的参与,服务不可能进行;后者如修理、洗衣、邮政、货运等。顾客参与的服务运作管理较为复杂。371.2.2服务运作(续)(6)按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可将服务分成4种:大量资本密集服务,又称为服务工厂(servicefactory);专业资本密集服务,又称为大众化服务大量劳务密集服务,又称为服务作坊(serviceshop)专业劳务密集服务,又称为专业化服务。38

劳动(或资本)密集程度资本密集劳动密集与低大量资本密集服务:大量劳动密集服务:顾航空公司中、小学校客大酒店批发接游乐场零售触程高专业资本密集服务:专业劳动密集服务:度医院律师事务所汽车修理专利事务所会计事务所

391.2.2服务运作(续)1.2.2服务运作(续)

服务的特征无形性(intangibil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或波动性(variability)。同步性(simultaneity),或不可分性。(inseparability)易逝性(perishability)。实际上,有些特点并非服务所独有,如软件产品具有无形性。单个顾客的特定输入,是服务最本质的特征。401.2.2服务运作(续)服务运作管理的特征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使服务的生产率难以测定。现行的考核脑力劳动者的办法大都采用考核体力劳动者的办法,是不科学的,副作用相当大。由于服务的同步性,服务不能存储,不能通过库存来缓冲来适应需求变化。由于服务的异质性和无形性,使得服务质量难以测量。由于服务的易逝性,会造成服务资源的浪费。顾客参与是服务的本质决定的,顾客直接参与对服务企业有正面和负面影响。411.2.3生产运作类型的划分生产运作类型按照品种多少、批量大小、生产重复程度划分大量生产运作单件生产运作成批生产运作

大量大批生产运作中批生产运作单件小批生产运作

大量生产运作

成批生产运作单件生产运作

生产类型的划分421.2.4不同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

大量大批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设计方面由于可以采用经过多次制造和使用检验的标准图纸生产,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重复生产时,图纸只需作小的修改),节省了设计阶段所需的时间,保证了设计质量,节省了设计人员。工艺方面由于设计图纸变化小,产品结构相对稳定,可以编制标准制造工艺,标准工艺经过反复生产验证,其质量可不断提高。由于减少以至消除了重复编制工艺的工作,不仅大大减少了工艺编制的工作量,缩短了工艺准备周期,而且节省了工艺人员。由于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可设计专用、高效的工艺装备,便于且宜于精确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减少原材料消耗。431.2.4不同生产运作类型

的特征(续)

大量大批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续)

生产组织方面可进行精细分工,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工人操作简化,可推行标准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宜于购置专用高效设备,采用流水线、自动线等高效的组织生产的形式。生产管理方面便于且宜于制定准确的工时定额。由于产品品种及产量稳定,原材料、毛坯变化小,易与供应厂家和协作厂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质量与交货期容易得到保证。例行管理多,例外管理少,计划、调度工作简单,生产管理人员易熟悉产品和工艺,易掌握生产进度。

44好处:①从设计到出产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大量大批生产一般是备货型生产,生产周期短使得用户的订货提前期短,从而加快了整个社会的生产速度;②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③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④产品质量高而稳定。451.2.4不同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续)

单件小批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设计方面每生产一种新产品都必须重新设计,绘制新图,或作较大修改。因此,设计工作量大,设计周期长,需要的设计人员多。因图纸得不到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的检验,设计质量也不易提高。工艺方面必须为每种新设计的产品编制工艺,需设计、制造新的工艺装备。编制工艺的周期长。由于生产的重复程度低,材料消耗定额也不易或不宜准确制定。工艺质量不易提高,需要的工艺人员多。

461.2.4不同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续)单件小批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续)生产组织方面只能进行粗略分工,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人需完成多种较复杂的操作,需较长时间培训。多品种生产只适于使用通用设备,效率低,工作转换时间长。一般只能采用按功能布置(机群式布置),零件运输路线长。生产管理方面只能粗略制定工时定额。原材料、毛坯种类变化大,不易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质量与交货期不易保证。计划、调度工作复杂,例行管理少,例外管理多,需要管理人员多。471.2.4不同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续)

