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视广角:烧伤科的故事组图 2007年10月23日 18:55 来源:smg-东视广角 选稿:郑闻文 10月13日,上海的瑞金医院,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这百年来,瑞金医院的医务人员,拯救了很多濒临死亡的生命。其中,瑞金医院的灼伤整形科,也就是俗称的烧伤科,虽然成立不足五十年,但成就却不容小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烧伤科的故事。 (实况:老先生帮老阿姨梳头,讨论穿什么衣服去出席。) 10月9日,家住鲁班路的邱财康和爱人,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瑞金医院百年 庆典。就在不久前,年近80的邱老先生接到了瑞金医院的邀请,希望他们夫妻俩,能够出席百年庆典的相关活动。那么他们和瑞金医院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邱财康老人曾经是一名普通炼钢工人,在50年代末,他曾经成为当时多部影视作品的主角。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次不幸的事故。 1958年,当时28岁的邱财康,是上钢三厂炼钢车间的一名司炉长。5月26日晚上,一场意外发生了。炼钢炉里高达1200度的铁水,猛然倾倒在地,造成当时在场的三名工作人员受伤,邱财康就是其中之一。伤员被立即送往当时的广慈医院,也就是现在的瑞金医院接受治疗。 邱财康:烧伤50%死亡率70%,烧伤70%死亡率100%,三度烧伤10%死亡率也是100%,他们说要死的,3天到7天要死的。 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可分为度、度和度,其中三度最深,损伤到神经末梢,往往只有靠植皮才有可能复原。按照当时的医学水平,像邱财康这样全身烧伤面积达到89.3%,其中三度烧伤达到23%的病人,理论上说存活机会微乎其微。 老护士长殷增雪:很少看到这样的,这样大面积的,要85%的面积的,烧伤85%,以前从来没这样的,这样大的面积,必死无疑。不可能(救活的),在全世界都没有的。 当年参与抢救邱财康的护士长殷增雪,现在早已退休在家,但提起49年前的那次抢救,她依然记忆犹新。 老护士长殷增雪:我们当时的时候都是一个摸索过程。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的,因此抢救邱财康确实是不容易,是集体的力量。 尽管有外国的医学权威结论,但医院、家属和邱财康自己,都没有放弃,医院成立了专门的治疗小组,派出了最顶尖的专家不断会诊,开始向治疗过程中的重重难关发出挑战。 老护士长殷增雪:当时一个就是液体平衡问题,进出液的问题,大面积受伤以后,渗出相当多。进去的液体和渗出的液体不能平衡。 廖镇江:在当时有一个伊文思公式,美国的一个(权威的)伊文思公式。伊文思公式它讲,就是面积超过80%就没办法进行补液,而我们医院的外科老前辈就是破了这个框框,他们的补液大大增加,所以就是把丘财康从烧伤休克里面把他抢救过来。 长期研究烧伤学科的,现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主任廖镇江,告诉记者,当时关于补液的这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 廖镇江:就是最主要我们瑞金医院在伊文思公式这样一个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总结出了所谓的烧伤复苏公式,所以现在就是大家把它叫做为瑞金公式,所以正是有这样一个公式,所以后来至少我们科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就比较顺利。 虽然暂时克服了补液难题,但紧随而来的是邱财康出现了绿脓杆菌败血症,这一感染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邱财康的右腿就保不住了。 老护士长殷增雪:感染关牵涉到截肢问题,就是绿脓杆菌感染得非常厉害,很厉害,有部分同志主张截肢,截肢以后可以保持生命,有些同志就提出,既然要保持生命就尽量要保持完整。 医院集中了几乎上海所有著名的内外科专家,为保住邱财康的这条腿做着努力,大家翻遍了国内外文献,终于在一份外国文献中看到了一线希望。 