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摄影技巧.doc_第1页
简单的摄影技巧.doc_第2页
简单的摄影技巧.doc_第3页
简单的摄影技巧.doc_第4页
简单的摄影技巧.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我们平时买数码相机时,说的200万像素,300万像素,这个像素是什么意思? A:“像素”(Pixel)是由Picture和Element这两个单词所组成的,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如同摄影的相片一样,数码影像也具有连续性的浓淡阶调,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ixel)。 数码相机的像素值是由数码相机可拍摄照片的最大分辨率决定的。200万像素相机可以达到相片最大分辨率是16001200像素,300万像素是20801542像素,400万像素是22721704像素,500万像素是25921944像素。 Q:DPI是什么意思? A:DPI原是印刷上的计量单位,意指每平方英寸上所印刷的网点数(DotPerInch)。现在大多数人已将数码影像的解析度用DPI表示。但较为严谨的人可能不会同意,因为印刷时计算的网点大小(Dot)和电脑的显示像素(Pixel)并非相同,所以较专业的人士会用PPI(PixelPerInch)表示分辨率,用以区分二者。 Q:如果我用较小分辨率拍的数码照片,通过软件增大分辨率是不是可以取得更好的冲印效果? A:并不是这样的,分辨率是指用于描述图像文件信息量的术语,表示单位长度内点、像素或墨点的数量。分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图像的效果,太低的分辨率会导致图像粗糙,在排版打印时图片变得非常模糊。对以较低的分辨率扫描或创建的图像,提高图像分辨率只能提高每单位图像中的像素数量,却不能提高图像的品质,也得不到好的冲印效果。 Q:如果要先把照片扫描进电脑再去冲印,应该用多少DPI才合适? A:虽然照片扫描后冲印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原照片的精度,但使用扫描仪时选择扫描的精度会直接影响照片冲印效果。专家建议至少采用300DPI至500DPI扫描您的照片。这样扫描的照片可以冲印成46英寸照片。 色温和白平衡到底哪里不同? 最近有位朋友问什么叫“白平衡”,他还听说用DC拍东西时需要校正白平衡,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色温是不一样的。他想知道白平衡和色温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在白炽灯下拍出的图像色彩会明显偏红。之所以在人眼中灯光和日光下的色彩都正常,就是因为大脑会对其进行修正。大多数专业玩家都希望,用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尽可能一样。不过,由于CCD等传感器本身没有这种功能,因此就必须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一番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那么色温又是什么呢?其实在摄影领域,光源大多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的色彩就是色温。当一个黑色物体受热后便开始发光,它会先变成暗红色,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会变成黄色,然后变成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灯泡中的灯丝,不过由于受到温度的限制,大家一般不会看到它变成蓝色)。总之,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调节白平衡的问题就与色温有关,在不同的光线状况下,被拍摄物体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刚来站里的时候,有一次我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给某金属外壳的投影机拍照,结果回去一看发现投影机身上笼罩了一层蓝光。从那之后俺就学到: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被拍摄物体颜色造成的影响,在各种复杂的色温条件下都能正确还原出物体本来的色彩,需要对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方面的调教,从而找到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是所谓的白平衡调整。 大多数数码相机的白平衡选项中都具有5种以上的模式,大致有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等。