1.2.4不同生产运作类型

的特征(续)

缺点:①产品制造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户订货提前期长;②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③成本高;④产品质量不易保证。481.2.5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1)减少零件变化推行“三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推行成组技术推行减少变化方法(2)提高生产运作系统柔性柔性是系统处理外界变化的能力硬办法:提高机器体系的柔性软办法:提高组织管理系统的柔性491.3供需协调1.3.1供需链瓶颈及其影响1.3.2能力与需求的匹配1.3.3理想的供需关系:准时生产50采掘企业冶炼企业制造企业用户农牧业食品服装加工食品服装销售衣食需要1.3.1供需链瓶颈及其影响511.3.1供需链瓶颈及其影响(续)瓶颈是制约整个系统产出的部位或环节。一条高速公路的某段正在修路,修路部分就成为这条高速公路的瓶颈。整条高速公路的汽车通过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汽车的数量)下降到瓶颈上的汽车通过率。加宽非瓶颈部分的公路宽度不仅不能提高整条高速公路的通过率,而且白白浪费了资源供需链的瓶颈在供方,形成卖方市场。供需链的瓶颈在需方,形成买方市场52原料生产企业材料加工企业产品制造企业最终用户ABCD

生产能力

最终需求

15(BN)

2025242520(BN)

2525

25(BN)25(BN)25(BN)26……30303528(BN)供需链瓶颈的变化1.3.1供需链瓶颈及其影响(续)531.3.2能力与需求

的匹配是生产运作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能力在“量”和“质”方面的改变能力与需求在量方面的匹配改变能力影响需求能力与需求在质的方面适应以不变应变:“全能机器”和“全能员工”以变应变:业务过程重构,敏捷制造541.3.3理想的供需关系:

准时生产按需生产是组织生产运作的基本原则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运作的基本要求准时生产是组织生产的哲理,有普遍性供需协调将需方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在需方需要的时间,在需方需要的地点,按需方要求的数量和质量,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需方551.4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

和发展趋势1.4.1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产业革命科学管理运动管理科学日本制造业的影响1.4.2当前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56

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随后扩展到欧洲,19世纪传到美国。1764年,瓦特(JamesWatt)发明了蒸汽机,给机器带来了能源。1770年JamesHargreave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在1776年劳动分工论。1785年EdmundCartwright发明了动力织布机,这3项发明带来了纺织工业的革命。1800年Whitney的标准化互换零件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机器的大规模引入,科学管理也应运而生。57

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ScientificManagement)

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911)

甘特图(HenryGantt,1916)装配流水线(MovingAssemblyLine)

福特(HerryFort1913)动作研究

吉尔布雷斯(FrankGilbreth,1922)夫妇

58

管理科学1915年,哈里斯(F.w.Harris)提出了第1个库存管理数学模型,从此将数学引入管理领域。1924年,休哈特(W.Shewhart)提出了抽样和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1935年,梯培特(L.H.C.Tippett)提出统计抽样理论。二战以后,人们将运筹学(Operationsresearch,OR)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发展成为管理科学(Managementscience)59日本制造业的影响日本的制造业采用JIT和精细生产方式,通过高质量、低成本而具有竞争力。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引入的,但是,日本企业重视人的因素,并将质量控制方法简化,使普通工人而不只是专家都懂得如何使用,从而使质量控制成为全员参与的工作。对质量重视体现以顾客为尊,是向基于顾客的管理迈出的第一步。日本强调不断改善、团队精神,都是现代生产运作管理需要的。601.4.2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人们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却面临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被严重污染。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611.4.2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环境的破坏是人类为工业化付出的沉重代价。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生产运作管理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方向:一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物排放,发展服务业和推行精细生产是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的途径。二是努力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就要研究和推行绿色制造,构造生态供应链。621.4.2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精细生产是指资源占用少,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是对资源精打细算的生产,因此也是保护环境的生产。从点改进(pointkaizen),主要特点是利用老7种工具对个别问题进行改进;过程改进(processkaizen),主要特点是利用新7种工具对局部范围问题进行改进再到流程改进(flowkaizen)的知识和经验,主要特点是利用价值流图(VSM),以增值环节为主线,对某个产品系列或服务内容进行改进。系统改进(systemkaizen),需要新的手段和工具来实施。631.4.2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实行“绿色制造”,构造“生态供应链”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地球上本来就有一条“生态供应链”,动物和植物是“相依为命”的两大物种。要构造“生态供应链”,使任何一个企业或居民的所有产出物都成为其它企业或居民的可用资源。641.4.2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3D打印将给组织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3D打印技术已用于产品制造,现在它已经打印出零部件、房屋、汽车、枪支等。3D打印从根本上改变了实体产品制造的过程,它能够快速、精确地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它能够消除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大大简化物流系统,彻底消除物流配送中“最后一公里”的烦恼。3D打印十大优势:制造复杂物品不增加成本,产品多样化不增加成本,无须组装,零时间交付,设计空间无限,零技能制造,便携制造,减少废弃物,材料无限组合,精确的实体复制。65谢谢!66第2章需求预测

