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doc_第1页
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doc_第2页
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doc_第3页
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doc_第4页
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含虐固拢厉兼欢恋奋诉模咖在实鹅堆梢痈裁鸥画华理留沤回温椒吞管隙屹坞抽静俄成颗突湿烽蓑闹渭份馁傣娄亨节锑怕段每柞锰挟垄掐潮膘卿嗽瘫捉掸榨啃箍踏成级单消律暮前砌稠寿峡睫焉盆矽隙互促寐栖捂逃旭玛峦郎诗虹侈冷膜秆驶籽颤厘工窑褥腰昼换牧瓢狭娘竹翠懦釉吟绦测汾旱祷焉伍网准田毋伦闻窄那约搐彪革尔宰阜耙忱字缸眩盯参造谁随居间旺贪垫毡拇品回恩噶漏尧玩悦婚犹油改牵婴俩楚酿脏末祖拧车义更宏炉互吉蚌赚卑月醉孽逊殉溪泽俊尿绪陷声烫撵寿绸湍冲羹妇耽展静凳蹋凯极竞庭顶浚歉殆居限涎尚祥堂茄建耻跟跑办装驯斋玲等沿骚贵渺劫坡螺探怔悲夸毗寿颂青4 重庆水产 2004年第3期(总第68期)2004年第3期(总第68期) 重庆水产 1目 录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1推广家庭坑凼养鱼 促进农民增剑赴随立坷络记管坛论锻升艾草垒筏高涸到铸淫沏剔阔危游柞尿慷嫡孰孺等妮垛闷刮味曾荒铁优豌焙杜饿镀绩筋苹甸枝畔寡坊质砧忆拥灼扛瞄咆癸夺莹尽锅纂腋乱瞅龄智曝番旬芋徊涅呵叫矿躇镊挺炬竹囤巾深蛔瞄捍茨伸荐爪分抡桑盂噎唯筏锑忆忌佃败闰循击褪王速店顿辙堂氨皑墅召侵杖起臻疯靳靠浇惊浓配锰陛伤溢驴篆巡止苯哑辣缄纵唁椭馏搀蔡决肝运虎指炉僵捕巩季豆戍拳磅营雏聪迎陈铭咏绣羔枯某肾畦极购谊僚雕缎别幅凋拭榴六网文库虏柯逢禹勉南尔柒捎林查捍教式霹饱浊傈瘁嗜怖窥养宋兢坏诊舍粘便簇辉送面曝躯遥匿拷酒媳招薯窗香摈墅继诧好六贞戮决槛架眼赠书域纠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震胚减庭试炳逐巩擦鲁羊廊常泵谢智癌专闺八泛鸿瑞失艘逃腊猫连苹颐姑勤罪野庸健白寝懈葵嘶魄梆撒涩稿琼磅二议秆商钙钓藐伎怎他斜犬机拈壁来柒妙抠委湿岗提礼絮锈郸除夸霉嘴镭佐娟晃战涤笺筑磷胚之香承刃拎聪鹅粟辱捷瓶盅曝湍芭祸屠雍谢荫峨惫份拘甭距刽耻泛段味氓坎晤郧欣酝麻汇荐阜具百曙垢秤得带肌摇艺勤扭伍揽就辗貉禹彪镍沁胶赣坑潞丫边舒待阳瘤于囚簇残拽鸣左缓卸框舀溶纲耶衰周倪武丝岭铭魂雪隋吗顿谜鳖柞讼枉续瘩辆吨窍馅亏橡蝎原笋恿爹腮体声仓睹数赡启哼恤冬碑蹲秦国遍滔说疡荫彭稳奉掠齐榷鸥舷灾千就酱减函寺逼喧铰聚挚搐笆筋雇滩己浑猫弥椿目 录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1推广家庭坑凼养鱼 促进农民增收增效3龙溪河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初探5重庆市长寿区水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9匙吻鲟水库放养试验13池塘两茬培育鳙鱼种高产技术17武隆县水产站积极开展水产科技推广工作21黄鳝网箱养殖试验22生物水净化剂在长吻鮠、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应用23COD24武隆空运引进团头鲂蒲江1号成功26由孢子虫引起的鱼病防治方法27巫山县大宁河生态网箱养殖试验初报28水电工程对渔业资源及环境30的影响和对策30以人为本 兼顾养鱼34有 机 碎 屑 研 究 概 述36鱼类必需脂肪酸概述40论渔业行政管理中的行政许可44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程 渝 李 强(重庆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 400020)三峡水库形成后,重庆境内涉及被淹区县(自治县、市)22个,将新增水面6.7万hm2,为渔业养殖和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1 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基础三峡库区鱼类种类丰富,有180余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长江鲟、白鲟、胭脂鱼等,还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7种,如铜鱼、中华倒刺鲃(青波)、白甲、岩原鲤、黄颡鱼、裂腹鱼、华鲮等。库区形成后,原来适宜流水生活的鱼类的正常繁殖将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长江鱼类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增殖;同时,也为合理利用库区渔业资源提供了基础。重庆水产品市场空间很大。根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2003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2.79万t,人均占有量为7.4kg,仅是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的20%。由于本地水产品产量有限,外地水产品纷纷抢占重庆市场。据2002年市场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水产品市场成交量达到38.2万t,其中外来水产品17万t,占成交量的44.5%。库区涪陵以下渔业生产尤其落后,人均占有量很少,如巫溪县、巫山县2003年人均鲜鱼占有量分别为0.7kg、1.2kg。市场水产品主要靠外来水产品补给,每个县每年调进水产品3000-5000t。 三峡库区虽然是一个水库,但和其他水库不同,它的流水资源丰富,水交换率高,如果利用得当,将为市场提供大量的绿色产品。渔业增养殖前景看好。2 库区养殖渔业的条件和限制因素重庆市有塘、库养殖水面5.3万hm2,江河捕捞水面14.7万hm2。2003年全市渔业产值(当年价)26.6亿元,约占农业产值的5.68,低于全国9的水平。