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算式。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6根小棒和18个小圆片。【教学过程】 第1教时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几个几”1出示“校园情境图”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1:我看到教学楼上有许多窗子,我想问一共有多少扇窗户。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板书算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2初步体会“几个几”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植树图”。教师:一共植了多少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板书算式)(2)改写算式、理解意义。教师:4个8相加,如果用乘法计算,可以用84表示,也可以用48表示。教师介绍读法。84读作:8乘4;48读作:4乘8。教师:想一想,84等于多少?教师:48等于多少?教师:看到这两个乘法算式,你想说些什么? 用加法算要用“+”,用乘法算要用“”。教师:“”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也可以叫“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同桌相互说一说84=32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师: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学生1:用48表示。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1:4+4+4+4+4+4+4+4=32表示8个4相加,所以可以写成48。(3)观察:你觉得加法和乘法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讨论,汇报,师小结。三、练习看情景图,算算有多少盆花,接力赛有多少人等。生算算,谈谈想法。第2教时一复习: 算一算 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用的什么方法?二 新课:1教学例2(1)教师提出要求:每次摆3盆花,照这样摆6次。学生动手操作小圆片,让一名学生到展台上摆。教师:你一共摆了几个小圆片?教师:你是怎么想的?(2)引导发现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交流:发现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必须是相同加数的加法才能用乘法计算。(3)认识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科书上课堂活动的内容第1题:让学生看算式,并读一读,掌握读法。第2题:同桌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活动。第3题:同桌协作,一人摆小圆片,一人说算式。2 练习一 1、2题 独立完成,师订正。 第3课时一、 课堂练习1、 看图写式,说说想法 2、3题,指导学生读题目,自由写式,订正。3、4题,自由写,订正。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4、5、6、7题 指导学生读题,体会题意,自由写式。集体订正5、8、9题 自由做, 师检查。二、 师小结,学习情况。1,2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小棒。【教学过程】第4课时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教师: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二、探究新知1摆一摆,填一填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小组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2=42+2+2=62+2+2+2+2+2+2+2+2=18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加数都是2。学生2: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加了一个2。学生3:算式越来越长。学生4:这样的加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试一试。学生写,写后展示:22=423=629=18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学生1:我是根据加法算式得到的。学生2:看着小兔的表格,也可以得到。教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板书:2的乘法口诀)教师: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板书:二二得四)教师: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板书: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学生:第二句。教师: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接说成“二五一十”。试着说说26=1229=18的口诀。学生试说并板书。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学生1: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学生2: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学生3: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三、课堂练习 完成9页1题 摆一摆,记一记。第5课时一、复习: 摆摆小棒,复习2的口诀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教师出示滑冰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2个小朋友一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教师: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学生:24=8。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学生:用“二四得八”。教师: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学生:42=8。教师:这个式子用哪句口诀算?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用“二四得八”。2深化理解游戏:对口令。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一生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二种玩法:一生说乘法口诀,另一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学生活动略。三、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1,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小结。 第6课时一复习、对口令,2的口诀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编口诀教师出示1根小棒。教师:这是几个几?能写一个乘法算式吗?学生:1个1,111。教师:1个1得1,能编一句口诀吗?学生:一一得一。教师出示2个1根小棒。注意1根1根地出示。教师:现在是几个几?怎样用算式表示?口诀可以怎样编?学生:2个1,122,一二得二。教师:122表示什么?一二得二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学生:122表示2个1得2,也可以表示1个2得2。一二得二可以计算122,也可以计算212。教师出示3个1根小棒。教师: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编一句乘法口诀吗?学生:133,一三得三。