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学科分类号 110201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文):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研究 (英文):The research of cluster upgrading strategies on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dustrial inZhejiang 姓 名 李 浩 海 学 号 200801000994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人力资源管理 2008年级 指导教师 孙婵 讲师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一、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论文(设计)题目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研究作 者 姓 名李浩海所属学院专业年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8年级(本科)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孙婵 讲师预计字数10000开题日期2011.12.04选题的依据: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 3)自己的见解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培训与开发的价值给予了广泛的认可,员工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全面健康发展的一大举措,是企业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一种发展模式,然而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这就使管理者不能清楚的了解培训到底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或者成效。如何对员工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如何计算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企业对员工培训成效评估,存在投入不足、考核方式与信息来源狭窄、评估层次简单、测评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企业培训成本与收益的偏差,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目前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对应得措施与建议,使企业管理层从人力资源战略的角度去提升评估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对评估的实施流程进行系统的管理,调动企业各职能层的分工合作,完善评估信息和系统,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和完善的评估模型,以提高培训成效评估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之,做好员工培训成效评估工作,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2)国内外研究动态: 在国外,西方国家对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始于1959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 Donald L Kirkartick在其博士论文和1959、1960两年期间连续发表的四篇论文中,它详细阐述了培训成效评估四层面模型的方法和思想,这种评估模型简称为柯氏评估模型,由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面组成。柯氏评估模型的优点在于层面上的划分,由表及里、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该模型考虑的因素不全面,数据取得主观、各层面不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1993年有学者提出了改良模型,之后又有由反应、学习、工作行为、收益和组织目标构成的Hamblim模型,Phillps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Kaufman的五级评估模型。与柯氏评估模型不同,Daniel Stufflebeam将培训项目作为对象进行分析,依据项目组织过程的规律,提出了由情境、投入、过程和成果四部分组成的CIPP模型。在对CIPP模型的丰富中,较为有名的是Warr Bird Racbham模型,又称CIRO模型,由情境、投入、反应和结果四个层面组成,这就是国外的主要研究状况。 由于柯氏评估模型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所以就目前来讲,国内还没有提出较为著名的通用的评估模型,评估主要是对培训整个过程的跟踪与监控,属于过程评估的范畴,它主要通过对员工培训前各方面情况的摸底、培训中的跟踪与反馈、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和效率评估,从而进行效用价值分析。国内学者关于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以及定性定量结合法。虽然我国在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方面不及国外先进,但是我国使用的评估方法从培训流程的角度展开,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评估系统。 3)自己的见解: 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模型来说,国内和国外所研究的成果存在宽度和深度上的差距,尤其表现在评估的内容和层面上。国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培训的过程上,注重培训过程的跟踪与监控,难以细分评估项目和内容;国外的研究相对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量化,适合建立数学模型,能清晰的对比出培训前后各层面的改变和提升,但是由于评估的层面有限,各层面评估的内容难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这种研究成果也不能完全照搬。有效的评估必须是针对企业的不同状况、不同评估点和侧重点而展开的,它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保障,这也是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成效的评估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它们各有优缺点,企业在进行评估的时候,需要针对自身的情况,坚持客观性、实用性和连续性的原则,保证评估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测性;坚持综合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全员参与和团队协作的优越性,加强对培训投资的力度,提高人力资源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完善企业绩效考评制度,创建科学有效的数据收集系统,打造学习型组织,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笔者试着通过了解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相应的对策,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并促进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主要内容:第1章 绪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关于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成果 1.2.2国内学者关于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成果1.3自己的见解第2章 理论综述2.1培训成效评估的基本概念2.2评估的目的和意义2.3企业员工培训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性2.4培训成效评估理论的发展阶段 2.5 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第3章 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现状及问题3.1评估的现状分析3.2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培训成效评估投入不足 3.2.2 考核方式及信息来源狭窄 3.2.3 评估的层次简单 3.2.4 测评方法单一 3.2.5 评估记录缺乏系统的管理第4章 有效实施评估的对策与建议4.1改变管理层观念,争取更多资金支持4.2确定评估的实施流程,对评估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4.2.1 评估的准备阶段 4.2.2 评估的实施阶段 4.2.3 评估的总结阶段4.3各职能层分工合作,完善评估信息和系统 4.4 选择并组合恰当的评估方法4.5 选择较完善的评估模型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相关专业书籍,期刊与网络上各种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定性分析法:依据资料进行主观的判断和分析,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综合国内外对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情况,并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有关理论进行两者对比分析并提出创新点。 