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编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项论文项目名称:微表情心理学在面试中的应用起止时间:2016.4-2017.3项目负责人:系 别:管理系年级专业:物管联系电话:指导教师:职 称:指导老师填表日期:XX学院教务处制目录摘要3关键词31.引言32.微表情研究目的33.微表情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43.1微表情早期研究状况43.2微表情国内外现阶段状况53.3微表情数据库53.4微表情应用前景54.实验设计与实施54.1现状54.2实验设计54.2.1研究目的54.2.2被测54.2.3研究工具54.2.4实验实施前期中期实施细则65.实验设计与实施65.1前后测试成绩差异65.2不同性别差异76.问题与讨论96.1微表情训练工具96.2微表情的生态学效度96.3微表情与意识的关系96.4微表情心理学在面试中的应用96.5 METT可提高被试者微表情识别能力96.6不同性别被测者的成绩有差异97.结论与展望10参考文献11浅析微表情心理学的展望及METT的测评高露 卢禹翱 金颖玮 秦嘉敏(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摘要】微表情,是一种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本文主要概述微表情长久以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将总结经验并将其合理运用于职场面试中。【关键词】微表情,职场面试,心理学1. 引言微表情,是一种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无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特性,很容易暴露人们的真实情绪诸如爱憎喜恶等。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做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而这10%通常里你的中学教师和公司企业人力资源部HR会占到不小的比例。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 虽然人们有时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甚至印象的理解。这种微小印象的改变很有可能决定对方是否仍愿意继续对你深入了解。小则失去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则失去一次理想公司的实习机会。因此管理好自己的微表情自信的表达自己而不是因紧张怯弱而不知所措,在当今人与人愈发联系紧密的时代不失为一个心理学上的重要课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微表情的学习与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你借着“微表情”隐藏自己,而是祝你更精确完美的表达自己以及作为辅助性地及时捕获他人情绪来掌握交流的节奏。在面试等重要与人交流的活动进行时,能更完美的展现出不受情绪影响的最真实的自己。2. 微表情研究目的我们课题主要目的是将“微表情”带入关院,将学习微表情的风气和一款训练微表情的工具METT引入,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接触到它学习到它。从而带动学校学术风气,提升学校的内涵。(一)、对于学生自身丰富自己的课余兴趣。通过METT的训练,掌握一种思维方式。当然,微表情的学习,对于并没有开设这项专业的学校学生来说兴趣引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如李开复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在大学期间,原来是就读于法律系,可是那并不是他所感兴趣喜欢的专业。偶然有一天,李开复老师接触了计算机,他觉得他仿佛对这个知识很感兴趣,于是他毅然放弃当时热门的法律系专业而转向无人问津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要不然他现在可能还是在某个律师所里面的打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打开只是大门的一把钥匙。针对“如何把这把钥匙递交到关院学子的手中”,我们也相应的提出并实施了微表情小知识宣传册的计划。当学生对微表情课题产生兴趣后,他们会想要更多的去了解并且应用它。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同学们就会慢慢意识到微表情的学习大有裨益。首先它能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有益于的思维方式。可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情绪是一个复杂的,主观的,难以形容的东西,作家们可能为了去描写展现一个情绪需要绞尽脑汁,费尽笔力,而在我们的眼中,情绪就是你脸上的那些肌肉,就是你肢体的一个动作,就是你的中枢神经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达的那些指令。以这种观察情绪理解情绪的方式,会让你给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人性本身,理解谎言,这也是绝大多数微表情爱好者爱好它的缘由,这种视角很奇特,它让你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主观感受去分析理解一个人。某种程度上也加深了同学们的世界观:在这物质世界中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经过系统学习微表情后,同学们在生活实际的社交中带来一个条件反射式的想到评价一个人怎么样需要大量的信息,微表情中不断强调的孤证不成立原则和双向推导原则会让你大幅减少对一个人做出评价时以点盖面的可能性。并不是说这个技术有帮他在洞悉人性,而是他习惯了在积累足够多信息前不做任何主观判断,大大减少了出现严重偏见的可能性,从而提升了他人对你的接纳程度,而微表情的宁纵勿枉原则也让我们在社交时倾向于相信他人,这一切的一切所带来的在社交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对于学校对于学校而言,这是一个引入新的学习风气,提升学术氛围的机会。学校地势偏僻,校与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甚少。在校内,也缺少学术研究的氛围。借此机会若能带来一阵学术研究的风气,成立学术专项研究的平台,于学校于同学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高等教育具有学术性,即对学问和真理的学习、追求和探究。大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场所,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讲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1古人云:学术乃天下公器。布鲁贝克(Brubacher)也强调“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高等教育“关注的是深奥的学问”。2大学何为?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3 “学术”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杜逞:“素无学术,每当朝谈议,涉于浅近。” 4从词义上看,“学术”指专门的、高深的、有系统的学问。“学术”是“学”与“术”两个的组合,在当代大学中,是重“学”还是重“术”历来有不少的争论。