点评:学生理解和掌握1的乘法口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首先注重引导,让学生初步理解1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后面让学生独立操作编口诀。2学生独立编口诀教师:刚才我们编了1的乘法口诀的前三句,你想一想,1的乘法口诀可能还有几句?学生:我想1乘1,1乘2,直到1乘9,应该有9句。教师:我们刚才已经编了3句口诀,你还能边摆小棒、边写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吗?教师:请注意,在摆小棒时,每次要1根1根地摆,先摆小棒,再写算式,最后编出口诀。学生自行摆小棒,写算式,编口诀。教师参与、合作、指导。点评:在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1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口诀,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3交流理解教师:刚才你们编出了1的乘法口诀,能把你们编的口诀向大家交流吗?学生:我先1根1根摆了4根小棒,写出的算式是144,编的口诀是:一四得四,表示4个1是4;也可以表示1个4是4,因此这句口诀还可以算414。三、完成10页课堂活动 第7课时一、复习口诀:师生对口诀 同桌对口诀二、课堂练习: 1、3题:学生自由算一算,订正时说说用的哪一句口诀。 2、4题:自由做,集体订正。 3、5题:看清题意,说说想法,做一做,订正。4、6、7题:自由做,集体订正。三、思考题 看图,说说自己知道的。 填空,订正。3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0页【教学目标】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学具盒(小棒)。【教学过程】 第8课时1教学例1(1)理解图意,填补表格。出示:小朋友跳绳的情境图。教师:一天,小朋友们来到了美丽的校园,在宽阔的操场上进行有趣的跳绳比赛。从情境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相互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再分组汇报交流。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课件显示13页表格里的39的组数和36组所对应的人数。教师:从表格里你又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表格里组数和人数的规律,小朋友猜猜看7个组、8个组、9个组可能有多少人。请小朋友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2)引导学生自主编口诀。教师:孩子们能不能把“3个组有9人”列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学生:把“3个组有9人”列成乘法算式是33=9。教师:算式中的两个3和9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算式中前面的3表示每组有3人,后面的3表示有3个组,得数9表示3个组一共有9人。教师:根据算式33=9,编成乘法口诀是怎样的?学生:三三得九。教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1:因为从图中看出每组有3人,3个组有9人,所以是“三三得九”。学生2:因为339表示3个3人是9人,所以口诀是“三三得九”。学生3:根据编1,2的乘法口诀来编的。教师:请孩子们运用刚才的方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学生独立列乘法算式,编口诀。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列出34=12,35=15,3618。学生2:我们小组编出的相应的乘法口诀各是“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教师:算式34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算式3412表示4个3是12。教师:口诀“三五十五”里各数表示什么?学生:口诀“三五十五”里的“三”是算式中前一个因数,“五”是算式中后一个因数,“十五”是积。教师:同学们正确地列出了求4组、5组、6组人数的乘法算式,并很快编出了相应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在书上第13页的括号里填出后3个算式的积和这3句口诀的后半部分。学生在书上填空。2、找特征、记口诀。教师:请小朋友观察3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发现了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学生2: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不变)。学生3: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学生4: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发现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了这么多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拍手读口诀、同桌两人打“电话”背、师生拍手对背、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 第9课时一、复习:对口令复习学过的口诀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请你们自学书上第14页例2,先独立试填出积,再想计算时各用的哪句口诀。教师:谁来汇报自学情况?学生1:第一题,我填的得数是18,用的是“三六十八”这句口诀。学生2:第二题,我填的积是21,用的是“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教师一边听汇报,一边板书算式和两句口诀。教师:同学们真能干,通过自学,弄懂了例2。2课堂活动:1题:同桌合作,互摆互说,注意倾听订正。2题:自由做,集体订正。3题: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三、作业:15页1、2、3、4题 第10课时一、熟记口诀:用自己的方式复习1、2、3的口诀 师生对口令灵活识记二、课堂练习: 5题:看清题意,自由填写,订正。 6题:读口诀,写算式,说说你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7题:算一算,连一连。 8题:看表填空,说说自己的发现。 9、10题:自由做,集体订正。 11题:读题,思考:怎样才能住得下? 列式,计算。三、思考题、 自由做,谈谈想法。 第11课时 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1口算对口令32=43=82=11=24=44=33=22=2读口诀,说算式二三得六(23=6,32=6)一四得四(41=4,14=4)三四十二(43=12,34=12)3根据图示写算式算式是:(33=9)或者(3+3+3=9)算式是:(34=12)或者(3+3+3+3=12)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点:3个3是多少? 4个3是多少?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出示主题图:班级活动小组按主题图所示分组,参加活动的共有多少个小朋友?1小组交流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预设:用加法计算3+3+3+2。点数的方法挨个数。点数的方法先数前三组,再接着点数。2引导学生构建计算方法老师引导:先点数前3组就相当于先算出前3组有多少人,算式可以怎样列?(33)然后再接着点数就相当于再增加几人?因此算式又可以怎样列?(33+2)强化理解,抓3个要点:33表示什么?学生:3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为什么要“+2”?学生:比3组小朋友要多两人。3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3个3多2。3比较两种方法(连加和乘加),哪种更好乘加计算更快、更简便。4引导形成方法的多样性还可以乘减341。对比分析理解,抓3个要点:为什么不加要减?为什么要“1”?(结合图示课件展示)学生:还差一人才能组成4个3。为什么“4”?学生:把这些同学看做4组。341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4个3少1。