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儿童生活营造真实课堂 .doc_第1页
扎根儿童生活营造真实课堂 .doc_第2页
扎根儿童生活营造真实课堂 .doc_第3页
扎根儿童生活营造真实课堂 .doc_第4页
扎根儿童生活营造真实课堂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扎根儿童生活,营造真实课堂-浅谈儿童生活素材的恰当运用【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该课程就是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有效整合和利用儿童本身的生活素材是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在要求。无论上课前、上课时还是上课后,我们都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头活水,从儿童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中挖掘生动鲜活的素材,把握住教学契机,恰当地呈现材料,同时,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分析和运用,使品德课程回归到真实的原点。【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生活素材;合理运用 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小草离不开土壤我们的品德教育亦离不开儿童的生活。课堂教学是孩子生命历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课堂教学没有了生活的气息,只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那么对于置身其中的学生来说就失去了意义。儿童品德的培养应当在成长中一步步学会做人的规范和美德,是不能离开儿童的现实生活的。而教育者更要懂得将这些儿童生活中的鲜活素材运用的到课堂教学中,到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之效果。课程改革和人的发展均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即将儿童在生活中的各种真实素材呈现于课堂上,并学习辨析、分析和运用。 1、 上课前,多储备生活素材激活生活体验儿童的生活如同色彩般丰富多彩,时时刻刻都有很多鲜活的素材在生产。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多储备教学资源,既能丰富课堂,又可以拓深思想。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的教学更具有了挑战性,如何在众多的素材中找到最佳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难题,就需要在备课时多贮备儿童生活中的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1、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是说记性再好也有忘记的时候,不如用烂笔头写下来记得扎实。语文老师总会把这句话送给学生,其实作为品德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一天多彩的生活总是不断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有时候真恨不得头脑就是一台存储器,可以记住所有的事情。可惜,这个结论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是选择性地记忆那些值得记忆的事情。品德学科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随时关注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生活素材。孩子刚入学时,很多的“小插曲”不断上演:因为堵车迟到了、作业本忘带了、铅笔不见了、和同学吵架了、培摔倒的同学去校医室、吃饭时合作着传餐盘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老师们也经常为这些事情花费很多的精力。其实,这些就是再真是不过的儿童生活素材,将它们用简单的几句话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品德教学中的第一手材料。例如在教学我们班里故事多一课时,就可以将孩子们平时的小插曲用上,当孩子都已经淡忘的时候,教师积累的素材可以把学生的记忆唤起,激活生活体验。2、 手机记录真实瞬间。 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时随地的拍照、摄像、录音等功能更是好用至极。教师善于用好手机这些功能,记录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更好地扑捉每一个活动瞬间,创设更为真实的“微镜头”。这种不费力的操作,可以积累到更多的生活素材,而且最为直观和高效。3、 养成整理归类习惯。 当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时,就如同四季的服装一样,需要及时整理和分类,用起来时才一目了然。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来分,如学习类、纪律类、校园活动类、家庭类等,也可以以主题活动来分,如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社会活动等,每一个类别中又可以以时间来整理。这样的话,我们需要提取某一个题材的素材时,就会十分方便。2、 课堂上,恰当呈现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品德教材的设计会因为收时间、地域或空间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有一些课本中的素材是起不到有效帮助完成教学目的的作用的。所以上课时,教师在凭借教材的基础上,要把生活材料作为教学的新资源,引导学生对道德素材进行深刻的价值分析和心理体验,激发其道德情感,达到悟理的教学目的。例如:我会好好吃一课中,我将活动内容设置为:欣赏美食、了解营养、情景判断、合理配餐几个活动环节。