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道德榜样(蒲丹).doc_第1页
我身边的道德榜样(蒲丹).doc_第2页
我身边的道德榜样(蒲丹).doc_第3页
我身边的道德榜样(蒲丹).doc_第4页
我身边的道德榜样(蒲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身边的道德榜样(蒲丹)扎根村小三十载,忘却浮华谱师魂 记东安乡长岩村小学代课教师周长芬 序言: 几年前带着崇敬写下的一篇文章,现在读来依然十分感人,因为这里记录了一个扎根长岩村小30多年,用青春、用真爱、用信念谱写的平凡、崇高的动人师魂。 扎根村小,愿为山村添抹绿 老师,一个像大山一样伟岸的形象;老师,一个像烛火一样温暖的名字。也许是对老师的崇敬,也许是对东安这方水土的热爱,在读初中时,周长芬就埋下了一颗扎根山村,播撒知识的种子。为着理想而努力,周长芬用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希望之神并没有因为她的理想就特别眷顾她,高考时,周长芬以1.5分之差落败和大学失之交臂,希望如肥皂泡一样破灭。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实在是太困难了,书是不能再读下去了,家里人希望她能去学打字开个打印店,或者做其他生意解决以后的生计问题。她不甘心但又无奈。在她正犹豫是否再次做做家里人工作之时,长岩村小学缺教师要找代课教师的消息带给她春天般的希望。她立即去找当时东安中心小学校长郑忠良。 “郑校长,听说长岩小学缺老师,能否考虑我。” “村小上课很辛苦,代课津贴又不是很多哟!”郑校长说。 “我不怕辛苦,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一直的梦想,我一定能做好!”周长芬坚定的承诺深深地打动了郑忠良校长。 长岩村小学地处偏僻,道路难行,经常是一个老师来了不久又走了。当时有四个教学班,交到周长芬手里的是一个每期全乡年级倒数第一的差班。这个班三年已经换了六个教师,周长芬已经是第七个了。 “只要老师用心,只要老师努力,差生也能教好,差班也能变好班。”周长芬心里想。 凭着高中生扎实的文化功底,她认真的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的方法。课间和学生一块游戏,生活中和学生交朋友,寻找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寻找提升学生成绩的良策。多少时候,中午也没有顾得上休息,在教室里给学生讲题。有时候还把学生带回家里辅导。她要把孩子们以前没有学到、学好的东西都补起来。学生的作业本上的红勾的增多让她有了更多的信心。学生成绩提高了,累点她也觉得十分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长芬带的这个班期末考试成绩一跃成为全乡顺数第一。一连几个学期的第一人们信服了,很多人都知道了长岩村小周长芬老师教得好。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几里外的学生不在自己的村小读书慕名到她班上读书。因此,她班上的学生从来没有下过60人,2011年送毕业生72人,周老师班上人数最多的时达到84人,创造了农村偏远山村小学大班额班级的奇迹。很多时候比东安中心校同级学生人数多。从2000年开始周长芬任长岩村小主任教师,长岩村小壮大成了一所“幼幼儿班+小学六个年级”的完全村小,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42人。 不远的民办学校曾想用双倍工资“挖”周长芬,她不去。近20多年打工浪潮也没能动摇她坚守山村小学的决心,仅凭微薄的代课金养家糊口送孩子上学。她感恩于长岩村小这个给她实现少时梦想的平台,感恩于历届东安小学领导给予她的支持和信任。她知道东安长岩这方水土需要她,村民相信她,她的根属于东安这片热土。扎根山村,无怨无悔。 周长芬以十七岁花季年华怀着对山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憧憬,站上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0年。昔日花季少女变成了今日的山村“老”教师,变得更加的成熟和自信。附近的村民中,父母和孩子不少都是她的学生。 周长芬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东安乡、东安学校“优秀教师”。从1996年起,她连任三届乡人民代表,2011年被选为东安乡第十一届党代表。 有人说:“周长芬老师不简单,有了周长芬才有了长岩小学的现在”。周长芬总是谦虚的说:“我和长岩的其他老师一样的平凡、普通,长岩村小的现在是所有老师努力的结果。我愿把全部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长岩村小,因为我爱这些孩子。