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书(装订稿)--遵义市桐梓县年产150万公斤豆制品加工扩建项目.doc_第1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书(装订稿)--遵义市桐梓县年产150万公斤豆制品加工扩建项目.doc_第2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书(装订稿)--遵义市桐梓县年产150万公斤豆制品加工扩建项目.doc_第3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书(装订稿)--遵义市桐梓县年产150万公斤豆制品加工扩建项目.doc_第4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书(装订稿)--遵义市桐梓县年产150万公斤豆制品加工扩建项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类别:加工项目(粮油)项目代码:20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013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遵义市桐梓县年产150万公斤豆制品加工扩建项目项目单位(盖章): 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项目法人代表(负责人): 李强 项目建设地点: 桐梓县新站镇山坡村 申报时间:2012年 8月 5日目 录目录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51.1合作社概况51.1.1基本情况51.1.2成员及出资构成51.1.3收益分配机制51.1.4获得的各种荣誉及认证情况61.1.5合作社法人代表基本情况61.1.6管理机构设置情况61.1.7办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71.1.8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71.2运营状况71.2.1主业发展情况71.2.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81.2.3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8第二章 项目立项背景92.1必要性分析92.1.1实施本项目是落实国家政策及行业规划的需要92.1.2实施本项目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92.1.3实施本项目是合作社做强做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102.1.4实施本项目是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112.2优势分析122.2.1具有资源优势122.2.2历史悠久的制作工艺技术122.2.3区位优势132.2.4市场优势132.2.5政策环境142.2.6基础设施条件优势152.3市场分析152.3.1市场前景预测152.3.2市场风险分析162.4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26第三章 项目目标173.1主要产品173.2生产能力173.2.1现有生产能力173.2.2新增生产规模17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184.1主要建设内容184.1.1建设地点184.1.2技术路线及流程194.1.3设备购置204.1.4设施建设204.1.5科技措施224.2主要技术参数234.3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234.3.1环境影响234.3.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244.4项目组织与管理274.4.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274.4.2运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274.4.3进度安排284.4.4管理措施29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305.1总投资估算305.1.1建设投资305.1.2流动资金305.2资金来源315.2.1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15.2.2自筹资金及来源315.3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325.3.1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环节325.3.2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325.4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32第六章 效益分析336.1经济效益336.1.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336.1.2成员增收情况356.1.3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356.2社会及生态效益366.2.1促进农户增收,带动其他行业366.2.2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366.2.3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出路36附表:37附图:38附件:383合作社基本情况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1.1、合作社概况1.1.1、基本情况 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7月,同年9月,将桐梓县新站三坡豆制品加工厂纳入其中,成为桐梓县唯一的以生产豆制品系列为中心的企业。2008年7月经工商登记成立,由其法定代表人李强同志开始筹建实施建立现代化的生产线。在质监局的指导下,于2009年在新站镇山坡村玉龙组银屏山处,建立了占地4亩的厂区,还建立了专门的标准化厂房十间和规范的化验室一间、办公楼一栋,厂区内还有相应的环保绿化配套实施,现已具备年产500吨产品的生产线及相应的设备,本社成员从2008年的5户已经发展到现在的50户,资产已近400余万元,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和“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格局,带动了本镇及周边乡镇近1000户农户走产业化道路。