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策研讨.doc_第1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策研讨.doc_第2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策研讨.doc_第3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策研讨.doc_第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对策研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系 别: 经济贸易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B070401 学 生: 刘 慧 娟 学 号: B07040118 指导教师: 田 敏 2011年5月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农产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的产业。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在获得更多的公平竞争机会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会促使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一系列绿色性贸易壁垒,利用其名义上合理、形式上合法、具有隐蔽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随着农产品关税效应的减弱,贸易保护主义的到来,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系统阐述与研究,深入了解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着重了解有关农产品贸易的限制技术标准,揭示我国及山东省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借助对山东省农产品贸易情况的研究,找出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的影响,并对山东省的农产品出口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及文献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研究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并最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达到使山东省有效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种种限制以及提升山东农产品质量快速与世界市场接轨的目的。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影响;建议措施Research on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shandong agricultural export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the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y,and China is the important export industry。After entering the WTO,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ain more fair competition opportunities at the same time,the rise of trade protectionism will prompt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establish series of green trade barriers,USES its nominally reasonable,formally lawful,latent and flexibility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xport restrictions。As agricultural tariffs effect is abate,the arrival of trade protectionism,green trade barriers has become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 is the main impediment to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system of green trade barriers,expounding and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About the farm trade on the limit in standard technology,reveal the trade of farm produce and shandong province of shandong province,with current condition of agricultural trade,find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the influence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products,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situ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in-depth analysis, find out why produce adverse effect。Using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literature method,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induce deduction and so many kinds of methods study present situ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and eventually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putforward thei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shandong effectively avoid green trade barriers and enhance the various restrictions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quick connect with world markets purpose。Key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s;agricultural products;influence;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目录1 绪论1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21.2.1国外相关研究21.2.2国内相关研究21.3 研究内容及框架31.3.1研究内容31.3.2研究框架42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综述52.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52.2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52.3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73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93.1 山东省农产品的生产情况93.1.1山东省的地理环境93.1.2山东省农产品的地位93.1.3山东省农产品的主要种类及产量103.2 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113.2.1山东省农产品的总体出口情况113.2.2山东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123.2.3山东省主要农产品出口状况133.2.4山东省农产品的主要贸易方式144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164.1 积极影响164.1.1有利于山东省农户环保意识的提升164.1.2促进山东省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164.2 消极影响174.2.1增加了山东省农产品的贸易成本,削弱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174.2.2山东省原有出口市场可能缩小,潜在市场开拓举步艰难174.2.3容易引发山东省与周边贸易国家的争端174.3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184.3.1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尽合理184.3.2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档次较低184.3.3山东省缺乏良好信息机制,企业认证意识不强,认证能力低194.3.4山东省检验检疫手段和方法落后194.3.5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194.3.6山东省农产品竞争能力低,品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205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215.1 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质量215.2 