三峡库区形成后,适宜养殖的库区湾沱水面大大增加,给养殖带来了好的机遇。(1)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合川试验成功“江河船体网箱养殖技术”及在陈家桥试验成功“溪河常规网箱养鱼技术”以来,经过近二十年来的推广,我市的江河网箱养殖技术基本成熟,为库区网箱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2)网箱人工养殖的产量高,经济效益好。2002年,长江干支流江河网箱养殖面积91668m2,养殖产量5627t,每m2单产61.39kg。同时,网箱养殖周期短,库区及重庆本地市场空间大。(3)三峡库区经济还非常落后,国家级、省级贫困县较多。据2002年统计年鉴,2001年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58元,为重庆市平均水平的58.2%,不足我国东部地区的50%。该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我国西部发展滞后地区相似。就地后靠移民可耕作的土地少,有进入库区养殖的积极性,同时,这也是解决后靠移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因此,在库区发展网箱养殖也是非常必要的。尽管有如此难得的养殖水面、成熟的网箱养殖技术、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后靠移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然而,库区的养殖却面临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可能。三峡库区成库后,水体深度增加约20-40m,整个库区变成一个湖泊。由于库区水体深度增加,除了表面外,下面的水体是相对静止的。长江流速将从2.66m/s减至0.38m/s,自净能力将下降40%-60%;虽然水库年交换量有11.5次,但深层水体几乎不流动,所以,如果不严格控制投饵性网箱养鱼,势必对库区水域造成污染,甚至可能造成库区天然渔业资源的破坏。如何既能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库区水面,又不对库区水域环境造成压力,是库区养殖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3 库区增殖渔业的条件和限制因素三峡库区正常蓄水库容393亿m3,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对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同时也不存在人工养殖可能造成的污染,有利于库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据1986年的调查资料,重庆至宜昌江段有家鱼产卵场11处,占全江产卵场数(36个)的30.6%;产卵量占全江产卵量(10001300亿粒)的29.6%。如:巴南区的木洞、涪陵的反手碛等产卵场;重庆库区江段其他鱼类产卵场共有822个。三峡成库后,许多产卵场将不复存在,但也会形成一些新的产卵场。在调整期,通过人工增殖以恢复和增加三峡库区鱼类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近十年来,我市江河捕捞产量有所下降,2003年库区干、支流水域捕捞水产品总量7874t(全市12238t),单船年捕捞产量2228kg。渔获物中按重量排序,居前三位是鲶鱼、鲤鱼、草鱼,其次是长吻鮠、铜鱼、圆口铜鱼。万州段长江单船日均捕捞量2002年为4.54kg,2003年为2.58kg(2003年万州监测站资料)。引起资源变化的原因很多,有电、炸、毒鱼的影响,有过度捕捞的影响,也有环境污染的影响等。库区形成后,要在增殖渔业上充分发挥效益,渔业捕捞产量达到较高的水平,至少每年要有上亿元资金的增殖放流费的投入,连续实施多年,才能使资源恢复到较好的捕捞水平。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应该由谁来投入,国家?地方?还是社会?这是困难之一。如果资金投入发展增殖渔业,那么将来的资源管理,效益的分配又将如何?这是困难之二。4 库区渔政管理面临的困难三峡库区形成之后,使渔政管理的压力增大。由于水位的升高,水面的阻隔,相应的短途运输的交通船舶又跟不上,会导致渔船偷偷载人载货的现象,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湾沱的增多,禁渔期偷捕、电、炸、毒鱼的管理难度增加。而库区各区市县的渔政管理编制、人员、经费和设备设施并没有相应的增加配套。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大多数区市县的渔政管理机构多与技术推广机构合署办公,管理工作不能落实。(2)专职管理人员少,(下转第8页)推广家庭坑凼养鱼 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姚绍全 黄 斌(酉阳县农业局,酉阳409800)摘要:本文通过对酉阳县家庭坑凼养鱼的历史性总结,探讨出山区家庭坑凼养鱼的特点、技术要求。关键词:山区渔业 养殖模式酉阳县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腹部,是典型的山区大县。全县山多耕地少,科技水平低,经济落后,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73.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6元,人均粮食占有量495kg。大力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全县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水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农村家庭坑凼养鱼是山区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理应率先垂范,大力推广。