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PPT课件.ppt_第1页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PPT课件.ppt_第2页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PPT课件.ppt_第3页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PPT课件.ppt_第4页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3 17 1 第六章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本章进入 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模型 又称为 新贸易理论 2020 3 17 2 第一章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要条件 的知识回顾 1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 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 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4 规模收益不变 5 两国市场完全竞争性 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要素生产率不变 资源禀赋不变 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变 完全竞争性的要求 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不变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两国间技术 资源及偏好等方面的差异越大 两国间的贸易基础越雄厚 2020 3 17 3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图绪 1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实质 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的 国际贸易的完全竞争理论模型 2020 3 17 4 传统的 国际贸易的完全竞争理论模型 所揭示的贸易形态属于产业间贸易 或行业间贸易 现实中国际贸易所表现出的特征与比较优势理论所预期的情形并不一致 然而 战后的国际贸易状况却是相反的 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占全球贸易一半以上 即产业内贸易 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减少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战后国际贸易新现象 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2020 3 17 5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逻辑上 的缺陷 忽略了 规模经济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兼容的 2020 3 17 6 20世纪7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 PaulKrugman 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 新贸易理论 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 对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作出新的解释 保罗 克鲁格曼 2020 3 17 7 保罗 克鲁格曼生平 1953年出生在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1973年 写了一篇论文 表明汽油是长期需求富有价格弹性 第一次对传统进行挑战 197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 主修是经济学197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 直接去耶鲁任教 1978年成名 写了一篇论文 规模报酬递增 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 2020 3 17 8 本章结构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的含义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垄断竞争市场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 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 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双寡头市场 古诺模型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 从外部规模经济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 探讨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探讨寡头竞争市场条件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2020 3 17 9 关键性问题 掌握外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掌握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特别是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 2020 3 17 10 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新贸易理论革命最早由克鲁格曼等人掀起序幕在他们之后 一些经济学家也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著 如迪克西特和诺曼 1980 兰开斯特 1980 赫尔普曼 1981 埃塞尔 1982 布兰德和斯潘塞 1985 等 这些论著大大丰富了新贸易理论 使其适用性进一步增强 在贸易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节介绍埃塞尔于1982年提出新贸易理论的外部经济模型 2020 3 17 11 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 规模经济的含义规模经济 泛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 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的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内在的 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 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 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2020 3 17 12 企业内在规模经济性的三种类型 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不变 规模不经济 AC Q 最小有效规模 LAC 2020 3 17 13 产生外部规模经济的根源 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地理位置的集中 相应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完善 也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干中学 Learningbydoing 效应 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 随着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 行业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 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使LAC下移 2020 3 17 14 一个案例 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的区别 假设第一个在中关村开业的电脑公司只有一家店铺 每天出售一台电脑 在北京效区的生产基地每天运送的物流成本为100元 如果该公司扩大铺面 则每天能够出售10台 此时仍然只用一辆车运送 每台成本只有10元 由此产生的平均成本下降就是内部规模经济 如果现在有10家电脑公司聚集中关村 每家每天出售1台 这些公司可以共同雇用一辆车运送电脑 每个公司为此支付10元就够了 由此产生的成本下降就是外部规模经济 2020 3 17 15 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的区别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 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f K L f K L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 自然存在规模经济 但反过来 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规模报酬要求各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 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 即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2020 3 17 16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以2 2模型为基础 假设两国都存在如下假设情况 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 X Y两部门的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 要素禀赋 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 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 即不存在比较优势 2020 3 17 17 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具体形状的因素 