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使省内标准同国际标准接轨215.3 建立相应的绿色贸易制度,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225.4 建立健全的争端解决程序,减少山东与贸易伙伴国的摩擦235.5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及特色农产品236 结论25参考文献26致谢27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28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291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越演越烈,以传统的关税壁垒限制进口的余地越来越小,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不得不寻找新的贸易保护手段来实施其贸易保护战略,因此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绿色贸易壁垒在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他以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为由,迎合消费者对环境的需求,来限制贸易自由化,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从而演化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通过环境标准和法规等对自由贸易形成障碍的一种非关税措施,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阻碍国际贸易的障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遭遇的绿色壁垒的事件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欧盟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面前,已经遭受了惨重的代价,特别在农、畜、水产品等方面受损尤为严重,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大省,其农产品出口额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水产品、肉食品、蔬菜、水果及制品、花生等五大类商品的出口一直保持农产品出口的龙头地位,全省农产品已出口到165个国家和地区,其当然也避免不了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山东全省农产品出口92.5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农业增加值的28%,占全省外贸出口的12.3%,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3%,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然而2008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总体形势有所下滑。据统计,1-7月份,山东农产品出口额57.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肉食品减少37.8%,水海产品制品减少14.9%,蔬菜减少4%,花生及制品减少17.4%。出口日本市场14.4亿美元,同比下降9.8%,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0.8%下降为25.2%。1-7月份,有出口业绩的企业3340家,比2007年年底减少400多家。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口国对进口农产品实行新的检验标准,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凭借他们贸易大国的地位和先进的技术优势,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严格控制,他们利用目前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问题未做出明确规范这一缺陷,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歧视,他实际上是为发达国家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找到貌似合理的一种方式。随着绿色贸易壁垒手段的增加,我们急需“破壁”良方,歧视性的检验检疫标准越来越高,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暴露,所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日益增加,出口竞争力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减轻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造成的消极影响,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和理论研究,认清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建议和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在创造璀璨辉煌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是我们自己陷入了始料不及的严重困境,人们片面的追求经济和产量的高速增长,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使用和无节制的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界宝贵的资源,同时也造成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温室效应、酸雨成灾、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使人类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艰难选择。于是,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国际贸易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制定一些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贸易措施,绿色贸易壁垒也随之产生,下面将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进行大致综述。1.2.1 国外相关研究最早试图将环境问题引入国际贸易研究的是Walter(1973),他的研究方法建立在Leontief(1954)著名的I-O模型基础之上,他研究了美国污染的形成及环境保护行为。Crossman和Krueger(1993)在他们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环境影响的分析中,发现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污染与收入是负相关的。Diana Tussie(1999)认为“标准和规则总归是进入壁垒”,它会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Polonsky,M.J.(1995)提出,由于随绿色运动、绿色改革的兴起,环境型消费者、绿色产品、绿色广告以及绿色战略的增加将是一个国际趋势,作为企业要学会环境营销。Tornsbury Suzanne(1998)认为贸易壁垒的实施是一种基于经济层面基础之上而出现的政治行为,其最终取决于能够左右政治决策的个体经济因素、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和有效的政治力量。1.2.2 国内相关研究我国对绿色壁垒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最早关于绿色壁垒的研究报告是夏友富(1994)对 “论环境标志制度与国际贸易发展”和江宝山(1994)对 “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的研究与探讨。而吴玉萍(1995)可能是第一次正式提出“绿色贸易壁垒”。张宝珍(1996)在“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一文中,分析了绿色壁垒的概念、分类与新的保护主义与我们的对策。杨昌举(1994)关于绿色壁垒再认识一文中研究了WTO规则下如何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办法。叶汝求(2001)关于环境与贸易一书中深入研究了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了绿色壁垒有关的政策和法规。1.3 研究内容及框架1.3.1 研究内容 本文以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绿色壁垒对山东农产品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本文的主要思路及内容:第一章:绪论。陈述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研究思路及内容等。第二章: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综述。这一部分将详细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特点、主要表现形式等。第三章: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分析。主要阐述山东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及出口现状。第四章: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入手,并对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本章将借鉴其他国家和我国其他省份成功的经验并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第六章:结论。