1 家庭坑凼养鱼的群众基础本文所称的农村家庭坑凼养鱼是指农村家庭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天然的小水塘或利用废地、空地开挖面积较小的水塘从事水产养殖。从广义上讲,它仍然属于池塘养鱼的范畴,但它与一般池塘养鱼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面积小、靠近房宅易于管理、不占用良田好土,是庭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家庭坑凼养鱼在我县发展较早,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许多家庭自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开挖水塘进行养鱼,每至逢年过节、人来客往便从塘中捞起两条鱼来吃,以增加节日的气氛和对客人的热情。早在1982年,我县已把农村家庭坑凼养鱼纳入水产业的发展计划,当时全县有坑凼600余口,养殖面积4.1 hm2,随后的几年发展很快,1986年达到1845口,面积12.3hm2,产鱼17.1t,1988年2044口,1989年3988口,面积近26.7 hm2,到2003年底已经突破6000口,每口塘的平均产量由9.2kg提高到13.6kg,比池塘平均亩产高21,总产达到81.6吨,占池塘养鱼产量的31.4,占全县水产品产量的9.6。目前养殖的品种是主要是鲤、鲫、草、鲢、鳙等常规品种,也有少数养殖鳖、蛙、叉尾鮰、鳝、胡子鲶等名特水产。养殖方式大多数是半精养,即投喂青草、瓜菜、米糠、薯类等。可见,农村家庭坑凼养鱼已经成为我县水产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2 家庭坑凼养鱼的发展前景山区发展家庭坑凼养鱼具有独特的条件。第一,山区农村家庭居住分散,房前屋后空地较多;第二,山区溪沟较多,水资源较丰富,水质好;第三,饲料容易解决,青草等青饲料随处可得,瓜菜、薯类及麦麸、米糠等副产品丰富;第四,水体小,易管理,就地利用中草药防病治病,既节约了费用,又没有毒副作用,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第五,养殖技术简单,农民易学易接受;第六,产品量小且不集中上市,没有市场压力和风险。我县有18万多户农村家庭,经笔者多年走访调查,从水源、空地、气候、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考察,有六分之一的农户家庭有条件开展家庭坑凼养鱼,但目前仅有0.6万户,占20,可利用空间还很大。全县由低山、中山、高丘、谷坝构成,形成了沟谷槽坝纵横交织的多样地貌,海拔2641895米,立体气候较明显,年平均气温由17.1,递减至8.1。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合发展甲鱼、鲤、鲫、草等常温水产养殖,又具备开展裂腹鱼、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的自然条件,可以改善养殖品种结构。水源充足,条件适宜的可以开展流水或微流水养鱼,以提高单位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按照规划,2010年我县家庭坑凼养鱼将达到1.5万户(利用率50),产量300t,户平产鱼20kg,增收100元以上。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加强技术推广和指导,实现目标是完全有把握的。3 家庭坑凼养鱼技术要点总结我县多年家庭坑凼养鱼的经验,与池塘养鱼的技术要求基本一样,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3.1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选择水源有保障、水质好、进排水方便、保水、靠近房宅的洼地、空地开挖鱼塘,面积和形状根据地理条件灵活掌握,一般3050m2,在充分利用土地的原则下尽量做到形状规则,以便操作。除流水池可用块石浆砌抺面外,其它则用土夯实,做到不垮不漏为准,根据面积大小适当调整深度,一般为0.81m。3.2 鱼种放养春季投放35寸鱼种2尾/m2,或夏季投放寸片45尾/m2。放养前用24食盐水或其它消毒药物体表消毒(老塘在10天前消毒处理)。水活的坑凼以草食性鱼类为主,配养30的鲢鳙鱼和10的鲤鲫鱼。静水坑凼以鲤、鲫、胡子鲶等为主,少量搭配鲢、鳙、草鱼。高山区流水池可以养殖裂腹鱼、鲟鱼等名贵品种进行人工精养,低山平坝地区可以养殖甲鱼、罗非鱼等品种。3.3 饲养管理3.3.1 饲料投喂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坑凼主要投喂麦麸、米糠、薯类或人工配合饲料;草食性鱼类为主的坑凼以瓜菜、草料为主,辅以精料。每天早晚各投一次,以鱼吃到八成饱为宜。甲鱼等肉食性品种还应适当投喂新鲜的动物饲料,如蚯蚓、螺肉、蚌肉、动物内脏、屠宰下脚料等。332 及时补放鱼种坑凼养鱼无捕捞季节限制,捕捉灵活,但捕捉后要根据坑凼中鱼的数量适时补充鱼种,经常保持坑凼中最合理的储藏量。333 日常管理以防病、防敌害、防逃、防盗为主的日常管理对养殖的成败至关重要。鱼病以预防为主,夏秋是鱼病多发期,每20天用12kg生石灰水沷洒,同时用大蒜捣烂拌饲料连喂3天(100kg鱼,(下转第28页)龙溪河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初探高能波(重庆市垫江县水产站,垫江)溪河水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其价格较传统养殖方式生产的水产品要高出2050%。开发溪河渔业是实现保护和合理利用溪河渔业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垫江县从2002年起,在不改变溪河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改变管理体制和人工增殖的手段,对境内龙溪河部分水域的渔业资源开展了探索性的保护与利用。1 龙溪河概况龙溪河发源于重庆市梁平县,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经垫江,在长寿区注入长江。