1.1.2、成员及出资构成 详见出资清单1.1.3、收益分配机制该社章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合作社收益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的机制分配。该社对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分配、使用和处理的权利。1.1.4、获得的各种荣誉及认证情况本社所推出的山坡豆制品系列口感纯正,色香味俱佳,多次经省市县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符合安全生产和质量论证。于2010年4月2日所获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即QS论证(证号为520325010061)。该产品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先后在中央二台、贵州二台、遵义电视台、桐梓电视台进行过专题报导,2008年被评为县级龙头企业;2010年被评为市级扶贫龙头企业;2011年被评为县级先进龙头企业,其产品又被评为遵义市特色小吃。1.1.5、合作社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合作社法人及项目负责人:李强,男,42岁,汉族,本科学历,该同志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注重企业的基础管理、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对本行业有深刻的认识,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状况。在任职期间,重点抓基础建设,对外积极开拓市场,建立营销网络。特长:企业经营管理、产品市场拓展1.1.6、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该社管理机制健全,设有:成员(代表)大会(全体成员组成),是该社最高权利机构;常设机构有:理事会11人(设理事长1名)、监事会3人(设监事长1人)和经营管理层,简称“两会一层”;经营管理层设:办公室、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质量监测部、财务管理部,简称“四部一室”。1.1.7、办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厂区占地4亩,建立了专门的标准化厂房十间和规范的化验室一间、办公楼一栋,厂区内还有相应的环保绿化配套实施,现已具备年产500吨产品的生产线及相应的设备。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现有工作人员2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人,中专以上18人。专业配置合理,人尽其用。社成员从2008年的5户已经发展到现在的50户,资产已达400余万元,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带动了本镇及周边乡镇近1000户农户走产业化道路1.1.8、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机制健全,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接受监事会监督。按照“财务分开、民主监督”管理原则,实行“资产五分开、审批一支笔”,做到账实相符、往来明晰、价格公开、分配公正、管理透明。1.2、运营状况1.2.1.主业发展情况合作社现每年加工黄豆产量可达500吨黄豆,产值可达500万元,年利润约100余万元。品种主要推出三坡泉水豆干五香、麻辣两类,同时为了扩大生产还与其周边约200余户农民签订了黄豆、豆干半成品收购合同,现豆制品加工厂已拥有员工27人,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通过两年的努力,合作社发展状况良好,其产品市场前景广扩,所涉农户达到了致富增收的目的。1.2.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截止2011年末,合作社资产总额425.6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7.01万元,固定资产232.51万元,农业资产116.16万元;负债112.08万元,所有者权益313.6万元。全年实现经营收入875.32万元,支出633万元,年利润133.8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6.33 %。1.2.3、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项目建设单位以前年度未争取财政扶持资金13项目立项背景第二章、项目立项背景2.1、必要性分析2.1.1、实施本项目是落实国家政策及行业规划的需要扶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体现。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第20条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为贯彻和落实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精神和有关部委行业发展规划、调农业产业结构,桐梓县委、县政府把特色豆制品加工列为桐梓第四大产业,在政策上倾斜,财政上支持,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扶持。2.1.2实施本项目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桐梓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工业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养业和外出务工。而要繁荣农村经济,振兴地方经济,就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城市消费市场,一头连着农产品生产者,是统筹城乡的产业结合点。同时,合作社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整合为一个系统,通过实行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技术、组织生产、搞活流通,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从而打破城乡产业分割的格局,增强城乡产业的关联度,通过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可以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引起农村收入结构、就业结构乃至城乡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目前桐梓县农业生产仍处于简单的传统生产模式,农民生产收入以卖原材料为主,由于缺乏加工业,农副产品销售受外地收购人员的商业行为制约很大,形成劳动产品比价相当低,农民生产积极性相应受到极大制约。