行业规模报酬性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的要素使用比例相同的要素使用比例生产要素的性质异质性同质性 O X Y T T 2020 3 17 18 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 张力 而规模经济则生产一种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内凹 机会成本递减 的 吸力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 O X Y T T 2020 3 17 19 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点在E点 在E点相对价格线 Px Py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 而不是相切 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 X部门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要高于其社会机会成本 均衡时 社会福利水平则由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表示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 两国两种产品都生产 社会福利也相同 图6 1 2020 3 17 20 开放条件下均衡点E不再是稳定的 两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A国专门生产X B国专门生产Y A 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 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 位于直线TT 的中点C 两国都会获益 结论 既使不存在比较优势 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 图6 1 2020 3 17 21 图6 1情形两国消费点是重合的 即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好处是等同的 但这种情况只是巧合的 一般情况下 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可能是不均等的 图6 1 2020 3 17 22 图6 2 图6 2情形 两国都希望消费更多的X商品 于是X的价格上升 Y的价格下降 当两国贸易达到平衡时 国际均衡价格高于图6 1中的国际均衡价格 A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福利要大地B国 2020 3 17 23 国际分工的格局如何确定 国际分工格局的确定 偶然或历史因素 先行优势 FirstMoveradvantage 在发展初期 领先一步 的优势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 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 从而限制了 后来者 的进入 X累积产出 AC O A国平均成本线 B国平均成本线 ACB QB ACA QA 2020 3 17 24 国际分工的格局如何确定 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 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 X 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 Y 在封闭条件下 大国由于国内市场较大 可为X产品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从而X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更低 相对价格也低于小国 2020 3 17 25 国际分工的格局如何确定 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日本在经济发展初期东亚 四小龙 经济腾飞拉丁美洲的发展初期 2020 3 17 26 作业 思考本章课后思考题1 2 4题 画图完成本章课后第2题 预习 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2020 3 17 27 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 按市场结构划分的四种市场类型 2020 3 17 28 不完全竞争和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是理论分析中的两种极端的市场组织现实中 大多数市场结构都属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 2020 3 17 29 一 垄断竞争市场特征 1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因素与竞争因素并存 垄断竞争市场为什么垄断因素与竞争因素会并存呢 根源于垄断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 有许多厂商 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2020 3 17 30 垄断性体现在市场上每种产品间存在着差异性 差异性不仅指产品在质量 构造 外观 销售服务条件等方面的客观差异 还包括商标 广告方面的差别和以消费者的想象为基础的主观差异 产品差异越大 厂商的垄断程度越高 2020 3 17 31 竞争性体现在市场上每种产品间存在着相似性 相似是指这些产品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每一种产品都会遇到大量的其他相似产品的竞争 产品越相似 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 2020 3 17 32 2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比较平坦 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产品之间的差别性 使得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 比较平坦是由于产品之间的替代性 使得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 接近于完全竞争厂商水平线需求曲线 2020 3 17 33 假设消费者偏好多样化 并且企业生产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基于消费者偏好和追求垄断利润 厂商都倾向于选择不同的产品 希望生产更多的品种 由于市场规模有限 如果每一种品种产量都比较低 规模经济就难以实现 在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 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 市场可自由进入 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 厂商数目达到均衡 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 3 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两难 产品多样化与规模经济 2020 3 17 34 亚当 斯密的分工其他思想 分工要受市场规模的限制交通运输对促进市场的扩大从而扩大分工起着决定的作用 行业和企业一样 都要面临产品的多样化和规模经济的两难选择 市场规模越大 产品的品种就越多 2020 3 17 35 微观经济学知识回顾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量的决定 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是向下倾斜的 其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D 也是平均收益曲线AR 之下证明 设线性反需求函数为P a bQ 总收益函数为TR P Q aQ bQ2 边际收益函数为MR dTR dQ a 2bQdP dQ b dMR dQ 2b PR Q O D AR MR 2020 3 17 36 P q O D AC MC P0 q0 MR 单个厂商短期均衡产量的决定 MR MC H E 假设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没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别 短期内 由于产品的差异性 厂商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 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大于零 由于市场的竞争性 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 2020 3 17 37 P q O D AC MC P0 q0 MR H E 一是原有厂商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会下降 即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新厂商的进入会对原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影响 二是原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变得更加平坦 这是因为差异产品的数目增加导致原有厂商的产品被其他产品替代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2020 3 17 38 垄断竞争行业最终的市场均衡状态 最终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利润为零 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相切于平均成本曲线的左端 此时 市场结构达到均衡 市场中厂商数目随之确定下来 2020 3 17 39 二 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 厂商数目 局部均衡假设 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 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均分别相同 假设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 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等同的 假设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市场规模为既定的 即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 