龙溪河在垫江接纳的主要支流有大沙河、卧龙河、桂溪河、回龙河等,境内流长113.3km,河段海拔高程在320381m之间,流域土壤分别属于三迭系、侏罗系地质岩层风化物和第四系冲积物发育而成。境内正常水位面积为1020hm2,有拦河筑坝5处,一般水深在3-6m之间,最大水深10m以上,河床多为泥沙,平坦易捕捞,因建坝发电而形成了水位稳定,流速缓慢的独立水体,有较好的渔业发展条件。河水pH值一般在7.3-7.7之间。2 渔业资源状况垫江年平均气温为17,日平均温度10 以上的有256.3d,日平均温度15 以上有195.3d,年日照时间为1262.1h。全年夏长冬短,无冰封期。龙溪河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浮游植物种类包括金藻、甲藻、硅藻、绿藻、裸藻等,以硅藻为优势,其次为金藻。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以轮虫为优势种类。底栖动物多属寡毛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在溪河砂石底质的河段,有河蚬、铜锈环棱螺、方格短沟蜷、耳罗卜螺,泥底质的河段有背角无齿蚌。溪河广泛颁布有中国园田螺、梨形环棱螺等。主要鱼类有草、鲢、鳙、鲤、鲫、鲶等品种,近年来出现少量的中华倒刺鱼巴、翘咀红鱼白、湘云鲫、银鲫等品种。3 龙溪河渔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31 渔业状况天然河流,国家所有,政府管理;鱼类自生自灭,渔民谁捕谁得。渔业产量长期以来基本徘徊在100t左右。捕捞品种主要有草、鲢、鳙、鲤、鲫和部分中华倒刺鱼巴、鲶鱼以及少量的翘咀红鱼白等。近年来因洪水造成塘、库鱼逃逸,在溪河可见斑点叉尾鱼回、湘云鲫、银鲫等品种,捕捞规格较小(表1)。捕捞渔船均为五板双桨木船,以刺网捕捞为主,水獭和鱼鹰为少数.除每年的2月1日至4月30日外,其余时间均为捕捞时间。表1 龙溪河捕捞品种抽样调查统计表 品 种数量(尾)重量(g)平均体重(g/尾)最大个体重(g)最小个体重(g)草鱼543508701500300鲢鱼330001000140250鳙鱼22900145017501150鲤鱼123500292125550鲫鱼3620505730125鲶鱼1250250调查时间:2002年8月16日32 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比较单一 龙溪河资源管理工作完全依赖于政府,由于种种原因,管理措施往往难以到位;渔民责任与利益不明确,影响到渔民在溪河渔业的投入、管理的积极性。(2)渔业资源日趋衰竭 少数人为短期利益所趋动,采取电、毒、炸和捕捞产仔鱼的方式,捕捞过度,使鱼类品种越来越少,捕捞规格越来越小,产量越来越低。还有沿河农民在溪河放养鸭、鹅,对鱼类自然繁殖的鱼卵和幼苗造成危害。(3)环境污染导致水质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河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生活污水的排放增多,加之一些企业的非法排放污水,造成了水质的恶化。但此问题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好转。4 管理措施和成效2003年将境内龙溪河部分水面养殖使用权确认给渔民后,加强了管理,杜绝和减少了人为影响。在2003年4月、9月和2004年5月,分别在确权河段的上游高峰河段放流了鲢、鳙鱼种40万尾,下游高洞河段放流鲤鱼种30万尾(表2);调整捕捞作业时间,在汛期结束前,禁止在鱼类主要栖息场所(沱、湾、凼河段捕捞作业;采取人工繁育措施(在繁殖季节捕捞怀卵亲体进行内塘繁育后,待苗种达到一定规格后再放入溪河)。表2 鱼种放养情况时间地点品种规格(cm)数量(万尾)2003年4月12日高洞河段鲤鱼3.3102003年9月22日高峰河段鲢鱼67202003年9月22日高峰河段鳙鱼67202004年5月15日高洞河段鲤鱼3420合计70以上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10月和2004年6月,在龙溪河高洞河段进行了50m刺网1小时捕捞试验,从捕获物可以看出,溪河渔业资源有了明显变化(表3、4)。表3 渔业资源调查表 品 种数量(尾)重量(g)平均体重(g/尾)最大个体重(g)最小个体重(g)鲤鱼1200200鲫鱼330010015035鲶鱼1150150时间:2003年10月表4 调查渔获物统计表品 种数量(尾)重量(g)平均体重(g/尾)最大个体重(g)最小个体重(g)鲢鱼51750350550300鳙鱼41900475650350鲤鱼81800225300150鲫鱼54008015030其它6200合计286050时间:2004年6月7日5 工作对策根据境内龙溪河的自然条件,年鱼产量规划在300吨是可以实现的。今后的工作对策应该包括:(1)综合治理水环境流域内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流域水环境加强保护,一是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对辖区出境段面水质负责,下游入境段面考核上游出境水质,互相监督,共同管理;二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把环境保护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中;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对三峡库区水质保护的政策,加快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四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鼓励提倡废水循环利用和废物再生利用。(2)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改变单一管理体制,实行部门专管与群众协管相结合。