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板及基础平法标注图解PPT课件.ppt_第1页
梁柱板及基础平法标注图解PPT课件.ppt_第2页
梁柱板及基础平法标注图解PPT课件.ppt_第3页
梁柱板及基础平法标注图解PPT课件.ppt_第4页
梁柱板及基础平法标注图解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识图 1 第一部分钢筋专业知识 第一单元基本知识及相关概念第二单元平法识图 11G101 2 1 钢筋种类 1 1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 热轧钢筋 冷拉钢筋 热处理钢筋 冷拔低碳钢丝等 1 1 1热轧钢筋 普通钢筋 按照强度分为 四个等级 是罗马字母 读一 二 三 四 表示符号 1 1 2冷拉钢筋 预应力钢筋 表示符号 1 1一般知识 2 1按照外形一般分为 圆钢和螺纹钢 3 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 钢筋一般表示法 钢筋信息 4 1 2钢筋一般表示法 图例 5 预应力钢筋表示法 6 钢筋涉及概念 7 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 作用有三 减少砼开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 高温时使钢筋的温度上升减缓 使纵筋与砼有较好的粘结 8 9 弯钩 为了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光圆钢末端做成的弯钩 有90 135 180度 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 内侧缩短 轴线长度不变 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量尺寸又是延直线外 量外包尺寸 因此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 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 搭接 钢筋长度不够需要接长所发生的驳接 有绑扎搭接 焊接 机械连接 10 关于平法的识图及配筋构造 11 梁内钢筋说明 12 常见钢筋混凝土构件 梁柱板 剪力墙 基础 13 设计总说明 F 工作文件 配筋识图演讲资料 混凝土总说明1 1版 dwg 14 15 16 梁 17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梁内有什么钢筋 18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19 梁平法图中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20 返回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 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 施工中 原位标注优先于集中标注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21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 22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梁截面尺寸2 箍筋 钢筋级别 直径 加密区及非加密区 肢数3 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 4 梁侧面纵筋 构造腰筋及抗扭腰筋5 梁顶面标高高差 该项为选注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23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梁编号 集中标注 截面尺寸 箍筋 上部通长钢筋 侧面纵筋 梁顶面相对于楼板面的标高高差 24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 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 梁下部纵筋 附加箍筋或吊筋 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原位标注 1 梁支座上 下部纵筋2 吊筋 附加箍筋 25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26 集中标注 梁编号 27 集中标注 截面尺寸 梁截面尺寸 该项为必注值 当为等截面梁时 用b h表示 当为竖向加腋梁时 用b hGYC1 C2表示 其中C1为腋长 C2为腋高 当为水平加腋梁时 用b hPYC1 C2表示 其中C1为腋长 C2为腋宽 加腋部分应在平面中绘制 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 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为b h1 h2 28 集中标注 箍筋 三 梁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 直径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该项为必注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 分隔 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 则不需用斜线 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 则将肢数注写一次 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 10 100 200 4 8 100 4 150 2 抗震框架梁 29 集中标注 箍筋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 悬挑梁 井字梁 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 也用斜线 将其分隔开来 注写时 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 包括箍筋的箍数 钢筋级别 直径 间距与肢数 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 13 10 150 200 4 18 12 150 4 200 2 30 集中标注 通长筋 四 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 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 机械连接或对焊接连接的钢筋 该项为必注值 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 应用加号 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 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 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 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 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例 2 22 4 12 2 22 4 20 什么情况下有架立筋 有什么不同 31 集中标注 