阐述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及研究局限,并提出尚待进一步解决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绪论1.3.2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及框架国内外相关研究研究背景及意义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综述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消极影响原因分析积极影响技术标准产品结构争端程序特色产品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多元市场结论图1.1 论文研究框架2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综述2.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安全,采取限制禁止某些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有些国家的立法规定,凡进入其国内市场的外国产品的生产厂家必须达到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即ISO14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其中不得含有对人体或其他生物可能造成损害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在产品中的含量都有具体规定。例如,日本和美国分别对15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量做了具体规定,凡不符合其标准的外国食品一律禁止进口,这些规定就是人们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绿色是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象征。 从广义上讲,绿色贸易壁垒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为理由,为限制外国商品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讲绿色贸易壁垒实际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供给为目的对外国进口商品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贸易障碍。2.2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2.2.1 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绿色贸易壁垒涉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求,在形式上具有合理性。特别是各国在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时往往以一定的法律作为依据,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在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其依据法律主要包括:多边环境公约、GATT/WTO规则中的环境条款和协议及进口国的环保和贸易法规。2.2.2 动机上的隐蔽性绿色贸易壁垒的隐蔽性表现在,其产生的阻碍贸易的效果是隐蔽的和间接的。绿色贸易壁垒是建立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上的,而这些规则本身往往依据本国自身的情况而设置的,其谋求的首要目标是其环保目的的实现,当然可能会兼顾贸易的限制,而绝不会是将其他国家的情况作为其决定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对于出口国尤其是广大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口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往往无人把握,难以作出判断和应付,再加之,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目标是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健康,消费者利益等。因此,在客观上起到阻碍贸易的效果是不可避免之事。2.2.3 实质上的歧视性 调整绿色贸易壁垒的诸多条约,协议本身并不含有具体的标准,因此,制定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裁量权限很大程度上交付给了各个情况不同的国家,它们对于保护环境有着各异的要求,而国家制定自己的环保措施是以本国国情为首要或唯一考虑因素的,存在着对外国国情,标准不同程度的歧视。其歧视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不惜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规定过高的,甚至超过实际消费需要的绿色环保技术标准;二是违背国民待遇原则,制定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2.2.4 范围上的广泛性和关联性 绿色贸易壁垒保护范围广,凡是与人类健康和生存有关的商品包括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都成为其保护对象。不仅对产品本身的成分,性能和质量,而且对产品从设计,生产,包装,储运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一旦某种商品或服务领域被确定为损害环境或不利于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就将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被禁止进口。目前受其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农产品,水产品等初级产品,以及食品,纺织品,药品,建材,玩具等制成品。关联性是指绿色贸易壁垒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容易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专家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大于关税壁垒,主要在于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在国家之间传播迅速。只要有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采用某项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其他国家就会纷纷效仿,使该项绿色贸易壁垒措施迅速扩散到许多国家,对全球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如1996年我国输往美国的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病虫受到限制后,加拿大,英国迅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2.2.5 趋势上的发展性和多变性 近几年来,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增强,实施方通常随着自己技术水平和贸易伙伴国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其环境技术标准,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呈现不断加高和拓宽的趋势。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以雄厚的科技实力为后盾,因此实施方主要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因此,他们可以尽可能把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检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使其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合法化。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因而难以对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2.3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2.3.1 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技术标准是发达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是根据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例如:按照ROHS指令,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气和电子产品中铅、汞、镉、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五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受到极其严格的限制:镉的重量百分比不得超过0.01%,其他四种有害物质不得超过0.1%。2.3.2 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类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工艺。目前,全球已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其已成为产品出口的绿色“通行证”。我国出口商品因无环境标志每年损失约80亿美元。