探索性研究法: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观点。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完成期限:2011年12月研究资料,确定选题方向2011年12月下旬完成开题报告,拟定提纲 2012年2月下旬完成初稿 2012年3月初完成第二次稿 2012年3月中旬完成第三次稿2012年4月底定稿主要措施:通过对所学的知识的回忆,初步整理思路,获得论文的基本概要。通过网上查询和阅读相关文献,不断收集相关的二手资料。请指导老师提出指导意见,请教相关研究人员,不断修改提高。主要参考资料: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92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3姚裕群,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李剑锋,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与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5孙昱丹,如何有效实施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估,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王雷,对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思考,J经济管理论坛2005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二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8向春,实效培训,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9杨凤仙,张黎青,几种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对比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0810杨云学,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11刘再煊,杨清,李俊,员工培训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12爱尔文戈尔茨坦,凯文伏特,组织中的培训,M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美】亚瑟W小舍曼,乔治W勃兰特,斯科特A斯奈尔,人力资源管理,张文贤主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4Alliger G.M.,tannenbaum S.I.,Benett W.,Traver H.& Shotland A.(1997) .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 among training criteria.Personnel Psychology,M50.341-35815Alvarez K.,Sala E. &Garofano C.M.(2004),An intergrated model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effecteness.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MV.3,No.4,Dec.385-41616Rodriguez C.M.& Gregory S. (2005) .Qualitative study of transfer of training of student employee in a service.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ch,MVol.29,No.1,Feb.42-66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开 题 报 告 会 纪 要时间 地点与会人员姓 名职务(职称)姓 名职务(职称)姓 名职务(职称)会议记录摘要:会议主持人签名:记录人签名:年 月 日指导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学 部 意 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论文题目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战略分析作者姓名李浩海所属学院、专业、年级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008年级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孙婵 讲师字 数10000定稿日期2012.05.10中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在企业员工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员工的提升则通过培训获得,而培训成效评估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企业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重点提出培训成效评估模型及层级细分评估思路、评估方案设计和经济价值分析,对于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水平,建立适合企业自身评估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内过程评估模式和国外柯氏评估模型为例,结合多种方案设计方法,探讨企业每一层面和过程中的评估,并逐步细分,建立评估结果的相关图表,从而得出培训成效评估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细节,培训的经济价值,便于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操作水平,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发展和优化,让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关键词(3-5个)培训成效;评估;模型 英文摘要Along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is increasingly presented b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cluster and industrial cluster,people have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synergistic effect showed by industrial cluste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luster status about the Zhejiang clustering of Smes, and i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which will promote the zhejiang industry international becoming more competitive, meanwhile the strategy will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consolidate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s economy.Taking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strategic tendencies of zhejiang industrial cluster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ther words, I proposal that it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about the professional area,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 about the brand,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 of the regional brand, using the strategy about wa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rientation, which will speed up the pace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e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make the clustering of Smes more mature and toward a higher stage to develope, let zhejiang smes clusters economy playing out m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becoming more better and faster. 关键词(3-5个)clustering of Smes;upgradeing of Clusters;orientations of strategy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审基元评审要素评审内涵满分指导教师实评分选题质量25%目的明确符合要求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10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10选题恰当题目规模适当,难易度适中;有一定的科学性。5能力水平40%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本论文所涉及的有关研究状况及成果。