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器生产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doc_第1页
平板显示器生产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doc_第2页
平板显示器生产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doc_第3页
平板显示器生产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板显示器生产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摘要: 通过对所用物料的危险性辨识和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的分析,阐述了平板显示器生产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关键词:平板显示器 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1 前言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平板显示产业又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中之重。2006年2月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将平板显示技术列入发展重点。因此,辨识平板显示企业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是十分必要的。2平板显示生产企业基本情况平板显示器生产企业属于知识、技术、资金、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平板显示器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基板制作、有机膜蒸镀封装和显示模组安装三个步骤。主要材料包括玻璃基板、有机发光材料、电极辅助材料、封装材料和一些辅料组成。平板显示器生产的公用工程包括:电气系统、空调净化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化学品供应站、气体站、仓库及运输等。而气体站包括冷冻站、天然气及轻柴油系统、空压站、真空站、大宗气体站及特殊气体站等。使用的大宗气体一般包括:普通氮气、高纯氮气、普通氧气、高纯氧气、高纯氢气、高纯氦气、高纯氩气,大宗气体由气站经管道传输至使用点。使用的特种气体有:氯气、三氟化氮、硅烷、1磷酸氢气混合气、氨气、六氟化硫、四氟化碳,特殊气体的供应方式是将气瓶柜的特殊气体经管道传输至歧管阀门箱/歧管阀门盘,然后由分配管送至使用点。3主要物料的危险特性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有机发光材料、电极辅助材料、封装材料和一些辅料进行辨识,属于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包括:甲硅烷SiH4(21050)、磷化氢PH3(23005)、氨NH3(23003)、八氟丙烷C3H8(22035)、溴化氢HBr(23004)、三氯化硼BCl3(22023)、笑气N2O(22017)、四氟甲烷CF4(22033)、六氟化硫SF6(22021)、氯气Cl2(23002)、氢气H2(21001)、丙酮C3H6O(31025)、异丙醇C3H8O(32064)、盐酸HCl(81013)、氢氟酸HF(81016)、氢氧化钠NaOH(82001)、乙酸丁酯C6H12O2(32130)、磷酸H3PO4(81501)、醋酸CH3COOH(81601)、硝酸HNO3(81002)、三氟化氮NF3(23016)、氧气O2(22001)以及铝粉、镁粉等二十余种,其中氯气,被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属剧毒品。 这些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可从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4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可将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化学性)灼烫、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及其他危害等。4.1 火灾爆炸气体动力中的燃油燃气热水锅炉房、天然气及轻柴油系统、大宗气体站中的氧气站、氢气站及特殊气体站中的硅甲烷、氨气,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液体丙酮、异丙醇等都有可能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火灾、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空气中含大量的助燃气体氧,因此,生产过程中只要存在可燃物,在有火源或高温的情况下就会引起燃烧或爆炸。根据该项目的工艺过程,火灾可能产生原因现分析如下:1)可燃物及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硅甲烷、氨气、氢气等可燃气体,这些气体都是以瓶装或气站供应的形式由供应商提供。在运输、装卸或临时存放气瓶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没有固定措施造成气瓶倾倒,可能摔断气瓶阀门造成气体外泄;另外,如果气瓶超量充装,在烈日下曝晒或靠近热源,都可能因气体膨胀引发气体泄漏;这些气体均采用专用供气管道将生产设备与气源相连,其泄漏点在于管道与设备或阀门的连接处,如果连接不当或不紧,硅甲烷、氨气、氢气就可从连接处泄漏。气体发生泄漏时,周围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另外生产过程中使用到丙酮、2-丙醇等易燃液体,如果运输、储存、使用过程出现泄漏,就可能与周围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火源的产生易燃、易爆物质只有遇上火源才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该项目在生产中的以下因素可产生火源。(1)明火设备维护、检修时用电焊、割枪设施时,可产生明火;电气线路着火也是明火的来源。(2)电气火花和电弧配电箱、电机、照明等,若选型不当,防爆等级不符合要求,接地措施缺陷,可产生电气火花、电弧。(3)静电火花在电子工业洁净厂房内,有多种可燃的气体、液体的输送设备、管道,物料在流动过程中,与设备、管道的摩擦可产生静电,如果静电接地、静电跨接等防静电措施不符合要求,会在设备、管道上积聚静电荷,与周围物体形成电位差而放电,产生静电火花。(4)雷电 雷电是雷雨季节天空中的云受到地面上升的强烈系统的作用,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产生放电现象。雷击电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雷电产生的数十万、数百万伏冲击电压流过导体,产生大量热能,可损坏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导线,造成火灾和对人体放电的危害。若防雷设施不健全,接地电阻过大,在雷雨天因落雷击中厂房或设备,可引发严重后果。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虽然使用的易燃危险化学品有多种,由于项目建设起点高,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 并安装了检测及自动报警、联锁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但万一发生火灾,由于洁净厂房的特殊性,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场所主要是大宗气体站中的氧气站、氢气站,特殊气体站中的硅甲烷、氨气气瓶柜,化学品储存、分配间,热水锅炉的柴油储罐,以及与这些可燃气体、液体相连的管网所至的场所。4.2中毒和窒息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磷化氢、氨气和氯气属于有毒气体(其中,氯气被列入了剧毒品的范围),丙酮、2-丙醇的蒸气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属低毒类。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泄漏,作业人员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吸入或接触到这些危险化学品,会引起中毒事故。由于毒性物质用量很少且现场设置了抽排风系统以及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因此洁净区内发生中毒和窒息的可能性极小。