表2.1 各国环境标志制度国家/组织创建年份环境标志制度的名称德国加拿大日本北欧四国美国瑞典印度法国欧盟新西兰韩国新加坡荷兰中国19771988198919891989199019911991199219921992199219921994蓝色天使制度 blue angel scheme环境选择方案 environmental choice program生态标志制度 Eco-mark scheme白天鹅制度 white Swan acheme绿色签章制度 green seal良好环境选择 good Environmental choice生态标志制度 Eco-mark schemeNF环境 NF Environmental欧洲联盟制度环境选择制度生态标章制度环境标章制度Stichting niliukeur中国环境制度资料来源:中国经贸网2.3.3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海关卫生检疫制度一直存在,但发达国家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业残留、放射性残留、贵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由于各国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例如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欧盟对进口的茶叶实行新的最高农药允许残留量标准,部分产品农药的最高允许量仅为原来的1/100-1/200。2.3.4 绿色补贴制度为了保护环境资源有必要将其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成本内在化。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标准较低,暂时无力承担治理污染的所有费用,因而政府往往都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而发达国家却以这种隐含或公开的补贴违反了WTO有关原则,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比如:美国就曾以环境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反补贴起诉。3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3.1 山东省农产品的生产情况3.1.1 山东省的地理环境a. 地理位置: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北纬34度25分至38度23分、东经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间,处在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东西最长约700公里,南北最宽420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山地、丘陵约占34%;河流、湖泊约占3%。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条。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b. 气候状况:山东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于20度,冬季气温低于0度,年降水量约60集中于夏季,且强度大,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半岛地区为湿润地区,其他地区为半湿润地区。c. 人文环境:2007年底,山东省总人口达9367万,农村人口为5237万,占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二,是典型的地少人多地区,土地资源稀缺而劳动力资源丰富,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应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农产品刚好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水海产品等,从而会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充足的水域、广阔的平原面积、适宜的种植气候、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为山东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区位优势、成本优势、气候优势等,使山东农产品已经具有了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3.1.2 山东省农产品的地位山东历来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一直是山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山东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1/4以上,对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2008年,山东省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外贸易壁垒等不利影响,农产品出口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年农产品出口9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 8%,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4.6%,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85个。2009年山东农产品出口97.7亿美元,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农产品出口额首破100亿美元,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2011年1月,出口额达15.6亿美元,同比增长65.4,出口额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2011年首月开门红。表3.1 中国主要省/市/自治区农产品出口额 (亿美元)省市及自治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山东广东浙江辽宁福建江苏北京上海其它地区全国60035.824.521.619.610.411.78.970.3271.880.938.526.924.124.113.812.810.678.6310.392.541.429.330.827.516.420.212.695.6366.299.846.333.533.530.319.813.213.0112.8402.297.748.830.130.730.719.710.612.1108.3392.1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发布的2005年一2009年的中国进出口度统计报告从以上数据及表3.1可以看出,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3.1.3 山东省农产品的主要种类及产量近年来山东省农产品的产量也呈增长的优势,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4316.3万吨,比上年增长1.3%。农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小麦和玉米全部实现优质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00万亩、1160万亩和51万亩。畜牧产品产量增长稳定。表3.2 2009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粮食 夏粮 秋粮棉花油料 蔬菜 园林水果 肉类 猪牛羊肉 禽肉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4316.32047.72268.692.1334.58937.21419.1684.1443.8229.41.30.61.9-11.5-1.83.51.73.64.42.8数据来源:山东统计信息网3.2 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3.2.1 山东省农产品的总体出口情况我国是一个农业出口大国,山东的农产品出口连续11年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水产品、肉食品、蔬菜、水果及制品、花生等五大类商品的出口一直保持全国农产品出口的龙头地位,全省农产品已出口到165个国家和地区,仅水产品就出口到38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尽管屡次遭受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山东农产品的出口仍保持增长的势头。2008年,山东农产品出口额(WTO加水产品口径统计)9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占山东出口总额的15.6%,2009年,受人民币升值压力及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等的影响,山东农产品出口额达到97.7亿美元,出口总额略有下降,占山东出口总额的14.9%,占比略有下降,到2010年,山东农产品克服了人民币升值及国内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全省农产品出口1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2.2%,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6%,连续十一年居全国首位。 图3.1 2006-2010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情况数据来源:此图根据中国海关情报网有关数据绘制3.2.2 山东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由于地缘和出口商品结构等原因,日本一直居山东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地位,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近几年对日本市场的出口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比较大,2009年出口额比2008年增长20.6%,2010年比2009年增长17%,增长速度有所下滑,同时,对日本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也逐年略有下降,从2008年占全省出口比重39.5%下降到2010年的38.3%,下降1.2百分点。