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草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6、草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16、草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16、草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16、草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草原教学设计 16、草原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教学难点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四、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理解重点的词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没那么枯燥。)五、写生字1、请学生在黑板上范写两个容易写错的“涩”。2、学生写生字。(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一个)3、学生对照书本自己评析、同桌互相评析,推荐写得好的让大家欣赏,说明推荐的理由。(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纠自查,共同进步。)六、质疑、总结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板书设计: 风光美16、草原人情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情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教学方法1、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悟生情的设计理念,既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读出热情友好的蒙汉情深。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4、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5、利用讲练的方式,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检查读音。2、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呢?(风光美、人情美)(巩固检查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二、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一)老舍先生用他的笔给我们“画”出一幅怎样的草原风景画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草原的?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 品读感悟,重点指导理解: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两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你觉得哪个词把小丘写活了呢?小丘本不会动,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流字,这是为什么?)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你从一碧千里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草原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像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自主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二)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加深体会草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草原真是美不胜收,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我们再次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1、同学们,此次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吗?2、老舍先生的感受呢?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感情。这两句话能调换吗?为什么?3、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4、这里除了写老舍先生的感受还写了什么东西的感受呢?骏马和大牛会回味吗?如果牛马真的是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它们可能会回味些什么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得多好啊!那如果它们不会回味,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把骏马和大牛人格化了,借物抒情的写法。)5、课后练习3,体会两个“回味”的意思。(学生阅读文章,一要理解作者的思维,二要学习作者怎样表达他的思维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作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对话,产生共鸣,触动学生的心灵,有感而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培养创新人才而努力。)三、感受草原的人情美。(一)总结过渡:这一段大家都学得非常好,从阅读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也通过你们的朗读,情景交融地学习了课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草原人情美部分。请同学们浏览一遍2至5自然段,概括一下课文抓住哪几方面反映草原的人情美的?(二)汇报交流,概括第一件事的小标题。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这部分其他的内容。(三)课文通过哪些具体的句子、词语表现草原的人情美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感受。边说边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汇报交流,重点引导理解体会: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欢迎远客。2、他们端上了奶茶奶豆腐,而且喝酒时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举杯敬酒,那么谁能用一个词把你也举杯我也举杯,不断地敬酒这个情节描述出来?(频频举杯)3、理解“会心”包含着什么?(在这环节中,实现导读与自学相结合。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读与思考相结合,边读边品,读得投入,读得深入,自然就能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交流,形成了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自然而然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实话实说。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体会、感受都给予鼓励和评价,让每一个学生体验自主、自信和自身价值,让每个学生都产生主人公的自豪感,教师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四、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精彩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斜阳”指的是?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啊?跟夕阳话别?这是一句倒装句,什么是倒装句呢?(为了强调、突出等目的,颠倒原有的语序。)举一些倒装句的例子:珍珠鸟的第一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只珍珠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第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话斜阳”强调了什么呢?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2、他们会谈些什么呢?会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对于学生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不能生搬硬套地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句诗句中,当学生理解了这句倒装句倒装的作用时,学生就比较容易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在脑子中再现作者构思时的种种人物、情节、情景的画面,然后充分表达出来,所有的情感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水到渠成,充分感受到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体会到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四、总结。写景,通过写景然后怎样?(抒情) 写事,通过写事,然后怎样?(抒情)这两个抒情的“情”共同表达了什么情感呀?蒙汉两族的友谊,这种友谊使作者怎么样?你们说,看到风光,又要高歌又要低吟,看到蒙古人民这么热情,他对整个草原怎么样啊?(爱)(教师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又升华学生的情感。)五、作业。1、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2、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老舍的林海,运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有些内容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教给学生的,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以课堂教学为桥梁,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