DemandForecasting2.1预测2.2定性预测方法2.3定量预测方法2.4预测误差及监控672.1预测2.1.1预测及其种类2.1.2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2.1.3预测分类2.1.4预测的一般步骤2.1.5预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68Iseethatyouwill

getanAthissemester.2.1.1预测及其种类预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计与推测。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为人们提供了即将发生的情况的信息,增加了成功的机会。但预测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预测离不开科学测定的数据,也离不开人们的经验和判断。不能因为预测的失误而否定预测。69预测的基本假设:过去的发展状态要持续到将来对总量的预测要比对个体的预测精确如每天从武汉到北京旅客数量的预测,比预计某个人将到何处出差要准确预测精度随预测的时间范围增加而降低702.1.1预测及其种类(续)预测的作用帮助管理者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何种服务在何处建立生产/服务设施采用什么样的流程供应链如何组织帮助管理者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计划今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利用现有设施提供满意服务712.1.1预测及其种类(续)按性质分科学预测科学预测是对科学发展情况的预计与推测。如门捷列夫预计有3个当时未发现的元素:亚铝、亚硼和亚硅。后来,发现了,是镓、钪和锗。技术预测技术预测是对技术进步情况的预计与推测。经济预测政府部门以及其它一些社会组织经常就未来的经济状况发表经济预测报告722.1.1预测及其种类(续)社会预测社会预测是对社会未来的发展状况的预计和推测。比如人口预测、人们生活方式变化预测、环境状况预测等。需求预测需求预测为企业给出了产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的需求期望水平,为企业的计划和控制决策提供了依据。需求预测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关系最密切。732.1.2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74需求产品生命周期竞争者的行为商业周期顾客偏好随机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时间广告推销努力商业信誉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信用政策产品质量

输入输出反馈企业努力2.1.3预测分类按预测时间长短分长期预测(Long-rangeForecast)

对5年或5年以上的需求前景的预测。它是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的依据。中期预测(Intermediate-rangeForecast)

中期预测是指对一个季度以上两年以下的需求前景的预测。它是制订年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的依据。短期预测(Short-rangeForecast)

短期预测是对一个季度以下的需求前景的预测。它是调整生产能力、采购、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等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752.1.3预测分类(续)按主客观因素所起的作用分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762.1.4预测的一般步骤77

1确定预测的目的2确定预测的时间范围

3选择预测的方法

4收集和分析数据

5准备预测

6对预测进行监控

“预测”2.1.5预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判断在预测中的作用基于销售的预测需要修正兼顾预测精度和成本预测的时间范围和更新频率稳定性与响应性782.2定性预测方法

Delphi法用户期望调查法部门主管意见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792.3定量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平滑模型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因果关系模型80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Delphi法用户期望调查法部门主管讨论法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因果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乘法模型加法模型时间序列平滑模型时间序列分解模型

预测方法单纯法812.3定量预测方法(续)时间序列预测(TimeSeriesForecasts)趋势成分(Trend

)-数据长期变化趋势季节性波动(Seasonality)