一般认为,学术的高深性决定了“学”在大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从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来看,“术”在培养人才中的教学过程中,服务社会的应用中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两者不可偏废。 学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高深知识。较之一般知识而言,具有探究性、自由性、自主性、学科性等特点。大学又是这种知识的传播和载体作用。可见,大学生在大学时代重视学术研究,不管是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都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又是一个知识的时代,学术研究是知识的获得途径和内化方式,加强大学生的学术研究其重要性可见一般,意义和价值不言自明。那么,学术氛围的营造便是前提了。目前针对心理学这一块,校心理协会组织有办过诸如主题班会、心理知识沙龙等的活动。但没有定期的学术交流活动,学生也是作为受众在单方面的接受,没有自主性的研究动机是一个问题。在学术平台建立初期,学校应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同学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3. 微表情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3.1 微表情早期研究状况 Ekman研究团队是开展微表情研究的主要力量。但是,他们的部分研究工作具有保密性质,未公开发表5。根据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显示,微表情研究的最初可定义为早期的微表情识别研究,该阶段注重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考察微表情识别与谎言识别的关系,并成功地构造了微表情识别的训练程序。3.2 微表情国内外现阶段状况在上述训练程序的基础上,微表情识别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层出不穷。比如,在美国,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等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一般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表情,并且因为微表情的这种特点,它在司法系统和医学临床上也有着较好的应用。 3.3 微表情数据库 已有不同的研究团队把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分别开发了不同的自动微表情识别系统并构建了数据库。日本的Polikovsky等根据表情库探索出了3D梯度直方图的特征提取方式;美国Shreve, Godavarthy, Manohar, Goldgof和Sarkar构建了USF-HD数据库并采用光流法进行自动微表情识别研究;美国Matsumoto和Ekman以及Ekman和Rosenberg构建了JACFEE数据库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傅小兰团队改进前人的压抑-诱发方法,构建了中国微表情数据库CASME,为中国本土化微表情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3.4 微表情应用的前景基于微表情的自动谎言识别系统在研究、临床、国家安全、法律等领域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另外微表情识别工具跨文化的有效性也加对国家的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微表情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微表情性质、识别和表达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为研发基于微表情的自动谎言识别系统提供基础。4. 实验设计与实施4.1项目现状在我们16年8月末的问卷调查中获得一些对项目起支持作用的数据信息。在近二百位调查对象(皆大学生)中,对心理方面尤其微表情方面有所了解的人仅占32%,但对其有欲望了解学习的却有94%之多。可见“微表情”在学生中仍属于一片“黑大陆”。在调查中我们还获知有68%的人察觉到微表情透露的信息会对面试官给出的考评结果产生影响。且相对于履历丰富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应试者,更多的人认为能够自信且得体展现自己的人会更受面试官的青睐。为使大学生在毕业前掌握微表情的自我控制管理能力,我们搜索论坛得知了一个微表情训练软件Mett。这个微表情训练软件能够测试使用者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并根据识别能力程度的不同加以不同程度的强化,从而使使用者更好的识别微表情传达的信息以及控制管理自己的微表情。我们在大一至大三年纪学生中随机选取了20人。4.2实验设计4.2.1研究目的通过对上海海关学院在校大学生使用METT软件进行训练,判断METT软件是否能够提高被试微表情识别能力进而判断其是否对学生被试具有有效性。4.2.2被试本次实验研究实际有效参与实验人数为20人。被试平均年龄为191.07岁;男生8人,女生12人。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4.2.3研究工具采 用Ekman于2002年 编 制 的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METT)的 在 线 版 本(https:/)作为训练工具。本实验由一台Pentium E6700 3.2G计算机控制,程序内容在22寸彩色显示器上全屏呈现。屏幕分辨率为16801050,刷新频率为60Hz。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由主试讲解METT软件的操作技巧,保证被试能够正确使用软件。软件的使用方法:点击主页上的数字按钮“1”进入第1单元,此时需要点击下方按钮“1”,之后观察出现的变化的表情,然后点击右侧按钮选择对应表情。提示:14个按钮只可依次点击一次,不可重复、乱序点击。第1单元结束点击界面上按钮“Return”返回到主页。点击按钮“2”进入第2单元,此时可随机、重复点击下方4个不同的颜色按钮来观看不同的训练视频,直到被试觉得已看足够方可点击界面“Return”返回到主页。4.2.4实验实施 前期(7月初8月底):以资料调查、理论支撑为主 1.申报项目,完成初期项目进行流程方案 1)设想项目流程,完成流程初稿 2)进行资金预算 2.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进行项目可行性进展分析 1)收集相关资料做理论支撑 2)根据项目内容列出项目进行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并作出对策方案 3.与辅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制定最终项目开展计划并在小组内分配任务 1)与主修心理的辅导老师徐进行交流,获取老师对项目流程初稿的改进方案 2)组内分配任务,做出mett软件测试方案(详情见下)中期(9月初11月中):以软件可行性测试为主 1.进行微表情软件mett学习 1)组内人员先学习软件的使用,自己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记录 2)在学习中总结归纳面试中会可能会遇到的微表情相关知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手册(解读微表情及读懂他人微表情后该如何相应的调整自己的言行) 2.