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身处的环境对相机进行调节,例如在室内进行拍摄,就要根据室内灯具的光源进行选择,一般有钨丝灯和荧光灯两种,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偏蓝。而在钨丝灯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以保证色彩的还原。 在一些高级DC和DV中,如果您对预设的白平衡模式不满意,还可以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而在这之前大家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白纸类的东西(其实应该用18%的灰色调整,但这样的东西不太好找,或者用手掌也可以(北羊补)),您只要用相机镜头对着它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是白色的纸呢,其它颜色的不可以吗?其实只要相机的白平衡系统能正确还原白色,这样就可以正确还原色彩了。 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没有,色温和白平衡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可能您又会问了,相机里面的白平衡选项已经够用了,为什么还需手动调节呢?其实俺以前也问过这个问题。有高人介绍,这就是专业和业余人士的区别,俺当时真是倍受打击呀!学会正确使用白平衡能让您慢慢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很多人对白平衡概念不是很清楚,更不知怎样正确设置调整,以至于许多初用数码相机的人对拍摄的照片色彩不满意。要想真正掌握了解白平衡,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个概念。 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不同光的色调是用色温来描述的,单位是开尔文(K)它是这样定义的: 在常温下把一块理想的纯黑色金属物质加热,随着温度不断上升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人们把不同颜色下的温度叫色温。 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56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700 K,碘钨灯的色温约为3200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人们对白色物体的变化最为敏感: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这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到正确的色彩平衡。白色物体因反射了全部的可见光谱,所以数码相机把它作为调定的标准,在进行手动白平衡调整时,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一定范围内除了纯白色以外的其它色调调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部分是黄色,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黄色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数码相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因此称为白平衡调整。它分为自动和手动调整,手动更准确一些且调整范围更大。传统相机是靠使用不同的胶片(日光型、灯光型)或不同滤色片来实现正确的色彩平衡的。 要想得到色彩还原正确的PP,就要在拍摄现场光源下进行手动白平衡调整 ,具体操作:如果拍摄现场有纯白色物体(如纯白色墙体),那么用镜头对准它充满相机取景器,调整手动白平衡(一般是按住手动白平衡钮12秒),就可以了。看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如果拍摄现场没有纯白色物体,带一张白纸调白平衡效果更好,但一定要注意在被摄现场光线下进行。当然,也可以利用手动白平衡原理来设置我们需要偏色的效果。如:把相机对准蓝色物体(如蓝天)调整白平衡拍日出、日落等。 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 1200 dpi 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 6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 2400 dpi 的扫瞄器同级。