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熟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地理区位常熟市为江苏省辖县级市,副地级市,由苏州市代管。简称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3-3150。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千米;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千米,南北间最长距离37千米。总面积1263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05.48万人(2006年底)。常熟拥有中国沿海同类城市中最发达的立体交通网。全市拥有一条城际铁路:沪通城际铁路,四条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疏港高速公路、锡太高速公路,一条国道:G204国道,四条省道:S227省道、S338省道、S342省道、S224省道。世界第一大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横卧大江南北。城区拥有全国同类城市中第一条开工且建设里程最长的环城高架快速化道路。本市城市轻轨、通苏嘉城际铁路、沿江城际铁路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运营。二、 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2.1自然条件常熟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缓倾。虞山海拔261米,为境内最高点。地势低平,海拔大都在37米间。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261米,长6400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水网密布,河湖纵横,平均海拔高度仅8一5m。境内虽有以虞山为主的8个孤丘零散分布,共占土地总面积的1.3%,最高的虞山海拔也仅281m,而平原与水域面积占了全市的98.3%。但由于成陆有早晚,沉积泥沙有粗细,地形仍有起伏,以及水域空间结构的不同,主要形成了4个地貌类型,这些地貌类型便成为全市自然条件差异的基础。东北部为长江三角洲平原,高程在5m左右,土质沙性;西北部为高亢平原,地势也较高,河网疏,亦属冲积土层;南部为湖荡平原,地势低洼,河湖众多,地下水位高,湖相波泥发育;西部一角为水网平原,占地面积较小,土壤质地适中。常熟地处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季风盛行,四季分明,气候湿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6,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8,年均降水量为1042.6毫米。夏季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常熟地处温带,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中,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偏北风,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 日照:年平均总日照数2130.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8%。全年总日照时数,最多年1967年为2512.3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7%;最少年1980年为1825.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1%。日照差值687.1小时,日照百分率差值16%。日照的季节差异:45月为春雨季节,日照百分率为42%,属全年最少,时值麦类、油菜生殖生长期,光照偏紧;78月伏早,多晴好天气,日照百分率可达5864%,对全年最多,对单季稻、棉花生长有利,双季稻正处于前后季换茬阶段,光热资源有余;秋末,日照百分率下降54%,对后季稻结实不利。全年以8月为最多,可达274.6小时,2月最少,仅138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18.029千卡/平方厘米,属中等水平。辐射量以7月和8月为最多,分别为14.5和14.1千卡/平方厘米,是光能资源最丰富的两个月。12月最少,仅6.2千卡/平方厘米。 气温:年平均气温15.4C。年际最大差值为0.7,有90%的年份在15C以上,最高年(1961年)为16.5C,最低年(1972、1980)为14.8C。一年中以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2.7C,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10日);7月最热,平均气温27.9C,极端最高气温40.1C(1934年6月26日)。平均无霜期为242天,有80%年份的无霜期保证率为228天。初霜平均期在11月21日,最早为10月24日(1981年)。终霜最晚为4月16日(1961年),平均有霜期123天,最长为146天(19661967年度),最短为93天(19671968年度)。平均有霜日40.6天,最多有58天(19621963年度),最少仅18天(19631964年度)。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054.0毫米。有80%的年份在900毫米,年降水量最多的1931年为1694.2毫米;最少的1934年为481.1毫米,差值1213.1毫米,年降水量相对变率为18%。全年平均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大于0.1毫米)127天,最多的1954年有154天,最少的1932年为65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期为1973年11月9至1974年1月13日,共66天。一年中以49月份降水较为集中,月降水量都在95毫米以上,6个月的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1%。其中45月为春雨,67月为梅雨,9月为台风秋雨。月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为165.0毫米。最少的是12月,为33.5毫米。暴雨多数在梅雨和晚台风季节出现,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每年平均2.5天,最多的1961年为7天。有20%的年份无暴雨,一日最大的雨量为298.0毫米(1962年9月6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6天(1969年7月318日),雨量172.6毫米。 矿产资源:有高岭土、黄沙、煤、泥炭、石英砂、天然气等,但储量极小。上述分析表明,常熟市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对于发展农、林、牧业和多种经营都十分有利。2.2社会经济条件常熟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少数回、满、蒙、壮、白、高山、拉祜等民族。居民绝大部分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太湖片方言,通行吴语上海话。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总户数为34万户。总人口为103.6万人,其中男性50.7万人,女性52.9万人。全市共有非农业人口45.2万人,农业人口58.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人均期望寿命为77.1岁。此外,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外来人员增多,常年流动人口保持在35万人左右。全市人口城镇化程度为47.6%。常熟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上海经济圈中心,东倚上海,南接苏州,西邻无锡,北枕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20年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15%以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截至2003年10月,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32家,总投资133.5亿美元,注册外资50.2亿美元。开发区成为外资投入的高度聚集区。全市现有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及一个省级开发区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和3个市级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功能定位合理,区域特色明显,到2007年10月,已有332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注册外资32.5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65%。