通过本项目实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联系农户和市场,以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减轻农民种植风险,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联动相应产业的发展。2.1.3、实施本项目是合作社做强做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黄豆种植基地1000亩,年产量3000吨以上。项目的建设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合作社自身发展和优质果品发展的需求。桐梓县西部土地肥沃、富硒,光照好,雨水足,适合豆类生长。合作社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和财政扶持建设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对社员的系统培训完善合作社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可提高社员种植大豆的技术水平,提升大豆的质量与总产量。进而达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创造品牌效应,把品牌产品做大、做强、做优,从而赢得消费者,最终占领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项目的建设,该合作社将新增大豆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新增资产近200万元,达产后正常年新增产值700余万元,社员的科技种植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产品质量向绿色、无公害食品方向发展。因此,建设该项目是合作社做强做大、增强竞争力的要求。2.1.4、实施本项目是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梓县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新站花坝、马鬃苗族风情、环县城风景区、官仓钓鱼台、九坝黄河沟、柏箐自然保护区、羊磴河峡谷漂流(铜鼓滩漂流)、木瓜水银河、黄莲自然保护区、尧龙山、古夜郎漂流、王家烈公馆、小水月亮河、古夜郎及李白流放地、民国海军学校、周公馆系列、马鞍山古人类遗址、“桐梓人”遗址九坝岩灰洞、西湖、娄山关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引来了大量游客,随着县政府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增加了对当地旅游商品的需求量,随着游客数量的与日俱增,当地的特色商品特色豆制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新鲜豆制品、特色豆制品的需求量迅猛增加,豆制品的需求市场日益扩大。本项目的实施,通过对合作社原有生产能力的升级改造,扩大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需求。2.2、优势分析2.2.1、具有资源优势新站镇政府驻新站,距县城32公里。东与本县小水乡和绥阳县太白镇相连,南与马鬃苗族乡和大河镇相抵,西与夜郎镇和重庆市石豪镇接壤,北与松坎镇毗邻。新站镇位于桐梓县的西部,历来是桐梓县的豆类主产区,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桐梓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无霜期长,春暖风和,时有倒春寒,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秋温陡降有绵雨、“秋风”,冬无严寒,多云寡照,偶有凝冻,垂直地域分布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棕壤,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土壤肥沃,大部分土壤微量元素锌、硒偏上,植被茂盛,有发展优质豆类作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2.2、历史悠久的制作工艺技术新站山坡豆腐干起源于秦末汉初的夜郎古道,即如今的新站镇山坡村,应夜郎古道过往客商长途跋涉之需而渐成产业,尤在民国末年,又处210国道,往来军旅繁多,使该产业更具规模。本品因引山坡犀牛洞内千米深潭中泉水,选用本地优质黄豆,配以食用盐、白沙糖、茴香、香辛料、花椒、姜块以及多味中草药,兼采独特工艺卤制加工而成。本品由于全部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历经上千年历史,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元素,营养丰富,香韧可口,余味无穷,且色香味具佳,还可煎、炸、炒、腌,实为名副其实的纯天然健康绿色食品,是人们旅游、休闲之美味小吃,倍受大众青睐。故声名远播,美誉益隆,堪称“黔北一绝”。本项目产品立志于传承千年工艺之玄妙,发扬古夜郎文化之精粹,务求产品绿色健康,品质典雅,今由合作社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由此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休闲食品及旅游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2.3、区位优势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革命老区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地理座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全县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2.4、市场优势豆制品作为食药兼备的食品,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一般100克豆制品含钙量为140毫克160毫克,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质比较高,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动物性食物缺乏的不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因此常吃豆制品可以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增加免疫力,并有解毒之功效。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之一,市场前景看好。