与价格无关 总之 该行业的厂商具有对称性 2020 3 17 40 均衡状态下 市场规模大小与厂商数目 或差异产品数目 以及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市场规模越大 则其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 n 就会越多 市场上产品的品种也越多 其次 厂商数目越多 与单个厂商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需求曲线就越平坦 这意味着厂商的均衡产量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均衡时 所有厂商的产量与产品价格也均相同 若用M表示整个市场规模 那么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均为 q M n 2020 3 17 41 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 RC曲线 RC曲线向上倾斜 曲线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市场规模M越大 因而对应的厂商数目 产品的品种与厂商产量就越大 n nw nB nA 0 C W B A R qA qB qw q 2020 3 17 42 当市场规模既定 要素使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 行业内厂商数量与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 当市场规模既定 要素使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 一国行业内厂商数量与厂商产量成反比 曲线离原点越远 其所代表的一国市场规模就越大 n 0 B A B A q 2020 3 17 43 三 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A国与B国 两个国家在生产技术条件 要素禀赋以及消费者偏好等诸多方面假设都完全相同 假设两个国家在市场规模上存在差异 如人口规模的差别导致了市场规模的差异 A国是小国 B国是大国 2020 3 17 44 开放后 两国市场合成统一大市场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 世界均衡点为W 厂商数目为nw 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均为qw A B 分别表示A B两国开放后的新均衡点 各国厂商的产量均为qw A B两国的厂商数目之和等于nw 封闭条件下 A B两国的市场均衡分别为A点与B点 n nw nB nA 0 C W B A R B A qw q 2020 3 17 45 开放后的情形国际分工格局 一行业里 一国只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 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 不能肯定每个国家生产产品的种类贸易形态 产业内贸易市场扩大产生两种积极效应 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贸易的福利效果 生产成本的降低 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 产品品种的增加 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 带来更多的满足 2020 3 17 46 四 规模经济 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分析框架 垄断竞争贸易模型除了规模经济外 再引入要素禀赋差异这一因素分析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 针对两部门 假设一国现有X与Y两个部门X是资本密集型部门 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Y是劳动密集型部门 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要素市场仍假设为完全竞争结构假设A B两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 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2020 3 17 47 开放后A国的消费者会从 国购买Y产品 但在X部门 两国的厂商各自生产不同的差异产品 两国消费者所消费的X部门产品既有本国的 也有外国的 即在X部门 每个国家都既有出口 又有进口 由于整个贸易最终必须达到平衡 所以A国在X部门应属于净出口国 B国在X部门则应属于净进口国 2020 3 17 48 开放后 贸易格局 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同时存在贸易起因 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 产业内贸易则完全由规模经济引起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 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两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越小 贸易应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 贸易形式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反之 两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性越大 产业间贸易就会越显著 2020 3 17 49 作业 思考本章课后思考题5 6 9题 预习 第三节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 2020 3 17 50 第三节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 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最早是由布朗德 J Brander 和斯潘塞 B Spenser 于1985年提出的后来 保罗 克鲁格曼 P Krugman 等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形成完善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2020 3 17 51 微观经济学知识回顾 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以垄断因素为主 同时存在竞争 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例子 汽车行业 通用 克莱斯勒 梅赛德斯 奔驰公司计算机CPU Intel AMD 其他重工原料行业 钢铁行业 石化行业等 2020 3 17 52 一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市场上厂商数目很少 厂商市场占有率较大 能够比较好地控制价格 新厂商进入该市场难度较大进入障碍 规模经济 专利 政府特许 对资源控制厂商生产的产品可能有差别 也可能无差别 同质性 寡头垄断企业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企业的任何决策都必须考虑对手的反应厂商的行为两种矛盾的倾向 或敌对或妥协 2020 3 17 53 二 非勾结性双寡头市场 古诺模型 基本假设 市场中只有两个厂商 和F 两个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完全相同 边际成本为常数 厂商行为模式是非合作型的 独立行动 厂商的决策变量为产量 即一个厂商的产量是另外一个厂商产量的函数厂商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 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2020 3 17 54 假设厂商H已知对方的产量为qF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就是D P qF曲线RDH即为厂商H的剩余需求曲线厂商H的边际受益曲线MRH与边际成本MC的交点 决定了厂商H最佳产量选择为qH 图6 7 2020 3 17 55 对于不同的qF 厂商H的产量选择也会不同 如果把H厂商的最佳产量选择与F各种可能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曲线描述出来 就是H厂商的反应曲线 HH 另一个厂商F也有一条反应曲线FF qH H F F H O qF 2020 3 17 56 厂商H反应曲线的具体确定 先确定两种特殊情形下厂商H的产量选择在图 a 中 假设对方的产量为零 则厂商H是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市场总需求曲线就是其剩余需求曲线在此情形下 厂商H的最佳产量就是垄断产量qM 2020 3 17 57 厂商H反应曲线的具体确定 图 b 说明厂商H将产量定为零 退出市场 的情况当qF等于完全竞争下的市场需求量qc时 厂商H的剩余需求曲线及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纵轴 此时厂商H的最佳产量选择为零 2020 3 17 58 厂商H反应曲线的具体确定 OH对应的是完全竞争下的产量 qc 表示当F厂商决策产量为qc时 H厂商选择产量为0 OH 对应的是完全垄断下的产量 qM 表示当F厂商不存在的情况下厂商H的最佳选择 H qM H qc O qF qH 2020 3 17 59 图6 9中的两条直线HH FF 分别表示厂商H和F的反应曲线H厂商反应曲线在图中要比F厂商的反应曲线更陡一些 2020 3 17 60 三 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 论证中心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如何发生的假设条件 世界上只有A B两国 封闭条件下 两国某一相同行业都是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两国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完全相同 两国的需求条件也完全相同 2020 3 17 61 三 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 开放后 两国厂商均可自由进入对方市场 因此两国的国内市场现在变为寡头市场结构 双寡头 图6 10描述了A B国市场的均衡 在图6 10 a 中 A国市场的均衡点为E 此时国内厂商H在本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为 来自B国的厂商F在A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为 两国之间的同质产品相互倾销 Reciprocaldumping 发生了产业内贸易 2020 3 17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