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科技成就ppt.ppt_第1页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ppt.ppt_第2页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ppt.ppt_第3页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ppt.ppt_第4页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 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 方针提出 曲折年代 文艺春天 教育奠基 曲折年代 教育复兴 嫦娥 号卫星发射成功现场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绩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 但是 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 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 以后还要比现在强 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探究 结合教材和以前所学内容思考建国初中国为什么要发展 两弹一星 为代表的军事科技 一 两弹一星 1 背景 新中国刚刚成立 国家一穷二白 百废待兴 经过镇压反革命等五大措施 政权巩固 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一五计划展开以及完成 周边环境恶化 美国敌视 包围 封锁中国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相继发生 中苏关系恶化 世界局势紧张 美苏争霸 2 目的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以巩固国防 维护中国的安全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1 背景2 目的3 成就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和平利用核能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1960年 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东风一号 1964年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东风二号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意义 世界第五 航天时代 两弹元勋 邓稼先 邓稼先 1924 1986年 安徽怀宁人 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为了祖国的强盛 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 回国甘当无名英雄 默默奋斗数十年 当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国时 他说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 全身大出血而病逝 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 毛泽东在生日宴上表扬钱学森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毛泽东特别高兴 一向反对为其做生日的他 这一年一反常规 破例请了大家一次宴会前 工作人员拟定了一个入席者名单给毛泽东审定 毛泽东看了3桌客人的名单后 十分郑重地用铅笔将钱学森的名字从另一桌划到了自己所在桌位的名单上 而且让钱学森坐在紧挨自己的身边 中央领导人看望钱学森 在美国期间 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 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 因为我是中国人 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钱学森 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我的杰出门生 钱学森的老师冯 卡门如此评价自己的得意弟子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 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 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美国海军部次长 过去也好 今天也好 将来也好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合作探究 中国发展 两弹一星 的意义 二 载人航天 1 世界航天发展历程 1957年 苏联发射了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创造航天事业的开端 1961年 苏联发射了 东方一号 载人宇宙飞船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 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1981年 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1 世界航天发展历程2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1992年 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年起 神舟 飞船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 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经过21小时的飞行 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 飞船把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 飞船把三名宇航员翟志刚 刘伯明和景海鹏送入太空 9月27日16点30分 景海鹏留守返回舱 翟志刚出舱作业 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中国由此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 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 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雄厚综合国力 象征着伟大中华民族复兴进程跃上一个新的起点 合作探究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伟大意义 三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 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必要性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 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 全球有8 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1 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必要性 国际 由于气候变化 水旱灾害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导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生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减少 世界粮食危机加重 国内 中国有13亿人口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占世界人口的20 粮食产量关注国计民生 可耕地只占世界的7 2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冲破理论禁区 冲破了 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 的传统经典理论束缚 实践 1964年发现天然杂交水稻 1970年找到雄性不育野生稻 1973年培育出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南优2号 1998年开始培育超级杂交稻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的第一人 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 历史纵横 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为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必要性2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3 成就 1 水稻种植技术的提高必要性2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3 成就4 主要荣誉 2007年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 国家特等发明奖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之 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1985 10 创造与发明奖章 杰出发明家 金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 1987 11 科学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3年 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 拯救饥饿奖 2004 10 世界粮食奖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 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2020 3 17 21 可编辑 四 计算机技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工作 1983年 银河 号 每秒上亿次 诞生 1997年 银河 号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突破 1 研制过程 2 意义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在政治 经济 军事 科技 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五 生物技术 1965年 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的时代 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到20世纪末 中国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 药物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成果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2 影响 探究 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科技发展 国际环境恶劣 美国敌视中国 中苏关系恶化 粮食问题严重 国防科技水稻种植 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 国内 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计算机 生物工程 航天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综合国力增强 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 领导和正确决策 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 无私奉献 辛勤劳作和研究 探究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课堂检测 1 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 发展核武器 完全是为了防御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在任何情况下 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 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 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 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A B C D C 2 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东方红 号发射成功C 神舟 号飞船进太空D 远望 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B 3 下列科技成就 是科技工作者排除 文革 错误路线干扰 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银河 型计算机诞生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B C D D 4 美国人唐 帕尔伯格曾说 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他是指A 袁隆平B 钱学森C 邓稼先D 李四光 A 5 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 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进入轨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D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情景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情景 秦山核电站位于中国浙江省海盐县 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 在经过多次扩建后 现已发展成一处大型核电基地 该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己研究 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 一期工程额定发电功率30万千瓦 采用国际上成熟的压水型反应堆 1984年破土动工 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坐落在深圳市的东部 离香港直线距离45公里 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 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 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 1958年4月开始仿制 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 导弹全长17 68米 弹径1 65米 起飞重量20 4吨 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最大射程600公里 可携带1300公斤的高爆弹头 该导弹没有实战部署过 但是中国通过仿制P 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 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东风二号 东风 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 1964年6月29日试射成功 1966年装备部队 现已全部退役 导弹全长20 9米 弹径1 65米 起飞重量29 8吨 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最大射程1300公里 1500公里 可携带1500公斤高爆弹头 或1枚1290公斤的威力为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 东方红一号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成功发射 重量173kg 比苏 美 法 日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 信号传递方式 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他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1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截至2000年10月 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 目前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 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 东方红 通信广播卫星系列 风云 气象卫星系列和 实践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资源 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中国的航天 白皮书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 五号成功发射 16日顺利返回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 神舟六号 升空 17日顺利返回 2008年9月25日 中国 神舟六号 升空 28日顺利返回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 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银河 I 它的诞生 使我国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加速了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