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郑重声明:请尊重个人创作成果和法律,未经同意,严禁翻印或使用。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音(1)qio cu( )( )(2)吐蕾( )(3)点zhu( ) (4)ju别( )(5)嫌恶( )(6)笑柄( )(7)hung然大悟( )(8)苦心孤y( )(9)s缩( )(10)惩罚( )(11)虐杀( )(12)惊hung( )(13)宽sh( )(14)怦怦( )(15)点zhu( )(16) zun着( )(17)煎o( )(18)嫩芽( )(19)分q( )(20)拆散( )(21)水波lnln( )( )(22)n笑( )(23)沐浴( )(24)林yn( )(25)do告( )(26)祈求( )(27)并蒂( )(28)菡萏( )( )(29)莲蓬( )(30)左右q斜( )(31)荫蔽( )(32)荫庇( )二、掌握词语意思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诀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笑柄:给人作为取笑的把柄、资料。惊惶:害怕,不安。瑟缩(su):哆嗦,发抖。分歧(q):(思想、见解、意见、主张等)不一致。水波粼粼(ln):形容水面泛起的细小的波纹。课文中的粼粼形容水的明净。各得其所:各自如其所愿,也表示每个人或每件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菡萏:荷花,这里指红莲含苞待放。敧斜:倾斜,歪斜。三、重要内容理解故乡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惊异和悲哀”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答: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2怎样理解“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句话?答: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一句中,为什么说是“不幸”?答:解析: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所以说是“不幸”。4“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答: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5对小兄弟的“精神的虐杀”这一幕,为什么多年以后,“我”还记忆犹新?答:说明“我”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情是多么沉重,表现出作者严厉地解剖自己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摧残人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痛恨。6“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散步1找出文章中写景的句子,说说它的表达作用。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写了早春充满生机之景,既强化了生命的意识,又衬托出一家人相互体谅、其乐融融的气氛,为揭示主题作了铺垫。2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答: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3文章中有哪些词语是大词小用,有什么作用?答:大词小用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4散步一文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家庭观念?答:互敬互爱、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尊老爱幼等。荷叶母亲1如何理解标题“荷叶母亲”的含义?答:母亲像荷叶守护荷花一样,守护着我们的一生。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赞美。2文中交代八九年前的往事有什么作用?答: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揭示主题埋下伏笔。3课文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何作用?答:课文中作者的情绪变化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受了感动”,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4结尾“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 答: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除了母亲,还有谁能荫蔽?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之情。5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主旨句是最后一段的语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四、文言文复习咏雪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简答题:1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答: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2两个比喻到底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形容飞雪的的比喻吗?答:两种不同的观点:(1)写物必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撒盐”便好在形似。(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不好。比喻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 )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 )后乃( )至(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已过,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那人才到。原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在不( )?”译文: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家门外玩。客人便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原文: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 )。”译文:元方回答说:“等待您好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离开了。”原文:元方曰:“君与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