我愿做山村孩子前进的引路人。”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周长芬多少次披着夕阳的余辉沿着崎岖的田间小道到农家小院、田边地头去家访,耐心的做家长的工作。山村在变,农家的房屋在变,周长芬对学生的关爱没有变。周长芬老师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山村教师的追求和信念。 爱校如家,筹资建校排危房。 9年前的长岩村小学教室是传统的砖木结构的瓦房,由于年就欠修,几间教室的人字木横梁错位,檩子断裂,瓦片松落。每逢下大雨,大落大漏,小落小漏,上课时学生就得不停的移动桌凳避雨。遇到吹大风时,瓦片就往下掉,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2003年又被鉴定为D级危房,不能再做教室了。 修建新的教学楼迫在眉睫,可上面的排危资金却又一时不能到位。不修下期上课怎么办?周长芬着急了,她立即召集长岩村小六位教师商量对策。老师们一致同意就在暑假里修教学楼,上面的款项不能及时到位就先垫资,先把工程动起来再说。周长芬首先带头拿出了筹集来的的一万多块钱,其他老师也五千、八千不等的筹钱。不到两天,七位老师就筹集了启动资金5万多元,让修建工程得以顺利启动开工。他们筹资建校举动得到了东安乡政府、学校领导的肯定,家长的赞扬,渠江校园及时报道了这个“先进事迹”。 以爱育人,老师妈妈最感人是什么让周长芬班上的学生有增无减,是什么魔力让路远的学生慕名而来,如果用一个字来诠释的话,那就是爱,对学生长久的爱,像妈妈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个学生。爱是工作和学习的源动力。 1993年时,周长芬班上来了一名学生黄莹莹。黄莹莹的父母离异后,父亲外出打工就把小黄莹莹托付给了她的幺爸幺妈照顾。有段时间,周长芬发现黄莹莹老是上学迟到,是什么原因呢?放学后,周长芬到黄莹莹家中家访,了解到黄莹莹幺爸幺妈的经济状况不好,黄莹莹的父亲给弟弟寄的钱又不多,农村活路正忙,幺爸幺妈要她每顿饭后要把猪草宰完、煮熟,把猪喂后才能去上学。周长芬就耐心的给黄莹莹的幺爸幺妈做工作,让他们可怜孩子的身世,不能只看眼前,要看孩子的将来,将来孩子有出息了会报答他们的。 周末的时候,周长芬还把黄莹莹带回家,给她洗澡、洗头,用篦子篦干净黄莹莹头上的虱子蛋,把黄莹莹头上的虱子捉干净,把孩子不穿的衣服送给黄莹莹穿。黄莹莹的生日来了,周长芬自己掏了37元钱买了一块大生日蛋糕,召集长岩村小的所有师生给黄莹莹过了一个她一辈子也忘不了的集体生日,黄莹莹含泪朗读作文老师,妈妈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黄莹莹也没有辜负周长芬的关爱,成绩一直居班级前列,如今大学毕业后,不时打电话问候曾经给她关爱、帮助的老师妈妈。 2006年,残疾学生黄小诚来带了周长芬班上。5岁时,黄小诚的父亲病故,狠心的妈妈抛下他远嫁他乡,从此,黄小诚就成了孤儿。 “多可怜的孩子啊!”周长芬长叹。她把亲戚朋友和自己家里孩子们穿不得的衣服收集起来给黄小诚穿,有时留下一些钱作为黄小诚的生活费。由于黄小诚的手臂残疾,周长芬从不安排他扫地,还在班上宣布不准欺负黄小诚,放学、上学路上还安排学生替小黄小诚背书包。 “我希望黄小诚能摆脱残疾的阴影,有个快乐的童年就好!黄小诚毕业了,我仍然要关注他、帮助他。” 这些年究竟拿了多少钱救济学生她没有算过,在学生心中她不是父母却又胜过了父母许多。 大爱无疆,关心孤寡播“爱”种 孤寡老人黄有万、潘桂英70多岁了。周长芬时时牵挂着老人的生活,经常买糖、买物去探望两位老人,给老人梳梳头,陪老人说说话。有时还带着学生去,周长芬希望学生能把“爱”的种子传承下去。 2012年3月19日,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是又是一个让两个残疾学生,一个孤儿、三个孤寡老人铭记在心的日子,让所有长岩小学师生感动的日子。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后,周长芬把村里的三个孤寡老人和一个孤儿带到了教室,周老师又把本班的两个残疾儿童叫到了讲台前。这六人是今天周长芬捐赠的对象。 周长芬首先代表长岩村小的230多名师生向在座的三名孤寡老人、孤儿和两名残疾儿童表达真诚的关切、问候,祝福他们健康快乐!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周长芬老师以个人的名义向三位孤寡老人、孤儿和两位残疾儿童每人捐赠现金一百元。 70多岁的老人黄友万用颤抖的手从周长芬手里接过100元的捐赠红包。老人激动的说:“周老师,过年的时候您不是才送过钱吗?今天又让您破费了,感谢您啊!您就像活菩萨一样的关照我们。我老头子就是死了也不会忘记您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