-数据短期有规律的波动不规则波动(Irregularvariations)-异常因素引起的波动随机波动(Randomvariations)-随机因素引起的波动82832.3定量预测方法(续)单纯法(NaïveForecasts)将前期实际得到的结果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特点使用简单,没有代价不用数据分析容易理解预测精度不高842.3定量预测方法(续)单纯法的应用时间序列稳定的情况F(t)=A(t-1),A(t-1)为(t-1)期实际值,F(t)为t期的预测值对季节性波动F(t)=A(t-n),n为波动周期对有趋势变化情况F(t)=A(t-1)+(A(t-1)–A(t-2))852.3定量预测方法(续)移动平均法简单移动平均(Simplemovingaverage)加权移动平均(Weightedmovingaverage)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smoothing)862.3定量预测方法(续)简单移动平均87SMAt+1

=

nAt+i-ni=1n实际值SMA3SMA5882.3定量预测方法(续)加权移动平均89WMAt+1

=

niAt+i-ni=1n实际值WMA3WMA5902.3定量预测方法(续)一次指数平滑法

(Singleexponentialsmoothing)最近的实际观察值赋予最大的权重.”年龄”越大的实际值权重越小91Ft=Ft-1+(At-1-Ft-1)

=

At-1+(1-

)Ft-1Ft新的预测值,

Ft-1前期预测值,At-1前期的实际需求,

平滑系数1、用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1)取α=0.1,F1=A1,:按照公式:Ft

=Ft-1+α(At-1—Ft-1)当t=2时,公式变为:F2

=F1

+α(A1—F1);计算:F2

=F1

+α(A1—F1)=42+0.1(42–42)=42.当t=3时,公式变为:F3

=F2

+α(A2—F2)=42+0.1(40–42)=41.8,当t=4时,公式变为:F4

=F3

+α(A3—F3)=41.8+0.1(43–41.8)=41.92,2.3定量预测方法(续)92(2)如果取α=0.4,当t=2时,公式变为:F2

=F1

+0.4(A1—F1)=42+0.4(42–42)=42,当t=3时,公式变为:F3

=F2

+0.4(A2—F2)=42+0.4(40–42)=41.2,当t=4时,公式变为:F4

=F3

+0.4(A3—F3)=41.2+0.4(43–41.2)=41.92当t=5时,F5

=41.92

+0.4(40–41.68)=41.15以后的预测值自己可以计算。2.3定量预测方法(续)93.1.4实际值2.3定量预测方法(续)942.3定量预测方法(续)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t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值;a

截距b斜率.95Yt=a+bx012345tYb=

n(xy)-

xynx2

-(x)2a=

y-bxn2.3定量预测方法(续)962.3定量预测方法(续)举例97y=143.5+6.3ta

=

812-

6.3(15)5

=b

=

5(2499)-

15(812)5(55)

-

225

=

12495-12180275-225

=

6.3143.5

2.3定量预测方法(续)982.4预测误差与监控3.4.1预测误差3.4.2预测监控992.4预测误差与监控(续)误差–

实际值与预计值的差别平均绝对偏差(Meanabsolutedeviation,MAD)平均平方误差(Meansquarederror,MSE)跟踪信号(Trackingsignal)是累积误差与MAD的比1002.4预测误差与监控(续)101MAD=

ActualforecastnMSE=

Actualforecast)-12n(2.4预测误差与监控(续)102Trackingsignal=

(Actual-forecast)MADTrackingsignal=

(Actual-forecast)Actual-forecastn第3章产品开发和技术选择3.1引言3.2产品设计与开发阶段3.3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3.4并行工程——产品开发组织的新方法3.5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1033.1引言