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 200 万 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 35 mm 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 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一般使用1280X960;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4、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光圈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F707在拍花朵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 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6、多拍多练 不一定是工多艺熟,但要想艺熟就必需要工多,数字摄影也不例外。所以,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拍摄时,注意记录拍摄时所用的相机设置和光线条件,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有LCD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多种曝光的图像吧,这样,最终至少会有一张好照片。几个容易产生误区的地方 *UV滤镜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UV镜是必备之一。但由于DC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UV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UV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就,UV就不必了。 (北羊补:个人感觉,UV镜还是很有必要,尤其是使用单反的色友们,一来起到消除紫边的用处,二来,其实也是更重要的,是保护我们宝贵的镜头) *三脚架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要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S75的快门延时近0.1S,比用快速胶卷的胶卷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后期处理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进行后期加工,但有人会认为这已失去保真的真实含义了。其实它仍是在摄影创作的基础上,经创意构思,运用各种数码技术手段,将摄影素材优化或组合,从而化平淡为神奇的重新创作的艺术作品。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能够进行照片编辑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优点之一。 不能使用闪光灯的四个场景 并非所有场合使用闪光灯都合适,下列四个场合一般是不使用闪光灯的: 1超出闪光灯作用范围,且无法通过调整距离进入这个有效范围的场合。白天一般超过2米,晚上超过3米时,用不用都不会有理想效果,除非你的相机闪光灯比较强。 2在昏暗的场合,如果拍摄对象的背景是大面积发光的场合。 3物体过近时,比如在15厘米以内近拍的时候一般不用闪光灯,否则物体表面亮度会不太均匀,某些部位可能曝光过 4闪光灯与物体之间有障碍物的时候,比如近拍的时候,镜头可能会彻底阻挡闪光灯的光线,失去作用。 拍摄剪影,不能只注意光线 剪影照片就是将拍摄主体置于明亮的背景中,按背景的亮度曝光,得到的背景清晰而主体因曝光严重不足形成黑影轮廓的一种艺术照片。它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突现被摄体外形的起伏和线条,通过大光比、高反差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含蓄的韵味和奇妙的艺术造型效果,给人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感,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不过DC拍剪影不能只注意光线,由于CCD的感光特性,用DC更容易拍摄到满意的剪影照片,但也应把握以下几点: 1精心选择被摄主体 剪影照片只表现被摄主体的轮廓,所以被摄体一定要有优美的造型轮廓线条,能够充分表现剪影主体的形体特征。因此,我们在拍摄之前,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仔细选择被摄主体和拍摄角度,精心设计好主体的形态动作,充分展示主体的外形特征,力求美感和生动性。 2背景要简洁明快 拍摄剪影照片一定要选择明亮、简洁的背景。如天空、水面、浅色的建筑物等,只有亮背景才能衬托出人与景物的轮廓;背景要尽量整洁、不杂乱,这样主体才能突出,观众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到要表现的被摄主体的形态上;在色调上要与主体有较大的反差,尽量避免和主体的色调混淆。 