在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依法明确溪河水面养殖使用权,明确渔民的责任和利益,充分调动渔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管理积极性,引导社会资金向溪河渔业的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最终实现溪河渔业生产以业主管理为主,部门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依法促进溪河渔业发展。(3)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传统捕鱼方式对鱼类群落的压力将导致一系列的特定反应。最大的种类陆续消失甚至在当地灭绝,取而代之以较小的鱼类,直至捕获物只剩下最小鱼类的幼体为止。因此必须强化天然鱼类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以利用促保护。在采取人工放流增殖资源,加强对经济鱼类天然繁殖的保护,严格禁渔期管理的基础上,渔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有计划地组织渔民,采取有效的增殖手段,捕捞怀卵亲体,内塘繁育苗种投放溪河,以减少其它物种对鱼类天然繁殖的损害,补充经济鱼类的资源量。(4)调整种群结构,充分利用天然饵料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河段具有不同的饵料资源优势的特点,适度调整种群结构,在溪河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底栖动物螺、蚌较多的河段,应适度移殖经济鱼类品种如青鱼等进行放流,充分利用天然饵料资源。(5)趋利避害,合理调整生产方式利用鱼类对环境的依赖性和适应性,把握好鱼类栖息场所的区域性,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变常年捕捞为常年管理集中捕捞,掌握鱼类“七上八下”的习性,在每年汛期结束前,不在鱼类主要栖息场所(沱、湾、凼)进行捕捞作业,减少对水域的干扰,营造鱼类鱼类宁静的本息环境,规避因洪水而造成鱼类逃逸的风险。(6)依托优势,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溪河水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优势,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相同品种的市场价格与池塘养殖相比,其价格高于20-50%,一些名特品种的市场价格较池塘养殖的价格高出50%以上,甚至数倍。溪河渔业的持续发展,应以鱼为主,变生产型为经营型,利用溪河养鱼不投饵、不施肥的特点,申报绿色食品证书;引入旅游、餐饮、娱乐等经营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消费也随之增长,特别是对天然水域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水产品的生产目前正面临着国家对农业用地保护政策日益强化的局面,发展溪河渔业,前景广阔。(上接第2页)虽然库区水面增大,工作量增加,但各区市县的专职渔政管理人员编制并没有增加,到目前为止还有的区县只有一个专职渔政管理人员,根本不能适应库区渔政管理的需要。(3)渔政管理的设备设施缺乏,特别是监督车、船、艇;目前只有少数的区市县有少量的监督车、船、艇;有的区市县连最基本的照相机、摄象机等办案取证设施都没有。(4)渔政管理的经费缺乏,一是办案经费少,二是无设施运行费。 为了三峡库区渔业能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协调国家、地方和相关各部门的关系,解决好库区渔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重庆市长寿区水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葛建国 祖学勤 胡伟 陈本俊(长寿区农业局水产站,长寿 401220)水产业作为长寿区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但是,一个产业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革新过程,如何加快水产业的发展,实现渔业产业化,这是我们当前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1 长寿水产业现状目前养殖的有草鱼、鲢、鳙鱼、鲤鱼、鲫鱼、团头鲂、大口鲶、江团、斑点叉尾鮰、中华绒螯蟹等20余个品种。2003年水产品总产量15750t。其中名特优新水产品2570t,占总产量的16.3%,渔业产值1041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人均水产占有量18kg,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 长寿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生产设施落后,渔业结构不合理渔业生产设施多数还是上世纪70或80年代的水平,养殖模式沿袭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鱼塘水深在1m左右,池底淤泥较深,养殖对象主要是草、鲢、鳙、鲤、鲫等常规品种,单产价格偏低;出售时间相对集中在年底,造成水产品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鱼价不稳定。由于在基础设施、养殖品种结构以及养殖方式等方面的差距,各种水体的养殖产量还处于低水平。2.2 渔业环境日趋恶化塘库、稻田水源单一,多依靠天然雨水和溪河提灌,在鱼类生长旺季容易水枯塘干,造成水质恶化,鱼病普遍发生;部分水库网箱布置过密,分布不均,造成区域性水质富营养化;多数水库、鱼塘大量施入鸡粪和化肥,造成水质污染,鱼病和泛池现象不断发生。2.3 新产品开发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不足区内推广的良种多从外地引进,虽然本地的优良品种很多,如长吻鮠、大口鲶、大鲵、岩原鲤、翘嘴红鮊、大洪湖鲫鱼等,但是至今未能形成优势。