通长筋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 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 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 用分号 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少数跨不同者 按原位标注处理 例3 22 3 20 32 集中标注 侧面纵筋 五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 该项为必注值 当梁腹板高度hW 450mm时 须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以大写字母G打头 接续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 且对称配置 例G4 12 配置受扭纵向钢筋时 以大写字母N打头 接续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 且对称配置 例N6 22 注 1 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 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2 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 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 抗震 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33 集中标注 梁顶面标高高差 六 梁顶面标高高差 该项为选注值 粱顶面标高高差 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 对于位于结构夹层的粱 则指相对于结构夹层楼面标高的高差有高差时 须将其写入括号内 无高差时不注 34 10 100 200 4 8 100 4 150 2 13 10 150 200 4 18 12 150 4 200 2 2 25 3 22 5 25 梁平法标注 35 原位标注 梁支座上部纵筋 梁支座上部纵筋 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1 分隔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 相联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 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 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3 缺省标注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 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 例6 254 2 2 25 2 22 36 原位标注 梁下部纵筋 梁下部纵筋 1 分隔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 相联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 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 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3 不入支座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童写在括号内 例6 252 2 4 2 25 3 22 2 5 25 37 10 100 200 4 8 100 4 150 2 13 10 150 200 4 18 12 150 4 200 2 6 252 2 42 25 3 22 3 5 256 252 46 254 2 梁平法标注 38 梁平法标注 例题 G4 10 什么意思 标注一样 怎么配置钢筋 2020 3 18 39 原位标注 梁下部纵筋 梁下部纵筋 4 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筋的纵筋值是 则不需要在梁的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5 当梁设置竖向加腋时 加腋部位下部斜纵筋应在支座下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里 当梁设置水平加腋梁时 水平加腋内上下部斜纵筋应在加腋支座上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内 上下部斜纵筋之间用 分隔 当多跨梁的集中标注中已经注明加腋 而该梁某跨的根部却不需要加腋是 则应在该跨原位标注等截面的b h 以修正集中标注中的加腋信息 2020 3 18 40 原位标注 梁下部纵筋 41 原位标注 梁下部纵筋 42 集中标注表示 框架梁KL1 3跨 一端有悬挑 截面为300 600 箍筋为I级钢筋 直径8 加密区间距为100 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两肢箍 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2的二级钢 原位标注表示 支座1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二级钢 支座2两边上部纵筋为6根直径22的二级钢分两排 上一排为4根 下一排为2根 第一跨跨距3600 下部纵筋为3根直径18的二级钢 全部伸入支座 第二跨跨距5800 下部纵筋为4根直径18的二级钢 全部伸入支座 以后类推 43 44 柱内有什么钢筋 柱内配筋什么部位最复杂 45 柱平法标注 概述 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在柱平法施工图中 尚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 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46 柱平法标注 列表注写方式 列表注写方式 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 一般只需采用适当比例绘制一张柱平面布置图 包括框加柱 框支柱 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 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 有时需要选择几个 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 在柱表中注写柱号 柱段起止标高 几何尺寸 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 与配筋的具体数值 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47 柱平法标注 列表注写方式 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尺寸 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 纵筋箍筋 箍筋类型 配筋值 48 柱平法标注 截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 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 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 