只有在储存环节,因毒性气体及对人体有毒性的有机溶剂比较集中且量稍大,发生人员中毒和窒息的可能性相对增加。在污水池进行防腐防渗处理时,可能通风不良引起中毒和窒息事故。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场所主要是化学品分配间、有限空间以及伴有化学品作业的车间。需要关注的是,显示器行业化学品对人的危害除了即时可见的中毒和窒息外,还可能产生隐性的、较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2010年2月21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节目“无尘车间的怪病”,揭示出无尘车间的健康隐患。4.3 灼烫灼伤包括化学性灼伤(酸碱类引起的体内外灼伤)和物理性灼伤。本项目使用的原料中硝酸、盐酸、磷酸和氢氟酸属于酸性腐蚀品,氢氧化钠属于碱性腐蚀品。若各种腐蚀性原料在卸车、搬运、储存中或生产过程中,由于连接设备(如管道、法兰、接口等)安装、施工精度不高使硝酸、盐酸等泄漏,人员误操作或作业人员没有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等因素,都有可能发生灼烫伤害。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均穿有防护衣服,带有防护手套,眼镜等,避免与物料直接接触,因此该过程中发生(化学性)灼烫的可能性极低。只有在腐蚀性物品的入厂装卸过程及配液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性)灼烫的事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液氧、液氮和液氩都是深冷加工得到的液体,温度都很低(183以下)。它们以及其蒸气或低温气体,对皮肤都会产生类似烧灼的作用。其严重程度随着温度及暴露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人体的裸露部分或没有足够保护的部分在操作及检修工作中接触没有绝热的管道或容器时,由于水份很快冻结而被粘住,分开时可能撕伤皮肤。为防止冻伤,应避免与低温液体、气体及其有关设备接触,必须穿干燥工作服进行操作。当需要进入冷箱等低温容器内扫雪或维修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发生灼烫事故的场所主要是化学品装卸场所,储存、分配间,大宗气体站,以及接触到化学品的作业岗位。4.4 电气伤害根据工艺和设备情况,按照电气事故的类别将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电气危险因素划分为:触电、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三个部分。1)触电危险触电事故的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1)电击分布: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移动电气设备、照明线路及照明、生活电器等,上述环节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电击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2)电伤分布:变配电所、配电线路、配电柜、开关等。伤害的方式: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多见于机体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如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等。伤害的途径:直接烧伤,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形成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间接烧伤,当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时,对人体产生烧伤,包括融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电流灼伤,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的伤害。电伤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带负荷(特别是感性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误操作引起短路;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2)雷电危险分布:变配电所、较高的建构筑物等均有雷电危险。伤害的方式:直接雷击放电、二次放电、雷电流的热量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雷电的直接击中、跨步电压的作用及火灾爆炸的间接作用会造成人员伤亡;雷击可直接毁坏建构筑物,导致电气设备击穿或烧毁;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等遭受雷击,可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伤害的途径:由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的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引起。雷电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防雷装置设计不合理;防雷装置安装存在缺陷;防雷装置失效,防雷接地体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缺乏必要的人身防雷安全知识等。3)静电危害分布:易燃易爆场所及输送管线等。伤害的方式:在有爆炸和火灾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可能成为电击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导致二次事故,如坠落、摔倒等;对静电电击的恐惧会影响工作效率。伤害的途径:由于来自气体以及其中的固体微粒的动能或人体的动能而产生的静电火花、静电力以及静电场场强的作用引起。从静电防护的角度分析,静电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主要有:静电接地、跨接装置不完善;测量操作不规范;设备缺乏检修和维护;人体静电防护不符合要求等产生静电火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的场所主要是变配电间、电气控制柜、带电设备等。4.5 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电动机械设备等生产设备,由旋转部件与固定部件组成,在操作过程中,如有设备发生故障、防护装置损坏、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或其他意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人体伤害事故。在TFT基板制作、蒸镀封装、模组制造过程中,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基本与设备不直接接触,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性极低,而在设备安装调试及检修过程中则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是检修时的生产车间。4.6 车辆伤害原材料进厂、成品出厂全部由机动车辆运输。如果车状不良、驾驶员操作失误、行人粗心大意会造成车辆伤害危险。因此要对厂内道路、通道的功能划分,设立道路行驶标志,对有关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发生车辆伤害的场所主要位于原料及成品运输过程必经的车道上。4.7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塌陷等引起的物体打击。本项目在建设过程及生产时,因产品、工具其它物品堆放过高、摆放不稳,或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范,或未按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有被物体打击的危险。发生物体打击的场所主要是在仓库。4.8噪声与振动噪声与振动都是较常见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噪声与振动多是同时并存的,有时以噪声为主,有时以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