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绍兴市区教学质量抽测八年级科学试卷.doc_第1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绍兴市区教学质量抽测八年级科学试卷.doc_第2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绍兴市区教学质量抽测八年级科学试卷.doc_第3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绍兴市区教学质量抽测八年级科学试卷.doc_第4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绍兴市区教学质量抽测八年级科学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绍兴市区教学质量抽测八年级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单位是( ) A脑 8神经 C脊髓 D神经元2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貌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3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自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肾上腺素分泌量;汗腺的分泌量,与右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A B C D4根据如图所示电路,下列操作有成功可能的是( ) A只接通S2,灯亮,电铃响 B只接通S1,灯亮,电铃响 C接通S1和S2,电铃响 D接通S2和S3,灯亮,电铃响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管收集到的是氧气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Ca、b两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41 D这一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物理变化7“马德堡半球”实验主要是( ) A使人类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B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证明了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D说明了不同高度大气压是不同的8如图甲是一个实物电路图,与它相对应的电路图是图中的( )9观察右表,人体在安静状态时产热的主要部位是( )产热量%安静劳动或运动时脑161内脏568肌肉与皮肤1890其他101 A内脏 B皮肤 C肌肉 D呼吸系统10由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电流表、两个灯泡,组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其中能用电流表A1正确测灯L1的电流的图是( )11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Bc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d能将来自c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 De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12如图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小木块,排出了部分水,小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放入木块后( ) A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B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大 D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增大13能促使女性出现第二性征并维持第二性征的是( )A生长激素 B. 肾上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雌性激素14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15根据“相同质量的水利煤油,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煤油温度升高比水快”的实验事实,不能直接推理出的是( )A水和煤油吸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B要使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C各种不同的物质吸热的能力是不同的D冷却其他物体时,只从吸热的效果考虑,水比煤油好1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溶液加水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D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一定越强17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搅拌可能会提高物质的溶解能力”属于(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实验证明 D评价交流18在铅笔的下端缠上一些铅丝(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密度计。将它分别放到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密度计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它在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B它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C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最小D密度计在乙和丙的状况,类似于船在海里和河里的状况19如图是新型节能应急台灯电路示意图,台灯充好电后,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改变灯泡的亮度,假定电源电压、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两端电压U随R变化的图像是( )20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用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正立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甲物体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B将乙物体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将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二、简答题(本题12小题,每空1分,共40分)2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分析资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资料二:水资源紧缺指标紧缺性指标人均水量(m3/a)轻度缺水17003000中度缺水10001699重度缺水500999极度缺水500 (1)我省人均水资源属于_(填水资源的紧缺性指标)。(2)下列做法有违保护水资源的是_(填序号)。 A离开时,随手关上水龙头。 B在水库边植树 C向河道里倾倒垃圾22如图,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_,这种反应是_(填“先天”或“后天”)就有的,是_(填“受”或“不受”)大脑的控制。23小敏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如图所示,将物体放在泡沫上。(1)实验中小敏是通过观察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所示实验。(4)小敏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24如图,玻璃管A插入水中,从玻璃管B的一端吹气,可以在A管中见到_现象,这是由于_原因。2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物质。(3)t2时,把10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261880年,达尔文用燕麦胚芽做了一个向光性探究实验,如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胚芽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受单侧光影响,导致胚芽中_分布不均匀造成的。(2)比较A、B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促使胚芽生长的物质是由胚芽的_产生的。(3)在C、D两组实验中,D组实验起_的作用。27在科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敏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A用细线将物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物块的重力;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块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敏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1)指出小敏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_。(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_。28下图概括显示人体对不同性质刺激的两种反应模式。(1)模式A为_调节,模式B为_调节。(2)在模式B的例子中,“激素”是_。29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和处理数据,在已有大量数据时,要想更容易地了解概况并找规律,对数据处理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下表给出的是大气压跟对应高度的一些测量数据。高度h/km大气压p/105Pa01.0120.840.6260.4780.36(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2)根据你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你认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_。(3)若某地的大气压强为7.0104帕,根据你的图像推测当地的高度约是_千米。30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1)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的吸热能力较弱。(2)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焦/(千克),则乙的比热容是_焦/(千克)。31如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的变化是_,其作用是_。(2)从A至期间,皮肤还发生了的其他二项变化是_。(3)如果室温在C时刻快速下降至5,该曲线将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32小敏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请根据图甲电路图,将图乙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2)闭合开关前,变阻器滑片应在_端(填字母)。(3)实验中,更换不同电阻后,应调节_,使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_。如图丙是某次测量的电流表示数,此时,通过R的电流是_安。(4)根据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值,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_。三、分析计算题(本题4小题,33、35和36小题各4分,34题8分,共20分)33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实验时,他们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表一 甲物质(固态)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9102182032730表二 乙物质(固态)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411105222063330(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写二条): _。(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表三 甲物质(液态)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7910.58182192731.5表四 乙物质(液态)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01110.4112220.8123331.234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电阻R2的右端,得到下表中实验1的数据:滑动变阻器滑片在某位置时,得到下表中实验2的数据。请根据实验记录,求:次数电流表/AV1表/VV2表/V10.44820.884(1)电源电压; (2)电阻R1的值;(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和滑片在某位置时接入部分电阻。(4)电压表1的示数变化范围。浓硫酸(H2S04)500毫升浓度(质量分数)98密度1.84克/厘米3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35小敏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右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10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1)这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_克,其中含溶质硫酸_克。 (2)他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毫升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36科学家为了研究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测试一天16个小时内蜥蜴的体温与环境温度,根据数据汇成下图。(1)在上午7时至9时,蜥蜴可能在做什么?_。你的推断理由_。(2)蜥蜴在白天的体温是_。(3)假设将蜥蜴放入一个通风的足够大的透明玻璃笼子里,并将该笼子放在阳光下照射,蜥蜴的体温变化情况会是怎样的?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八年级科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 2.D 3.B 4.A 5.C 6.B 7.B 8.A 9.A 10.C11.C 12.B 13.D 14.D 15.C 16.C 17.B 18.C 19.C 20.C二、简答题(本题12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21(1)轻度缺水 C 22跳起来(或迅速前伸) 先天 不受 23(1)压痕的深浅程度(泡沫变形的大小)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3)甲、丙 (4)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24水位上升(或水向B管的左端喷出) A管内水面气压小于A管外面水面的气压 25(1) (2)乙 (3)饱和 (4)降温(合理答案均可) 26(1)生长素 (2)尖端(顶端) (3)对照 27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测量空桶的重力(2)在B步骤中,水面未达溢水口 28(1)神经 体液 (2)胰岛素 29(1)如图(2)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3)3 30(1)甲 乙 (2)0.910331(1)血液流量急剧增加,将体内更多的热量快速带至皮肤散发出去。(2)皮肤血管舒张、出汗 (3)下降 32(1)实物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2)A (3)变阻器滑片 保持相同 0.3 (4)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三、分析计算题(本题4小题,33、35和36小题各4分,34小题8分,共20分) 33(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与4(或2与5、或3与6)(1分)(3)a.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值;b.不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1分)(4)处于不同物态的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1分) 34解:(1)电源电压UU1+U24V+8V12V (2分) (2)R1U1/I14V/0.4A10欧 (2分) (3)R2U2/I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