在拍摄彩色剪影照片时,背景色彩的选择对整个照片效果的渲染、烘托是十分重要的,常可选择层次多变的日出、日落、彩云、霞光和波光粼粼的水面等为背景,如果能在此类剪影摄影中巧妙地利用滤色镜,那么就能更好地控制色彩氛围,与剪影主体相呼应,创作出意境美妙的作品。 3采用逆光拍摄 逆光是拍摄剪影照片的唯一光源,剪影照片必须逆光拍摄。逆光越强烈,剪影效果越明显。在户外拍摄时,时间宜选择日落或日出前后,此时,太阳位置很低,看起来很大,但色温低,迎着太阳,主体的轮廓线尤其清晰突出,天空中霞光满天,有时还会有各种奇形怪状的云彩,能较好地烘托气氛和意境。在室内用自然光拍剪影时,相机要面向门窗,被摄主体应在门窗前面,以室外的亮度为准进行曝光。夜晚在室外可利用篝火、灯笼或其它灯光照明,同样能拍摄到理想的剪影照片。 4按照背景的亮度曝光 剪影摄影的曝光相当重要,我们必须依据背景的亮度而不是按被摄主体的亮度来进行准确曝光,只有这样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黑像。使用点测光时,就不能将测光点放在被摄体上。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曝光值,则遵循宁可欠曝而不过曝的原则。例如在日出日落时分拍摄以天空作背景的剪影时,应当对天空的中间调部分进行测光,如果一时拿不准正确的曝光值,可以采用包围曝光法,先按照相机测到的读数曝光,然后再分别增加一挡或减少一挡曝光,从中挑选满意的照片。另外,应选择较低的ISO值。 5避免镜头眩光 由于逆光拍摄时相机对着强光源,景物容易产生眩光,影响画面的效果,因此要注意防止眩光的干扰。在对着强光拍摄时,要采取必要的遮挡措施(用适当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使相机处于阴影处,或略向旁偏移,变换拍摄角度等办法,防止太阳或灯光直射镜头,使眩光消失后再按动快门。许多旅游者爱好摄影那些建筑雄伟、外墙亮丽的“城市森林”,城市风光由此而成。拍摄建筑的方便之处在于摄影者可从容构图,选择不同的视角。 从专业建筑物摄影来说,最好是使用移轴镜头,它能调节防止建筑物的变形。但普通摄影爱好者不具备这个条件,故也不求必强。使用不同的焦距拍摄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像效果不同。我们把焦距镜头称为标准镜头,其拍摄出来的照片与我们的视觉相同,最能反映事物的客观性。以这个焦距为基准,焦距越 长,透视感越差。镜头焦距越短(或),建筑物变形越大,但透视效果好,画面的纵深感也能得到较好的表现,同时还能获得大范围的清晰度。 城市建筑的拍摄 现代都市的建筑密集,可能遇上因场地限制不能前后移动,短的镜头焦距也就会经常使用了。通常来说,我们最常用的是广角()至标准的()焦距,使用短焦距拍摄高楼大厦的优点前面已讲解,而主要的弊病是建筑物的变形(下大上小),因为建筑物外观多呈直线条,仰拍则变形更为严重。那么,短焦距就不适合拍摄焦距吗?不是的。我们可以在取景时尽量往高处走,以减少建筑物的变形,而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使用广角镜靠近建筑物仰拍,艺术地夸张所表现的现代建筑的戏剧性效果。 一般来说,竖幅画面拍摄有利于表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或街道的纵深感,横幅画面拍摄能较好地表现建筑群的林立。 从建筑物的摄影用光来说,多采用顺光(正面光)或半侧光,顺光利于表现高楼大厦的具体细节;前侧光使建筑物有较大的明暗反差,表现出立体感。现代的建筑外墙多为玻璃装嵌,反光耀眼,为了清晰再现细节,应在镜头前装偏光镜,消除玻璃的反光 雨中景色的拍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游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遇上雨天的机会也多。大多数旅游者遇上雨天,总是将相机藏个不见天日,就像怕胶卷走光一样。对于摄影者来说,相机应该是消费品而非收藏品。其实,雨天也有摄影的乐趣,特别是我们广东地区雨天多,创作的机会也多。当然,雨天摄影操作难度较大,如何拍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 南方夏天突然出现的暴雨,有时太阳能从乌云中穿透下来,因而拍摄出来的画面别有一番风情。为了较好地表现雨点的形态,摄影用光宜采用侧逆光或逆光,避免用天空或浅色景物做背景,应选择深色的背景,用深暗的背景衬托出雨点,并使用慢速快门秒秒(雨小速慢,雨大速高),曝光量原则上宁欠勿过,也许你也能拍摄好作品了。若是细雨蒙蒙的季节,快门速度可以调整至更慢的级数。在雨天我们通常捕捉具有动感效果的图像,因为光线暗造成快门速度慢,有其便利条件。如果相机内装用的是感光度较高的胶卷(、),快门速度降不下来,则可以在镜头前加装高坚的中性密度镜(号,减一级;号,减二级;号,减三级)来达到降低快门速度的要求。另外,在雨天摄影,旅游者也可以选择缺少细节和色调的烟雨蒙蒙的风光景色,拍摄出具有画意的照片。甚至路边聚集着水珠的小花小草,也是可供拍摄的小景。雨天因色温高而使各种景象呈现偏蓝的色调,这时不妨使用高坚的温色镜(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使画面呈现较为自然的色彩。不是雨天就不能拍摄具有雨天效果的照片吗?