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工作基本介绍.ppt_第1页
化探工作基本介绍.ppt_第2页
化探工作基本介绍.ppt_第3页
化探工作基本介绍.ppt_第4页
化探工作基本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化学探矿 化探 工作方法简介李本茂二0一0年九月 介绍提纲 1 一 基本概念 二 设计书编制 三 野外工作与技术 四 报告编制 一 基本概念 1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 是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的学科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及目的分为 农业土壤及生态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 矿产资源地球化学等等 2 地球化学勘探 化探 应用地球化学进行矿产勘查称之为地球化学勘探 简称化探 它通过化验测试等方法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变化 富集 分散 圈定成矿元素或与之伴 共 生的指示元素的富集 异常 区 通过研究元素异常的变化规律和地质矿产特征达到直接或间接找矿的方法技术 3 化探常用的方法手段a 按元素扩散分为原生晕测量 次生晕测量 b 按取样物质分为水系沉积物测量 土壤测量 岩石测量 水化学测量 气体测量 植物测量 等等 二 化探工作设计编制 1 设计书的编制及要求设计书是化探工作的施工依据 一般应在工作之前由承担化探勘查工作的单位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书编写 编写设计书前应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理 地质 矿产 物探 化探资料 特别是要收集和本测区有关的化探异常及异常查证方面的资料 依据勘查矿种选择合理工作方法 设计书编制完成后应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 经上级批准后方能执行 在野外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书的要求开展工作 不得擅自更改 如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有重大变化需要进行修改或补充时 应提出书面修改补充意见报请原设计审批单位批准后实施 2 设计书应包括的内容a 工作任务 包括任务来源 目的与要求 选区依据与工作量 b 测区的概况 包括测区的地理景观 地质 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 前人工作及研究程度等 c 工作方法 技术与质量要求 包括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及方法试验结果 样品中测定元素的选择及元素分析方法的选用 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 野外采样及元素测定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检查 质量监控方法等 d 提交成果的内容与时间 包括计划上交的报告 图件等资料 提交时间等 e 技术 经济指标 包括设备 材料计划 经济预算 组织编制和工作进度安排等 三 野外工作与技术在勘查区选用合适的化探方法是有效指导矿产勘查的保障 我们通常选择的方法有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土壤测量 若在一个成矿远景区 带 的几个图幅中 尽可能选用同一种方法 以利于资料的对比研究和地球化学图的拼接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经方法试验证明 确因条件不同 采用一种方法不能取得效果时 可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方法 一 水系沉积物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山区 是目前各种化探方法中成本最低 工作效率最高 效果较好的普查找矿方法 主要用于1 50000以下比例尺的较大面积性扫面工作 1 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 1 20万一般是1个点 km2 样品主要布置在 水系口 4组合成一个分析样 1 5万是4 8个点 km2 样品布置在 级和次级水系中 一般作单样分析 1 20万布点示意图 1 5万布点示意图 1km2 0 25km2 2 水系沉积测量样品的采集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物质一般常以淤泥和粉砂为主 一般要求过60目筛 样品重量不少于120g 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 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中应在河床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 水流停滞处 转石背后及河道转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为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应在采样点沿水系上下20 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 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 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 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二 土壤测量主要用于地形平缓 水系不发育的丘陵地区或1 50000以上大比例尺矿产普查 1 土壤测量采样密度 在测区内因寻找目标物的形状复杂 或产状不明时 采用方格法布点 以0 25km2 将每km24等分 作采样单元 1 5万一般是16个点 km2 1 2 5万一般是16 80个点 km2 若寻找的目标物呈带状分布 且其产状也大致了解 则可以垂直目标物长轴方向布置较稀的测线来控制其延伸 以较密的点控制其宽度 使其不致遗漏 测网为500 100m或500 200m 1 2 5万土壤布点示意图 1 1万及以上比例尺土壤测量一般都按网度布点 1 1万测网为100 20 40m 1 5千测网为50 10 20m 2 土壤测量样品的采集土壤测量样品一般采集距地表30 50cm深处新鲜土壤的B层 淋积层 和C层 母质层 中的细粒物质 为粉砂土 细砂土 砂质土 粘土等 