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生产豆制品的原料大豆、生姜等均是当地山区农村产品和天然食品,这些作物的种植技术基本上是传统耕作,肥料以农家肥为主,空气质量、土壤理化指标、灌溉用为等生产环境均符合无公害要求,作物品种均以当地老品种为主,再加上千年传统工艺,所生产的产品属于天然绿色无公害产品,且该合作社已完成了“新站三坡”牌商标注册,目前,该企业的批量产品投放市场以来,市场反馈良好,均受顾客好评,其味感较目前市场上的品牌更具特色,已出现了供不应求之格局。贵州是旅游大省,其旅游业正逐年升温,发展迅速,遵义会议均是中外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在桐梓县娄山关、夜郎、太白碑亭、蒙渡攀崖、花坝旅游区等旅游景点就位于新站镇境内,而合作社的山坡豆干就位于夜郎古道之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这些旅游景点已形成了非常火爆的红色生态休闲度假的旅游线路,为本企业产品的开发销售搭建了平台,市场前景极为广阔。2.2.5、政策环境桐梓县委、县政府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把特色豆制品加工列为桐梓县继粮食、牲猪、烟草之后的第四大农业产业。对特色豆制品的生产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示各部门在计划安排、资金投入、税收政策上倾斜,财政上给予支持,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新站镇党委、镇政府紧跟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发展特色豆制品加工为支柱产业,制定了建设万亩优质大豆基地的目标。为该项目实施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2.2.6、基础设施条件优势项目建设地点在桐梓县新站镇山坡村玉龙桥组银屏山处,交通发达,距县城36公里,又有川黔铁路、崇遵高速公路、210国道纵贯南北,习新二级公路和即将修建的桐梓正安公路连接东西,占地2534.6平方米,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重庆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剧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气候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明显。据技改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场内层厚度15米,未见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新站镇对外交通便利,项目建设带位于210公路沿线,出入方便。生产基地基本集中连片,靠近水源和电源,水电设施完备。2.3、市场分析2.3.1、市场前景预测由于豆制品的“健康”功能不断被人们认识,我国豆制品的消费趋热。豆制品的产量不断增长,到2007年,以耗用大豆为基数,用于生产各类豆制品的大豆已经达到约400万吨/年。这个数字比计划经济时期的60万吨/年,翻了几番。销售形式从原来只在农贸市场及菜市场迅速扩展到了大型超市、便利店和连锁专卖店,产品种类除了传统的豆腐、豆皮、豆干和各种花色豆制品之外,腐竹、鲜豆腐皮的产量也在迅速增长,有的还走出国门,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和欧美。豆浆的生产也开始从早餐摊点自制走向工业化、包装化,并出现了一系列的调味豆浆、强化营养豆浆等新品种,消费量增长迅速。在一些地区,豆花、豆腐脑也以新的包装形态,走上了超市货架和食品柜台。休闲豆制品由于包装改进,货架期延长,成为全国销售的“新秀”品种。此外,适应农村需要的膨化豆制品也在一些地方形成了集中的生产和销售。我国地域广阔,许多地方都有生产豆制品的传统,随着产业的升级,豆制品的生产和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2.3.2、市场风险分析豆制品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快速扩展能力较强,目前国内食品市场上,大型名牌企业仍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不少本土企业因无法紧跟市场发展步调,不能持续做大做强,最终被市场所淘汰;食品企业数量繁多,豆制食品的“价格战”此起彼伏,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因此,本项目实施后最大的风险就是形成的产品增量在市场上如何消化。2.4、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经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决议确定,一致同意申报“遵义市桐梓县年产150万公斤豆制品加工扩建项目”,并承诺按项目要求落实配套资金,科学制订项目实施方案,严格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收益分配。详见附件“决议”项目目标第三章、项目目标3.1、主要产品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现有主打产品特色山坡豆腐干,其中包括卤制五香豆干(200g装、180g装、100g装、80g装)、麻辣豆干(180g装、100g装)、熏制豆干(180g装、100g装)等3种系列产品。经过经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决议确定,在原有基础上对厂房进行扩建:增加新的生产车间,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项目完成后,新增内酯豆腐、豆腐脑、腐竹、豆豉(纳豆)、干豆腐、腐乳、臭豆腐干7种产品。 根据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决议,项目实施后,产品包装将由袋装向瓶装扩展,产品特性将由干态向半干态、湿态扩展,由麻辣型向清淡型扩展。加工时间安排上由原来的产大豆季节加工扩展到四季不间断加工。3.2、生产能力3.2.1、现有生产能力现有特色山坡豆腐干系列产品生产线一条,生产规模为年产特色山坡豆腐干系列产品40万公斤。3.2.2、新增生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后,本项目增加两条豆制品加工生产线,形成的新的生产规模为产150万公斤特色豆制品13项目建设方案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4.1、主要建设内容4.1.1、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在桐梓县新站镇山坡村玉龙桥组银屏山处,交通发达,距县城36公里,又有川黔铁路、崇遵高速公路、210国道纵贯南北,习新二级公路和即将修建的桐梓正安公路连接东西,占地2534.6平方米,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重庆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剧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气候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占地面积:厂区占地面积4亩(2668)的,现有标准化厂房十间和化验室一间、办公楼一栋,厂区内有相应的环保绿化配套实施,现已具备年产40万公斤特色山坡豆腐干系列产品生产线及相应的设备。