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及产业结构变化上传日期:2009年9月25日编辑:现代经济编辑部点击:598次穆 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摘 要: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到现在特别是1978年的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在整理1978年到2008年全国GDP指标及产业结构构成要素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变化经历的三个阶段。同时将我国人均GDP同世界发达国家的GDP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尽管我国GDP总量已经很大,但人均GDP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最后比较分析了GDP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改革开发;GDP;三大产业;产业结构 Abstract: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an aggregative indicator which reflects the level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a region. Chinas social economy had experienced a dramatic change since 1949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stablished especially during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ssage lists the data and index of GDP from 1978 to 2008 and also three stage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GD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we know Chinas economy has certain distance compared to those countries. Based on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GDP structure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there comes a conclusion and som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dur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GDP; Three major industries; Industrial structure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09)07-0034-03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GDP的测算一般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等三种方法。在社会经济领域,衡量社会经济变化的指标有许多,但是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最核心指标,是一个国家一切社会、政治、文化、国防等事业的物质和财富基础。在宏观经济学中,GDP是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指标。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我国国务院1992年8月颁布的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标志我国正式开始了GDP的核算,GDP从而也成为我国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到现在特别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地位逐步确立和完善。因此,本文选用全国GDP及产业结构相关数据,分析1978-2008年全国GDP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与特点,以期为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特征根据GDP核算方法反演的新中国的第一个GDP数据为1952年的679亿元1,1978年为3645.2亿元,到2008年GDP总量达到300670亿元。1952-1978年间年GDP增长量2966.2亿元,年均增长率1.31%,而1978-2008年间年增长量297024.8亿元,年均增长率8.08%。2007年我国GDP已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后,我国GDP增长较快同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78年-2008年我国GDP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在此期间,我国GDP总体呈指数上升趋势。从GDP变化过程并参考有关资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2:1978年1991年的经济体制转型初期阶段、1992年2002年的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3年至今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在1978年1991年期间,在体制和制度上,对我国自1949年以来实行的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探索和改革,经济增长初见成效,国民经济有所增长。我国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1991年的21781.5亿元,GDP增长率为4.9%。1992年2002年的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为主、政府适当干预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图中也看出,此阶段GDP快速增长,GDP增长率为3.47%。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793.7亿元,实现了GDP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到2002年GDP达到了120332.7亿元,是1978年的33倍。从2003年至今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加入WTO为契机,抓住战略机遇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商务部资料,截至2006年已有66个国家承认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我国GDP经济增长率受2007年底出现的经济危机的困扰从13%下降到2008年的9%,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增加到300670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81%。人均GDP与GDP总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人均GDP与GDP的增长趋势相符,也呈现出指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尽管GDP总量不断增加排名也已跃居世界前位,但人均GDP全球排名仍然靠后。表1 我国人均GDP与世界发达国家对比人均GDP(美元)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卢森堡113043102284813936905655100(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43940四、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45778一、安全评价美国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46859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与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导则的应用452182.环境价值的度量最大支付意愿43978大纲要求376103780037610(1)生产力变动法36731(6)评价结论。中国(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3315246020421703110011001135日本38559340233849636486280003451031433表1列出了欧美两个国家卢森堡、美国、日本以及中国人均GDP的对比。虽然我国人均GDP逐年上升,但与世界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2007年我国GDP总量位居全球第三,但人均GDP仅是卢森堡的1/5,是美国的1/2。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我国在2007年的人均GDP排名是104位3,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不强,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较低,国民总体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也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二、 GDP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1、三大产业总体变化趋势。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将产业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则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按照生态学理论,结果决定功能。经济发展也是如此,三大产业的合理配置及其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保持健康持续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实现经济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学家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图3清晰的反映出三大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总体来说,三大产业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第二及第三产业GDP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从1978年的1027.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34000亿元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其增速为32%。第二产业在1992年以前增长缓慢,但之后快速发展,其总产值较1978年增加了82%并在2008年达到146183.4亿元。我国第三产业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其总产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120486.6亿元,增速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达137%,。2、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体上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规模相对稳定,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稳步趋升的态势。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8年的11.3%,与此同时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尤其是生产方式由单一结构逐步变为多种经营,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二产业呈平稳上升趋势,其比重维持在50%左右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2008年的40%,同时在1985年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4。表2 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人均标准人均GDP(美元)20030040060010002000第一产业比重3630.426.721.818.616.3第二产业比重19.623.125.52931.433.2第三产业比重44.446.547.849.25050.5表3 我国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变化人均GDP(美元)20030040060010002000第一产业比重2519.719.92014.411.3第二产业比重4146.646.64145.250第三产业比重3233.733.93240.540表2及表3分别是随人均GDP变化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标准以及我国三大产业的变化情况。对比以上两表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变化较符合国际标准,但是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同时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其发展仍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的产业结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步摆脱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而发展不均衡以及第三产业水平低下的问题。尽管如此,三大产业之间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对称的问题。首先,第一产业中仍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有近一半的劳动力在从事传统而低效的农业生产。3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增长依然过快,比重变化不大,其中仍以重工业增长为主,但其吸纳的劳动力仅占20%左右3,部分工业增长依然是靠高耗能、高投资、高污染实现的。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略超1/3,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也只有30%左右3, 这说明我国经济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还不协调,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局面还未形成。三、结论与建议通过对GDP以及三大产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加快,但是要保持经济合理稳定快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并提高农业产量。其次,鉴于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降低能源消耗,不以破坏环境作为工业发展的代价。最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新能源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与优化策略报告
- 离婚财产分配协议子女抚养及赡养费调整
- 《离婚协议书:高级定制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协议》
- 社区安保服务终止合同及社区安全保障方案协议
- 精益劳动合同-专业书店店长服务合同
- 绿色环保型住宅租赁合同附加条款范本
- 2025企业终止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Z世代消费趋势下新消费品牌线上线下融合策略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车路协同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报告
- 2025设备采购与销售合同协议模板
- GB/T 18216.7-2024交流1 000 V 和直流1 500 V 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第7部分:相序
-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 道德新风中小学生主题班会知礼诚信感恩教育课件
- 不动产授权委托书样本
- GB/T 44092-2024体育公园配置要求
- 中国石墨烯发热护膝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9版
- (word版)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课件
- 2024年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航海英语会话(一)
- 道路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