邱夫人:有一个专家就提出,去弄噬菌体,去农村里弄细菌,放在腿上,毒对毒,以毒攻毒,那么他们就去弄了。 老护士长殷增雪:所以就整个发动了学生去郊外寻找细菌来培养,后来终于找出了噬菌体,噬菌体送来了以后,如何来洗(伤口),这非常困难,大面积的,睡在床上,怎么帮他把脚吊起来,现在的塑料很多,当时就是怎样把塑料做成口袋,能够把腿吊起来,来帮他洗。 邱夫人:整整一个晚上不敢合眼的,就拿着那个塑料袋套着腿帮他摇,就看见烂肉一点点真的掉下来了,到早上,地上都是血水。 当时专家组采取的治疗方法,最终发挥了神奇的威力,在是否截肢的紧要关头,保住了邱财康的一条腿,这对于当时已经因为烧伤而少了一只手的邱财康来说,显得格外珍贵。 邱财康: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当时我就想要回去炼钢,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很简单。 这时,治疗小组又碰上了一个难题,就是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换药难。由于邱财康从前胸到后背全部烧伤,每次换药翻身对病人来说都是极大的痛苦,那么如何才能减轻邱财康的痛苦呢?医护人员动足了脑筋。 邱财康:一张转床,翻身床,找了一个技工造了一张翻身床。解决了不少问题。因为不能趴着睡,(仰面睡)一睡就是2天2夜,48小时,趴着睡心脏疼。 老护士长殷增雪:很原始的一张床。现在看起来是很笨重很笨重的,就是用自来水管子来做成一张床,等于是用两块夹板,把人放在里面,上面全部消毒巾铺好,再拿一张床放上去。外面用帆布带扎紧,旁边都有两个活塞放开,再把他翻转来,再把床拿下来。这样人就可以合扑睡,也可以朝天睡。 这个巧妙的小发明,很好地解决了病人翻身的问题。最后,就是最难的一关,植皮关,如此大面积的创面需要植皮,自体皮根本不够用,这个棘手的问题直接摆到了专家组的面前。 老护士长殷增雪:而且我记得,当时需要皮。当时我们两个主任就说用我的皮,大家都愿意,任何的人。就是好像当时都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一切为了病人,所以大家的精神真的。包括医院的医护人员。 当时,专家教授带头,医院所有的外科医生都主动要求献血献皮,而重度烧伤病人邱财康急需皮肤的消息在社会上也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们涌到医院排队等候献皮。而他们的牺牲精神也最终帮到了邱财康。 邱财康:后来就慢慢补皮,慢慢补皮。最后一次是8月2号。5月26号,7月26号,8月26号,总共3个月。到最后手术大概是3个月。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瑞金医院创造了当时国内外烧伤专业里的奇迹。三个月后,几乎没有生还可能的邱财康,最终竟然神奇地痊愈了,瑞金医院的烧伤救治从此名声大噪。 老护士长殷增雪:我们的病人就越来越多了,全国各地都来了。当初的时候,隔离病房整个一层楼都给了我们占用,因为病人多了。病人东北的也有,全国各地。 在成功救治邱财康后,瑞金医院正式成立了烧伤科,并且,从此将瑞金医院治疗烧伤的办法,在全国推广,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救治。1966年,瑞金医院烧伤科,总结出了针对大面积三度烧伤的皮肤混合移植的方法,抢救了第一例,烧伤总面积98%,三度烧伤90%,也就是除了两个手掌之外,全身全部烧伤的病人。 1977年,瑞金医院烧伤科又成功抢救了一例烧伤面积达100%,其中三度烧伤94%的烧伤病人,并且植皮所使用的自体皮,就采自剩下的那6%二度烧伤后愈合的皮肤。 2004年,瑞金医院烧伤科收治了一名因高压电击伤致头面部和右上肢深度烧伤的病人,当时其心脏已完全裸露,损伤的严重程度是烧伤科自1958年建科以来未曾遇见的。三个月后,病人原本裸露的心脏重新被覆盖,病人成功被救。 在瑞金医院烧伤科成立至今49年的时间里,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在烧伤科是病房里,时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悲喜交加的故事。 实况:张主任你好。坐坐。我想问一下我爸爸现在情况怎么样。 这位年轻人名叫黄仁峰,他已经不太记得,这是四个多月来,第几次这样和医生谈话了。今年6月,他的父亲,家住奉贤的62岁的黄正昌老先生,在厂里工作时不慎被灼伤,烧伤面积达到了90%,其中三度烧伤86%,也就是有接近90%的皮肤需要植皮,生命危在旦夕。 