土地来源:本项目所用土地来源为合作社原有向村委会租赁土地,租赁手续齐全,用地合理。4.1.2.技术路线及流程(1)执行标准本项目产品技术指标参照GB2711-2003标准执行。具体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三方面:感官要求:具有本品种的正常色、香、味和质地,不酸、不粘,无异味,无杂质,无霉变。表4-1 理化指标项 目单 位指 标总砷(以As)/(mg/kg )0.5铅(Pb)/(mg/kg )1.0表4-2 微生物指标项 目单 位指 标散装定型包装细菌总数/(cfu/g)100000750大肠菌群/(MPN/100/g)15040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2)生产工艺本项目拟根据基地的环境条件,在参照执行上述标准、生产无公害食品目标进行基地建设及加工生产管理。其工艺技术特点如下:公司主打产品特色山坡豆腐干,采以优质水源和优质大豆,并辅以二十多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了三次清洗,6小时浸泡,石磨九次碾磨后,再经过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卤制、密封、高温杀菌等十二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产品口味纯正,香咸可口,麻辣适中,原汁原味,回味悠长。(3)产品工艺流程图 图4-1 产品工艺流程图4.1.3.设备购置表4-3 设备购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单价(万元)总价(万元)1磨浆机WXMS-300台30.51.52豆腐干液压机WXYJ15-台200.153.03清理筛150mm台20.51.04豆腐干卤制锅WXJC台30.92.75真空封口机MS-15台61.59.06喷码机SF-32台12.52.57微波杀菌机QW-20GT台12.62.68单切机15-F台50.429煮浆罐34F-M台30.61.810点浆罐WH-1台40.72.811烘干隧道HGN-20套23.06.012提升机TH-5台22.65.2合计:5240.14.1.4.设施建设(1)主体工程(生产设施)生产车间800:单层厂房,一栋,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内功能区划分为:原料暂存区、生产线区、包装区、成品暂存区等,同时车间内设更衣室、消毒间等辅助用房,满足要求人流、物流分开的工艺要求。原料库200:单层厂房,结构类型为轻钢门式屋架结构。(改建)成品库200:单层厂房,结构类型为轻钢门式屋架结构。(改建)辅料库50:单层厂房,结构类型为轻钢门屋架结构。(改建)变配电房:单层厂房,平面尺寸为8m9m,建筑面积为72m2,层高5m,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新建)(2)辅助工程(辅助设施)(1)扩建项目所需供电及照明、防雷等设施(2)扩建项目所需供排水及消防(3)新增道路及绿化 (4)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防护工程项目设施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详见表4-4。表4-4 设施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单位造价(元)投资额(万元)备注1主体工程(生产设施)29.251.1生产车间80020016钢筋混凝土结构(改建)1.2原料库2003006轻钢门式屋架结构(改建)1.3成品库200 3006轻钢门式屋架结构(改建)1.4辅料库502501.25轻钢门式屋架结构(改建)2辅助工程(辅助设施)15.82.1供电及照明、防雷m22534307.60覆盖生产厂区2.2供排水及消防m22534153.80覆盖生产厂区2.3新增道路及绿化m21200202.4覆盖生产厂区2.4安全卫生防护工程2覆盖生产厂区3其它工程(其它设施)5.45三废处理合计50.454.1.5.科技措施(1)聘请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该项目所需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2)对项目建设单位新老社员及辐射带动区农户进行培训,项目计划每年培训社员和农户800人次以上。(3)与大专院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对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项目科技措施内容及投资估算详见表4-5。表4-5 科技措施内容及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内容简要投资额(万元)1技术培训聘请专家现场指导22技术引进派技术人员到同行企业学习考察2.73产学研大专院校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3.53其他2.23.1项目前期费用等包括可研编制、初设、项目管理等费用1.23.2文献,知识产权费用申请专利,文献资料编写1合计10.44.2、主要技术参数本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减少产品损耗。本项目实施后,产品出品率98%,损耗率2%。4.3、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4.3.1、环境影响本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相当丰富,生产中各股废水一般混合排放,水质情况见下表 表4-6 混合废水水质 (mgL-1)名称数值COD30006000SS200500氨氮50100 本项目无有害气体产生,仅在煮浆过程中产生一些水蒸气,对环境不造成污染。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固体废物。每天约产生15吨豆渣,豆渣是蛋白质丰富的优质原料。可以出售给养牛、羊、猪专业户作为饲料。项目新增的生产设备及部分公用工程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噪声。4.3.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废水治理:根据豆制品废水的特点及经处理后的废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要求,对高浓度废水采用酸化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充分利用其能耗低、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并能产生沼气等特点。