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市场竞争也主要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而展开。1043.1.121世纪企业面临环境的主要特征信息爆炸的压力技术进步越来越快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1053.1.2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性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适应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需要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1063.1.3现代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目的寻求真理,扩广知识探讨新知识应用的可能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性质探求发现新事物,新规律发明新事物完成新产品,新工艺,使之实用化,商品化内容发现新事物,新现象探求基础研究应用的可能性运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从事产品设计,产品试制,工艺改进成果论文论文或专利专利设计书,图纸,样品成功成功率低成功率较高成功率大经费较少费用较大,控制松费用大,控制严人员理论水平高,基础雄厚的科学家创造能力强,应用能力强的发明家知识和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专家管理原则尊重科学家意见,支持个人成果,采用同行评议尊重集体意见,支持研究组织在适当事作出评价尊重和支持团体合作计划自由度大,没有严格的指标和期限弹性,有战略方向,期限较长硬性,有明确目标,较短期限107新产品开发面临的压力

新产品开发面临着费用高、成功率低、风险大、回报下降等压力。格雷格A.史蒂文斯(GregA.Stevens)和詹姆斯·伯利(JamesBurley)调查统计后提出:3000个新产品的原始想法,只有1个能成功。阿尔巴拉(Albala)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新产品开发的死亡率为98.2%。初期项目中只有2%可以进入市场108新产品失败可归纳为三个关键原因:(1)没有潜在的用户和需求(2)新产品与当前的需求不匹配(3)营销工作不得力新产品开发的动力:(1)技术推动(2)市场牵引(3)同行竞争了解和确定人们的需求,将这种需求用技术实现,提高产品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是新产品开发的关键。1093.2产品设计与开发阶段一般产品开发过程由以下阶段构成:产品构思结构设计过程(总体设计、技术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过程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110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协调工艺设计协调输入产品功能中间结果协调结果产品规格干预指令协调结果工艺计划中间结果中间结果干预指令产品设计过程描述1113.2.1产品构思112产品开发过程构思R&D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技术的推动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来源于来源于开始3.2.2结构设计过程产品结构设计过程包括从明确设计任务开始,到确定产品的具体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活动。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产品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113结构设计过程114市场需求分析工作图设计结构设计优化设计三维几何造型计算机绘图有限元设计资料和图形库原型修改总体设计开始初步设计原型产品评估决策NNYYCAD总体设计通过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品的性能、设计原则、技术参数、概略计算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的分析。技术设计将技术任务书中确定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参数具体化,根据技术任务书所规定的原则,进一步确定产品结构和技术经济指标,以总图、系统图、明细表、说明书等总括形式表现出来。工作图设计进一步进行产品结构的细节设计,逐步修改和完善,绘制全套工作图样和编制必要的技术文件,为产品制造和装配提供确定的依据。1153.2.3工艺设计过程工艺设计是指按产品设计要求,安排或规划出从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工时消耗、设备和工艺装备需求等的说明。工艺设计过程是结构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之间的桥梁。工艺过程的结果一方面反馈给产品设计用以改进产品设计;另一方法作为生产的依据。116工艺过程设计的内容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拟订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117决定加工毛坯(材料和尺寸)选定加工条件计算加工时间制定加工工艺选择机床决定加工工序内的操作顺序选择工装零件图3.2.4产品设计的原则和绩效评价

产品设计和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设计用户需要的产品(服务)设计可制造性(Manufacturability)强的产品设计鲁棒性(Robustness)强的产品设计绿色产品(考虑环保要求)118产品开发绩效评价指标绩效指标度量对竞争力的影响上市时间新产品引入频率从新产品构思到上市的时间构思数量和最终成功数量实际效果与计划效果的差异来自新产品的销售比例顾客/竞争对手的响应时间设计的质量-接近市场的程度项目的频率-模型的寿命生产率每一个项目的研究发展周期每一个项目的材料及工具费用实际与计划的差异项目数量-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频率项目的频率-开发的经济性质量舒适度-使用的可靠性设计质量-绩效和用户的满意度生产质量-工产和车间的反映信誉-用户的忠诚度对用户的相对吸引力-市场份额利润率1193.3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3.3.1生产流程分类

按产品(product-focused)进行的生产流程,又叫对象专业化形式。按加工路线(process-focused)进行的生产流程,又叫工艺专业化形式。按项目(project)进行的生产流程。120不同生产流程的特征比较