10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阐述问题;能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运用;能对其科学论点进行论证。10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整体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合理可行。5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能运用本学科常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手段(如计算机、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实验、实践并加工处理、总结信息。10外文应用能力能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资料、外文摘要和外文参考书目(特殊专业除外),体现一定的外语水平。5论文质量35%文题相符较好地完成论文选题的目的要求。5写作水平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15写作规范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规范化、符合标准。10论文篇幅文科10000字左右,理科8000字左右。5实评总分 成绩等级 指导教师评审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说明: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评总分90100分记为优秀,8089分记为良好,7079分记为中等,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评阅教师评定成绩评审基元评审要素评审内涵满分评阅教师实评分选题质量25%目的明确符合要求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10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10选题恰当题目规模适当,难易度适中;有一定的科学性。5能力水平40%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本论文所涉及的有关研究状况及成果。10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阐述问题;能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运用;能对其科学论点进行论证。10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整体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合理可行。5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能运用本学科常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手段(如计算机、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实验、实践并加工处理、总结信息。10外文应用能力能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资料、外文摘要和外文参考书目(特殊专业除外),体现一定的外语水平。5论文质量35%文题相符较好地完成论文选题的目的要求。5写作水平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15写作规范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规范化、符合标准。10论文篇幅文科10000字左右,理科8000字左右。5实评总分 成绩等级 评阅教师评审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说明: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评总分90100分记为优秀,8089分记为良好,7079分记为中等,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 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论文题目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研究 -基于人力资源视角作者姓名李浩海所属学院、专业、年级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008级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孙婵 讲师答 辩 会 纪 要时间地点答辩小组成员姓 名职务(职称)姓 名职务(职称)姓 名职务(职称)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记录:会议主持人签名:记录人签名:年 月 日 评语:评定等级: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评语:论文(设计)最终评定等级: 负责人(签名): 学院(公章) 年月 日评语:评定等级: 负责人(签名): 年月 日;.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3自己的见解3第2章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概述2.1培训成效评估的基本概念2.2评估的目的和意义2.3评估的侧重点 2.4 影响评估效度的因素 2.5 评估的过程第3章 培训成效评估的方案设计3.1方案的设计种类 3.11 仅有后测,无对照组的设计 3.12 前测-后测设计 3.13 后测-对照组的设计 3.14 前测后测-对照组的设计 3.15 所罗门四组设计 3.16 时间序列设计3.2选择方案的要点第4章 国内评估模式4.1培训成效信息的种类4.2培训成效信息的收集方法4.3培训成效评估的指标 4.4 培训成效的跟踪与监控 4.41 培训前对培训成效的跟踪与监控 4.42 培训中对培训成效的跟踪与监控 4.43 培训后的评估4.5 培训成效监控情况的总结第5章 国外评估模型5.1 柯氏模型简介5.2 反应评估 5.21 反应评估的作用 5.22 反应评估的注意要点 5.23 反应评估表举例5.3 学习评估5.4 行为评估 5.41 行为评估的特点 5.42 行为评估实例5.5 结果评估第6章 员工培训成效的经济价值分析6.1投资回报分析 6.11 培训成本的估计 6.12 收益分析6.2 效用分析总结致谢辞;.;.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在企业员工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员工的提升则通过培训获得,而培训成效评估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企业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重点提出培训成效评估模型及层级细分评估思路、评估方案设计和经济价值分析,对于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水平,建立适合企业自身评估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内过程评估模式和国外柯氏评估模型为例,结合多种方案设计方法,探讨企业每一层面和过程中的评估,并逐步细分,建立评估结果的相关图表,从而得出培训成效评估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细节,培训的经济价值,便于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操作水平,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发展和优化,让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培训成效;评估;模型 AbstractAlong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is increasingly presented b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cluster and industrial cluster,people have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synergistic effect showed by industrial cluste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luster status about the Zhejiang clustering of Smes, and i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which will promote the zhejiang industry international becoming more competitive, meanwhile the strategy will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consolidate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s economy. Taking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strategic tendencies of zhejiang industrial cluster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ther words, I proposal that it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about the professional area,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 about the brand,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 of the regional brand, using the strategy about wa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rientation, which will speed up the pace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e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make the clustering of Smes more mature and toward a higher stage to develope, let zhejiang smes clusters economy playing out m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becoming more better and faster. Keywords:clustering of Smes;upgradeing of Clusters;orientations of strategy 第1章 绪论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企业竞相发展,而支持企业及员工持续发展的途径除了招聘新员工外,最有效最方便也最简捷的办法便是培训。