图3.2 2010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数据来源:此图根据省市数据网有关数据绘制从以上图可以看出山东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其对日本出口量占比例很大,而2006年,日本对我国农产品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度”,这势必会影响山东农产品的出口数量,所以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是山东省农产品将要努力的方向。3.2.3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出口状况2010年山东省对日本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水海产品蔬菜等。欧盟、韩国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大市场,其中对韩国市场出口增幅比2009年上升4.1个百分点。对欧盟摆脱了2002年封关事件的影响,全面回升,2010年比2009年增长24.7%,高出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近几年来,全省对非洲、独联体及南美洲出口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上述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9%、34.2%和59%。表3.3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情况表 (亿美元)品种 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水海产品蔬菜花生水果肉食品出口增长%占比%出口增长%占比%出口增长%占比%出口增长%占比%出口增长%占比%21.3419.538.210.4230.518.62.41-1.64.32.3838.44.266.095.89.136.6228.539.713.024.818.83.23-2.13.573.840.05.215.214.87.344.6830.2141.2622.1332.7520.244.252.84.864.3242.385.624.863.19.248.7236.2745.7826.5446.5325.484.753.75.214.8045.506.213.745.28.4数据来源:山东省经贸厅图3.3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曲线图资料来源:本图根据表3.3数据绘制从表3.3和图3.3来看,除肉食品外,山东省的其他农产品近几年来均保持了一定数量的增长,但由于受各种问题的限制,尤其是世界各国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逐渐降低,这将对以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带来威胁。3.2.4 山东省农产品的主要贸易方式贸易方式是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必要手段,正确的贸易方式极大的影响其出口额的大小。表3.4 2010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主要贸易方式主要方式一般贸易方式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亿美元)占农产品百分比(%)同比增长率(%)90.868.441.225.212.210.69.410.80.362.38.621.1资料来源:由商务部数据统计得出可见在山东农产品出口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步增长,一般贸易仍是山东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成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力量。另外,山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于同期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的平均比重。这说明山东省在吸引外资企业方面有所提升,这和山东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政策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4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与贸易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环保要求和科技水平制定标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水平难以达到,因而我国农产品在出口时竞争力会受到削弱,但从长远来看,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具有两面性。4.1 积极影响4.1.1 有利于山东省农户环保意识的提升山东省农产品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农药、化肥的施用,而农药、化肥的施用对环境的污染是比较大的,用量过多,有时还会残留在农产品中,这样的农产品不要说出口到发达国家,就是国内消费者也是不能够接受的。由于各国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导致山东省农产品屡次退货,农户要想提高农产品出口量,使农产品顺利输送到国外,就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药、化肥的使用应该满足安全、经济、有效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程中,既要考虑所使用的药剂和方法对有害生物的有效性,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人、兽、植物和环境等的安全性,要把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显然,现实中农户在使用化肥、农药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性和有效性,而对安全性的考虑很少甚至是没有加以考虑。而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使得农户必须把安全性的考虑放在重要的位置,促使其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上做出调整,改用低毒或无毒等对人类伤害更小或是没有伤害的化学产品,也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关注对环境的保护。4.1.2 促进山东省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知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全符合环境标准的管理体系。而山东省的科技水平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来说,还比较落后,更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通过绿色壁垒的实施,促使我国及山东省开始重视与环境相关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4.2 消极影响4.2.1 增加了山东省农产品的贸易成本,削弱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绿色壁垒实质上属于新贸易保护主义,很多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比较苛刻,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且各国的技术标准不一致,采用的加工手段不同,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费用检验、测试、评估和购买仪器设备,另外还要支付高昂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费,这些都增加了贸易中的成本。山东省是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地区,其出口的农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山东出口的农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绿色壁垒增高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无形中增加了山东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出口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削弱了山东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4.2.2 山东省原有出口市场可能缩小,潜在市场开拓举步艰难 长期以来,山东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就集中在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和世界上其它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建设发展较早,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自然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遭到的破坏,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并付诸行动,有了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持,它们都能够掌握先进的环保技术,并以此为据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措施体系已经相当健全,因此在进口商品的质量和各项标准上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就目前情况看,山东省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仍较低,各项指标在短时期内还很难达到这些较发达国家提出的标准,出口经常会由于某项指标未达要求而被阻挡在国门之外,不仅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陷于被动停滞的困境,2005年以来,山东省销往韩国的禽肉类产品经常因其所谓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被退回,长此以往,韩国消费者将会对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性失去信心,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也难以维系。