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浅析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浅析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摘要: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每天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文具,每到自由游戏的时间,孩子们就会从书包里拿出这些文具,三五成群地一起写字、绘画、剪纸孩子们时常相互借用对方的物品,渐渐地,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规则:自己的物品要十分大方地借给同伴,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在在集体活动前主动归还。当集体活动要开始时,孩子们便会把自己的物品整理起来。幼儿的上述表现说明,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开始正确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在交往中表现出自信、独立和积极主动的精神。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他们已经开始在交往实践中“创造”规则。关键词:规则 交往 自我意识 初体验 深刻体验 遵守 交往规范 相互性违反规则初体验琪琪时常会羡慕其他小朋友手里的新鲜物品,他经常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别人的东西看,有时还会趁别的小朋友不注意,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去。别人借给他的东西,他则迟迟不肯归还。慢慢地,很多孩子开始不喜欢他了,也不愿借给他东西了,有的孩子甚至一看到文文来就把东西藏起来,等他走了再拿出来。刚开始琪琪并不太在意,可后来他觉得无聊了。一天,他看到亮亮有一本有趣的故事书,便要亮亮借给他看看。可亮亮就是不肯,还说:“上次我借你的橡皮都被你弄坏了,还没还我!”一边说一边把书抱在怀里,生怕被琪琪看到。文文不死心,开始讲起了道理:“小气包,老师说小朋友要大方一点,要互相帮助。”亮亮不理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跑开了如果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琪琪便会死缠烂打,直到借到为止,但若是碰到特别“小气”的孩子,便要起纠纷了。很显然,琪琪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还比较突出,他还意识不到偷拿别人的东西会产生的后果,他心中理解的规则也只是用来要求别人的。看着琪琪的表现,作为教师的我只是“冷眼旁观”,并不急于处理,但绝不是袖手旁观。我想让事情自然地发展一段时间,看看孩子们会怎样处理这些事情,也给琪琪一个机会,让他在自己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中去感受自己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促使他进行反思,从而深刻地认识到“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碰壁后,开始妥协过了一段时间,同伴的冷淡让琪琪越来越沉不住气了,他开始用暧昧的态度、讨好的口气与同伴商量。碰到爽快的孩子,琪琪便成功了,可也有的孩子不吃他这一套,他便碰钉子了。琪琪几次很委屈地到我这儿来倾诉:“老师,小朋友都很小气,不借我东西!”我不置可否地说:“是吗?那为什么呢?”琪琪嘟着嘴不说话,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我又装着动脑筋的样子想了想说:“哦,我明白了,我给你出个主意,下次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后一定要马上还给人家,而且还应该爱护别人的东西,这个办法一定很管用,你可要记住哦!”琪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看着他,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便走开了。当幼儿遇到挫折时,会下意识地寻求支持与帮助,而教师无疑是幼儿心目中最具权威的人,教师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以及相关行为,所以当琪琪抱怨小朋友小气时我表现出不置可否的态度。而在孩子最困惑、最迷茫、最需要得到指点的时候也是正面教育最好的时机,于是我抓住琪琪的心理,真诚地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给了他一个积极的期望,而不是单纯讲道理。遵守规则初体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琪琪果然从豆豆那里借到了一支金黄色的水彩笔,他高兴极了,用笔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小金鱼。画完画很久了,他还是不太情愿把水彩笔还给豆豆,在豆豆一次次催促下,他不断地恳求:“让我再玩一会儿吧。”豆豆却很坚决地说:“不行,用完东西要马上还的,你刚才借的时候也保证过的。”琪琪听了很懊恼,很不甘心地把笔还给了豆豆,可眼睛仍旧盯着那支笔说:“待会儿你再借我。”琪琪虽然心里万分不舍,但最终还是归还了自己喜爱的东西,也许他意识到了集体建立起来的潜规则,这正是同伴交往中的“相互性”促使他不得不开始修正和克制自己的行为方式。违反规则深刻体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对琪琪触动很大,他看中了一张黑色的手工纸,向兵兵借,可无论他怎么讨好,兵兵就是不松口。这可急坏了琪琪,他恼火地和兵兵绊起了嘴,他俩的吵闹声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可小朋友都站在兵兵这一边,还揭起了琪琪的短:“琪琪,上次你偷了兵兵的书。”“你还拿了红红的卷笔刀。”孩子们七嘴八舌,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孩子们都把失踪的物品扣到了文文的头上。琪琪涨红了脸,高声辩解道:“不是我偷的,我只是借回家的,我不是小偷。”“那你借东西时,又没让我们知道,你就是小偷。”“我们不和你好了!”最后,兵兵和其他孩子都跑开了,只留下琪琪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眼里噙满了泪水像一只斗败的公鸡。这是一次群体对共同建立的规范的维护行动,无疑是对规则违反者最严厉的惩罚,由于这次琪琪没有主动求援,而这次争吵又是一次有明确是非标准的“必要争吵”,也不存在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的危险,所以我一开始既没制止,也没有直接干预,只是暗中观察,给他们充分的争辩时间,让双方在争辩的过程中明辨是非、锻炼能力。等到激烈的“战争”结束后,我想,琪琪一定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此刻他一定体会到了被孤立的滋味,也需要老师的安慰。遵守规则深刻体验 于是,我马上走过去抱住琪琪,轻轻地拍着他的背问:“怎么了?”“老师,我不是小偷,我只是借回家了,呜”文文重复地说着,“我不是小偷,不是。”我安慰道:“怎么会呢,琪琪才不是小偷呢,老师最相信琪琪。”听了我的话,琪琪惊奇而欣喜地瞪大了眼睛。“告诉老师,小朋友为什么会说你是小偷呢?”我假装糊涂,慢慢地引导琪琪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找问题的根源。琪琪抬起了头轻声地说:“老师,明天我把东西都还给小朋友,我就不是小偷了,对吗?”我开心地摸着琪琪的头说:“这样做很好,老师会为你感到高兴!可你别忘了,借了这么多天要向小朋友道谢呀。”琪琪使劲地点了点头,一蹦一跳地走开了。第二天,琪琪一早就来到了幼儿园,他把小朋友的东西全拿来了,我欣慰地为他翘起了大拇指,琪琪咧开嘴笑了,他忐忑地问:“老师,我把东西还了,小朋友就会喜欢我了,是吧?” 为了巩固琪琪对自己行为的认识,我说:“当然了,琪琪知错就改,小朋友一定会喜欢的。以后琪琪会做得更好,再也不会拿别人东西了,对吧?”“嗯,我不了。”后来,琪琪逐一把东西还给了小朋友,还客气地向对方道谢。为了让其他孩子看到琪琪的改变、重新接纳琪琪,我又特地组织了一次公开的表扬活动。活动一结束,琪琪又和同伴一起开心地玩了起来。思考规则是幼儿园诸多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规则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规则教育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由于对于规则的认识还很笼统、不分化,日常的规则教育往往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的生活,忽略了规则自身的教育价值。琪琪的例子生动地说明,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规则完全可以在幼儿相互妥协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幼儿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目的,会在与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建立规则,也会通过冷淡、孤立违反规则的人等手段维护规则,最终使规则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交往规范。因此,在幼儿改变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教师也没必要一看到幼儿的“问题行为”时就进行教育,可以放手让幼儿与同伴继续自然地交往,让他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逐渐认识自己、别人以及与别人的关系,掌握最初的行为规范;体验违反规则带来的消极后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