已形成了以造纸、能源、建材、化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临江产业群体,吸引了国际上一批著名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总投资60多亿美元。如芬兰UPM,日本大金、住友、夏普,台湾长春化工、迦南电通,香港理文纸业,法国阿托菲纳。其中造纸业投资22亿美元,占全市总投资的16.5%,能源投资12.3亿美元,占全市9.2%,钢铁投资14.5亿美元,占全市10.9%,化工投资7亿美元,占5.2%。另外,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型材料、高档轻纺、外向型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正在兴起。来常投资以亚洲、欧美的国家(地区)为主。来自台湾的投资数量居第一位,占全市的32%,新加坡居第二位,占17%,香港居第三位,占15%,芬兰居第四位,占14%,日本居第五位,占6%。随着苏嘉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常熟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显现,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各项硬件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投资成本同周边大城市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银行信贷、资产评估、涉外律 师、投资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比较健全。全市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1.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0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574.13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379.50亿元,增长20.5%。人均GDP达91846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959.139.0工业: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56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13.07亿元,增长26.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8.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84.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7%,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分别实现产值969.53亿元、1043.5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6%、45.0%;轻重比例由上年的1:0.86转变为1:1.08。所属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10个行业增幅超过30%,尤其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幅高达367.6%,总量在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位置由上年的第13位跃升至第5位。工业经济运行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6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3%,产品销售率97.6%;实现利税总额142.09亿元,增长18.3%,其中利润97.71亿元,增长17.8%。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名称计量单位数 量比上年电亿千瓦时178487.3纱万吨9.1020.6布万米1872810.4印染布万米10477340.0服装万件18516-20.2人造板万立方米5836-38.2机制纸和纸板万吨202.0840.3橡胶轮胎外胎万条1354.5616.1成品钢材万吨553.9464.4家用冷柜万台158.0941.1复印机械万台46.31-11.0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1.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163.1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房屋竣工面积664.98万平方米,下降4.3%。 农业:农业稳步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自主培育的“常优”系列杂交粳稻通过国家审定,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增产增收成效显著,高效农业、品牌农产品比重分别超过50%和38%。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养殖业产值14.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1%。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名称计量单位数 量比上年粮 食吨268283-13.2#水稻吨176650-18.2小麦吨72880-2.2棉 花吨1724-15.9油 菜 籽吨158181.2水 果吨557718.3茶 叶吨43-35.8生猪出栏万头26.1-7.1家禽出栏万羽245.1-6.7肉 类吨19687-16.2#猪肉吨16443-2.4禽 蛋吨3048-36.9水 产 品吨440650.2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河道疏浚480条、268.8公里、326.3万土方;加高加固圩堤35.3公里、27.9万土方,新建三闸35座、排涝站13座、新建圩堤护岸10.2公里,新(改)建农村桥梁179座。新建节水灌溉农田1515亩,市级节水浇灌示范基地22个,总面积9112亩;新增农村绿化面积1.6万亩;各类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点已发展到12个。农村三大合作组织达到491家,入社农户16.6万户,年末有40%的入社农户实现分红。对外贸易:台太兴业被认定为省农产品出口基地企业根据苏外经贸贸2008655号文,台太兴业(常熟)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于2008年7月14日被省外贸厅认定为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基地企业。台太兴业(常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800万美元,主要从事冷冻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业务。主要产品有荷仁豆、青刀豆、菠菜、青花菜、小松菜、油菜花、蚕豆等数十种,年产量能力8000多吨。2007年,该公司出口额419.83万美元,产品90%销往欧美等国,产品10%销往日本,产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为主。常熟外经贸局将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出口基地企业的服务,积极的协调相关部门,为农产品出口基地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引导出口基地企业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推动出口基地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8.29亿元,增长30.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62.24亿元,增长5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9.13亿元,增长257.56%,教育投资3.57亿元,增长79.6%。 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06亿元,增长39.4%。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全年一般预算支出5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41亿元,增长25.6%;医疗卫生支出2.08亿元,增长59.3%;教育支出8.92亿元,增长34.5%。