5计算答案,并小结方法第一个算式332,先求出3组有多少个,再加上第4组的2个,也就是先算乘,再算加。再看第二个算式,341,先求4组有多少个,再去掉1个,先算乘,再算减。因此,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三、练习巩固,熟练计算 看图计算:(1) (2) (3) 第12课时一、复习:自由复习1-3的乘法口诀 对口令熟练口诀的运用二、课堂练习: 1题:看图,说说图画所表示的意思。 列式,谈谈自己的想法。 2题:自由计算,订正答案。 一列比较,看看有什么特点。 3题:看题意,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4题:自由做,谈谈自己的想法。 5题: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指导算法。 自由算一算,连一连,集体订正。三、作业 看图写式:(1) (2) 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4页【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基本能背诵4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进行口算。3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第13课时一、复习引入教师:前边我们学习了13的乘法口诀,同桌互相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学生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教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编制4的乘法口诀1教学例1教师(出示例1汽车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我从图上看见一辆汽车有4个车轮,一共有9辆汽车。教师:观察得真仔细,你能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试试看,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汽车辆数123456789车轮个数48121620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表格填完整,然后组织汇报。那2辆汽车有多少个车轮?该怎样列式解决?用哪句口诀计算出结果?那3辆汽车有多少个车轮呢?那4辆、5辆、6辆、9辆汽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你又该怎样列式?怎样得到结果?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组织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出乘法算式:44=1645=2046=2447=2848=3249=36教师: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想好后,把它填写在书上。学生试着编制4的乘法口诀,然后组织汇报。请你再小声读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想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小声读口诀后找规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汇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记住这些乘法口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学生试着背口诀,然后组织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2教学例2学生独立完成例2,再交流。三、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组织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四、课堂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2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2)游戏:唱儿歌数青蛙。 第14课时一、复习口诀: 自由读记,同桌对口令。 师生对口令。二、课堂练习: 1题,看题意,师指导。 学生自由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自己用的哪句口诀来计算的。 2题,把口诀补充完整。 学生照样子对对口令。 3题,比比谁又对又快。 4题,算一算,同桌互查。 5题,看图,读题,说说有几个问题? 一一列式解决 6题,读清题意,圈一圈,涂一涂。 7题,读题,说说怎样座位才够? 有多少座位呢? 思考题,看清一幅图中长方形的个数,算一算。 三、小结学习情况。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8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2通过对乘法口诀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3能运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小红花若干。【教学过程】 第15课时一、引入新课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用的哪句口诀来计算的。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出现课题)二、自主探索1自主编5的乘法口诀教师:同学们,2008年我国将有一件体育盛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配以课件简述我国“申奥”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出示1名小朋友举着五环旗。教师:瞧,旗上画的是什么?数数看有多少个圆环。教师:1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可用哪句口诀?学生:51=5,一五得五。同样逐一出示2面、3面、4面旗帜,学生说乘法算式和口诀。教师:同学们已学会1个5,2个5,3个5,4个5的乘法口诀,你能根据这样的规律,写出5面、6面、7面、8面、9面旗帜上有多少个圆环的乘法算式吗?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55=25 59=45。教师:根据前面编14的乘法口诀,你能否编出5个5,6个59个5是多少的乘法口诀?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汇报。(板书: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九四十五)教师:能说一说“五六三十”你怎样理解吗?它可以算哪些算式?2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联系学生把口诀完整地读一遍,然后把书上的口诀补充完整。教师:怎样才能更快地记住这些口诀?你能像找4的乘法口诀的联系那样去发现5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学生口答,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同时教师强调: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5,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口诀。三、巩固练习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对又快。(1)背乘法口诀。(2)对口令。 第16课时一、复习口诀:对口令二、学习应用5的口诀 1、学习例2 学生自由算一算,说说自己用的是哪一句口诀。这句口诀还可以算一算哪个乘法算式。 2、完成课堂活动 1题,同桌合作,师生合作。 2题,自由算一算,集体订正。 观察,讨论:从表里你发现了什么?三、课堂练习: 1题,自由填写,集体订正。 2题,读题,观察,练习。 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题,同桌比赛,互查。4、5、6题,自由做,集体订正。 7题,看图,提问考考大家。 四、小结学习情况。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1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巩固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乘法。