避免采集腐植层和耕作土 冲积物 堆积物 尽量不带入碎石及植物碎屑 野外采样在定点的10m范围内由1 3点组成 样重400 500g 样品采集后用红油漆在附近醒目的固定岩石 树杆或其它固定物体上标注采样点号或挂红塑料条 如附近无固定物体标注采样点号 则用牛皮纸写明采样号后放入采样坑内 以备质量检查及后续工作之用 在陡崖 深沟无法通行地段实行丢点或放稀 丢点率应控制在总采样点数的5 以内 3 土壤测量样品的记录样品的记录用统一记录卡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为样品编号 采样位置 采样深度 简单的地物 地貌 地质描述等项内容 做到记录 样品袋号 标签三统一 使样品无错乱 在野外采样工作中见到矿化 蚀变 污染等有关地质 地球化学现象在记录卡对应点位的备注中加以描述 记录卡记录用2H铅笔填写 每个工作日完成以后 采样人员和记录人员对样品进行认真清理 核对后填写样品登记表 保证无错 漏的情况下妥善保管和晾晒 三 样品加工采集好的样品经晾晒干后 在保持自然粒度的情况下过20目 水系样过60目 不锈钢筛 过筛处理后样品采用对角线折叠法混均 然后放入纸袋中 加工后的样品重量大于120g 加工好的样品按顺序编排好 填制送样单 送具有分析测试资质或指定的检测中心加工至200目各种元素分析 2020 3 17 17 可编辑 四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为确保化探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野外采样工作质量检查制度和室内资料验收制度 1 采样小组的日常自检 小组长应对当天所采的样品 采样记录卡 本 和采样点位图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 应作阶段性检查 全面检查本阶段所采样品 记录卡 本 点位图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 大组 或项目组 检查 大组 或工区 技术负责人 或质量检查员 应分阶段到各采样组和样品加工组进行方法技术和质量检查 a 方法技术检查 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随同采样小组深入工作现场 全面观察野外采样工作过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工作设计 还应深入样品加工组 全面考查样品加工过程 了解样品有无沾污和编号混乱现象 b 工作质量检查 包括室内与野外检查 室内检查的工作量应大于总工作量的10 主要是核对采样点位图 记录卡 本 和样品成分 野外检查包括重复取样在内应占总工作量的5 抽取一些采样点实地核对取样部位 定点误差 记录内容等 其检查结果要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记载下来供资料验收时参考 3 项目部 分队 要定期抽查大组 或工区 的野外工作质量 其中包括对大组检查的内容作适量 10 的抽查 检查的内容与大组相同 4 所 勘查院 大队 负责技术质量的核实性检查和原始资料的审查验收 原始资料验收文据的编写要求 按有关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和公司管理规定执行 五 资料整理 图件编制1 资料整理a 分别将野外工作测点位坐标 定点 记录卡 样品登记表格 质量检查记录表格 野外工作总结 野外检查验收意见 样品分析成果报告进行100 检查 核对后分类装订成册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b 采用分析元素原始分析值进行统计 得出各元素全区平均值 极小值 极大值 离差 频率直方图 利用各元素剔除大于平均值 3倍离差后的平均值 1 65 2 倍离差计算各元素异常下限 T 最终结合测区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找矿条件 异常强度 规模等确定出该区各元素异常下限已备成图使用 2 图件编制a 实际材料图将化探工作采样点编号 采样点位 各级质量检查点 矿 化 点 主要村镇 道路等标注在地形地质底图上 直接反映出该次工作的具体情况 b 原始数据图将单元素原始分析数据标注在相应采样点位傍 或采样小格内 和地形地质底内容一道编制成图 c 单元素地球化学图采用各单元素原始数据值网格化后直接勾绘等值线 对局部等量线间距 0 7mm地段进行了抽稀 按化探成图 规范 要求进行色区划分 上色 作出各单元素全区的频率直方图 并标明元素平均值 离差 变异系数等参数 与地质矿产内容套制成图 d 单元素异常图单元素异常图 依据各单元素数据统计 计算求取异常下限 T 之T 2T 4T 或以T 1 5T 2T 3T倍勾绘异常等值线 与地质矿产内容套合编绘成单元素异常图 e 综合异常图 组合异常图 将主要成矿 指示元素按元素的相关性分组 并以各元素异常下限勾绘出异常区 用不同线形或颜色表示元素等值线和浓集中心 峰值 并与地质矿产内容套合编绘成图 可全面反映测区成矿元素与指示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从而分析测区的找矿有利地段 指导下步地质找矿工作 f 成果解释推断图 成矿远景区划分 将主要元素异常及推断找矿有利地段 找矿远景区 地质构造与地质内容套制成图 四 报告编制 一 地球化学成果报告的内容1 序言 主要说明本次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目的 任务与完成的工作量等 2 工作地区的地质 地球化学 物理 特征主要介绍本测区内地理景观 地质概况 地球化学 物理 特征 简述前人完成的地质 物化探工作成果 3 工作方法 技术与质量a 野外工作方法 技术与质量b 元素的测定方法 技术与质量c 数据处理方法 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章节 4 成果解释推断主要结合已取得的各元素的分析数据及其有关图件和表格等资料揭示测区内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 对发现的认为有价值的异常进行解释推断 对各异常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对组合分带和浓度分带进行研究 对元素分布与构造 矿床 矿田 矿带之间关系的研究 结合已有地质 物化探资料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解释与推断 重要异常查证的成果 对测区找矿目标 成矿远景进行探讨或预测 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推断 5 结论与建议对通过化探工作获得的重要找矿信息 元素富集规律 重要异常的矿产潜力估计 通过矿产化探普查取得哪些主要成果 对进一步工作部署 工作方法 找矿方向等提出较具体的方案 意见和建议 二 地球化学成果报告的要求1 报告编写中 除报告本身文字部分的插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