特征标记对象专业化工艺专业化项目型产品订货类型产品流程产品变化程度市场类型产量批量较大流水型低大批量高成批生产跳跃型

高顾客化生产中等单件、单项定制无很高单一化生产单件生产劳动者技能要求任务类型工资低重复性低高没有固定形式高高没有固定形式高资本投资库存设备高低专用设备中等高通用设备低中等通用设备目标柔性成本质量按期交货程度低低均匀一致高中等中等变化更多中等高高变化更多低计划与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容易容易容易困难困难困难困难困难困难1213.3.2产品-流程矩阵生产流程产品顾客化多品种品种较多标准化大量生(低产量)(中低产量)(中批生产)(大量生产)高柔性单位成本低项目型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连续生产

航空航天工业装备机床工具特殊化工产品/药品电子电器汽车轮胎和橡胶钢铁产品普通化工产品/药品造纸容器制造酿酒石油钢铁林产品1223.3.3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产品/服务需求性质自制-外购决策生产柔性产品/服务质量水平接触顾客的程度1233.3.4生产流程选择决策品种-产量变化与生产单位形式的关系124对象专业化形式大量生产对象专业化形式批量生产成组生产单元工艺专业化形式批量品种以图中的数字为例,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对象式系统投资额为225万元,成组生产单元为111万元,工艺式为50万元。当产量在10万件以下时,选择工艺式最经济,当产量在10万~25万件之间时,成组生产单元最经济,当产量在25万件以上时,对象式最经济。当然还有一种选择,如果以上几种方案都不能得到满意的投资回报时,则应放弃该产品的生产。125工艺式成组生产单元对象(产品)式费用产量10000025000050000111000022500003.4并行工程——产品开发组织的新方法

126

需求

结构设计

工艺设计

制造

并行过程

串行过程产品开发的两种方式3.4.1串行的产品设计方法串行设计:从需求分析、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一直到加工制造和装配是一步步在各部门之间顺序进行。产品开发工作流程:127市场人员提产品构想质量控制人员作质量保证计划确定产品总费用和生产周期制造工程师确定工艺工程设计人员完成产品定义关于串行产品开发过程

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以部门为基础的组织机构严重地妨碍了产品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知识难以加入早期设计,加入设计的阶段越早,降低费用的机会越大。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和能力缺乏理解,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差异和矛盾降低了产品整体开发过程的效率。1283.4.2并行的产品设计方法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该方法力图使产品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过程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制造阶段营销阶段使用阶段终止阶段考虑的因素顾客需求产品功能减低成本提高效率易制造易装配竞争力(低成本、标新立异)可靠性可维护性,操作简便环境保护129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是一种强调各阶段领域专家共同参加的系统化产品设计方法,其目的在于将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的可制造性、可维护性、质量控制等问题同时加以考虑,以减少产品早期设计阶段的盲目性,进可能早地避免不合理因素的影响,缩短研制周期。130并行设计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质量保证顾客满意可靠性环境保护功能并行工程的主要思想

设计时同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设计结果产生产品设计规格和相应的制造工艺和生产准备文件。设计过程中各活动并行交叉进行。不同领域技术人员的全面参与和协同工作。高效率的组织机构。131并行产品开发流程特点

产品设计的各阶段是一个递阶渐进的连续过程,注意粒度和清晰度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演化产品设计过程和工艺设计过程是并行展开,同时进行。132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产品详细方案工艺初步方案产品初步方案工艺详细方案结构概念方案工艺概念方案1333.4.4并行工程技术1.虚拟设计面向并行工程的DFx设计模式体现了开发的集成过程PDM发展成为CAD/CAPP/CAM系统的集成平台Internet使设计集成的范围更加广泛STEP 标准作为设计开发集成的标准接口1342.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PDM3.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4.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GT)5.减少变化的方案(VarietyReductionProgram,VRP)135

应用并行工程的思想,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下表所示,可以减少产品设计中出现的错误的概率,节省了修补失误所消耗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开发周期,提高响应速度。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制造阶段营销阶段使用阶段终止阶段采取的措施顾客参与质量功能部署CAD/CAPPVRP、GTDFMDFA价值工程CE工业工程IE绿色制造136并行工程的人员构成137开发小组质量人员环保人员供应商顾客营销人员设计人员制造人员3.5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CAPP系统计算机支撑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分布式处理等)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PLM)138