高浓度废水经酸化水解厌氧消化后,出水与低浓度废水混合,泵入城市排污管网。具体工艺流程见图。高浓度废水在酸化水解池的滞留期为12 小时,经水解酸化后的酸化液通过水力筛网筛除未被水解酸化的大颗粒豆制品,然后进入增温计量池,把酸化液增温至38 ,再泵入厌氧消化罐。厌氧发酵采用复合式上流厌氧污泥床工艺,中温发酵,水力滞留时间为84小时,容积负荷为4.40kgCOD/(m3d),COD去除率在95%以上,产沼气达510m3/d,产气率为1.70m3/(m3.d)。厌氧出水经沉淀后进入配水池与稀废水混合,最终排入场址附近的第五排水沟。水解酸化池的设置,可以把复杂且难降解、大颗粒的有机物水解成易降解的简单有机物,大大降低废水中的SS含量,此时废水的pH值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这主要是与酸化时间较长、酸化后期产甲烷菌群的活跃和部分铵离子的产生有关),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废水对厌氧消化的冲击。在设计厌氧消化池时,增加了废水回流设施的设置,三相分离器上部的厌氧出水回流至回流罐,与未经处理的高浓度废水混合后再进入厌氧消化罐,这样可以提高废水的pH值,降低进入厌氧消化罐的废水COD浓度,减少对厌氧污泥的局部冲击,防止厌氧池内部酸化反应的存在,提高厌氧消化效率。随着回流比例的调整,可以大大提高厌氧消化罐的耐冲击能力。产生的沼气供锅炉使用或接入休闲袋装食品生产车间,作为加工热源使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图4-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噪音: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主要由生产设备运转时产生,声级约8590dB(A)。为使厂界噪声达标排放,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设备购置时尽可能选用先进的低噪声的设备;对部分高声功率设备,随设备购置专用的减振、消噪设备;、平面部署中考虑到噪声源的布置,尽可能远离厂界。、绿化绿化可以清洁空气,减少有害气体和噪声的危害,改善厂区环境质量。因此,可利用车间周围、道路两旁空地进行绿化。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乔木、灌木及草皮进行栽种。项目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其厂界噪声能控制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类范围内,可以达到功能区划及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固体废物该项目无固体废物产生,只有少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后统一处理。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在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影响,项目建设是可行的。4.4、项目组织与管理4.4.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在项目建设期间,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桐梓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开办主任、项目单位法定代表人及新站镇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县农开办的相关科室、项目单位相关人员、新站镇项目办、技术协作(支持)单位有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落实配套资金,协调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监督和检查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项目实施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建设单位,由项目单位法定代表人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领导小组的决定和指导精神,负责项目的具体管理和处理日常事务工作。项目实施小组的职能包括:负责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往来资金的结算工作,贯彻和执行国家财政政策;代表建设单位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工作联系,负责项目的工程招标,并协调处理工程的有关问题(如工程进度等),组织项目竣工验收;代表建设单位方协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解决工程质量中的技术问题、设备质量;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应用以及技术培训工作;负责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物资材料的采购及日常工作的管理。4.4.2、运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合作社组织章程齐全,制度健全,运作正常,管理规范,常设机构有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合作社理事会在农业综合开发办和经管部门的指导下运行。经营管理层设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质量检测部、市场营销部。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基地培训,组织无公害化生产;质量检测部负责质量把关,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质量认证和品牌打造;市场营销部负责市场开拓、负责为社员提供产、加、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成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理事会生产技术部质量检测部办公室市场营销部图4-3 运营期项目管理机构图项目现有工作人员27名,其中设管理员1人,技术、营销人员6人,基地管护及生产人员20人,财务人员由该合作社现有财务部人员兼任,果实采摘等农忙季节聘请临时工。4.4.3、进度安排(1)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即从项目的申报书批准之日起到项目竣工投产之日止的周期为1年。(2)实施进度2012年8月底前完成项目上报工作,包括项目申报书编制、审批以及前期准备工作。可研报告批复后第13个月完成工程设计,包括项目初步设计及审查工作。