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赏析(张赛华).doc_第1页
忆江南赏析(张赛华).doc_第2页
忆江南赏析(张赛华).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忆 江 南赏析一、朗读诗词忆 江 南 (唐) 白 居 易江 南 好,风 景 旧 曾 谙(n)。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能 不 忆 江 南?二、介绍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人们尊为“一圣”(杜甫)、“二仙”(李白、白居易)。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两年,很有政绩;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三、诗意忆江南:词牌名谙:熟悉。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这首诗的意思是:江南真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四、 赏析 这首词艺术上很有特点,首先取材:江南最美在于他的秀丽明艳,最美丽的就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就是那红艳的江花,写江南的“日出红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其次是写法:首句“江南好”,诗歌开门见山,道出自己所要描写歌颂的对象江南,以一个既浅切而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写法上,采用了点染结合方法。“好”字,不但是“点”,也为引出下文中“忆”,为下文“染”(即“忆”的内容)做了总提。结构上,不但照应了诗题,也为后面描绘(染)作了伏笔。次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点明“风景”之“好”。“旧”字说明这“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自己“曾”亲身经历过的、熟悉的自然美景。我们知道,诗人在杭州为官时,对江南之美好自然是少不了亲身游历、体验的,当然,也少不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所以,这里,词人用一个“曾”字,不但说明江南“好”的真实性,而且暗中照应着“忆”,从而前后关联,表现出诗歌结构的内在美。 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对江南之“好”进一步渲染。这两句运用比喻、对偶,是对江南之好形象化的演绎。“红胜火”使人感到春天江南的景色浓艳热烈之美:“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这里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眀艳色彩,相互烘托映衬,“红”与“蓝”,“绿”与“蓝”对照,既同色烘染,突出花红、水绿;又异色映衬,江花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生机勃勃。这不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而且使诗歌内容更富有层次感,厚重感,从而表现出江南春色的五彩缤纷之美。末句“能不忆江南”,可以说这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用一个反问,烘托出身在洛阳的诗人对江南春色的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又造成一种悠远深长的用意,把读者带入余情姚要的境界中。 其中,一个“忆”字,不但照应了诗题中“忆”字,成为诗歌的脉络,而且更是对江南美景描写(实写)的延伸(虚写)。同时,诗人把现在(“江南好”)与过去(“旧曾谙”)联系起来,不但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想象空间,而且在描绘与抒情中引发读者审美想象,产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