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49 柱平法标注 截面注写方式 50 柱平法标注 柱编号 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 注 编号时 当柱的总高 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对应相同 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 仍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 51 柱平法标注 起止标高 注写各段柱的起止标高 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1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 2 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根据结构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 3 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标高 4 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分两种 当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时 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 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 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往下一层的结构层楼面标高 52 柱平法标注 截面尺寸 矩形柱 截面尺寸b h及与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 b2和h1 h2的具体数值 须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 其中b b1 b2 h h1 h2 当截面的某一边收缩变化至与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的另一侧时 b1 b2 h1 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 圆柱 在圆柱直径数字前加d表示 为表达简单 圆柱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也用b1 b2和h1 h2表示 并使d b1 b2 h h1 h2 53 柱平法标注 纵筋 柱纵筋当柱纵筋直径相同 各边根数也相同时 包括矩形柱 圆柱和芯柱 将纵筋注写在 全部纵筋 一栏中 除此之外 柱纵筋分角筋 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写 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 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 对称边省略不注 54 柱平法标注 箍筋 注写柱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 直径与间距 当为抗震设计时 用斜线 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 当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 需在箍筋前加 L 2020 3 18 55 4 剪力墙制图规则 56 第4 1 1条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系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示 列表注写方式为表达清楚 简便 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 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组成 57 剪力墙柱 58 剪力墙柱 墙柱编号 由墙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 表达形式应符合表3 2 2a的规定 59 在剪力墙柱表中表达的内容 规定如下 一 注写墙柱编号 见表3 2 2a 和绘制该墙柱的截面配筋图 此外 1 对于约束边缘端柱YDZ 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bc hc 该柱在墙身部分的几何尺寸按本图集YD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值 设计不注 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 应另行注明 2 对于构造边缘端柱GDZ 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bc hc 剪力墙柱 60 剪力墙柱 61 3 对于约束边缘暗柱YAZ 翼墙 柱 YYZ 转角 柱 YJZ 其几何尺寸按本图集YAZ YYZ YJ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值 设计不注 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 应另行注明 4 对于构造边缘暗柱GAZ 翼墙 柱 GYZ 转角墙 柱 GJZ 其几何尺寸按本图集GAZ GYZ GJ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值 设计不注 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 应另行注明 剪力墙柱 62 剪力墙柱 63 剪力墙柱 64 5 对于非边缘暗柱AZ 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 6 对于扶壁柱FBZ 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 剪力墙柱 65 二 注写各段墙柱的起止标高 自墙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墙柱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 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顶面标高 剪力墙柱 66 三 注写各段墙柱的纵向钢筋和箍筋 注写值应与在表中绘制的截面配筋图对应一致 纵向钢筋注总配筋值 墙柱箍筋的注写方式与柱箍筋相同 对于约束边缘端柱YDZ 约束边缘暗柱YAZ 约束边缘翼墙 柱 YYZ 约束边缘角墙 柱 YJZ 除注写图3 2 2和相应标准构造详图中所示阴影部位内的箍筋外 尚需注写非阴影区内布置的拉筋 或箍筋 所有墙柱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要求同第2 2 2条第六款 剪力墙柱 67 剪力墙身 剪力墙身 68 2 对于分布钢筋网的排数规定 非抗震 当其厚度 160时 宜配置双排 当剪力墙厚度b 160时 应配置双排 抗震 当剪力墙厚度b 400时 应配置双排 当剪力墙厚度400 b 700时 宜配置三排 当剪力墙厚度b 700时 宜配置四排 剪力墙身 69 各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与间距应保持一致 当剪力墙配置的分布钢筋多于两排时 