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1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2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3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4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八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0.5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一(26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人生在世不称意,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4)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5)行到水穷处, 。 (王维终南别业)(6)经纶世务者, 。 (吴均与朱元思书)(7)不戚戚于贫贱,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8) 走进古典诗词,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美是什么?美是“沉舟侧畔千帆过, ”的新陈更替;美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忘我牺牲;美是“但愿人长久, ”的美好祝愿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馈赠( ) 无垠( ) 无可(zh) 疑 迁(x) 3.在下面田字格中用正楷字规范、端正、整洁地抄写句子。(2分)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当代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B、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C、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平民英雄的光辉事迹。D、他是这学期刚转来我们班的,很多同学还不认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主题为“汉字的魅力”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你一起参加这次活动。【别解汉字】5汉字别解是一件有趣的事。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提供的汉字中选择一个加以别解,别解要有一点趣味或哲理。(2分)示例:【犬】“大”丈夫贪图“一点”,就会堕落为“犬”。提供的汉字:夭 夫 沙 命我选择的汉字:【 】 【规范汉字】6看右面的中央电视台与四川电视台的台标,完成后面问题。(4分)(1)选择其中一个台标简要说明它的构图。(2分) 我选 电视台台标: (2)右面两个台标哪个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规定,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规范汉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汉字与名著】7. 在网上论坛发帖、跟帖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新方式,假如你们班级网上论坛正在开展“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评选活动。请你仿照同学甲和乙跟帖的形式,也以跟帖的方式参与这个活动,从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名著人物,把你喜欢的理由写在答题卡上。(3分)贴子主题: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同学甲我喜欢简爱中的简爱。她童年时曾和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放弃了已有的“饭碗”,在桑菲尔德庄园勇敢宣布对罗切斯特的爱情;在婚事受阻后,她痛苦地反思,最后毅然地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是个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人。 同学乙我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巧说周瑜、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连、七擒孟获、巧施空城计,是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 我 二(41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3题。(16分)【古诗阅读】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吴姬:卖酒的女子。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8. 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 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 的气氛。(2分)9.请联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l 注: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捉:驾驶。住:停止。唱言:高声说。10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学而时习之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委而去之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 13.“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4分)石 子台湾郭枫 在北部那座繁华的大都市,住了七天,我又回到古城来。选定了南部的古城来教书,一晃儿就是十几年。过惯了恬淡的日子,自己就像躺在河床上的一颗石子,任时间的清波,静静地在我身上流过。透过了一层水光,既能窥探到自然神奇的景色,又能领略到人生的许多奥妙,心里拥有一份充实的感觉,甚至还有点富足的味儿。不知是不是这种平凡的生活,把我养得懒散了,或者该怪我的本性太愚拙?当我置身在那座急遽膨胀起来的都市中,不仅生活的方式,使我无法适应;而且,真像一颗石子,投进无际的汪洋。我,一下子就淹没在波涛里,无影无踪!连一朵浪花,甚或一星星泡沫都没有。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谁,谁又是我呢?不管是走着或坐着,睡着或醒着,却永远无法抛开:许多人、许多事、许多声音。盈耳的是车辆的长河,永无止息的奔腾;极目的是泛滥的人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停地涨落。在茫茫的人海里,谁晓得是“我”推动“群”呢?还是“群”推动“我”?可能有些人只是跟着自己的脚走吧!要不,为什么时间竟蹲踞在许多面孔上,傲然而笑,彷佛在问着:人们在忙些什么?是的,人们在忙些什么?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不论怎样,我明白自己是不能应付这种忙碌的。寒伧的牵牛花,原当在山野间开放;常春藤的根,应该扎在乡村的土壤里。于是,我回来了。回到我亲爱的古城,回到我亲爱的学校。立刻,我就被包围在亲切的气氛之中。在这里,有熟悉的椰子林,向我招摇着手臂。有夹道的七里香,以淡淡的清芬,缭绕在人的心头。扁柏的深荫,在爽朗的阳光下,掩映着幽幽的绿影。小池清波,碧荷荡漾,在冬日的凉风中,却仍以孤峭的热情,高举着几支红焰。在这里,每棵小草,每张叶子,都以静美的姿态迎我,而我的感情,也化为千瓣心香,向一切祝福。在这里,美,不光是展示在自然中,美也滋长在拙朴的心灵,又偷偷地爬到人们的表情里。徜徉花间的步履,何其安闲!迎面而来的笑容,多么和乐!有书声、有琴韵,流泄自向阳的窗口,透明的空气中,似乎永远飘荡着快乐的音符。低徊在小径上,我彷佛走进了历史;属于现代的喧嚣、竞争和匆忙,遂退隐于另一个遥远的世界。呵!我满怀喜悦,喜悦于我的心灵,又回到它的归处。当然,我也为了自己的固陋,感到有些吃惊!怪不得朋友嗤笑我太守旧,他们说:我不懂得变通,老是守着乡下人的那一套,是不成的。追寻变化和要求速度,是现代物质文明的特色。可是,把握一分灵性,播种一分纯真,难道不是人类精神的需求? 低徊在小径上,我彷佛听到心灵的声音。做一颗顽石吧!要像这些石子一样,铺在路上,让人们踩过,永远不会懊恼。14阅读全文,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3分)古城教书,充实富足置身都市,A: 回到古城,B: 低徊小径,C: 15作者为什么离开大都市回到古城?(3分) 16文中三处写到石子(见文中加点处),不同地方的石子各象征什么样的人?(3分)(1)河床上的石子: (2)汪洋中的石子: (3)铺在路上的石子: 17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生动地表现了 。(3分)18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在都市里感觉到“盈耳的是车辆的长河”,“极目的是泛滥的人潮”,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喧嚣、忙碌的都市生活犹如汪洋大海容易让人迷失自我。B作者善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例如作者通过都市的喧嚣和古城的安闲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自己对古城生活的深深喜爱。C作者写古城,还描绘了人文环境:步履、笑容、书声、琴韵。这里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几幅写意的画面同样表现出了古城生活的快乐。D我因为本性愚拙,无法适应都市生活,受到朋友的痴笑,我也觉得自己固陋、不懂变通是不成的。(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1分)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19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20细读第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21赏析理解语句。(4分)(1)赏析第段中画线句的妙处。(2分) (2)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22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2分) 三(30分)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600个字。书写(3分)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八年级语文答题卷一(26分)1. (10分)(1)(2)(3)(4)(5)(6)(7)(8)2(4分)馈赠( ) 无垠( ) 无可(zh) 疑 迁(x) 3. (2分)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4. (2分)( ) 5.(2分)我选择的汉字:【 】 6.(1)(2分)我选 电视台台标: 。(2)(2分) 。7. (3分)我 阅读古文,完成813题。二(41分)【古诗阅读】8.(2分) 9.(2分) 【古文阅读】10.(2分)( ) 11. (4分)(1) ( ) (2) ( ) (3) ( ) (4) ( )12(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