当然不是的,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在镜头前放置一块挂着水滴(水迹)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人为制造一种雨景效果,这种照片具有一种朦胧的美。 说到雨天的拍摄,那少不了要提醒摄影爱好者拍摄都市雨夜特殊的风光。当我们走在雨后的街道时就会发现,视线里除了建筑上的灯光在闪耀,地面上同样也是流金溢彩,显现出不同以往的都市风光。在拍摄有地面雨水的反射时,应选取逆光的位置取景。 当然,需要提醒旅游者的是,当我们将照相机做为“消费品”在雨天摄影使用时,也要保护好照相机,防止雨水滴落机身或镜头。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用保鲜胶袋包上,然后在镜头处剪一个圆孔供拍摄,拍摄完(或未拍摄时)应养成拿相机时镜头朝下的习惯,回家(旅馆)后再用吸湿剂处理好。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因此,摄影师们聚在一起,除了谈钱和相机之外,话题往往是使用何种灯具和如何用光之类的事情。 一提到摄影室的用光,就自然地会说到四大样: 1、主光,即决定被摄者照明格局的首选灯光,而其它的灯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代影室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灯箱发出的。之所以采用柔光灯箱,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便于控制。所谓的柔光灯箱,其实就是把一只或数只灯泡放入一个箱体里,通过能使光线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纺织品制成)对被摄者照明,箱体越大,灯泡越多,功率越强,照明范围越广。对于一般的影楼来说,口径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灯箱就能胜任了。其照明的距离和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而曝光量的确定就以主光为依据。 2、补光,也叫辅助光,顾名思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对阴影进行补充照明,使阴影变得浅淡。其实,补光所用的可以是与主光同样的柔光灯箱,通过照明距离或输出功率来调整它与主光的光比。如果补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挡光圈的话,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说其结果将得到较深的阴影。如果补光的强度接近主光的话,比方说相差半级光圈的话,那么阴影部分就变得非常浅淡了。为了简便起见,补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墙上,只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阴影的深浅。至于怎样才能使补光取得与主光的最佳光比,则只能靠反复地试验。 3、背景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摄者都与背景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光源的照明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地减弱,而背景比被摄者距离光源更远,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摄者暗许多。如果按被摄者的照明情况曝光的话,则背景就会显得更暗了,结果是被摄者看起来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之中。如果摄影师不介意这种背景效果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背景光了。但是如果要想把被摄者同背景区别开来的话,则有必要对背景进行单独照明,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背景光。然而,背景光的运用要照顾到背景的色彩、距离和照明的角度等等,搞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需要对背景光进行反复调整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为了均匀地照明一个无缝的背景,有时会需要使用两盏灯。 4、头发光。由于人像摄影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头发光已由原来投射到头上的不那么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渐演变成为一只或多只更加宽广而柔和的灯光,不仅使头发避免成为漆黑一团,而且还能勾画出被摄者的轮廓,因而它又被称为“分离光”。这种用光方法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为此目的采用的是小型柔光灯箱或条型灯具。