烧伤科张剑主任医师:就是说90%的创面都是需要通过手术,通过植皮来解决,这已经是很困难了。那么再加上因为他年纪大,很多脏器功能也不好。 家属黄仁峰:人已经全部用纱布包起来了。只留下气管切开留下的通气口,而且医生介绍说,情况非常严重,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 黄正昌老人的烧伤病情,加上他的年龄,在现有的医学文献中,还没有找到成功救治的记载。专家说,在烧伤学界,老年人烧伤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烧伤学界有一个默认的计算病人死亡率的公式,而根据这个公式,像黄正昌这样的病人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张剑:在我们烧伤界,就是他的年龄加上他的烧伤面积就是他的死亡率。那么这个病人已经92%的烧伤,62岁,那么就是这个死亡率是远远超过100%。 公式版:年龄+烧伤面积=死亡率黄正昌年龄62烧伤面积92% 62+92=154远大于100 9月20日,入院3个多月的黄正昌,在经历了多次植皮手术后,开始出现严重水肿,呼吸急促等症状,家属考虑再三,决定遵从奉贤当地风俗,让老人回家,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家属黄仁峰:我们觉得就是让他回家,就是在家里面他能够安心。 在瑞金医院烧伤科病房里,这些年来,严重烧伤的病人,想放弃治疗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医护人员在做了些工作后,最终考虑到家属的意愿,还是同意黄正昌出院。不过,出院后医务人员并没有就此放弃对黄正昌病情的关注。 家属黄仁峰:停了两天以后,水肿下来以后,痰吸掉以后,生命的症状好像好一点了,心跳啊,呼吸啊,这些情况比较平稳了。 在家的两天时间里,黄正昌的生命迹象还是很顽强,这让他的家属又看到了一丝生的希望,于是他们打电话,把张剑医生专程请到家中,查看黄正昌的病情。 张剑:要不要继续救下去,那是你们家里的意见,但是我说你们让我说,我认为既然你们家属把我叫来了,还有这个意思,那我想应该还可以给病人最后一次机会。 在张剑的建议下,黄正昌的家人再度把他送进了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的病房,谁也没料到,在医生们的精心治疗和耐心陪护下,一个巨大的惊喜悄然降临。 家属黄仁峰:送到医院里面来了,三天工夫,三天工夫,三个样子,真的是非常欣喜地看到三个样子。第三天我在外面看,看到他纱布拿掉的时候,他的眼睛就骨碌骨碌转了,真的是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张剑:现在就是平稳状态,首先就是说他可以脱机了,不用呼吸机来帮他呼吸了,第二点肝功能也逐步逐步恢复到正常。大概是一个月左右,大概还有,因为等到背上创面如果长得差不多,就可以出院了。 廖镇江:那么这个病人,烧伤90%,三度85%,那么这个对一个63岁的病人来讲,应该说是很严重的,好像到现在也没查到像这种63岁,三度85%的病人存活,现在还没有报道。 (实况:爸爸,我在窗口,你别担心啊。) 10月13日,正是瑞金医院百年大庆的日子,而这一天,对于黄正昌一家人来说,也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医生告诉病人家属,黄正昌情况稳定,生命已经没有大碍,接下来就是植皮修复和整形的事了。 (实况:爸爸,我在窗口,你别担心啊,现在病情一天比一天好了。爸爸眼睛睁得开吗,有眼泪啊。医生说你再过个个把月病就基本上好了,差不多了。) 如今,黄仁峰每天都会从隔离病房外的窗口,探望正在日渐康复的父亲。 家属黄仁峰:感谢医生们,他们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家属一直在旁边也知道的,主治医生有的时候就是礼拜六礼拜天休息天,他们都会放弃休息来医院看他的。如果不是他们这种精神的话,估计情况也不会这么好。 黄正昌老先生的获救,只不过是瑞金烧伤科,近50年来所创造的众多奇迹中的一个,而那些重新获得新生的患者们,也因此格外懂得人生的意义。1958年被救治成功以后,邱财康尽管少了一只手,行动有些不便,但怀着报效社会的信念,他仍然在别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光和热,一直到退休。