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doc_第1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doc_第2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doc_第3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doc_第4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堂实录执教: 天长市第一小学 刘群师生问好。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青海高原一株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恶劣,没有树族的原野一片苍茫。可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株柳树,这是一株(引读句子)生: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师:读了这句话,产生了什么疑问?生: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师:这个问题有价值。生:这株柳树神奇在哪儿?生:为什么会令作者望而生畏?师:同学们太会提问题了。是呀,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呢?它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会令作者望而生畏呢?(结合板书:神奇?望而生畏?)这株柳树到底长得怎么样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对它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读一读。生读: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师:(出示课件)这段文字用四句话写了这株柳树的样子,请你仔细地读一读,想想看,这株柳树长得怎么样?生自由轻声读生:我觉得这株柳树长得很粗壮。师: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生:我是从“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这句看出来的。师:哪些词语?生:“两合抱粗”和“百十余平方米”。师:两合抱粗有多粗?生:师:我们俩来演示一下好吗?(与生演示两合抱)生:两合抱粗就是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师:百十余平方米有多大?我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大约有五六十平方米,百十余平方和我们平时上课的两间教室差不多大。你们见过这么大的柳树吗?生:没有。师: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把柳树的粗、大表现出来。生读: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师:(板书:粗壮)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这株柳树长得怎么样?生:长得很茂盛,我是从“浓密的树叶”体会到的。师:你真会读书,不但读出了柳树的粗、壮,还读出了他的茂盛。请你读一读。生: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师:从其他几句话你能看出这株柳树长得怎么样吗?生:我从第二句中也能看出这株柳树长得很粗壮,而且很坚硬。生:我从第三句读出了这株柳树非常的绿。师:请你读一读。生: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师:(板书:苍绿)这株柳树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生读。师:一起读。生齐读。师: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能看到这样一株生机勃勃的柳树,你一定会由衷地赞叹:(出示课件)生: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师:这样一株柳树是如何成长起来,壮大起来的呢?让我们走进它那神奇的生长历程。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找一找那个句子最能体现这棵柳树的神奇?生默读思考。师:说一说你找的是哪一句?生: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起读一读。生齐读。师: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眼睛?生:绝不宽容。生:活到一岁。生:不可思议的奇迹。师:“绝不宽容”是什么意思?生:“绝不宽容”就是绝不允许。师:请你们再好好读读第6自然段,想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绝不宽容”?生读第6自然段思考。生:从“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地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这句话中看出了“绝不宽容”。师:对这些绿色生命绝不宽容的是生: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师:补充介绍: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青海高原的天气又极其寒冷,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青海高原上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冻士。可见青海高原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读读这句话,读出恶劣的环境对它的“绝不宽容”。生读。师:“不可思议的奇迹”指什么?生:指这株柳树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却长得那么高大,那么粗壮,那么生机勃勃。师:这株柳树创造了奇迹,难道是干旱和寒冷宽容了它吗?生:没有。师: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生: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师:从哪些词能看出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宽容这株柳树?生:虐杀、劈断。生:摧毁、雷轰电击、高原风雪师:读读这些词语,读出环境的恶劣,读出对柳树的绝不宽容。指名读,齐读。师:在这么残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是怎么挺过来的?生:它被冻死了,又复苏了过来。生: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生:它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师引读第7自然段。生再次齐读这段文字。师:面对这株一次次冻死又一次次复苏,一次次劈断又一次次重新抽出新条,一次次经受摧毁又一次次起死回生的柳树,(板书:复苏 起死回生)我们怎能不再次感叹:生: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师:第6、7自然段中对于柳树成长经历的描写都是作者的猜测和想象,你觉得作者的猜测和想象有必要吗?(板书:猜测想象)生:有。师:为什么?生:这种猜测和想象表现了柳树顽强的精神,它能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长得这么粗壮,实在太不容易了。师:这是作者表达方式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以后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尝试着运用。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棵柳树,欣赏它用生命成就的那片绿阴。(出示课件)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师:再次朗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和体会?生:我觉得这株柳树太伟大了,它生存的环境那么恶劣,可它居然能长得这么粗,这么大,这么好,太厉害了。师:这是你独特的理解,其他同学呢,你们有什么新的理解和体会?生:这株柳树非常顽强,在经受了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后,只有它活了下来。师:了不起呀,你能结合上下文谈体会。生:师:(点出“锻铸”)这个词你们理解吗?生说不上出来。师:就拿造宝剑来说吧,只有先将铁放在火中烧,等烧红了再拿出来用铁锤打,再放进火里烧,再拿出来打,这样一次次锻铸才能炼出一把师生:(不约而同)绝世好剑。师:请大家想想看,是什么在锻铸这这棵柳树呢?生:是高寒和缺水。生:是持久的干旱。生:是严酷的寒冷。生:是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师:所以它的树干和树枝才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色泽?生:生铁铁锭的色泽。师:给我们什么感觉?生:粗实而坚硬。师: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株柳树的顽强不屈。生齐读第5自然段。师:恶劣的环境对这株柳树的独特锻铸,使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我们带着敬畏之情再一次感叹生: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师:文章到这里可以结束了,(擦去板书“神奇”“望而生畏”后面的问号)可作者还写了什么?快速浏览第8自然段。生快速浏览第8自然段。生:作者还写了家乡灞河的柳。师:课文写的是青海高原的一株柳,可作者为什么花了这么多的笔墨去写家乡灞河的柳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生:不是。师: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灞河的柳?生:是为了和青海高原的柳形成对比。师:这种对比有什么好处呢?生:可以衬托出青海高原上那株柳树的顽强。师:对,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写作特色。(板书:对比反衬)师:同样一株柳,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却相差甚远,但这株柳树(引读第9自然段)师生齐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师: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不,它分明是在写人,写一位英雄,写一位高原英雄啊!由这株柳你想到了哪些人?生:我想到了霍金,他和这株柳树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虽然他的身体几乎瘫痪了,但他仅用三根能动的手指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生:我想到了海伦凯勒,因为生:我想到了勃朗特夏洛蒂三姐妹,她们虽然师:现在如果有人问你愿意做灞河柳还是高原柳,你会如何选择?拿出纸和笔,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生进行小练笔。生:我愿意做高原柳,我要学习高原柳的顽强不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