其中课堂呈现的美食就有孩子们在学校用餐的画面,情景判断提供的也是手机拍摄到的两组镜头:一是吃苹果时只咬了一口就扔掉的小伟;二是中午用餐时,晋豪坚持将餐盘中不爱吃的青菜全部吃掉。这两组镜头都是经过筛选之后呈现出来的,目的就是将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被儿童接受。视频一播出,孩子们有的吃惊,有的惭愧,也有的庆幸。教师问:大家对视频中两位同学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孩子们各抒己见,积极讨论,非常全面地对其中的做法进行了判断,教师也顺势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那一堂课后,孩子们在就餐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少了浪费的现象。又如:我很整洁一课的设计中,因为考虑到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自我意识差。他们知道怎样整洁,但不一定会积极去做。所以在这堂课中除了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整洁,怎样做到整洁,怎样保持整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有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一种情感态度。课中,我播放了一组照片,里面的画面有课间时凌乱的抽屉、放学后杂物间的柜子里散落在地上的书本、午睡后床上的被子整整齐齐、全宿孩子摆放整齐的毛巾、水杯、升旗仪式时穿戴整齐的升旗手、广播操比赛时的统一服装等等,一张张画面换起了孩子们的认知,直观地呈现出整洁带来的美,清晰地传递给孩子们怎样的是不整洁,怎样的是榜样。在辨析中反思着自己的言行,明确了今后怎样去保持整洁,做一个爱整洁的孩子这一教学要求。诸如此类的生活素材,非常之多,只要我们关注到孩子的生活实际,就可以恰当地利用好它们,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添砖加瓦,添彩润色。3、 下课后,记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完整地教学。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也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一节课的前前后后,可以反映出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教师要通过当角度地进行反思,才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做出更好地调整,促进自我专业能力的成长。 教师要养成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的习惯。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认真地进行反思,思考哪些设计取得了预期成果,哪些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素材的选择有待今后改进等等。例如:在执教秋游去一课时,我列举了以往秋游时呈现出来的一些不合理画面,如乱扔垃圾、排队拥挤、有一个孩子走丢了等,却不知画面中出现了班长佳佳违反纪律的身影,课堂上孩子们的讨论的话题就转向了指责佳佳的行为,带头违纪,不能当班长,而忽略了我原本想引导孩子们如何注意安全的目的。当时我急于呈现结论,对孩子们提出的疑问轻轻带过,就进入了写秋游计划的环节。直到下课后,看到孩子们指责佳佳的话题仍然没有停止,佳佳因此伤心地哭了时,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突发事件是需要用智慧和耐心去引导的,哪怕改变教学环节都是应该的。我马上记录了这堂课进行的反思,并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下一节课上新课前加上了一个环节“正确评价小伙伴”。我将班级中很多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在一张表格中列出,让各小组对比、分析里面的记录,讨论:如果看到同学的不足,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孩子们兴趣十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言语中多数都是礼貌性地善意提醒。接着请上面有名单的同学谈自己听了大家评价后的感受,这其中就有那日指责班长的几个孩子。接着,我播放了佳佳那天哭过后对我说的话:照片里的我是做的不对,当老师播出来时我已经知道错了,而且也很后悔。可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犯了错误,你们却只说我一个人,还说我不是好班长,我真的很伤心。平时,你们犯错误的时候,我都是用提醒的方式告诉大家的,而且给很多次改正的机会。你们为什么不能给我给我一次机会呢?听完以后,孩子们有了惭愧的表情。此时,我告诉他们: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人无完人,金无赤金。我们不能因为谁做了一件错事就一味地指责他,连老师都有犯错的时候,何况是小伙伴呢!佳佳是班长,同时也是你们的同班小伙伴,她和你们一样,都应该有改正不足的机会,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一样,以后改正就行了,对吗?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也意识到了上次那样的言语伤害到了佳佳,真诚地向佳佳道歉。看着孩子们互相体谅的眼神,听着他们彼此信任的话语,我不仅感觉到孩子们在成长,我自己也在反思中成长。如果以后再教这一课时,我还会进行调整,我会将现在学校提出的“秋游前做计划书”的生活素材加进去,改变原有的设计,整合有效的素材,更好地开展品德学科教学,体现教学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我想,应该会比以往的课堂更有意义。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学生为本主题性课程;它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恰当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