如今,他和老伴华阿姨的日子虽然过得简单,但很幸福,当然在他看来,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年瑞金医院白衣天使的不懈努力。 邱夫人:现在就是大家同甘共苦了,我从26岁服侍到现在了,我们在三峡船上过的金婚。没医护人员当时的努力也不会有我们过现在幸福的日子。 邱财康:瑞金医院所有医务人员我是感谢他们,抢救我,所以我看到穿白衣服的是很尊重的。 因为有了这些白衣天使们的不懈努力,邱财康、黄正昌和无数在这里接受治疗的人们,获得到了重生的机会。如今,用爱心耐心做铺垫,再加上过关的技术和科学精神,烧伤科的医生们并没有在成绩中停步,而是仍然在积极地不断前行。 廖镇江:不单单烧伤还有一些内脏外露啊,还有就是现在进入老年社会啊,老年病人的烧伤治疗问题啊,这都挺复杂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临床上也取得比较大的成果,我们烧伤不是躺在老前辈们的功劳上面,我们后辈也仍然在努力。面对疾病,医生的技术水准固然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全身心地为病人着想,也许我们可以把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看成是医疗行业的一个缩影,她不仅见证了我国这些年来的医疗水平的进步,而且也见证了众多医护人员的爱心。背景:4月1920日,我科连续收治3批烧伤患者,患者数达到了9名。至此,烧伤科病区达到25名患者,其中1/3是重度烧伤患者,烧伤面积50以上的达到了3名,超量的患者使科室的工作量再次达到了历史新高,医护人员正在用自己的极限挑战着突如其来的千钧重任。三批患者的到来都是在非工作时间,似乎是有意考验着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但这样的考验并没有意义,全体的医护人员都放弃了休息赶赴医院参加抢救。科主任潘文东几乎是24小时留守科室,指挥抢救工作,协调科室各类事务,几乎毫无休息可言。望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始终精神振奋,着实让人佩服不已。所有护士接到通知即刻赶到科室二话没说便穿上了工作服,忙碌至深夜才匆匆赶回家中。在这样一个科室,患者第一的理念已经深植入了医护人员的心中,当病人需要的时候,其他一切事宜必须靠边。烧伤科潘文东主任此时正饱受痛风的折磨,膝关节肿痛,痛苦不已。但他始终没有离开患者身边,边检查边参加抢救工作,也从不顾及休息放松。他总是这样解释道:“我也不希望带病上班,但为了病人,为了科室发展,我必须坚持”这便是一名医生一心赴救的朴素感悟。护士在连续三天抢救中全力投入,以至于嗓子干哑疼痛,几乎无法说出话来。但她相信只要“在坚持坚持,就过去了”也许这样的故事听来总有些伤感,但正是一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敬业精神升华,更是一种大医精诚的真实体现。大家将所有的精力和体力都倾注在救治工作中,将所有的爱与关怀都给了患者,而对于自己总是显得那么“漠不关心”。报道背景:6月1719日,市三院烧伤科连续收治3批烧伤患者,患者数更是达到了12名。至此,烧伤科病区达到61名患者,其中一半是重度烧伤患者,烧伤面积80以上的达到了10名,超量的患者使科室的工作量再次达到了历史新高,医护人员正在用自己的极限挑战着突如其来的千钧重任。近日,笔者又一次来到烧伤科,近距离感受这些白衣天使辛劳与甘苦。抢救总在休息时间三批患者的到来都是在非工作时间,似乎是有意考验着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但这样的考验并没有意义,全体的医护人员都放弃了休息赶赴医院参加抢救。17日(周日)凌晨5点,烧伤科接到第一批烧伤患者,3名病人烧伤面积都超过了90!18日20:00,4名成批患者被紧急送至抢救,伤势严重!19日13:00,医护人员紧急收治了5名工伤患者,其中5人需要气管切开。医护人员无一例外放弃了休息,科主任吕国忠几乎是24小时留守科室,实施手术,指挥抢救工作,协调科室各类事务,几乎毫无休息可言。望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始终精神振奋,着实让人佩服不已。护士夏琳18日晚回院正遇上成批患者入院,她二话没说便穿上了工作服,忙碌至深夜才匆匆赶回家中。在这样一个科室,患者第一的理念已经深植入了医护人员的心中,当病人需要的时候,其他一切事宜必须靠边。“我也不希望带病上班,但为了病人我必须坚持”烧伤科主任顾在秋主任此时正饱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折磨,持续的发烧,甲状腺肿痛,痛苦不已。