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设计者:何榕海单元目标:1、 掌握字词,积累语言。2、 明白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引导学生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转化为日常的行为,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单元内容:(一)课文:13 只有一个地球 14*.鹿和狼的故事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二)语文园地四1、口语交际:怎样珍惜资源。2、习作:写建议书、看图作文(漫画)3、交流平台: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4、日积月累: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5、成语故事:竭泽而渔单元训练点:1、随文落实的训练点:(1)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2)理解生物界相互制约的关系。(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4)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2、“语文园地”的专项训练点(1)口语交际、习作(2)回顾拓展教学重点:明白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教学难点:联系实际思考,将付诸于行动。知识点:找、画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双基训练点:1、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找出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句子。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感受地球的可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板书,齐读课题。)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吧。就让我们乘坐中国人自己研究的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吧。(播放课件)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发射了。请同学们睁开眼,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美吗?看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你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生说)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读生词,老师重点指导难读字“晶、莹”是后鼻音,“资、赐”是平舌音。指导难写字“蔼”。2、课文也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生说)(板书:可爱易碎)三、整体分析,感受地球的可爱。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品读句子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比喻 拟人)(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 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最大的慷慨。3、指导朗读。4、小结: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他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但为什么宇航员说地球母亲容易破碎呢? 四、细读课文,感受破碎。1、默读课文,想:地球容易破碎表现在哪些地方呢?(1)地球的渺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2)资源有限。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3)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4)完成填空: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下埋藏的( ),如果人们没有节制的开采,最多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 )、( )、大气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如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 )。大家通过练习,了解到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练习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方法:我们想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2、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请你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讲解我们的地球遭受了怎样的灾难?(生说)3、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课件展示:)被染成红色的小河;黑色的水上漂着人们丢弃的垃圾;满是泥沙的浑浊的河流;被砍光树干后留下的树桩,人们正在整理砍伐下来的木材;被无情猎杀的藏羚羊;黑烟侵蚀着蔚蓝的天空,空气令人窒息;人们日夜不停的滥挖矿山;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我仿佛看到地球在哭泣,你不想说点什么吗?填空:地球,这位-,这个-,是那些- -,地球还是无私的,它慷慨地提供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但是,因为人们-,不但-,还需要-,面对-的母亲,我们-,我们-。4、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那是因为品读句子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学生齐读。)有什么不对吗?学生找出问题,少了“至少”二字。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学生对比着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全文小结,拓展深化。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生字词;总结全文教学教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可爱的。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但为什么宇航员却说地球的容易破碎呢?补充:二、掌握说明文方法的运用。1、说明方法: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2、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三、总结全文珍爱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情感;精心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行动。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号召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小学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地球的珍爱。 四、作业。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地球所拥有的矿产资源( )上帝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2)人们( )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 )会越来越少。3)人们滥用化学品,( )使自然资源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4)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 )实现了,( )是很遥远的事情3、判断下面各句的修辞方法。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2)地球在群星璀粲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3)人类又有多少人能够去火星或者月球上居住呢?( )3、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可爱 易碎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练习:一、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遨游(o o) 扁舟(pin bin) 枯竭( k) 慷慨(ki i)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葛( ) 胁( ) 赌( ) 莹( )蔼( ) 协( ) 睹( ) 萤( )三、写近义词。遥望( ) 适合( ) 证明( ) 随意( )慷慨( ) 贡献( ) 灾难( ) 节制( )四、写反义)。破坏( ) 遥远( ) 渺小( ) 枯竭( )慷慨( ) 奉献( ) 随意( ) 造福( )五、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后果 结果 成果1不听劝告,( )自负。2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 )的。3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 希望 指望 愿望1想到月球去居住,( )是好的,但不可能。2我们( )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的保护。3他这件事没做好,想受表扬是没( )了。六、巧妙关联(关联词语填空)。1地球的资源( )上帝的恩赐,( )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2( )这些设想能够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3( )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会别无去处。4我们( )要好好保护地球,( )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七、方法辨析(指出各句的说明方法)。(填序号)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1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 )2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八、内容梳理。1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_的形式,从_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2课文从_引入,接着从_、_、_三个方面来说明_的事实,最后告诉人们_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_。课后反思7: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充分质疑,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议中交流。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遗憾:、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理解宇航员说的这句话不够深刻,学生回答问题的面有点窄,这和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到位: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段话还应通过朗读训练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用较平直的语调,把“设想”读得稍重一点,以强调这仅仅是设想;“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是”之后的内容,“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以便使人们意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极少数人。