目前,还面临着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失去部分市场的危险,原有的出口市场也极有缩小的可能。一方面,虽然山东省也加大了对北美、非洲及东欧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开拓力度,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开发程度不强,使我国农产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份额还没有达到理想的规模,一旦受到不利的影响,很容易失去先前努力的成果,更不要说现有市场规模的扩大。4.2.3 容易引发山东省与周边贸易国家的争端由于一些国家实施绿色壁垒是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而且绿色壁垒本身就有保护的隐蔽性和歧视性,以及各国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不同,由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争端在所难免。山东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就集中在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和世界上其它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已经通过各种贸易壁垒形式限制山东农产品的进口。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德国的“蓝色天使制度”,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这些都会对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带来限制。但由于许多大的条款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和做法,这就使管理人员在对货物通关检验和市场准入方面留有很大的自由决断权利,暗示着允许了相关工作人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产品的监测采取区别对待的做法,尤其是针对我国的农产品会冠以各种各样不合格的名目,这种歧视性会对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构成实质性的威胁。面对这些歧视性的待遇,我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部门当然不会就此接受,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协商、仲裁,必要时还将诉诸于法律,以期得到公正的裁决。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在贸易往来国家之间产生矛后,由此带来的贸易纠纷与贸易摩擦,给山东广泛建立起来的双边、多边贸易关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4.3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山东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象逐步增多。就其原因看是诸多因素结合的结果,探讨山东农产品受阻的原因有利于更好的认清山东出口贸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有利于突破绿色贸易壁垒。4.3.1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山东出口农产品品种退化现象较明显,出口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相比差距较大。如大蒜、圆葱、苹果等因品种质量问题,致使出口价格和市场占有率下降。从总体上看,出口农产品加工档次低,一般贸易出口仍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山东出口农产品70%以上属于未经加工原料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经过深加工的仅占10%左右,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脱水、脱毒、绿色、有机保健型产品发展相对缓慢,出口所占比重低,削弱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大多数出口企业仍处于数量型、粗放型层次上,种植、养殖基地层次参差不齐,企业自属基地少,难以实施有效监控。4.3.2 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档次较低山东人多地少,从成本角度分析,加入WTO后,小麦、玉米等土地资源型农产品面临的冲击大,而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在价格上有比较优势,出口的空间和机遇很大。但由于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产品的质量档次普遍较低,农产品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几乎被抵消,致使不少优势产业“优”不起来。突出表现为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一些出口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抗生素、激素类生长剂超标现象较为严重,以致引发贸易纠纷或直接被拒之门外,屡屡碰“壁”。4.3.3 山东省缺乏良好信息机制,企业认证意识不强,认证能力低山东省有些企业对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反应迟钝,没有建立良好的贸易信息机制,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36%的企业跨越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困难是信息不灵,不知道对方的标准已经改变。很多企业对进口国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产品认证以及市场变化信息知之甚少,当新的标准早己出现,一些企业却还在执行旧的标准,由此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由于信息、机制的不完善,信息发布和反馈速度慢,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盲目性大、风险高,解决问题的反应速度慢。以山东农产品出口为例,多起贸易摩擦及许多不必要的损失都是由此产生的。如2003年初,欧盟停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后,“封关”事件接踵而来。即使有的企业了解了国外的检验要求,也不积极主动认证,很多企业仍徘徊在IS014000认证之外。其中一部分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的能力,所以存在侥幸心理。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出口企业要获得认证,要支付不菲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这使得一些企业望而生畏。4.3.4 山东省检验检疫手段和方法落后 “绿色壁垒”的核心是进口国的检验检疫部门可以从进口商品中发现有害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元素。设置绿色壁垒的国家往往拥有一流的检测设备,能够检测出产品中的微量元素。作为出口方来讲,理应拥有同样先进的检验手段和方法,有效控制出口产品中一些微量物质的指标,严把出口关。然而,山东省检验部门检测点过少,大多数出口农产品的商检,一般要送到青岛口岸检验。如果遇到检验检疫、通关等出口运销各个环节及体假日,往往需要多次往返,增加了企业成本,耽误了商机。同时,多头重复检测现象使工作进展缓慢,难以发挥整体功能的优势。有关职能部门之间,无统一的质量监测标准、检测宽严差异大,存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检疫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这些使得出口企业负担增加,更重要的是导致出口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4.3.5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目前,山东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亚洲,特别是对日本、韩国、欧盟等周边市场的依赖性非常大,全省85%以上的冻菜销往日本,加大了省内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和自相残杀,直接降低了行业利润,降低了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少数国家容易引发整体封杀全国农产品出口。一旦这些市场对我国个别企业个别产品实施疫病、药残限制措施,就会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引发整体封杀农产品出口的被动局面。同时,美国、日本、欧盟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2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