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三讲.ppt_第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三讲.ppt_第2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三讲.ppt_第3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三讲.ppt_第4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三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主讲教师 王建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三讲法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一 人性认知观念二 组织目标价值取向三 领导行为模式 一 人性认知观念 趋利避害 韩非 主利在有能而任官 臣利在无能而得事 主利在有劳而爵禄 臣利在无功而富贵 主利在豪杰使能 臣利在朋党用私 父母之于子也 产男则相贺 产女则杀之 此俱出父母之怀衽 然男子受贺 女子杀之者 虑其后便 计之长利也 故父母之于子也 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 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舆人成舆 则欲人之富贵 匠人成棺 则欲人之夭死也 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 二 组织目标价值取向 去私心行公义 以法治国 二 组织目标价值取向 去私心行公义 以法治国 一 国家利益是仁义之本 二 法律是道德规范之源 二 组织目标价值取向 去私心行公义 以法治国 商鞅认为 如果 法令不明 其名不定 那么圣人也不免改变节操去做坏事 所谓义者 为人臣忠 为人子孝 少长有礼 男女有别 非其义也 饿不苟食 死不苟生 此乃有法之常也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 法必明 令必行 则已矣 韩非 人主使人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 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无劳 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 此之谓明法 三 去私心行公义 二 组织目标价值取向 去私心行公义 以法治国 韩非子 难一 说 夫仁义者 忧天下之害 趋一国之患 不避卑辱 谓之仁义 又说 忘民不可谓仁义 仁义者 不失人臣之礼 不败君臣之位者也 在这个基础上 韩非提出了新的伦理规范 韩非子 忠孝 中说 臣事君 子事父 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 三者逆则天下乱 此天下之常道也 三 领导行为模式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三 领导行为模式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第一 以普遍的社会法治教育来确保社会向法治方向发展 使人人都成为 尽力守法 循令而从事 明法 行法 之人 管子 威不两错 政不二门 以法治国 则举错而已 韩非 明主之国 无书简之文 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 商鞅 故圣人必为法令置官也 置吏也 为天下师 所以定名分也 第二 强化法令规章的管理力度韩非 母厚爱处 子多败 推爱也 父薄爱教笞 子多善 用严也 夫严家无悍虏 而慈母有败子 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 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三 领导行为模式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第三 因人情 反民性 的教育管理原则教育必须顺应人的 趋利避害 本性 使赏罚建立在民众觉得确实有利可图的驱策上 才称得上 因人情 从而获得得民心的效应 但 因人情 并不是不加任何限制地放纵私利私欲 而是要求民众首先要满足公利 努力去为国家去耕去战 去吃苦去受难 才谈得上对私利的满足 这就是 反民性 三 领导行为模式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第四 不务德而务法 的人才管理观在人才标准上坚持尚法不尚贤 法与贤相比 法是第一位的 选拔人才 进贤固然必要 但进贤的目的只是为了明法 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坚持行公义去私心 任公而不任私 使人才的选拔不受君主和贤者个人的主观臆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