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三.doc_第1页
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三.doc_第2页
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三.doc_第3页
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三.doc_第4页
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物理期末质量抽测一、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温度值中,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A 35。B 37。C 39。D 42。2. 下列各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A 质量。B 热量。C 温度。D 密度。3. 沿海地区水份充足,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是水具有较大的( )A 热量。B 密度。C 比热容。D 质量。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来”的原因是(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C 分子是很小的。D 分子间存在间隙。5.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 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C 没有被举高的物体没有内能。D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6. 运动员投向篮框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 )A 只具有动能。B 只具有重力势能。C 既有动能,也有重力势能。D 既无动能,也无重力势能。7. 下列过程中,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 跳高运动员过杆后下落。B 拉满弦的弓把箭射出。C 垫起的排球向上运动。D 出站的列车加速前进。8.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结成冰,密度不会变。B 带入太空的笔记本,密度会变小。C 牛奶喝掉一半,密度会变小。D 给打足气的篮球再充气,球内气体密度会变大。9. 下列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在赛道上疾驶的F1赛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B 冉冉上升的氢气球所受的重力和空气使它向上的力。C 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D 紧握在手中静止的瓶子所受重力和手对瓶向上的摩擦力。10. 学习物理时会用到许多科学方法。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主要的研究方法与下面几种方法相同的是( )A 学习滑轮时,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任何摩擦。B 学习分子动理论时,用扩散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图1C 学习比热时,使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等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D 学习内能时,把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与物体的动能、势能相类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1. 温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沸水的温度为_。如图1所示,是常用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图212.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依次是吸气冲程、_冲程、_冲程和排气冲程。在如图2所示的冲程中,能量转化情况是将_能转化为_能。13.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当飞船从太空返回大气层时,飞船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外表温度升得很高,这是通过_方式改变了飞船外壳的内能;在此阶段,飞船的重力势能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几种物质的比热容焦/(千克)水4.2103煤油2.1103冰2.2103铁0.45103铜0.3910314. 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_的质量叫做密度。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读作8.9103_。15. 查右表可知铁的比热容是_,读作_ _;表示的意思是1千克铁,温度每升高1,_。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铁块,温度都升高1,_吸收的热量多;如果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_升高温度多。16. 用100牛的水平拉力使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2米,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_牛;若箱子重为500牛,则重力对它做功_焦。若给箱子装上滚轮后拉着它匀速向前,这时所用的水平拉力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拉力突然撤消时,箱子由于具有_仍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17. 图3所示的滑轮中,属于定滑轮是_(选填“A”或“B”),使用它的好处是可以_ _。在不计滑轮重力和各种摩擦的情况下,匀速提升重为120牛重物G,F1的大小为_牛,F2的大小为_牛。 图3 图418. 图4所示的甲、乙两轻质杠杆中OQ=4OP,所挂物体G重均为120牛,当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时,F1的大小为_牛,这是一个_力杠杆(选填“省”、“费”)。拉力F1的大小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2的大小。19. 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体积是210-3米3的实心铁块,其质量是_千克;若把它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两金属块的密度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与铁块,体积较大是的_块。_(选填“有”或“没有”)可能使实心铁块的密度大于实心铜块的密度。20. 小华研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他在已调节水平平衡的杠杆上,用弹簧测力计、钩码分别进行实验,研究过程如图5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力为动力、钩码对杠杆的力为阻力,钩码均相同且位置保持不变),请你根据实验情况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图5(1)由_(填a、b、c、d)两图中动力与动力臂大小间的关系可初步看出:阻力与阻力臂不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越大,所用动力越小;(2)根据四个图中杠杆的平衡与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的关系可知:当_ _时,杠杆可能平衡;当_ _时,杠杆不能平衡。三、作图题(共6分)21. 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到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在水平桌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力F的大小和方向如图6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f的作用点画在O点)。22. 请在图7中画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F1、F2的力臂l1和l2。图7图6四、计算题(共17分)23. 质量为2的水,温度升高了50,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c水4.2103焦/(千克)24. 一架起重机在120秒内把1105牛的重物匀速向上提升了6米,求:(1)起重机对重物做的功;(2)起重机做功的功率。25. 为了降温,教室里放了一块质量为27千克的冰块,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求:(1)这块冰的体积;(2)一段时间后,有0.01米3的冰熔化成水,请算出这些水的质量。五、实验题(共22分)26. 用温度计液体的温度时,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_,图8所示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的四种读数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b)(a)图8 图927.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如果杠杆处于如图9(a)所示位置,为了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需向_调节平衡螺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出_。实验时,若在支点右侧挂了两个钩码,如图9(b)所示,动力作用在支点左侧A点,则需沿_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重新平衡并记录数据,才能正确得到实验结论。图1028. 小王同学测定某合金块密度时,先把合金块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_盘中,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另一盘中砝码数量和游码位置如图10所示,合金块的质量是_克;他又用量筒测得该合金块的体积为10厘米3,此合金块的密度是_克/厘米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他还应_。29. 小丁小组探究固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他们准备了天平(带砝码)、烧杯、量筒、水、不同体积的实心铝块等实验器材。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意义,他们还需要的实验材料是_。他们设计了如右所示的表格,用以记录实验中观察和测量的数据,请在表格内空格处帮他们填上合适的栏目。实验序号1/2/3/实验后,他们整理得出了以下话语: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0厘米3的铝块比10厘米3的铝块,质量大;体积都是10厘米3的铁块和铝块,铁块的质量大。图11其中,_为实验现象,_为实验结论。30. 小华同学用实验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实验中酒精灯应置于两个烧杯下方中央,这是为了让两杯液体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_,从而通过记录_来代替两杯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他们记录实验数据如下面两个表所示。表一 表二实验序号物质质量(克)升高温度()加热时间(分)实验序号物质质量(克)升高温度()加热时间(分)1煤油100214水10022242544363666(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2)分析比较1、4(或2、5,或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_。(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的比值(即)是一个确定的值。(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即)一般不同。(c)归纳(a)、(b)结论可以看出,通过测定_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题号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一、20分1.B。 2.D。 3.C。 4.A。 5.D。6.C。 7.A。 8.D。 9.D。 10.C。二、35分11.冷热程度;0;100;-3。12.压缩;做功;机械;内。13.做功;变小。14.单位体积;千克每立方米。15. 0.45103焦/(千克);0.45103焦每千克摄氏度;吸收的热量是0.45103焦;水;铁。16.100;0;变小;惯性。17.A;改变力的方向;120;60。18.30;省;小于。19.15.6;相等;铁;没有。20.ab;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同。三、6分21. 大小1分;f的表述1分;方向与作用点1分。22. l1正确2分,l2正确1分。四、17分23、Q吸=cm(t-t0)2分=4.2103焦/(千克)2千克501分=4.2105焦1分24、W=Fs=Gh=1105牛6米=6105焦3分P=W/t=6105焦/120秒=5103瓦3分25、(1)V冰=m冰/冰=27千克/0.9103千克/米3=0.03米33分(2)m熔冰=冰V熔冰=0.9103千克/米30.01米3=9千克3分m熔水=m熔冰=9千克1分说明: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