这种头发光还可以采用把一束灯光通过天花板反射的办法来实施,不过要注意控制布光范围,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上述的4种照明是人像摄影用光的基本方法,这四种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应用,既可以同时使用4种或两三种,也可以只用主光加上反光板。至于使用自然光在摄影室或在户外从事人像摄影,所用的光源则是现场的自然光以及反光板,当然,也可以采取自然光与灯光相结合的照明方式。 强调光 至此,也许所有的用光方法都涉及到了,这些方法可以说也都够用了,这是摄影师们的常规做法。但是,对于人像摄影来说,现有的照明方法所拍出的人像有时仍然让人感到似乎缺点什么,总之,一句话:不够精彩。那么,有何高招能够解决这个微妙的问题呢?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再用上一种光强调光。 强调光的功能就是为人像增添一点亮色,一种冲劲,突出被摄者的形态并增强立体感,或者引起人们对被强调光照明部分的注意。在摄影室中这种光通常都是小范围的未经散射的强硬光线,很有冲劲。由此可见,设置这种灯光用不着太大的花费,它甚至用一面镜子把其它的光源,例如一只便携式闪光灯,反射到画面中,就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果使用闪光灯作光源,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支架上,通过一只伺服开关,即光电启动器,使闪光与其它的照明同步。之所以要利用镜子,主要是为了控制强调光的照明范围。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强调光通常从被摄者的侧后方发出,有时就会射入镜头,结果反而破坏了影像效果。因此,为了确保镜头不受眩光影响,在强调光与镜头之间应放上用黑纸板做的遮光片。 强调光的强度一般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因为不同的摄影师所追求的效果各不相同,不过不妨以超过主光一级光圈的亮度作为试拍的出发点。然而即便强调光的强度与主光相同,它也会产生一种相当生动的效果,因为其光质比较强硬,而且其照明的角度使光线对着镜头反射。顺便说一句,如果以闪光作为强调光的光源,那么在测量强调光的强度时,应关闭在场的所有其它光源。 运用强调光可以增强人像的戏剧性和立体效果,而且并不费事也不费钱。只要稍加实践就能掌握这一招,而结果将会使你获得更上一层楼的人像作品。要为宠物拍出漂亮的照片,关键是要抓住它们的个性。当你发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做某种不同寻常或是非常有趣的动作时,可以随时进行抓拍。例如,小猫或小狗悠闲地躺在它们所喜爱的垫子上打瞌睡时的憨态,就要比它们被强制摆出来的姿态更打动人。拍摄特写照片时别忘了使用近景镜头,因为要是你的镜头本身离宠物过近,它们肯定不会像模特或大明星似的摆好pose等着你来拍照。 拍摄深色毛发的宠物难度比较大,所以在为它们拍照时你一定要注意让拍摄背景显得明亮一些。另外,拍摄宠物与拍摄其他物体一样应该注意影子的位置,用闪光灯时注意不要让宠物出现“红眼”。在较亮的地方拍摄可以不用闪光灯,如果必须使用闪光灯则不要让宠物的眼睛直视镜头,这样就可以避免“红眼”现象。 在为几只幼犬或幼猫拍摄“集体照”时,最好把它们放在一个篮子里,让它们相互偎依着,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调节拍摄距离。如果你想让宠物眼睛对准镜头,可以轻轻地呼唤它们的名字或者用一个发声的玩具来吸引它们的目光。为了拍摄出理想的照片,你不仅要准备充足的胶卷,更要准备足够的耐心,因为你所欣赏到的所有专业动物照片都是摄影师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后才拍摄到的。 拍摄儿童与宠物一起玩耍的照片时,要注意让人和动物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如果你的宠物体形较大,可以让它趴在孩子的旁边,以获得理想的构图。 电池的保养与使用 数码相机主要是靠电池提供电源,但如果你使用的是不匹配的电池或是不注意节省,电池就会在你没拍摄几张照片时耗尽。当然,电池最终还是会用完的,当你发现它们就快耗尽时,你就需要更换它们。 电池的保存、携带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刚刚买回来的充电电池一般电量很低或者无电量,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充电。充满电后的电池很热,应该待冷却后再装入相机。为了延长拍摄时间,拍摄过程中应该尽量不使用LCD取景器;减少光学变焦的次数;减少使用闪光灯的次数;要注意电池绝缘皮的完整性,一旦发现有破损应该用透明胶布粘牢。 在使用时我们要尽量节省电池用量。首先是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变焦操作,如果实在要变焦,建议您以移动相机的位置来得到相同的变焦效果!