3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通过复习有关用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乘法口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过程】 第17课时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复习乘法的含义 提出问题并列式:一共有多少朵花? 54=20(朵)或45=20(朵)你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同桌互相说一说3这几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组内同学讨论交流,全班汇报4你是用哪两句口诀计算的?二、合作研究整理15的乘法口诀(1)我们已经学了15的乘法口诀了,谁会背?会背的同学一起来背诵15的乘法口诀。边听学生背,边板贴出示口诀表。(2)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它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组内同学交流意见。汇报:学生1:竖着看,第一列都是一几得几,口诀中的第一个数都是1,第二个数1个1个增加,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1。第二列都是二几得几,口诀中的第一个数都是2,第二个数1个1个增加,相邻句口诀的积相差2学生2:横着看第一行是一的乘法口诀,第二行是二的乘法口诀,第三行是三的乘法口诀,分别是一三、二三、三三;几的乘法口诀它们的积就增加几。学生3:斜着看,第一行的口诀的两个因数都是相同的,分别是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学生没有回答完整的让其他同学补充。(3)同学们发现了口诀表这么多的规律,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学生竖着、横着、斜着读口诀表)(4)用15的乘法算式卡片摆出一个排列有规律的表。四人小组交流摆出的规律。(5)乘法口诀同学们都背得那么熟练了,那能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吗?随机抽几句口诀,请学生说出相应的算式。教师:记住了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又快又对地计算乘法算式,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些同学的口诀记得最熟悉,计算的速度最快,请你们在2分内又快又对地完成教科书第30页第1题。同桌交换书本,集体校对答案。表扬前五名又快又对的同学。 第18课时一、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1)第29页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31页6题。可以有两种思考方法:65=30(个)2730,所以不够分到6个。5( )27,( )里最大能填5,所以不够分到6个。点评:锻炼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用数学的乐趣。(3)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能说说身边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吗?学生列举身边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4)解决练习七剩余题目。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二、小结学习情况。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教学内容,第34页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2认识直角,并会画直角、锐角、钝角。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具、学具准备】教具:活动角、三角旗、折扇、剪刀、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学具:三角板、白纸两张、硬纸条两根、图钉或针线。【教学过程】 第19课时一、游戏引入感知角教师:老师这儿有个口袋,里面装了好多物体和图形,你们想猜一猜口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吗?(想)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品。(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三角板、红领巾、闹钟面等)贴在黑板上。教师:观察以上图形和物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出示三角板,问:它的角在哪里?(学生找,教师比画角,学生模仿)请你拿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或物品,找找它上面的角。(同桌相互比画)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学生举例)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角,角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角的一些知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小组合作探究角1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1)教师:小组讨论一下,你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2)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出以下讨论问题: 角的形状、组成、各部分名称? 角有大小吗?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教师:同学们能小组合作,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吗?(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的学习情况汇报交流(1)角的形状、组成、各部分名称。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好吗?哪个小组愿意先来?A组:我们这一组是用三角板来研究的。学生1:我用手摸了,这部分是尖尖的。学生2:这两边是直直的、平平的、滑滑的。B组:我们是用纸折的角来研究的。学生3:两条折痕很直、很光滑,这叫角的边。学生4:折出的这个尖扎人有些疼和痒,这叫角的顶点。教师:拿出你们带的角,找找边在哪,顶点在哪。(同桌互指)谁能告诉大家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2)角的大小。教师: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角有大小吗?D组:我们是用活动角来研究角的大小的。我们用两根硬纸条和一颗图钉做成了一个活动角,它可以变大小,因此角有大小。教师: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做的活动角,变角的大小。边变边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用活动角摆出两个角,一个是边比较长,一个是边比较短。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不统一,有的认为边长的角大,有的认为边短的角大,有的认为一样大。)小组讨论,学生汇报:E组:我们是这样证明的,将两个角重合,结果发现它们一样大。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 第20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它吗?学生:想。(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图片。)教师: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学生:长方形。