问卷调查,编写问卷。寻求群众对项目的关注度为软件测试打下基础 3.开始测试,找关院不同年级的人分别进行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细则:1)一测:a.在毫无压力及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运用mett软件进行第一次测试,并记录成绩,根据成绩由高到低平均分成35组。留下成绩较差的三组2)二测:a.对留下的三组根据其成绩调整学习微表情的频率(以微表情知识手册为主,可依具体时间请徐老师做一些微表情沙龙等)b.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二测,并记录成绩C.针对不能分辨的微表情加大强度进行学习3)三测:a.训练结束后,进行第三次测试,并记录成绩;b.观察每一个人的成绩变化并记录。 4)测试进行结束后,联系职协,以职协的名义请一些老师来模拟面试官对测试者进行模拟面试活动。要求测试者合理运用微表情知识。面试结束后向老师得到对测试者的评价并反映给测试者。5. 结果与分析5.1前后测成绩的差异对被试运用METT训练的前测、中测、后测得分进行配对样本检验,检验结果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水平,后测分数明显高于前测分数(见表3),平均提高23%。表 1中测与前测的对比样本检验结果(下表)表 2后测与中测的对比样本检验结果(下表)表 3后测与前测的对比样本检验结果(下表)5.2不同性别被试在前测和成绩提高中的差异对男女被试后测较前测成绩提高分数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女生平均提升成绩(26.67%)明显高于男生平均提升成绩(17.5%)(见表6、表9)。表 4女生中测与前测的对比样本检验结果(下表)表 5女生中测与前测的对比样本检验结果(下表)表 6女生中测与前测的对比样本检验结果(下表)表 7男生中测与前测的对比样本检验结果(下表)表 8男生中测与前测的对比样本检验结果(下表)表 9男生中测与前测的对比样本检验结果(下表)6. 问题与讨论6.1 微表情训练工具微表情研究的早期阶段,研究者们都在关注构造有效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工具。2002年,微表情识别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Ekman研制出第一个微表情训练工具(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METT)。该工具包括前测、训练、练习、复习与后测。其中前测和后测成绩的差异,反映了被试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变化。但是,METT训练的跨文化有效性有待商榷。METT中的前测与后测均以JACBART为基础6,有可靠的信效度7,然而,以往研究都限于使用西方文化中的被试群体,所以我们不知道是否适用于其他文化中的人群。已有研究提示METT训练不是对所有人都同样有效8,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文化人群去优化METT版本,进一步推动微表情研究和应用的发展。6.2 微表情的生态学效度目前研究者构造出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测验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态效度,但将这些测验直接应用于预测现实中微表情识别的绩效依然存在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面部微表情往往还伴随人的各种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而对这些非面部表情信息的注意很可能会降低观察者对微表情的识别绩效9。在未来研究中,有必要加入言语和姿态等非面部表情信息,并探索综合利用各种表情信息的有效途径。6.3 微表情与意识的关系我们无从得知微表情是否完全是无意识的。Ekman认为,微表情是无意识的,但是目前没有任何实证研究对此进行考证。阐明微表情表达的自我意识性将深化人们对微表情表达本质的认识。6.4 微表情心理学在面试中的应用关于微表情在面试中的运用,面试者提供微表情和动作的识别方法与技巧对于提高人才招聘的针对性、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且有限的研究皆着重从求职者的视角进行分析,较为片面。若想将微表情心理学的生活化运用发挥到极致,我们需要全面研究该领域,将其完善。6.5 METT可提高被试微表情况识别能力通过分析20名大学生的前测、中测和后测得分可知,后测成绩较前测成绩平均提高达到23%。初步证明微表情训练工具(METT)软件对提高大学生被试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有效。然而本实验得出的被试微表情识别能力提高程度与Ekman所称的30%40%还有一定差距。训练不足可能是造成训练效果未达到较高水平的一个原因。另外,未达到1.5小时的训练时间可能也是成绩提高未达到30% 40%的原因之一。实验没有对被试使用软件的时间提出要求,实验中大部分被试使用软件的时间均在半小时左右,与Ekman所称的1.5小时相差较大。与此同时,有研究者也证明,METT并非对所有被试均有同样的效果。在Endres和Laidlaw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微表情识别能力的研究中发现,METT程序的训练只对具有较高临床交流技能的学生的微表情能力提高有效,而低临床交流能力的学生成绩提高并不显著。Swart和Aleman(2009)使用METT对高述情障碍特质者和低述情障碍特质者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说明,低述情障碍特质者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要高于高述情障碍特质者。因此,实验的提高程度未达到Ekman所称水平可能与被试的交流能力和述情障碍特质有关。6.6不同性别被试在微表情识别能力、成绩提高程度上的差异通过分析发现,被试的性别与被试前测成绩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在未接受训练的自然状态下,男生和女生对微表情的识别能力是处于同一水平的。Frank等人(Frank,Herbasz,Sinuk,Keller,& Nolan,2009)对METT训练适用人群的有效程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微表情识别能力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普通民众和从事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士也不存在差别。本实验发现,在METT的训练中,女生成绩的提高显著高于男生。其原因可能是:首先,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发展速度不同,女生通常要快于男生,生理发展上的领先也导致了心智程度的发展领先。心智发展成熟的个体,更善于人际交流,女生往往能够敏锐地觉察到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对象的言行举止。在训练的过程中,更敏感的人际知觉能力让女生对微表情识别技能吸收得更多。其次,为了获得更好的后测成绩,女生被试往往在实验过程中较男生更为认真,花费的训练时间也更多,这显然对提高其微表情的识别能力有益。7. 结论与展望随着微表情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微表情性质、识别过程和表达模式会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这个科技飞速迅猛发展的21世纪,如何将微表情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投入生活中去使用,离不开扎实的科学基础。