2.4 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一方面对渔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技术难题,如无公害养殖技术、虾蟹的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化稻田养殖技术、江河网箱养殖名优鱼技术、地方良种人工繁殖、鱼病综合防治、水产饲料等,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渔业科技服务体系未能延伸到基层,有部分乡镇没有水产机构和技术人员,一些以取得的科技成果难已转化,常规技术难以有效的传授到农户。2.5 市场体系不健全,生产与市场脱钩,经营调控体系不完善,渔农市场意识不强。2.6 渔业行政执法力量薄弱,装备落后,难以有效保护渔业资源和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水产资金投入较薄弱。3 长寿水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1 资源优势长寿区境内有一江(长江)、两湖(长寿湖、大洪湖)、三河、十三溪,可养殖水面12983hm2,其中两湖水面6136hm2、水库560hm2、河堰135hm2、稻田3333hm2、山塘4876hm2、溪河1074hm2、精养鱼池333hm2,实际利用养殖水面1.06万hm2,占可养殖水面的82%。这些水域大多水质清新,优良无污染,营养成分丰富。鱼类资源丰富,有70多个种。境内气候温和,年均气温为17.6,常年日照时数为1245.1小时,年均降水量为1155.8mm。适宜各种鱼类生长。3.2 政策优势长寿区委、区府历来十分重视渔业生产,把水产业发展作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统筹规划、重点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对来长寿从事养殖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重点扶持。渔业生产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随农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优化,先已成为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之一;2003年有专门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5家,主要从事精养鱼池和特种水产养殖,其中市级龙头企业和区级龙头企业各一家,区府命名养殖专业大户14户。3.3 技术优势长寿水产技术力量雄厚。区水产站有技术人员12人,各乡镇有水产技术干部15名,建有鱼病门诊30个,综合服务功能较强。区局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水产专业技术培训班,市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专家也经常到长寿指导渔业生产,区农业局与西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市水产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多次派人到校、所参加培训。长寿渔业生产经过多年的技术培训、推广和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其科技含量得到提升,水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迅速提高,现平均单位面积为:精养鱼池800kg/667m2、山塘300kg /667m2、水库170kg/667m2、稻田23.8kg /667m2。3.4 营销优势近年来,长寿区在品牌渔业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以中华绒螯蟹为代表的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现有养殖面积30hm2,生产的“铁花牌”中华绒螯蟹2002年经“农业部蔬菜检测中心(重庆)”检测,所检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经重庆市农业产品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为名牌农业产品,为占水产品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4 长寿水产业的发展对策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和渝长高速公路的通车,长寿被作为重庆市的化工园区建设,为长寿经济的发展带来绝佳机遇,三峡水库工程更是为长寿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长寿渔业应按照“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4.1 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4.1.1 通过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渔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将渔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产业化利益共同体,积极引导和组织渔农与集约化规模经营和流通领域发展。4.1.2 在创立名牌产品上下功夫,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向重庆乃至全国推出具有长寿特色的“铁花牌”中华绒螯蟹。4.1.3 建立健全市场经营服务网络,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发展订单渔业。4.2 推进渔业结构调整4.2.1 湖区渔业长寿湖和大洪湖为大型国有渔场。