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doc_第1页
2013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doc_第2页
2013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doc_第3页
2013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doc_第4页
2013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学习质量检测卷(开卷)2011.1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A . 20万年 B. 10万年 C. 100万年 D. 110万年2. 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磨制石器骨制箭头纺轮刻有符号的陶片磨制石器 骨制箭头 纺轮 刻有符号的陶片A . 北京人 B. 半坡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3. 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A .夸父逐日 B .精卫填海 C. 后羿射日 D. 大禹治水4. 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A 大禹陵 B. 黄帝陵 C. 秦始皇陵 D. 孙中山陵5.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 秦始皇 B. 齐桓公 C . 启 D. 禹6. 从夏商两朝的兴亡史中, 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A . 增强国力 B . 勤政爱民 C . 发展经济 D. 重视军事7. “对内整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齐桓公 B. 勤政爱民 C. 发展经济 D. 楚庄王8.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ABCD 9. 公元前230年221年, 秦王采用远交近策略 “扫六合”.秦国最后“扫”是【 】A. 楚国 B. 燕国 C. 齐国 D. 魏国10. 如果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到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朋友送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参加科举考试A B. C. D. 11. 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洛阳长安咸阳开封12. 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我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历史事件是【 】A .张骞通西域 B. 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D.百家争鸣13.中医中药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传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你知道下列哪部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求 D女史箴图14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齐备称帝 孝文帝改革 三顾茅庐 A B. C. D. 1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魏蜀吴想魏吴蜀想吴魏蜀想蜀吴魏想A B C D 16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1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个物的发明【 】A毕升 B.蔡伦 C.李时珍 D. 宋应星18.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禹 B. 李冰 C. 商鞅 D.李春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2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兵马俑B. 司母戊鼎C. 竹木简D. 青花瓷二、组合列举题(第21题5分,第22题8分,共13分)2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历史故事.请将以下成语与相关的历史故事用线连起来。(5分)卧薪尝胆 城濮之战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退避三舍 吴越之战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鸿门宴22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请你在横线上写出他们的姓名,并将正确选项字母填到括号中。(8分)A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B东汉末年医学家,曾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C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经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D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写出齐民要术图1图2图3图4图1是 ( ) 图2是 ( )图3是 ( ) 图4是 ( )三、辨析改错(第23题6分,第24题5分,共11分)2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了“公天下”的历史。 ( )改正: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动者是陈胜、吴广。 ( )改正: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突厥的进拢 ( )改正: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改正:24阅读下表内容判断:皇帝都城治国措施主要政绩秦始皇咸阳建立皇帝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长安尊儒术兴太学;颁布“推思令”;统一铸造货币,垄断盐铁经营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促进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定都咸阳 ( )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 ( )为了打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大力推崇儒学。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四、材料解析(第25题10分,第26题11分,共21分)25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候”。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分)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摊使用天子礼仪车价,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请回答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2分)26.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即今天的 市,最远可到达 。(4分)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2分)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2分)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3分)五、活动探究(本题共15分)27.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请完成以下关于改革话题的探究。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2分)(2) 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张三这时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2分)(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4) 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哪一项改革内容?(1分)(5) 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6)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2分)七年级历史学习质量检测卷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15BBDBD 610BABCA 1115BAAAD 1620CBBCB二、组合列举题21.卧薪尝胆 城濮之战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退避三舍 吴越争霸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鸿门宴22.图1.曹操C; 图2.孔子A; 图3.华佗B; 图4.贾思勰D三、辨析改错23.(1)“公天下”改为“家天下” (2) (3)“突厥”改为“匈奴” (4)24. (1) (2) (3) (4) (5)四、材料分析25.(1)分封制;(2分)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分) (2)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2分) (3)颁布 “推恩令”。(2分)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2分)26.(1)丝绸之路 长安 陕西西安 大秦(或古代罗马)(4分) (2)西汉 张骞(2分) (3)西域都护(2分) (4)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作用:不同地区的人们互相学习,丰富了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各地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它意思相近,或合理的也可以)(3分)五、活动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