其次是避免频繁使用闪光灯,闪光灯是耗电大户,建议大家若非迫不得已一般不要使用。再者在调整图像时最好使用取景器,而不要使用LCD显示屏。LCD显示屏的能耗惊人,所以最好少用,因为普通的拍摄工作通过取景器就可以完成。当然也不能为了节省电量就将它封杀,比如在近距离拍摄时LCD显示屏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最后是记得在不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将其关闭。 对于电池的清洁,多数人并不太注意。为了避免电量流失的问题发生,请保持电池两端的接触点和电池盖子的内部干净。如有需要,请使用柔软、清洁的干布轻轻地拂拭。绝不能使用清洁性或是化学性等具有溶解性的清洁剂,像是稀释剂、或是含有酒精成分的溶剂清洁您的数码相机、电池,或是充电器。除此之外,在使用充电之前,请使用柔软干布清洁电池两端的接触点,尽量让电池两端接触点保持干净,这样就可以确保电池可以完全地充足电量。如果电池的电极有出现氧化的情形时,需将其擦拭掉,如果是严重的氧化或脱落的情形时,应该立即更换新的电池。 用正确方法充电对电池影响也很大,使用原厂的充电器和电池,将有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对于充电时间,则取决于所用充电器和电池,以及使用电压是否稳定等因素。如果是第一次使用的电池(或好几个月没有用过的电池),要记住,锂电池的充电时数一定要超过6小时,镍氢电池一定要超过14小时,否则日后电池寿命会较短。一般需经过数次充电/放电过程,才能达到最佳效率。且电池还有残余电量时,尽量不要重复充电,以确保电池寿命。如果你对一节镍镉电池充电,只充了一会就停止充电,然后再对它充电,这样做的话是不会将电池充满的。这就是我们所称之的“记忆效应”,这种效应会降低电池的总容量和使用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储电荷会越来越少,电池也就会用得越来越快。 另外,如果您打算长时间不使用数码相机时,必须要将电池从数码相机中或是充电器内取出,并将其完全放电,然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而且不要将电池与一般的金属物品存放在一起。因为电池长时间存放在数码相机或是充电器内,可能会造成漏电,并且造成损坏等等问题。为了避免电池发生短路问题,在电池不用时,应以保护盖将其保存。存放已充饱电的电池时,要特别小心,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电池都一样,一定不要放在皮包、衣袋、手提袋或其他装有金属物品的容器中。 数码相机名词解释 CCD (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光电成像器件,其功能是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 功能是把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 功能是把数字信号转化为图像。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在不同光源下,因色温不同,拍摄出来的相片会偏色。如色温低时光线中的红,黄色光含量较多,所拍的照片色调会偏红,黄色调,色文高时光线中的蓝、绿色较多,照片会偏蓝、绿色调。此时便需要利用白平衡功能来作修正,其原理是控制光线中红,绿及蓝三元色的明亮 度,使影像中最大光位达到纯白,便能令其它色彩准确。 插值 (Interpolation) 在不生成像素的情况下增加图像像素大小的一种方法,在周围像素色彩的基础上用数学公式计算丢失像素的色彩。有些相机使用插值,人为地增加图像的分辨系。 超焦距(Hyperfocal distance) 镜头对某物体对焦时,以其距离为中心,从前方到后方的一定距离为中心,从前方到后方的一定距离属于景深。后方景深超出无限远的距离,称为超焦距。光圈愈大则景深愈长,而超焦距离变小。对超焦距固定焦点的是定焦照相机。 光圈 (Aperture) 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用F值。光圈F值=镜头的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 光圈优先(aperture priority) 在自动曝光照相机上,优先决定光圈的刻度。快门速度由电子快门控制,从而获得适度曝光的方式。 图像分辨率 (Image resolution) 用于衡量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个参数。通常表示成dpi每英寸像素)。包含的数据越多,图形文件的长度就越大,也能表现更丰富的细节。 数码变焦 (Digital Zoom) 它是利用内置的程序做出来的,不象光学变焦利用镜片移动来达到,影像质素也比光学变焦差。 曝光补偿(E-compensation) 摄者手工对相机的测光值进行调节。当相机自动测光值不能准确表现拍摄者的意图时,就需要用曝光补偿对曝光时间;反之则减少曝光时间。快门优先改变EV值会延长曝光时间;反之则减少曝光时间。快门优先改变EV值不会对快门速度进行改变,改变的是光圈的大小。 程式自动档要看相机制造商的设计和当时具体拍摄的参数。如果光圈已经开到最大,增加EV值只能放慢快门。 