但他始终没有离开患者身边,边检查边参加抢救工作,也从不顾及休息放松。他总是这样解释道:“我也不希望带病上班,但为了病人我必须坚持”这便是一名医生一心赴救的朴素感悟。护士长袁琴芳在连续三天抢救中全力投入,以至于嗓子干哑疼痛,几乎无法说出话来。但她相信只要“在坚持坚持,就过去了”。科室小丁最近喜得贵子,但由于孩子有些黄疸,正住在ICU中,可为了科室的救治工作,他不得不“狠心”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也许这样的故事听来总有些伤感,但正是一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敬业精神升华,更是一种大医精诚的真实体现。大家将所有的精力和体力都倾注在救治工作中,将所有的爱与关怀都给了患者,而对于自己总是显得那么“漠不关心”。把疲惫放在心里20多个小时连续工作,3天15台手术,平均三个医生负责20个患者,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量,怎能会没有疲倦和劳累呢?!但他们却永远把温馨的笑脸留给患者,把疲惫留在自己的心中慢慢消融。烧伤手术室中的小董每天需要为7、8台手术作准备,必须确保手术包、手术器械设备,一天中都没有坐下来的时间。医生们进行一台切痂植皮手术往往就需要近十个小时,手术连台时更是连午饭都顾不上吃。许多护士都是白天忙完十几个小时后,仅休息几小时就回到岗位上了。不少患者看到如此忙碌辛劳的天使都十分感动,赞赏之声总是不绝于耳。(钱永峰)拳拳医者心悠悠天使情作者:沈群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62更新时间:2007-1-4 又到年末,突然很想为一大群非优秀工作者写点什么。因为我知道大家认认真真的忙活了一年。但优秀者的名额太少了,大家没说什么,我为大家的理解感动。 记得进卫校的第一天,老师就对我们说,你们的职业被人们尊称为白衣天使,你们需要付出的是奉献。从第一次进病房戴起白色的燕尾帽,穿起偏襟的护士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福利政策改善与薪酬调整
- 制定合理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 2025中国安科院新业态安全研究所招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台州市温岭市海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家电维修规范工作流程
- 2025云南省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片马分站边境管控专职辅警招聘(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云南昆明市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秋季学期聘用制教师招聘16人(二)笔试含答案
- 热带果园种植技术要点大揭秘
- 水利工程水资源调查的规定
- 2025年通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新版
- 托管班的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新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押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09∕T 0003-2023 《奶绵羊产奶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 舞蹈老师自我介绍课件
- 2025年吉林省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托盘运输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4年春季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5年不明原因肺炎应急演练预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