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居民储蓄440.49亿元,增长4.7%;企业存款279.17亿元,增长29.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86.87亿元,增长20.7%。证券交易活跃。全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额1821.34亿元,比上年增长531.6%。年末股票市值101.94亿元,增长320.7%。保险业务又有拓展。全年保费业务收入14.24亿元,比上年增长5.3%。保险业务支出5.2亿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财产险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三、土地开发利用的历史基础 (1)本区土地资源高度开发,由来已久。常熟市远在汉代就筑好种稻,此后,大批中原人移入,修好岸,筑海塘,拓地垦种,促进本地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南宋以后,居民兴修水利,大量开辟水田,农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这里被称为“国之仓庚”,“发常丰稳”。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压力增大,粮食需求不断增长,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据常熟市地方志的邓志记载:“常熟地广而宜稼,民皆事耕殖,无荒地。”到了民国时期,以民国二十三年为例,常熟的垦殖指数为57%,这在当时水道湖泽面积占土地总面积24.28%的常熟算是相当高的垦殖指数,不仅远远超过当时全国平均水平15.16%,而且也比江苏平均水平的41%高,复种指数也高达190%。可见,常熟市土地资源早已得到高度开发利用。(2)农业土地利用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在常热的开发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发生了一些变化,尤以明清时期,各地区间的商品流通以及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尤其是作为手工业原料的需求,市场经济利润导致农业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明弘治“种棉花,工纺织,为布贸之,以资生业”已成为常熟棉区普通之现象。而在此以前,正如邓志所云:“妇女事蚕绩麻以为布”。与此同时,常熟出现了稻区与棉区的地域分异,据常熟(昭文)县地方志记载:“江南地狭人稠,专务种稻,次则棉花。其它杂粮惟有力之农间于隙地种之,以供食润,不耕之地,其种之最重者日棉花,东北乡一带地性夹沙,不宜种稻皆植此。”清末民初,邻近桑蚕产区无锡县的王庄、张桥等乡盛行栽桑养蚕,据丁志第+五卷物产志记载:“近年西南乡事育蚕多植桑”,成为全区蚕桑产地。这充分说明,常熟市农业劳动地域分工所表现出来的土地利用地区分异的基本格局,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开始形成。(3)土地开发历史在地区间不平衡。北部沿江沙洲地带,约在150a以前,由于长江江流主泓发生变化而新长成土地。居民除相当一部分是由常熟其它地区移去的以外,其余主要由邻近地区的南通、海门、崇明等县迁人。这些由外县移人的居民多为棉农,对于开垦与利用沙洲的土地和种植棉花积有丰富的经验和劳动技能。东南部低洼地区,水利条件差,内涝严重,灾害频繁,加上血吸虫遗害,人口稀少,开发历史也比较晚,土地开发程度远不如常熟其它地区。该地区亦有少数居民建国以前从苏北的东台、射阳等地移居而来.好垦熟荒、经营稻作。四、 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1)耕地。利用方式,常熟市既有稻麦(油)组合的复种方式;又有棉麦组合的复种方式;也还有稻麦(油)一棉麦组合的复种轮作方式。这些方式再加以不同的种植形式如间作、套作不同的熟制如两熟制、兰熟制的配合,形成了区内复杂的耕地利用类型。耕地中不同的利用方式,其利用程度以及投人产出水平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2)园林地。果园。果园大多数是利用山丘坡地、河湖滩地等发展起来的,经营规模小而妙零星,成片果树少。全市虽然普遍栽培果树,但地域分布上,果园相对比较集中。果树种类繁多,且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桑园。桑园基本上集中分布,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林地。全市放片林地共50km2,其中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水杉等用材林26km2,占林地52%,主要分布在虞山。(3)水域。湖荡属富到过富营养过渡型湖泊,养料含量高,但是利用上比较粗放。河沟:属粗养,鱼种放养量不足,单产水平不高,地域差异明显。池塘利用水平较高,精养鱼池为高度集约经营,投人产出水平均比较高,经济效益也比较高。(4)居民点用地。常熟市居民点有以下几个特点:用地比重大,占土地总面积10.6%;农村聚落形式和规模不同,对其用地亦有一定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内差异明显,节约土地,减少居民点占地的潜力大。(5)工业用地。常熟市乡镇工业中仅乡办工业就占地15km2,其中以建材工业占地面积最大,共8km2,占53%,主要分布在城镇居民点以外,其它大多数纺织,机械等工业布设在城镇居民点以内。(6)交通用地。全市交通用地35km2,占土地总面积1.38%,占居民点工交用地的11%,其中以农村道路占地为主,共16km2,占交通用地的46%,其次为拖拉机路,公路占地面积最小。交通用地比例大小和合理利用与地貌条件以及居民点布局有很大关系,盐铁塘以东地区,洲地为主,居民点分散,道路密而乱,土地利用不尽合理,道路占地偏大;南好塘区,河湖众多,便于水运交通,却不利于道路建设,修路造桥费用大,居民点规模大而居住集中,道路稀疏,交通用地比例较低。五、 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东北部棉区()本区位于常熟市东北部,即盐铁塘以东和福山老海塘以北地区,其基本特点:耕地以旱作和种植棉花为主,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率均较高;集约化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居民点和交通用地比例大。本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主要有:乡镇工业和城镇建设占用棉田现象较为严重;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农村聚落,缺乏统一规划,居民点布局混乱,多呈点状、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会展策划专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纳米科技研发专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服饰个性化试穿-洞察与解读
- 2025年零售管理专家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多自由度姿态控制系统优化-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二建楼梯考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电气工程师人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招聘业务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孩童心理咨询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数字内容创作者人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第二章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册人教版
- 电缆智能防灾减灾
-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高职土建类相关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污水处理厂AAO工艺培训
- 清洗油管管理办法规定
- 心脏超声医师进修汇报
- CD法施工中隔壁拆除专项技术
- 2025-2030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网络推广部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盐碱地治理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
- 干细胞抗衰产品研发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