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典实验.doc_第1页
生物经典实验.doc_第2页
生物经典实验.doc_第3页
生物经典实验.doc_第4页
生物经典实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经典实验复习一、 光合作用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植物可以跟新空气 B.蜡烛燃烧所需物质来自绿色植物C.绿色植物在烛光下制造有机物 D.绿色植物在烛光下释放氧气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请据此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在该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 )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3)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4)该实验中若曝光时间过长,遮光处经碘液处理后也呈现蓝色,其原因是 。(5)该实验中叶片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会对碘液处理后表现出的蓝色造成干扰,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为增强实验效果,对叶片应做怎样的处理? 。(6)该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外,还成功地证明了 。2、(1)C(2)B(3)D(4)曝光处的淀粉可运输到遮光处 (5)在碘液处理之前,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片的色素,再用清水漂洗叶片 (6)光合作用需要光照3、1883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种绿藻(这种绿藻具有呈螺旋状的叶绿体),研究光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他将该种绿藻放在一张载有细菌悬浮液的玻片上,这些细菌会移往氧浓度高的区域。他观察细菌在不同光照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1)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对此你认为应如何解释? (2)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什么?根据C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你可使用水草、台灯、颜色滤光片及实验室常备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定量检测上题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请问你将收集什么数据? 3、(1)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2)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相近,两者都比在绿光下的高(3)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4、材料1: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2.3kg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90.8kg,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76.7kg,泥土烘干后的重量为90.7kg,比原来只减少0.1kg。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74.4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材料2: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光率,结果列于下表:光质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nm)700650600550500450400吸光率(%)55102158540(1)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 (2)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0.1kg,其原因是_ (3)请用上表数据在指定方格纸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并分析得出结论_ 。(4)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如右下图。当外界CO2浓度处于A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量与_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O2应控制在_(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答案:(1)不确切。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只有少量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柳树重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柳树重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CO2)。(2)柳树生长过程中从土壤吸收了矿质元素。(3)曲线见下图。植物绿色叶片主要吸收蓝光和红光(蓝紫光和红橙光),对绿色吸收最少。(4)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C5、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A、1:2 B、8:9 C、2:1 D、9:86、例题.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实验中,其参考案例是“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图是探究实验中的三个初始装置,请据图指出探究中控制无关变量的三点疏忽,并提出改进建议。10025白开水25自来水25蒸馏水叶圆片100叶圆片100叶圆片疏忽: ;改进建议: 。疏忽: ;改进建议: 。疏忽: ;改进建议: 。 二、促胰液素的发现7、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做了下列实验:实验一: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胰液分泌量增加;实验二: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当食物经过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液分泌量增加; 实验三:切断动物的胰腺神经后,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直接导人胰腺神经已被切断的实验动物的十二指肠中,结果发现胰液大量分泌; 实验四:把一些相同的食物成分不经过胃直接引入切断了胰腺神经的动物的十二指肠中,结果胰液分泌不增多。 (1)分析上述实验,请你给胰液分泌的调控作出合理的推断: (2)研究人员接着分析胃内容物成分,分离提纯,单独刺激小肠观察胰液分泌情况。发现只有用少量盐酸刺激小肠,被切断胰腺神经的胰腺分泌胰液才会增加。为进一步确定,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是盐酸还是盐酸刺激产生的小肠分泌物。请你继续完成具体探究,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步骤:取6只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饥饿两天,用少量盐酸刺激小肠,收集小肠内容物,除去大分子杂质,得到盐酸刺激小肠产生的分泌物; ,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2只;向A组小鼠血液注入2ml稀盐酸,向B组小鼠血液注入 ,向C组小鼠血液注入 作为对照;观察胰液分泌情况,分析并得出结论。实验预测及结论: 7、(1)胰液分泌受神经支配,胰液分泌也受体液调节,来自胃内的某些物质能促进胰液分泌 (2)切断6只小鼠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 2mL小肠分泌物、2mL生理盐水实验预测及结论: a若A 、C组小鼠胰液分泌量基本相等,则盐酸不是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b若A组小鼠胰液分泌量大于C组,则盐酸是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c若o、c组小鼠胰液分泌量基本相等,则盐酸刺激的小肠分泌物不是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d若B组小鼠胰液分泌量大于C组,则盐酸刺激的小肠分泌物是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三、 生长素发现史8、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生长状况都一致的玉米幼苗(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2)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其中属于实验组的是 号(3)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5)若将1号整个装置匀速旋转(台灯不动),玉米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是 ;若仅是玉米幼苗匀速旋转(纸盒和台灯不动),则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是 。8、(二)3、4、5 2(三)(1) 1 3(2) 1 2 2 (3)1 4(4)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5)弯向小孔生长 直立生长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的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R型两种类型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10、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1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 。第二步: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3)SARS病原体(冠状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类似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及现象,请提出一种获得SARS疫苗(蛋白质外壳)的新途径? 。 (4)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1)先将细菌培养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 (3)动物细胞培养冠状病毒侵染搅拌离心,从上清液中提取出蛋白质外壳 (4)C五、遗传学12、已知纯种的粳稻和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有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1、实验方法: 。2、实验步骤: _ 。3、实验预期现象: 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1) 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产生F2(3)用碘液处理F2植株的种子淀粉,观察并记录现象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型且比例为11l 还可运用F1花粉鉴定法:实验步骤:(1) 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得F1杂合粳稻。(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预期现象: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13、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 _ ; _ ;_ 。结果预测:若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AABB 和 aabb 7/15 分别将三包荠菜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卵圆形果实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将得到的F1种子分别种下,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得到F2种子 将F2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F2所有果实形状及比例 F2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15:1F2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27:5F2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3:114、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果蝇中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是隐性可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Xb的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雌雄果蝇使其杂交后代只有雌性?请做出判断,并根据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2)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的变异叫缺失,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BY与一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判断该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缺失造成的,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并预测结果:_。不能。因为果蝇的雄性中只有XBY个体,雌性有XBXb和XBXB的个体,雌雄果蝇的两种杂交组合中均会出现XBY的雄性个体 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1。观察记录统计F1中雌雄果蝇数的比例。若F1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例为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若F1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例为2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缺失造成的。六、同位素标记法16、下列四项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17、人类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以后,很快便将它应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为探明许多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如果用含18O的水浇灌某盆栽植物,并将该盆植物置于光照下。过一段时间,在植物周围的空气中,能够收集到哪些含18O的气态物质?这些物质是由植物内的哪些生理过程产生的?_ _ _ _O2 光合作用CO2 呼吸作用H2O 蒸腾作用七、其他18、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利用建立模型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包括“分析现象一作出假设一检验假设一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 。(2分)孟德尔三组杂交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2)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沃森和克里克所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 模型。包含有n个脱氧核苷酸的DNA分子片段,理论上最多可排列出 种脱氧核苷酸序列。(3)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理由是 。请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是 。1. (1)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纯合的亲本杂交和F1的自交 F1的测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