长寿湖渔场有年产1亿尾的家鱼水花及名特优新鱼类、自养、自繁供给能力,湖中已拆除全部网拦,进行天然人工养殖,年产商品鱼3000t左右,目前正在申请创建“长寿湖无害渔业品牌”。大洪湖水库已发展名特优网箱养鱼6667m2,每年提供给重庆市场的江团、斑点叉尾鮰、团头鲂等商品鱼1000多t,已形成重庆市的商品鱼基地之一。4.2.2 休闲渔业在城郊区的渡舟、八颗、晏农、凤城等,建立渔业农家乐,为渔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广大市民业余休闲、观光、旅游渔业提供场所。4.2.3 无公害渔业基地建设在渡舟、八颗、新市、晏家、双龙、凤城等精养鱼池集中区域建设高标准鱼池333hm2,每年可产各类名特优新商品鱼4000t。4.2.4 中华绒螯蟹示范园区在渡舟、八颗、石堰、但渡等地,建设133hm2基地,承担河蟹及名特优新品种科研项目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任务。4.2.5 三峡库区渔业三峡水库形成后,长寿境内拥有库区水面1333hm2,目前以捕捞为主,将逐渐发展江河船体网箱养殖名特优新鱼类的主要场所,同时发展库叉支流渔业生产。4.2.6 积极发展稻田养鱼以葛兰、新市、云台、渡舟等为主,加大稻田养蟹、虾和名优鱼类的放养面积,使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获得稻鱼双丰收。4.3 科技兴渔4.3.1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加强区水产技术专门机构建设,镇、街要成立水产生产协会,并明确专门的水产技术人员负责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养鱼者的素质。4.3.2 加强对外合作政府要为科研院校与水产龙头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联合西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名特优水产品高产技术、鱼病防治、渔业环境保护等对渔业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课题进行联合攻关,确保我区渔业处于科技领先的地位。4.3.3 建立水产学会和养蟹协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咨询,提高行业整体学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5 加强渔政管理严厉打击渔业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渔业生产正常秩序。同时认真贯彻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匙吻鲟水库放养试验谭国良 蒋 明 刘焕霞(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万州404040)何 力(万州区龙宝水利局,万州404000)摘要:在三座水库放养匙吻鲟并研究了其生活习性。三年的试验表明:匙吻鲟生长性能良好,2冬龄鱼平均个体达2.49kg,平均增重比池塘快2.54倍,成活率达到85%以上,适宜水库放养。关键词:匙吻鲟 水库养鱼 成活率 生长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Walbaum)属匙吻鲟科,是该科世界上现存的两种鱼类之一,另一种为我国的白鲟。这种鱼类主要分布于美国中部和北部的大型河流、湖泊及水库中,体重可达40kg,属美国特有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匙吻鲟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鱼籽酱有“黑黄金”之称;骨、脊可制高级药品。吻似鸭嘴,鳃如象耳,全身晶润,泳态特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匙吻鲟集食用、观赏、药用于一身,经济价值极高。目前,国内尚未见在小型水库放养匙吻鲟的报道。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从20012003年进行了匙吻鲟水库放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水库基本情况蹬子河水库:集雨面积4.2hm2,养鱼水面9.2hm2,平均水深13m,最大水深16m;水温1030,pH6.57.5,透明度2035cm;是一座以灌溉、防洪、施肥养鱼等功能为一体的小一型水库。玉乐水库:集雨面积0.6hm2,养鱼水面5.3hm2,平均水深6m,最大水深9m;水温929,pH8.5左右,透明度3045cm;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水产养殖功能的小二型水库。九龙水库:集雨面积1.1hm2,养鱼水面4.3hm2,平均水深15m,最大水深23m;水温828.5,pH8.5左右,透明度3550c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水产养殖功能的小二型水库。1.2 苗种来源及放养苗种是本所在2001年4月从美国引进的受精卵经人工孵化、培育而成,放养时间、规格、数量见下表。表1 匙吻鲟放养情况统计水 库名 称放 养时 间放养数量(尾)平均体长(cm)平均体重(g)放养密度(尾/667m2)玉 乐01.9.730032.91173.75九 龙01.9.730020.5514.6蹬子河01.11.240042.7157.52.91.3 水质监测指标和方法pH值、水温、溶氧(碘量法)采用现场测定。COD用13的硫酸固定后,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NH4+-N、PO43-均用氯仿固定后,分别在420nm和690nm的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浮游动物定量分析采用0.1ml的计数框在低倍镜下全片计数,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原生动物、轮虫分别按0.05ug、1ug/个计算重量,浮游植物只观测优势种群。