广角镜(Wide Angle) 又叫短焦镜头。广角镜因焦距非常短,所以投射到底片上的景物就变小了。事实上,各种镜头最大的差别是焦距不同。焦距基本上决定影像的大小。 TTL测光(TTL Light Measuring) 通过镜头测量通光量,与滤光镜的曝光,光圈焦距等参数无关。测光方式分为平均,局部,中央重点测光等。任何一种测光方法都大同小异,但像逆光这种照明法,被摄体的明暗反差出现极度的不同,或者是像显微摄影等方法,会出现不同的差别。 JPEG编码压缩器 把得到的图像转换成JPEG格式。 存储器 可以是一张卡,也可以是软盘,可以是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用于保存图像。 CF(Compact Flash Card,小型快闪卡) 一种袖珍闪存卡,像PC卡那样插入数码相机,它可用适配器,(又称转接卡),使之适应标准的PC卡阅读器或其他的PC卡设备。 CF存储卡的部分结构采用强化玻璃及金属外壳,CF存储卡采用Standard ATA/IDE接口界面,配备有专门的PCM-CIA适配器(转接卡),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可直接在PCMCIA插槽上使用,使数据很容易在数码相机与电脑之间传递。 SM(Smart Media,智能媒体卡) 一种存储媒介。SM卡采用了SSFDG/Flash内存卡,具有超小超薄超轻等特性,体积37(长)45(宽)0.76(厚)毫米,重量是1.8g,功耗低,容易升级,转换卡也有PCMCIA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传送。 PC卡转换器 一种接插件,可以把CF卡或SM卡插入其中,然后,整体作为一个PC卡插入计算机的PCMICA插口,这是常用于便携机的一种通用扩展接口,可以接入PCMICA内存卡、PCMICA硬盘、PCMICA调制解调器等。 软盘转换器 一种转接件,将SM卡插入其中,整体插入软驱,就可以把SM卡当作普通软盘使用。 ISOASA 用于描述图像的感光程度和干净程度。数值越小,表明相机生成的图像越逼真。 Bit(位) 这是计算机图像中的术语,用来描述生成的图像所能包含的颜色数。“深度是8位”意味着图像只含有256种颜色。现在的数码相机,每一种颜色的颜色深度都是8位。由于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是是由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所以图像包含的颜色可达25 6256256共计1.67亿种,也就是所谓的24位色。 TWAIN 这是数字照相技术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词。TWAIN是指一种特殊的软件,有了它,其他与TWAIN兼容的软件就可以共享图像资源了。比如说,PaintShopPro,这是一个很好的图像处理方面的共享软件,它就可以和TWAIN设备协同工作。所以你可以在 PaintShopPro中直接使用数码相机中的图像。TWAIN设备包括扫描仪,传真机,当然,还有数码相机。 MegaPixel 指能够生成特高分辨率图像的数码相机(分辨率大于10001000) SLR(Single Lens Reflect) 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 VGA 在谈及连拍等时候提到的VGA是指在VGA分辨率时,即640480。 AA 电池大小代号,即国产电池的5号 NiCd 镍镉电池 NiMH 镍氢电池 Lith 锂离子电池 Alkaline 碱性电池 光学取景器 传统普及型相机里常用的那种通过一组与拍摄镜头无关(高档傻瓜机上常与变焦镜头连动)的透镜取景的部件,造价低,但有视差,所看到的并不完全是所拍到的。 普通光学取景 这是最常见的取景方式,其唯一的缺点就是取景误差大。用过数码相机的朋友一定知道,数码相机的光学取景器在近距离拍摄时,上下左右位置误差与实际拍摄景像的误差很大(远距离不是特别明显),一般说来光学取景器看到的景像约占实际拍摄景像的85%。 LCD 取景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 有黑白和彩色,彩色中又有真彩和伪彩之分,伪彩便宜,但效果差。数码相机中用于取景和回放的LCD几乎都是目前最好的TFT 真彩。 TFT LCD 中又有反射和透射两种,反射式反射正面的环境光工作,从不同角度观察差别较大,显示较暗,但省电,造价低;透射式靠背后的灯光工作,角度变化小,显示明亮,但极为费电。 LCD取景 这是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必备的取景方式。LCD取景唯一的优点正是改正普通光学取景唯一的缺点,然而它正像Windows 98一样,修正了Windows95的BUG同时产生了更多的BUG。再看看LCD取景的缺点:首先LCD是耗电大户,他要占用整部相机1/3以上的电量;其次LCD取景的姿势必须是双手前伸,与眼睛保持一定距离,此时相机无法获得稳定的三角支撑,用低速快门很难拍出稳定清晰的相片,最后是LCD上显示的画面色彩、对比度与实际在电脑中看到的实际影像误差较大,而且即使标称百万像素的LCD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