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学生: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直角)二、认识直角 1、拿出三角板,观察三角板上的直角,它的顶点、边在哪里。 2、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3、用三角板画直角 看师演示,学生画一画(师指导,画图要严谨) 展示,点评。三、完成课堂活动1、2题 第21课时一、自主探索,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师:你们猜猜看,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教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进行操作,然后进行集体交流。教师:这样看来,一个长方形剪掉了一个角以后,真的会出现还剩3个角、4个角和5个角。现在你们再看看这些角还都是直角吗?如果不是,它与直角有什么不同?请小朋友拿出刚才剪的图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好吗?教师:你们能把不是直角的这些角分分类吗?你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吗?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请一学生上讲台,边说边在计算机上拖动对应的角将它们归类。教师:你们同意他的这种分类方法吗?教师:你们知道像这种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教师:在数学上把像这种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板书:锐角)教师:你们知道像这种比直角大的角叫什么角吗?教师:在数学上把像这种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板书:钝角)教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种角,一种是钝角,一种是锐角。三、尝试画锐角和钝角教师:像这样的锐角和钝角你会画吗?你能用画直角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锐角和钝角吗?学生思考,尝试在方格纸上画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展示、交流、汇报画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第22课时一、课堂活动1在图形中找角、创造角教师:角的用处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找一找这些图形中有没有角,都有哪些角?小组内讨论一下。教师:有同学说月亮形有两个锐角,有同学说月亮形没有角,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学生:角的两条边是直的,而月亮形是弯的,所以它没有角。2、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三角板上有直角和锐角,没有钝角。如果老师给你两块三角板,你能不能拼出各种不同的角?试一试,并交流。(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出了各种锐角、钝角和直角,并展示。)教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圆形上没有角,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圆形上创造出一个角?学生进行创作,然后交流。学生在圆形上通过画、剪、折等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角。2. 变角游戏教师:你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学生:活动角。教师: 对,这是神奇的活动角,它会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了一个什么角?教师:如果给你们一个活动角,你们会不会变?学生: 会。教师: 下面请同桌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报角的名称,另一位同学来变,好吗?(学生变角。)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的口令来变钝角、锐角。教师: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的锐角和老师变的不一样。你们说行吗?学生1: 行,因为只要比直角小的角都是锐角。学生2: 锐角有无数个。五、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6,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算式口诀表。【教学过程】 第23课时一、激趣引入(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红红:我买4本,要多少元?教师:你们能帮助红红吗?教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揭示课题并板书:6的乘法口诀。二、探究新知1教学6的乘法口诀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学生:64=24。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学生:四六二十四。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61=6一六得六66=36六六三十六62=12二六十二67=42六七四十二63=18三六十八68=48六八四十八64=24四六二十四69=54六九五十四65=30五六三十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2、观察:找找6的口诀有什么特点? 说说,用自己找到的规律记一记。3、同桌、师生对口令巩固6的口诀。三、练习1、师板书题目,学生练习集体订正。2、摆小棒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学生摆后汇报。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第24课时一、复习:已学习过的乘法口诀二、探究新知1教学7的乘法口诀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台历。(课件出示)1个星期有几天?(7天)5个星期有多少天?6个星期呢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学生:我想7个7是49,那么8个7就是56,所以七八五十六。2、找规律,记口诀教师:真棒,你们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有没有规律呢?学生发言。教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愿意用什么方法记就用什么方法记。老师给大家计时2分,看谁记得又对又快。抽2名学生试背。4背口诀教师:哪组同学愿意背给大家听?教师: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背一遍?教师:哪一组愿意和我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教师:谁愿意和别的组对口令?你们当小老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记住了7的乘法口诀。三、深化理解1、教学例2 生自由做,订正。四、运用拓展1看口诀,写算式帮小熊过桥,看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就能通过此桥。(课件出示)2、练习:39页:1、2、3题 第25课时一、复习: 对口令复习口诀,听算。二、课堂练习 4题,学生自由被口诀填一填,订正时让学生谈谈67( )=68 78=79-( )的想法。5题,自由做,订正。 观察,每一列有什么特点?6、7题,自由做8题,读题,体会“各”的含义。 9、10题,自由做11题,看图,提问考考大家。思考题,自由做,说说想法。8,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6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编8,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能力。