第4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FacilityLocation4.1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4.2影响选址的因素和一般步骤4.3选址的评价方法1394.1.1选址的重要性选址是运作策略的一部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投资:建设新工厂或新服务设施需要一大笔投资,影响投资回报。成本:影响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从而影响到价格和竞争力。人员:影响吸引优秀人才、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积极性。改变困难,作用深远:选址建厂是一件巨大的永久性投资,一旦工厂已经建成,如发现厂址选择错误,则为时已晚,难以补救。选址不当,将“铸成大错”,也就决定了企业失败的命运。1404.1.2选址的难度选址关系到很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常常是互相矛盾的接近顾客往往不接近原材料产地运输方便的地点地价高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很难确定和度量心脏病医院建在人口稠密区还是城郊区不同部门利益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随时间变化,现在认为是好的选址,过几年可能就不一定,反之亦然大学在市中心不能发展偏僻地点变繁华1414.2影响选址的因素和一般步骤4.2.1经济因素4.2.2其他因素4.2.3选址的一般步骤4.2.4服务设施选址的特点1424.2.1经济因素(1)运输条件和费用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交通运输。在运输工具中,水运运载量大,运费较低;铁路运输次之;公路运输运载量较小,运费较高,但最具有灵活性,能实现门到门运输;空运运载量小,运费最高,但速度最快。在选址时,要考虑是接近原材料供应地,还是接近消费市场。1434.2.1经济因素(续)下述情况的企业应该接近原料或材料产地:原料笨重而价格低廉的企业,如砖瓦厂、水泥厂、玻璃厂、钢铁冶炼厂和木材厂等。原料易变质的企业,如水果、蔬菜罐头厂。原料笨重,产品由原料中的一小部分提炼而成,如金属选矿和制糖。原料运输不便,如屠宰厂。1444.2.1经济因素(续)下述情况的企业应该接近消费市场:产品运输不便,如家具厂,预制板厂产品易变化和变质,如制冰厂、食品厂大多数服务业商店消防队医院中、小学校1454.2.1经济因素(续)(2)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考虑劳动力的成本设厂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低廉的地区,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对于大量需要具有专门技术员工的企业,人工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例很大,而且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又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劳动力资源的可获性和成本就成为选址的重要条件1464.2.1经济因素(续)(3)能源及水资源可获性与费用没有燃料(煤、油、天然气)和动力(电),企业就不能运转对于耗能大的企业,如钢铁、炼铝、火力发电厂,其厂址应该靠近燃料、动力供应地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严重,但工业耗水万元产值耗水近200立米,发达国家为20-30立米,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0%,发达国家为80%1474.2.1经济因素(续)(4)厂址条件和费用在平地上建厂比在丘陵或山区建厂要容易施工得多,造价也低得多在地震区建厂,建筑物和设施都要达到抗震要求在有滑坡、流沙或下沉地面上建厂,要有防范措施在荒地上还是良田上建厂,由于建设和建房,全国耕地每年以250万亩速度递减地价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厂址条件还应考虑协作是否方便以上因素需要综合考虑1484.2.2其他因素(1)政治因素政治局面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当地有关法规,如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税负是否公平1494.2.2其他因素(续)(2)社会因素居民的生活习惯:企业的产品要适合当地的需要文化教育水平:招收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的员工宗教信仰生活水平1504.2.2其他因素(续)(3)自然因素气候条件直接影响职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气温的高低关系着厂房和办公室的建筑设计英国的曼彻斯特是世界著名的纺织业区,温度及湿度合适好莱坞:该地终年温和而干燥,适于室外拍片活动水资源有些企业耗水量巨大,应该靠近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造纸厂、发电厂、钢铁厂、化纤厂等啤酒厂,对水质要求高,则不仅要近水源,而且要考虑水质1514.2.3选址的一般步骤(1)选择某一个国家:需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市场、人才、基础设施、汇率与货币等风险。