剪力墙拉筋两端应同时钩住外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 还应与剪力墙内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绑扎在一起 剪力墙身 70 二 注写各段墙身起止标高 自墙身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墙身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 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顶面标高 三 注写水平分布钢筋 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 注写数值为一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规格与间距 具体设置几排已经在墙身编号后面表达 剪力墙身 71 剪力墙梁 72 在剪力墙梁表中表达的内容 规定如下 一 注写墙梁编号墙梁编号 由墙梁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 表达形式见表3 2 2b 剪力墙梁 73 二 注写墙梁所在楼层号 三 注写墙梁顶面标高高差 系指相对于墙梁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 高于者为正值 低于者为负值 当无高差时不注 四 注写墙梁截面尺寸b h 上部纵筋 下部纵筋和箍筋的具体数值 剪力墙梁 剪力墙梁 74 五 当连梁设有斜向交叉暗撑时 代号为LL JC 且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400 注写一根暗撑的全部纵筋 并标注 2表明有两根暗撑相互交叉 以及箍筋的具体数值 用斜线分隔斜向交叉暗撑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 暗撑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 并按标准构造详图施工 设计不注 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 应另行注明 剪力墙梁 剪力墙梁 75 六 当连梁设有斜向交叉钢筋时 代号为LL JG 且连梁截面宽度小于400但不小于200 注写一道斜向钢筋的配筋值 并标注 2表明有两道斜向钢筋相互交叉 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 应另行注明 剪力墙梁 剪力墙梁 76 墙梁侧面纵筋的配置 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满足连梁 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 该筋配置同墙身水平分布钢筋 表中不注 施工按标准构造详图的要求即可 当不满足时 应在表中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 剪力墙梁 剪力墙梁 77 一 原位注写方式 系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 以直接在墙柱 墙身 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如图3 3 3所示 截面注写方式 78 一 从相同编号的墙柱中选择一个截面 标注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 同框架柱 对墙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的箍筋间距要求同框架柱 截面注写方式 79 二 从相同编号的墙身中选择一道墙身 按顺序引注的内容为 墙身编号 应包括注写在括号内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 墙厚尺寸 水平分布钢筋 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 截面注写方式 80 三 从相同编号的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梁 按顺序引注的内容为 1 当连梁无斜向交叉暗撑时 注写 墙梁编号 墙梁截面尺寸b h 墙梁箍筋 上部纵筋 下部纵筋和墙梁顶面标高高差的具体数值 截面注写方式 81 2 当连梁设有斜向交叉暗撑时 还要以JC打头附加注写一根暗撑的全部纵筋 并标注 2表明有两根暗撑相互交叉 以及箍筋的具体数值 用斜线分隔斜向交叉暗撑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 交叉暗撑的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 并按标准构造详图施工 设计不注 当连梁设有斜向交叉钢筋时 还要以JC打头附加注写一道斜向钢筋的配筋值 并标注 2表明有两道斜向钢筋相互交叉 截面注写方式 82 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不能满足连梁 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 应补充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 注写时 以大写字母G打头 接续注写直径与间距 例G 10 150 表示墙梁两个侧面纵筋对称配置为 级钢筋 直径 10 间距为150 截面注写方式 83 截面注写方式 84 2 剪力墙钢筋构造 85 剪力墙柱钢筋构造 86 剪力墙柱钢筋构造 87 剪力墙柱钢筋构造 88 剪力墙柱钢筋构造 89 剪力墙柱钢筋构造 90 剪力墙柱钢筋构造 91 剪力墙柱钢筋构造 92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93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94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95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96 注 1 括号内为非抗震纵筋搭接和锚固长度 2 本图所示拉筋应与剪力墙每排的竖向筋和水平筋绑扎在一起 3 ll llE取值见第34页 4 la laE取值见第33 34页 5 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 中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钢筋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97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 98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 99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 100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 101 纯剪力墙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5 现浇板施工顺序 支模板 绑扎钢筋 浇注混凝土 102 板表达内容 板混凝土强度板厚板标高 注意 卫生间 浴室 厨房 阳台等 钢筋 板底双向钢筋板上双向钢筋板中间区域温度筋或收缩筋 用于温度变化较大处的大板跨中区域 103 板混凝土强度 结构层高表中说明 104 板厚 1 一般在楼板配筋图下方的文字说明中注明大部分楼板的厚度2 少数不同的楼板的板厚表示 1 图中该板位置单独注明 2 图中用图例表示特殊房间 然后在文字说明中注明板厚 