2掌握8,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正确计算乘法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 第26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看主题图,教师:你们知道1只螃蟹有几条腿吗?学生:8条。教师:(大屏幕出示书中情境图)现在小明和小红想统计一下19只螃蟹的腿的条数,可他们只统计到4只螃蟹就遇到困难,你们谁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帮他们吗?下面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完成,看谁最快?教师:5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6只、7只呢?(同上)教师:谁知道8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学生:64条。教师:这里是求几个几?怎样给它编一句口诀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8,9的乘法口诀。(板书:8,9的乘法口诀)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教学例1(1)看情境图写算式。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知道了8只螃蟹一共有64条腿,你们能根据它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88=64。(板书)教师:9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学生:72条。教师:是求的几个几呢?学生:求的是9个8是多少。教师:怎样列式呢?学生:8972或98=72。(板书)(2)看算式编口诀。教师:你们能编出乘法口诀吗?请4个小朋友一组讨论。学生汇报讨论情况。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板书)(3)总结并记口诀。教师:请小朋友观察8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4)学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你会编9的乘法口诀吗?请联系生活试一试。(5)找规律,记口诀。教师:(课件出示190的数表)分别把9乘19的积圈起来,再找规律。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学生1:相邻两个数相差9。学生2:几乘9,积就是几十少几。学生3:积的十位上的数加上个位上的数都等于9。学生4:从上往下看,积的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少1,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增加1。学生5:有的积的个位和十位正好换了一下数字。师生互动,做手指游戏。教师:告诉你们一种记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先观察老师的手指变化,再跟着一起学。(课件出示下面的口诀,教师做手势,学生跟着做。)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2教学例2教师:出示例2,这两道题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用哪句口诀?为什么?(同桌议一议)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小结:只要是一位数与9相乘,就可以通过“几九多少”的口诀进行计算。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1男女同学对口令记口诀2开火车口算乘法91 2 3 4 5 6 7 8 9四、课堂小结 第27课时一 、复习 对口令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听算练习二、计算练习 1题,口答。2、3、45、6题 学生自由做 集体订正。三、应用题练习 7题,读题目。 (1)买一组物品需要多少呢?自由做一做,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明带43元,可以买哪一组物品?从上面4组中做选择,并说说理由。8题,自由做 9题读题目,体会题目要求。 学生提问题,学生做一做,判断是不是提对了问题,解答对了吗?思考题,看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填一填。 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9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28课时 一、谈话引入 这个单元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讨论,归纳,小结。二、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出示不完整的乘法口诀表,让学生根据表中规律把表补充完整。1、 独立填完48页表,同桌互相检查,订正。2、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 乘法口诀表的横、竖、拐弯排列有什么规律。4、 你能说说乘法口诀表有什么用吗?5、 同桌活动,背口诀。以上问题,讨论,汇报。三、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四、练习 练习十一 2、3题 第29课时一、谈话引入二、复习乘法的意义 1、47页 想一想,填一填出示图画,说说图画的意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填出书上的空。2、练习十一 1题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复习口诀的运用 1、4、6、7题 自由做。 2、8题,填表, 讨论:妈妈用18元买一种水果,买的那种,多少袋,谈谈自己的想法。 3、9题,自由做。提问考考大家。 4、10题 ,读文字,体会文字含义,列式。 5、11、12题,独立完成。 6思考题,观察加法算式的特点,写算式。 四、读资料 了解乘号得来历第四单元:测量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海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第一批任务型合同制员工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甘肃金昌市第二批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7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教学助理招聘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肺科医院招聘工作人员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地质大学选聘工作人员8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贵州岑巩县医共体总医院招聘乡村医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上海新上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中山市横栏镇纪检监察办公室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东营市东营区高层次及急需紧缺招聘教师(4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河北承德县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14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高中考试中的数学解题技巧
- 学校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商务大数据分析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淞沪会战》课件
- 国庆节课件下载
- 画家徐悲鸿简介
- 幼儿园中班彩虹泡泡龙课件
- 大量输血课件教学课件
- 妈妈课堂系列医生讲课文档
- 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NECPS)四年级组测试题
- 孕期三病筛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