(2)选择适当地区:要考虑地区的吸引力、劳动力、基础设施环保要求、政策及各种经济因素。(3)在同一地区选择若干适当的地点:地区选定之后,要确定哪片土地建厂。(4)比较不同地点,作出决定。1524.2.3选址的一般步骤(续)城市设厂:优点城市人口稠密,人才集中,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各种企业聚集,协作方便,动力供应便利,资金容易筹集,基础设施齐备。缺点地价昂贵,生活水平高,对环境保护要求高。以下情况适于在城市设厂(1)服务业;(2)工厂规模不大;(3)占用空间少;(4)对环境污染小。1534.2.3选址的一般步骤(续)农村设厂:优缺点与城市设厂相反以下情况较适于在农村设厂:(1)工厂规模大,需占用大量土地;(2)生产对环境污染较大,如噪音、有害气体或液体;(3)需大量非技术性粗工;(4)有高度制造机密,需与周围隔离。1544.2.3选址的一般步骤(续)城郊设厂城郊具有城市和农村的优点,且由于现代交通和通讯发达,将有越来越多的工厂设在城郊。1554.2.3选址的一般步骤(续)选择合适的地点:(1)确定厂址应考虑厂区平面布置方案,并留有适当扩充余地。(2)整理厂地环境的费用。不能只考虑厂房和仓库的建设费用,还要考虑周围环境、道路、供水、下水道及废料堆放处理的场地等费用。(3)职工生活方便。在远离城市的地区建厂,还要考虑职工的住房问题,厂区和生活区要同时考虑。在城市或城郊建厂,要考虑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1564.2.4服务设施选址的特点制造设施的选址基本上是成本导向,主要关注成本最小化问题。因为制造业主要满足顾客的共性需求,共性产品在质量和性能方面趋同,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上。而且,制造过程需要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实体产品拥有大的体积和重量,使运输成本所占比重大。服务设施选址基本上是收入导向,其决定因素集中在业务量和收入量方面。服务业主要是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顾客满意上,而且服务以提供劳务为主,因此服务设施的选址则集中在收入最大化方面。对于服务企业来说,选址对收入的影响比对成本的影响大得多。1574.3选址的评价方法4.3.1选址问题的特点选址决策涉及的因素很多,加之一些因素又相互矛盾,造成评价选址决策方案的困难。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它们的原料供应地差别大,市场差别也大,则难以按那一种产品或服务来确定厂址。因此,很难找到一个正规的、一般性的选址评价模型。即使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模型,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准确,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1584.3.2评价方法(1)盈亏平衡分析法(Break-evenanalysis)(2)评分法(Factor-ratingmethod)(3)重心法(Centerofgravitymethod)(4)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算法(略)(5)仿真方法(略)1591)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可以从经济上评价不同的选址方案。(1)确定每个选址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2)在图形上画出每个选址的成本曲线,以纵轴表示成本,以横轴表示年销售量;(3)在不同选址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选择总成本最低的地点。(4)在不同选址销售量不同的情况下(服务业),选择销售收入高的地点。1600盈亏平衡点VoV1V2产(销)量成本FC2FC1TC1TC2收入利润1)盈亏平衡分析法1612)评分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只是从经济上进行比较。全面比较不同选址方案,是一个多目标或多准则的决策问题。因素评分法可以处理这样的问题。因素评分法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列出影响选址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简称选址因素;(2)给每个选址因素确定一个最高分数;(3)对候选厂址的每个选址因素评分;(4)计算每个选址方案的总分;(5)对总分最高的选址方案,给出选址建议。162选址因素最高分数备选方案ABC燃料可获性水源供应充足程度劳动力供应情况生活条件运输灵活性及前景环境保护法规税收稳定性共计30010025015020050501100200802201201603030840250902001201604040900220802001001403030800评分法举例2)评分法163选址因素权重得分AB交通条件土地状况停车场地公众态度扩展能力0.250.100.200.250.2070807090909070608080加权评分法2)评分法(续)

加权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