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目前,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纷纷对培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他们对于培训成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培训后,企业必须进行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简而言之,就是必须让企业了解培训给企业自身和员工带来了什么。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T公司不仅关注了培训工作的实施,更加注重培训所带来的成效与改变,这就是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即通过笔者的努力。让所有企业了解什么是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如何进行培训成效评估以衡量培训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否有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下一次培训工作的进行,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使培训的经济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持市场经济的良性平衡。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西方国家对培训成效评估的研究,始于1959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 Donald L Kirkartick在其博士论文和1959、1960两年期间连续发表的四篇论文中,它详细阐述了培训成效评估四层面模型的方法和思想,这种评估模型简称为柯氏评估模型,由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面组成。柯氏评估模型的优点在于层面上的划分,由表及里、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该模型考虑的因素不全面,数据取得主观、各层面不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1993年有学者提出了改良模型,之后又有由反应、学习、工作行为、收益和组织目标构成的Hamblim模型,Phillps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Kaufman的五级评估模型。与柯氏评估模型不同,Daniel Stufflebeam将培训项目作为对象进行分析,依据项目组织过程的规律,提出了由情境、投入、过程和成果四部分组成的CIPP模型。在对CIPP模型的丰富中,较为有名的是Warr Bird Racbham模型,又称CRO模型,由情境、投入、反应和结果四个层面组成,这就是国外的主要研究状况。 由于柯氏评估模型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所以就目前来讲,国内还没有提出较为著名的通用的评估模型,评估主要是对培训整个过程的跟踪与监控,属于过程评估的范畴,它主要通过对员工培训前各方面情况的摸底、培训中的跟踪与反馈、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和效率评估,从而进行效用价值分析。虽然我国在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方面不及国外先进,但是我国使用的评估方法从培训流程的角度展开,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评估系统。1.3自己的见解3)自己的见解: 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模型来说,国内和国外所研究的成果存在宽度和深度上的差距,尤其表现在评估的内容和层面上。国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培训的过程上,注重培训过程的跟踪与监控,难以细分评估项目和内容;国外的研究相对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量化,适合建立数学模型,能清晰的对比出培训前后各层面的改变和提升,但是由于评估的层面有限,各层面评估的内容难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这种研究成果也不能完全照搬。有效的评估模型必须是针对企业的不同状况,不同评估点和侧重点而展开方案设计的,而这个方案的设计需要评估者的大量时间和资料做保障,这也是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重点和难点。总之,国内外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成效的评估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它们各有优缺点,企业在进行评估的时候,需要针对自身的情况设计一套评估方案,选择适用的评估模型,进而不断修改完善,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试着通过了解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的过程和方案设计种类,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论,尤其是柯氏评估模型,从而探求培训评估的具体的有效的操作方法和思路,找出其中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培训评估的经济价值。即通过一整套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包括评估模型在内的评估方案设计,让企业熟悉培训成效的评估,顺利地对培训成效进行评估,以帮助其实现培训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第2章 企业员工培训成效评估研究概述2.1培训成效评估基本概念培训成效(training effectiveness)指的是培训所带给企业和员工个人的收益。对企业来说,收益意味着销售额的增加、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时间的节省、费用的降低等;对员工个人来说,收益包括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率,或者更加有动力,从而提高工作业绩。那么什么是培训成效评估呢? 根据学者戈尔茨坦(Goldstein,1986)的定义,培训成效评估是指“系统的收集必要的描述性和判断性信息,以帮助做出选择、使用和修改培训项目的决策”。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培训成效评估是收集用于决定培训是否有效的结果信息并对培训项目进行进一步改进的过程,在培训项目实施后,通过适当的成效评估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得到评估结果予以反馈,为下一轮培训的改进提供信息。培训成效评估是培训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而评估的依据就是初始培训目标以预期结果。2.2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任何一项投入都必须考虑它的产出,企业培训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证明企业的某次培训支出是合理的,其总收益必须大于总成本。如果企业不进行培训成效评估,就难以衡量培训所做出的贡献。然而出于种种原因,作为整个培训系统的重要环节培训成效评估,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培训成效评估的发展滞后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执行等环节。培训成效评估的主要体现在:1.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性通过培训成效评估,就可以衡量培训对企业的贡献,以此体现出人力资源部或培训部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向来被认为是“成本中心”,通过培训成效评估,特别是量化的评估结果,可以看出培训的成本效益性,这些结果将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重要作用,且说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资是值得的。2.决定继续或停止某个培训项目企业的某些培训项目,如标杆管理、工作丰富化,在某一时期曾是培训的主流,其他许多企业都在进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内容或许已被大家接受,或许由于企业管理体系已经发生变化,被新的培训项目所替代,如精英团队管理、柔性管理、授权等培训成为新的热点。通过培训成效评估就可以察觉有哪些培训项目已经不再适用、又有哪些培训项目应该继续进行,从而为企业的培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3.