虽然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但却未能读出其中的味道。3、文章中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够到位:如:“本来”、“至少”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课后,我想与其用讲解、换词的方法,还不如先引导学生用“本来、至少”等词造句,再来讲句子的意思,也许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入。14.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目标: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的错误所在,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双基训练点:理解生物界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鹿和狼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二、新授: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心里是什么滋味?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看录像。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出示:鹿(吃)狼破坏保护森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三、课外延伸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板书:鹿和狼的故事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林毁鹿死不能违背生物界发展规律练习:一、选择正确的读音。狩猎(shu shu) 宠物(chng lng ) 相悖(bi b )松杉(shn sn ) 摧毁(chu cu ) 啃食(gn kn )二、读拼音写词语。Sng shn cng y shng j b b cn rn fn zh( ) ( ) ( ) ( )Y mng w h xin hu b mng chng r nn to yn( ) ( ) ( ) ( )zi nn jin gln gu yn cn chun min m qun fi wi xi ( ) ( ) ( ) ( )zu ku hu shu xing bi( ) ( )三、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坚持()()纯朴 优良()维持()()纯洁 优秀()保持()()纯熟 优质()四、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 )狼吃鹿,( )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2、森林中( )需要鹿,( )需要狼。3、不能( )狼是凶残的,( )就消灭它。4、( )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 )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五、按课文填空。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说明,生态的“()”上,每一种生物都有()。森林中(),()。仅仅根据人类(),去判定动物的(),有时()。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骏马、雄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双基训练点:1、联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抄写语言优美、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了解大意;感悟“神圣”。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新课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辽阔 广袤 宽广)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见(教学参考书第128页)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理解“神圣”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0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4、引读23自然段。研读课文,理解“神圣”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了解“你们”是谁?(美国生活的白人)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品读句子“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3)感情朗读45自然段。品读句子“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1)“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2)说理解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3)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1)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3、默读911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1、小练笔: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四、总结。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学习生字词;总结全文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具体见教学参考书第128页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二、学习生字词学生读生词,老师重点指导难读字“潺、莹,指导难写字“鹰”。三、总结全文四、作业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板书设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善待河水神圣 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练习:1、看拼音写汉字jn yn yn jun zh l( )马 雄( ) ( )儿 ( )恋 松( ) 麋(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丛林 ( )的湖水 ( )的怀抱 ( )的味道亲切的( ) 神圣的( ) 潺潺的( ) 嗡嗡的( )3、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教学反思8: 这篇文章是一篇讲读课文,它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本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采取总分总的结构,采取拟人、比喻等表达方法,诠释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针对本课在授课中的情况谈如下几点: 1、本课在设计上把握一个问题统领全课,即: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由一个问题入手,先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 2、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语言美、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3、在读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读第2自然段时,通过去掉重点词的方法,采用对比,感受到在印第安人眼中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第3自然段,则采取补充填空的方式,使学生达到积累的目的。 4、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在最后的处理上,将文本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身边的不良现象,增强环保的意识。遗憾的一点: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了课堂的容量,但操作上还是感到前松后紧,特别是在处理词语一环节,用了8分钟,当然,我也想努力通过词语使学生从中感受“神圣”,在充分感受到土地的神圣后,让学生有情有理地诵读,去劝说白人要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这三部分。感觉在重难点的处理上还算合理,重点是认识土地的神圣,将重点放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的理解与感悟上,至于第二大部分,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劝说白人部分,本来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当然,这一部分,计划是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而老师则不过多讲解,主要抓住重点句进行分析即可。但由于时间关系,则只能放在了第二课时,让学生比读与积累。 16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数:一课时、双基训练点: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位山野老农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板书: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板书:小环境(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板书设计: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练习: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记载(zi zi)险恶(w )归宿(s xi) 不禁(jn jn)二、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1、形容次数很多。( )2、比喻共同渡过困难。( )3、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1、这山野老农真了不起。改为感叹句: 2、他说:“我要在这山上种树,直到爬不起来为止。”改为转述句: 3、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缩句: 4、他是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青山不老一文中的主人公是 ,他 (主要内容),赞扬老人 的高尚品质。五、读句子,回答问题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为什么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掌握写建议书的基本方法。3、通过看漫画,写漫画,深刻体会环保的重要性。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板书:“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三、组内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见资料。(略)开展看后感受交流。(二):“怎样珍惜资源”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节约每一张纸。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四、课外延伸。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写建议书课前准备: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看图写话。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讽刺那些不懂得爱护树木,不懂得环境保护的“脑袋”有“虫”的人。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为了暂时利益,金钱至上)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四、试写初稿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