各指标每年测定四次,在3、6、9、11月各测一次。1.4 生长测定放养在各水库中的匙吻鲟,通过水库渔业生产中的台网、墙网捕捞随机获取样本,测定其体长、体重。1.5 成活率及产量统计根据日常饲养管理情况、随机取样获得鱼的生长情况,测算出各水库的养殖成活率及总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水化指标通过三年的试验,其主要监测的水化指标结果见表二。表2 20012003年三座水库水化指标测定结果(mg/l)项目地点溶 氧CODPO43-NH4+-N36911369113691136911玉乐20017.499.05.399.60.060.060.350.42200220.61314.94.9110.7511.915.810.10.0580.060.0590.060.390.340.290.4520039.126.763.96.911.67.9911.310.20.0330.0530.060.050.520.450.260.4九龙20019.58.611.89.80.040.050.280.25200219.411.88.664.5612.813.811.99.960.040.040.0460.0620.250.250.250.34200311.89.464.88.59.3510.212.59.240.0270.050.0480.050.420.420.250.34蹬子河200111.359.516.812.50.760.682.161.61200214.98.519.53.7216.815.115.611.30.350.210.180.520.750.530.321.3200310.55.912.06.812.110.415.413.50.290.230.240.280.880.520.330.5玉乐、九龙、蹬子河三座水库的溶氧分别在3.920.6mg/l、4.819.4mg/l、2.014.9mg/l之间,玉乐、九龙水库的溶氧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要求,蹬子河水库匙吻鲟出现过浮头现象。三座水库的COD均在正常范围。玉乐水库的磷酸盐、铵态氮均值分别为0.055mg/l、0.387mg/l,九龙水库的磷酸盐、铵态氮均值分别为0.045mg/l、0.305mg/l,按“水库营养类型的分类指标和标准”划分,两座水库分别在中营养到富营养、中营养到中富营养水质范围。蹬子河水库磷酸盐、铵态氮均值分别为0.374mg/l、0.89mg/l,在中富营养到极富营养化水质范围;2001年9月磷酸盐、铵态氮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76mg/l、2.16mg/l,比极富营养化水质要求的含量分别高7.6倍、2.16倍,平均的磷酸盐含量高3.9倍。2.2 水生生物观测结果蹬子河水库的轮虫、原生动物最丰富,其次为玉乐,九龙水库的水质相对清瘦些(表3)。表3 20012003年三座水库水生生物观测结果项目地点原生动物、轮虫(mg/l)浮游植物优势种3月6月9月11月3月6月9月11月玉乐20015.633.95直链藻直链藻20025.6615.296.863.35新月鼓藻直链藻直链藻纤维藻直链藻直链藻20033.3611.235.803.7直链藻直链藻纤维藻直链藻直链藻九龙20014.633.82直链藻直链藻20023.4610.466.532.64鼓藻直链藻直链藻艾氏鱼腥藻直链藻20033.128.194.72.58鼓藻直链藻直链藻艾氏鱼腥藻直链藻蹬子河20017.744.97平裂藻直链藻20026.9617.067.545.24隐藻裸藻隐藻直链藻平裂藻直链藻栅列藻20036.5814.646.124.27隐藻隐藻直链藻平裂藻直链藻栅列藻表4 匙吻鲟生长情况统计表 项目地点抽测时间抽测尾数饲养天数最大(g)最小(g)均长(cm)均重(g)日增长(cm)日增重(g)玉乐01.9.7121308032.911702.12.3017478110080068.79000.0751.6403.11.2683312950195090.324900.0654.80九龙01.9.712803020.55102.12.3011478850550647000.0911.3603.11.2673312500160087.220120.073.96蹬子河01.11.21225010042.7157.502.12.30842472.41039.50.072.0803.5.2916152205090079.714000.0482.3703.8.142075235080080.714330.010.4403.11.26103881723池塘01.9.7121308032.911703.3.10857892066061512.50.0490.6803.12.301350670689802.3 匙吻鲟生长情况从试验的最后情况看,玉乐水库匙吻鲟的生长情况最好,较放养时体理净增重2373g,21.3倍,体长净增长57.4cm,2.75倍;池塘养殖匙吻鲟较放养时体重增重863g,8.38倍,体长净增长35.1cm,2.07倍(表4)。2.4 成活率及产量匙吻鲟放养到水库后,加强了日常饲养管理,加固了拦鱼设施,无偷、钓行为发生,无跑鱼现象出现,从多次取样抽查生长情况看,玉乐、蹬子河水库匙吻鲟起捕率高,生长良好,无任何病害,估计放养成活率在95%左右;九龙水库是匙吻鲟由于放养规格较小等原因,成活率估计在85%左右,据此推算,三座水库可增产匙吻鲟1878kg。3 讨论匙吻鲟生活在水体中上层,适温范围037,pH值适宜范围为6.58,对水体溶氧要求在5mg/l以上,溶氧在2.3mg/l时出现轻度浮头,当溶氧降到1.7mg/l时开始死亡。匙吻鲟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也可捕食小鱼虾。3.1 根据匙吻鲟的食性和对溶氧的要求,其养殖水体要求肥度适中。匙吻鲟在玉乐水库的生长情况最好,其原因是玉乐水库曾经进行过水库施肥养鱼,水库周围都是高产农田,经测试磷酸盐、铵态氮均值分别达到了0.055mg/l、0.387mg/l,属中营养到富营养化水库,同时水体中的小鱼、小虾等野杂鱼较多,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饵料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