获得改进培训项目的信息这是培训成效评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估,企业可以对培训的设置、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对现有培训项目进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员要求。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信息:(1)课程内容是否可以满足学员要求?(2)讲师是否最合适?(3)讲师是否采用有效方式来保持学员的兴趣?(4)培训设施是否完善?(5)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合理?(6)培训项目是否协调得当?(7)有何其他改进建议?对上述项目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诊断当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培训提出改进意见。2.3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述评 国外对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形成和发展两个阶段,从“外部经济论”到“产业集群论”的确立,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阶段经历了100多年,期间的代表性理论有:产业区理论、新产业区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色,备受经济学者的关注,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对集群理论的深入研究。研究领域主要从区位选择、演化机理、竞争合作网络、创新环境、实证研究、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本等方面对产业集群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陆续开始出现企业空间集聚,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江浙一带兴起了中小企业聚集区,区域竞争力大大提升,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开始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群展开理论探讨,主要从聚集经济、专业化分工、知识溢出、创新网络、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章 产业集群国际发展现状概述3.1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概述美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较长,相关的支撑体系也较为完善。美国最早由官方认可的集群1989年出现在亚利桑那州和俄勒冈州。美国商学院波特教授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概念,并把它提高到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高度,使得持续了一百年的对产业集聚的关注从纯学术讨论走进了商界和政界的讲坛。在各类产业集群中,无论以大企业为主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美国都有较好的发展。例如,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小企业为主,而底特律汽车城则是以大企业为中心逐步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对产业集群的重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多集中于京浜、中京、阪神、北九州等四大工业聚集地带,导致了人口的高度集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均衡全国各地的发展,日本政府先后于1962年和1969年制定了两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在1977年,1987年和1998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三次关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使日本各地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而最新的产业集群政策又与新制造业战略相辅相成,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波及效应和企业合作效应。3.2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概述印度的产业集群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自印度年独立以来, 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在班加罗尔落户,如印度太空研究机构、国家航空实验室等,数以千计的工程师、科学家来这里工作。因此, 在外国跨国公司发现班加罗尔的潜力之前, 该城已是印度电子工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 印度政府制订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 这为印度产业集群的发展起了里程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印度政府开始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逐步形成了信息产业集群,纺织业等集群。巴西的产业集群发展历程可以由巴西咖啡为例。巴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咖啡,加之劳动力廉价,使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19世纪,巴西的咖啡种植几乎遍及全国,从而形成了巴西当时最大的产业集群地。咖啡大面积集聚地种植,给巴西带来了财富和繁荣。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21世纪,巴西政府更注重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政府的努力下,形成了许多特色的产业集群,如巴西足球业,咖啡种植,军事等产业集群。 3.3中国的产业集群概述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早期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依赖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资源。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内需求和出口贸易日益扩大,拉动了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全球化产业分工的重构,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充分促进了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21世纪开始,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开始出现分化,主要以技术产业为主,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第4章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历程4.1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历程概述1、浙江产业集群的起源浙江产业集群有着其悠久的历史起源,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温州加工制作的鞋已成为贡品进奉朝廷,清朝中叶,温州郊区三溪一带农民在农闲季节用土法鞣制牛皮卖往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firstname课件教学课件
- 8.3 摩擦力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信息安全知识培训的意义
- 2025年育婴师道德标准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说课稿2 (新版)湘教版
- 2025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evolution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全员试题及答案
- EV3培训基本知识课件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第3课时说课稿 译林牛津版
- 工程人员驻场服务方案
- 汽车智能技术与应用 教案全套 朱升高 项目1-10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介绍- 车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
- 产品方案设计模板
- 企业合规经营规范手册
- 骨与关节运动学基础-运动链(康复护理技术)
- 2.2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学期
- GB/T 4706.74-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74部分:缝纫机的特殊要求
- 2024版民间借款抵押合同范本完整版
- DL 5190.5-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
- T-GDACM 0110-2022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机煎煮规范
- 公司差旅费报销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