可研报告批复后第411个月完成项目所有建筑工程及配套建设工程施工任务。可研报告批复后第12个月项目竣工验收,厂房交付使用,并进行财务审计。表4-7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序号工作阶段2012年可研报告批复后第n个月8月底以前1234567891011121项目上报2工程设计3建筑工程及配套建设4厂房交付使用4.4.4、管理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工程项目负责制,对施工质量实行全过程监控,竣工后组织严格的考核验收。若发现问题,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财政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财政部及贵州省财政厅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无偿资金使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执行。实行报账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按项目计划和施工进度投放资金,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项目竣工投产后,实行“政府+合作社+技术协作单位+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其中政府负责协调、监督及纠纷解决等工作,技术协作单位负责技术指导、培训等,合作社负责大豆基地的管理、与技术协作单位联合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及培训,负责大豆收购,农户接受技术指导及培训,负责生产。36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5.1、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80%;流动资金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20%。5.1.1、建设投资建设投资12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0.5万元,占建设投资42.08%;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40.1万元,占建设投资33.42%;科技投资费用10.4万元,占建设投资8.6%;预备费19万元。建筑工程费建筑工程费50.5万元,详见附表2-1。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40.1万元,详见附表2-2。其他费用其它费用10.4万元,其中:技术培训费2.00万元(每年培训社员和果农80人次以上。),项目前期费用(包括可研编制、初设、项目管理等费用)1.2万元,产学研合作费用3.5万元,技术引进费用2.7万元,文献,知识产权费用1.0万元。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用按土建工程、仪器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所占比例计,共19.00万元。5.1.2、流动资金项目所需流动资金30万元。5.2、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建设投资12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6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资金补助60万元。本项目所需流动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5.2.1、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该项目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工类项目,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的有关规定,项目拟申请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0万元。5.2.2、自筹资金及来源合作社自筹建设资金120万元,通过两种途径筹措。一、至2011年末,合作社资产总额425.68万元,所有者权益313.6万元,经过合作社成员大会一致同意,2011年盈余308.60万元不予分配,用于该项目自筹资金。二、通过社员增资,追加资产54万元(详见附件桐梓县新站镇自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会议决议)。因此,该项目建设的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项目所需流动资金30万元,由合作社依据生产负荷逐年追加投资。5.3、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5.3.1.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环节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项目建筑工程投资和科技投资,其次是设备投资和前期工作费,财政资金的使用具体详见附表3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5.3.2.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资金使用管理细则执行,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5.4、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为确保项目自筹资金的到位和专款专用,项目建设单位同意将自筹资金在项目被批准立项后打入财政专门帐户,参照财政补贴资金实行报帐制,自觉接受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的监管。效益分析第六章、效益分析6.1、经济效益6.1.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1) 新增销售收入项目实施后,正常年份加工各类特色豆制品150万公斤,估算新增销售收入755.00万元,详见表6-1。表6-1 销售收入估算表(正常年份新增)序号产品名称单位年销售量单价(元)金额(万元)1卤制五香豆干公斤2000004.2842麻辣豆干公斤1200006.5783熏制豆干公斤2000005.51104内酯豆腐公斤4000001.8725腐竹公斤10000010.11016豆豉公斤2500004.5112.57干豆腐公斤2000008.51708腐乳公斤200009.5199臭豆腐干公斤100008.58.5合 计1500000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