105 106 107 板标高 1 一般在楼板配筋图下方的文字说明中注明大部分楼板的标高2 少数不同的楼板的标高表示 1 图中该板位置单独注明 2 图中用图例表示特殊房间 然后在文字说明中注明标高 108 厨房或卫生间结构标高为建筑标高 120mm 阳台结构标高为建筑标高 90mm 109 110 111 钢筋 双层双向 112 双层 下层BOTTOM上层TOP 红色代表上层筋 下层双向钢筋 113 双向 长边方向短边方向X方向Y方向 上层X向钢筋 下层X向钢筋 X方向 Y方向 上层Y向钢筋 下层Y向钢筋 114 钢筋 1 板底钢筋 底层 1 双向 长边 短边 均配置钢筋 115 双向钢筋 116 到梁的宽度中间 2 底层钢筋一般伸到两边梁 墙 的宽度中间 到墙的厚度中间 117 180度弯钩表示钢筋端部实际弯钩 3 如果使用光圆钢筋 I级钢 钢筋两端需要向上弯180度弯钩 180度弯钩表示钢筋端部实际弯钩 118 119 120 2 板上钢筋 上层负筋 1 每个支座 墙 梁 双向 X向 Y向或长边 短边 均配置钢筋 四个支座均有负筋 支座X向负筋 此支座处为受力筋 支座Y向负筋 此支座处为分布筋 板上层钢筋位置在板四周的支座 梁 墙 处 此处存在负弯矩 使楼板上部受拉 故需配置受拉钢筋 因为是负弯矩所以钢筋称为负筋 121 2 因为负弯矩仅在支座 梁 墙 的附近区域存在 所以负筋一般不需要通长 从支座 梁 墙 边缘伸出一段距离即可 支座负筋从支座伸出一定长度 此区域无负筋 122 支座负筋从支座伸出850mm 支座负筋从支座伸出1200mm 支座负筋从支座伸出1000mm 支座负筋从支座伸出1200mm 支座负筋从支座伸出1000mm 123 支座负筋从支座伸出一定长度 此区域无负筋 124 支座负筋从支座伸出一定长度 此区域无负筋 125 2号钢筋 1号钢筋 2号钢筋 1号钢筋 126 4 如果相邻两块板的板顶标高相同 在板块交界处的负筋取相同 负筋从支座 梁 墙 边缘伸出距离取值相同 取值相同的目的是方便施工 实际可以取值不同 127 5 如果相邻两块板的板顶标高不相同或者板的支座另外一侧没有楼板 负筋一端伸到支座 梁 墙 的远端 留保护层 另一端从支座 梁 墙 内边缘伸出一定距离 128 6 钢筋两端需要向下弯90度弯钩 7 负筋的分布筋在图纸上不画出 在楼板设计说明中注明 支座受力负筋垂直支座 支座分布筋 平行支座 支座受力负筋垂直支座 支座分布筋 平行支座 支座受力负筋垂直支座 支座分布筋 平行支座 支座受力负筋垂直支座 支座分布筋 平行支座 129 支座受力负筋垂直支座 支座受力负筋垂直支座 支座分布筋平行支座 图纸不画出 130 131 8 特殊板配筋双层双向通长屋顶板 地下室顶板 厨房 卫生间 阳台等 132 底层双向通长钢筋 上层双向通长钢筋 133 134 9 板中间区域上层双向温度筋或收缩筋 用于温度变化或收缩较大处的大板跨中区域 跨中区域双向负筋 与支座受力负筋搭接 135 楼板平法 04G101 4现浇楼板 屋面板平法标注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平法标注 136 集中标注 贯通 通长 钢筋 集中标注 编号 板厚 高差 137 编号 138 集中标注 相同 原位标注 不同 139 板厚 140 141 80mm 120mm 142 上部负筋通长 支座负筋为非贯通筋 此区域无负筋 板底双向均为贯通筋 贯通钢筋 双层 下层B BOTTOM上层T TOP上下层B T 双向 X向X d LY向Y d LX向和Y向X Y d L构造通长筋 X向Xc d LY向Yc d LX向和Y向Xc Yc d L 143 底层双向通长钢筋 上层双向通长钢筋 144 LB1h 100B T X Y8 200 LB1 145 LB1h 100B X Y8 200T X Y8 200 LB1 146 147 构造通长筋 148 高差 149 相同编号的板 类型 板厚 贯通钢筋 标高 跨度 平面形状 支座上部非贯通筋 相同 不相同 LB1h 100B T X Y8 200 LB1 150 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 支座上部非贯通筋 纯悬挑板上部受力筋 151 板上受力负筋 一条垂直板支座 梁 墙 长度适宜的中粗实线 梁的中心向外延伸1800mm只标注一侧表明对称 板上受力负筋 12 120 编号2号钢筋 板上受力负筋 垂直板支座中粗实线 板上受力负筋 12 120 编号3号钢筋 梁的中心向外延伸1800mm 梁的中心向外延伸1400mm 152 153 中的数字代表该负筋横向 垂直钢筋方向 布置的跨数 一跨可以省略不写 一端悬挑 A 两端悬挑 B 第一跨 第二跨 第三跨 第1跨 第2跨 第3跨 154 延伸悬挑板注写方式 155 纯悬挑板注写方式 156 157 6 基础 158 内容 基础的概念 基础的分类 基础平面图 基础详图 一 二 三 四 基础施工图读图示例 五 159 一基础的概念 基础 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 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承重构件称为基础基础墙下加宽放大的阶梯形砌体称为大放脚大放脚下最宽部分的 层称为垫层基础底面到基础顶面的距离称为基础的高度基础的理置深度是指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根据基础埋深的大小 基础可分为深基础和浅基础 埋深大于或等于5m的称为深基础 埋深小于5m的称为浅基础 不要小于0 5m 当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的称不埋基础 返回主目录 160 二基础的类型 按照基础的构造不同可分为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 伐板基础 箱形基础 桩基础等 条形基础 基坑 基础墙 大放脚 垫层 地圈梁可兼作防潮层 返回主目录 161 二基础的类型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 基础沿墙身设置 多做成长条形 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 是墙承式建筑基础的基本形式 有时可设在柱下 协调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墙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十字交叉基础 返回主目录 162 二基础的类型 柱下阶梯形基础柱下锥形基础墙下独立基础 梁板式筏板基础 板式筏板基础 返回主目录 163 二基础的类型 端承桩 摩擦桩 端承桩 由桩端承受上部所传递下来的荷载 摩擦桩 由桩端和桩周与土的摩擦力承受上部传递下来的荷载 返回主目录 164 二基础的类型 2 基础按材料和受力可分为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 砖基础 毛石基础 三合土基础 灰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和毛石混凝土基础扩展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 两皮砖挑1 4砖与一皮砖挑1 4砖相间砌筑 砖基础两皮砖挑1 4砖 返回主目录 165 二基础的类型 毛石基础 混凝土基础台阶式 混凝土基础锥形 返回主目录 166 钢筋混凝土基础 分布筋 受力筋 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也不宜小于100mm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 间距不大于300mm 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 10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返回主目录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