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教育策略.doc_第1页
浅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教育策略.doc_第2页
浅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教育策略.doc_第3页
浅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教育策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教育策略前进中学吴桂芳浅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教育策略 前进中学 吴桂芳每当和同事一起谈论学生,总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难教育。的确,回首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发现以前很有效的教育方法似乎在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失灵了。“现在的孩子难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话题。中学时代是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积极探索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德育方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学生难教”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中学生“逆反心理”显现的犹为严重。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1在校内。有的学生认为校规或班规定的太严,例如统一着装、统一发型等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因此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不接受,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学校越明令禁止的事,越想尝试。有的学生老师批评的越多,他越出问题。有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对该学科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选择放弃该学科的学习。有的学生因为作业较多而选择了不做作业 ,哪怕受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同学对老师的反复说教不予理解,甚至恶言恶语顶撞老师。有的同学对身边的榜样无端否定,给予排斥和嘲笑。2在家里。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非常听家长的话,是家长眼里的乖孩子,可到了中学,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简直象变了一个人,不象自己的孩子似的。有个学生还给自己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挑战书,足以代表部分学生对家长的逆反程度,内容如下:妈妈:我感谢你养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财产,更不是你的奴隶,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还想要我这个女儿,必须做到如下规定:进我的房间必须敲门;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日记;不许强迫我穿你买的超级难看的衣服;不许拦截我的电话;不许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我比别的孩子差;允许我每天晚上有1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允许我每周日休息时9点起床;允许我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允许我听孙燕姿、周杰伦的歌;允许我反驳你的意见。如果你做不到其中任何一项,我宁可露宿街头,去做小偷,也要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家。 二、导致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1年龄与生理条件的限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最严重。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他们不久之前毕竟还是小孩,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2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在认知过程中,造成他们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家庭、学校所要求的行动上来,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3好奇心的驱使。青少年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一般说来,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例如 “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不要上网吧”等之类的禁令总是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 4思维品质的发展不成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把教育者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上,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三、 帮助中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在实际工作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个学生小明。他是一名后转生,先后辗转了四所中学,最后被我校接收,进到我所带的班级。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更快更多的了解该生,我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初步了解了小明是这样一个学生:非常聪明,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都较强,因而成绩还不错。自控能力差,因经常违纪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时间一长,次数一多,造成强烈的逆反老师的心理,与任课教师经常顶撞。爱玩电脑游戏,痴迷到为了玩游戏而逃学的地步。为此,家长非常气愤,经常大声训骂,还要加上拳打脚踢,导致该生对家长有极强的逆反心理。这些表现足以给该生扣上“问题生”的帽子。虽然来者不善,但毕竟是个孩子,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挽救他,所以,我从心里首先接受了他,并对在小明的表现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如下:1.在刚进班的前两个星期中,由于环境陌生,整体表现良好,任课教师对他的表现反馈不错。2.两个星期之后,开始在有些课上和周围同学说小话,偶尔接老师的话茬,想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3.一个月之后,不但课上违纪,开始不完成作业,例如语文和英语作业采取不写或少写,理科作业采取只算答案,不写过程,敷衍了事。3.和同学有过一次争吵。4由于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足,有些灰心丧气。5.由于期中考试的作文成绩,老师在给出分数以后,又对全班地整体情况进行了权衡,认为他的作文成绩偏高,于是又降下了6分,导致他对语文老师不理解,语文课干脆不听。5.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所有科目的学习都不能正确对待。6.针对该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能及时地找该生谈心,对其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请家长协助,也没有明显好转。 基于对小明比较全面地了解,我进行了认真地分析。1.他很在意考试成绩,说明他还有上进心,还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但电脑游戏牵扯他过多的精力。2.由于他学习能力较强,课上精力过于旺盛,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导致上课不记笔记,还有意捣乱,影响老师正常的教学,因此师生关系不融洽,逆反老师、逆反课堂、逆反作业 。3.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管得太多,要求太高。缺乏沟通,缺乏引导。要么纵容,要么打骂,要么家长就寻死觅活。导致该生对家长不理解,对父母没感情,凡事都无所谓,你让我怎样我偏不怎样,以不让家长顺心为目的。干预措施:1.“讨好”小明。趁他中午回不了家时,我主动给他买饭,边吃饭边轻松的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吃完饭想办法让他为老师或同学做点事情,例如帮老师查查同学的作业,到教室打扫打扫卫生,和老师一起制作课件等。有一段时间,他的自行车放到车棚里,不知哪位同学跟他过不去,总是把车推躺,正惹得他欲怒不能发时,我出面为他解决了问题,虽然他嘴上没说什么,但从他的表情上看,他从心里接受了我这个新班主任。2.克服对家长的逆反心理。因为小明逆反家长的程度大于逆反老师,而正值我们要召开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上大部分同学都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示平时对父母理解得太少。而小明却没有谈他的父母,他说他感激一位以前的同学,那位同学在他的脚受伤时,扶他走了一天的路。主题班会结束后,我和小明在办公室非常诚恳的长谈了一次。他把对父母的看法全都端了出来,并表示只要父母以后做到:犯错误时不再打骂我,考不好时不再挖苦讽刺我,写作业时不再面前监督我,还有以前的事情不要动不动就提起来,妈妈不要动不动就寻死觅活,至于电脑游戏允许我每星期六晚上玩一次。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些,我就接受家长的意见,不再和家长对着干。听了小明发自肺腑的表达,我是那样的高兴,当晚就打电话给小明的家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沟通,说服了家长,并认为小明的要求并不过分,家长答应了小明的请求,而我也主动要求当家庭监察员对此事予以监督。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小明和父母之间隔着的“冰山”终于化解。3. 克服对老师和学科的逆反。小明主要对语文有抵触,原因是他比较懒,懒得记笔记,懒得背解词,懒得默课文,语文老师又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老师,爱和他“较真”,因而矛盾冲突较多,加之期中考试作文分数有调整,他认为老师跟他过不去,在利用这种方法惩罚他,因而逆反心理日趋严重。为了帮助小明化解这座“冰山”,我每天中午不休息,专门看着小明背解词、默课文、补笔记 ,一天、两天,坚持了足足两个星期,小明终于说话了。“老师,您身体不好,中午还是休息去吧,不用看着我了,我以后自觉地做这些事情,争取学好语文”。我欣慰的点了点头说:“老师相信你能做好!但是我建议你能主动找语文老师谈一谈,你做了那么多让老师生气的事,可老师对你还是那么负责任,你说这样的好老师,让你遇上了,你多有福气呀!”小明认可的笑了。总之,在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逆反是一道必须翻越的坎。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勤于观察,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就要对“逆反心理”追根溯源。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及时从蛛丝蚂迹中发现“逆反心理”的萌芽,采取有效措施去进行疏导。 2勤于学习,研究学生的心理。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知识和信息在不断地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教师原有的知识已严重老化,过了“保质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当然不能死抱住“老皇历”,年复一年地用那一堆早已过期失效、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去教育新一代。因此,我们教师应增强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特别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作智慧型教师。3勤于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多跟学生交流是化解学生逆反情绪的有效方法,也是发挥教育效能的重要手段。交流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和有针对性的。因为中学生的思想十分丰富,他们所思考的东西是十分广泛的,只有全方位交流,深层次交流,以理服人,才能赢得他们的共鸣。4勤于引导,化解学生的逆反。解决中学生逆反的问题,需要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