而各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协同合作,都为研发基于微表情的自动谎言识别系统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10。如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领域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当微表情技术与VR/AR技术都发展到一定层面,就可以有机结合,人们就可以通过一副眼镜来体会面试场景,这样下去,必将有效地促进微表情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更广泛应用,不仅造福于参与各项面试的大学生们,还能为所有人民的生活带去便利。【参考文献】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5.2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1504刘晌.旧唐书杜遏M.北京:中华书局,19755 Ekman P. Telling lies: Clues to Deceit in the Marketplace, Politics and Marriage. 2nd Ed. New York: Norton, 2001.6 Haggard E A, Isaacs K S. Micromomentary facial expressions as indicators of ego mechanisms in psychotherapy. In: Auerbach A, Ed. Methods of Research in Psychotherapy.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66,154165.7 Ekman P, Friesen W V. Nonverbal leakage and clues to deception. Psychiatry, 1969,32: 8897.8 Henig M R. Looking for the li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2006,17: 4753.9 Schubert S. A look tells all.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2006,17: 2631.10 Henig, R. M. (2006, February 5). Looking for the li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October 23,2009, from .11 Ekman, P., & Sullivan, M. O. (2006). From flawed self-assessment to blatant whoppers: The utility of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behavior in detecting deception. Behavior Science and the Law, 24, 673686.12 Matsumoto, D. (2000). A new test to measure emotion recognition ability: Matsumoto and Ekmans JAPANESE and Caucasian brief affect recognition test (JACBART).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24,179209.13 Endres, J., & Laidlaw, A. (2009).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training in medical students: A pilot study. BMC Medical Education,9, 4753.14 Ekman, P. (2009). Lie catching and microexpressions. In C. Martin(Ed.): The Philosophy of Deception (pp. 118133).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5 Shreve M, Godavarthy S, Manohar V et al. Towards macro and micro expression spotting in video using strain patterns. In: Workshop on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Vision, 2009. 16.16秦向前.(2008). 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17吴奇,申寻兵,傅小兰.(2010). 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 心理科学18朱庆宏,谢威士,盛婷雯(2015)微表情训练工具(METT)对中国被试的有效性研究19周光明,张金林.(2008). 大学生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探究. 疯狂英语 ( 教师版 ),(04),8 10.20Ekman,P.(2 0 0 1). Telling lies : Clues to Deceit in the Marketplace , Politics,and Marriage . New York:Norton. Ekman,P.(2009). Lie catching and micro-expressions. In Martin,C.,(Ed.). The Philosophy of Deception (pp.118-133).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1Ekman,P.(2002). 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METT).Retrieved April 15,2009,from http:/. Ekman,P.,& Friesen,W. V.(1969).Nonverbal leakage and clues to deception. Psychiatry , 32 ,88 97. Ekman,P.,& Sullivan,M. O.(1991).Who can catch a liar? American Psychologist , 46 (9),913 920. Ekman,P.,& Sullivan,M. O.(2006).From flawed self-assessment to blatant whoppers:the utility of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behavior in detecting decep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牟定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医学影音学音学专业医学影像解剖识别模拟考核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医疗健康行业生物科技与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
- 2025年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技术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环保科技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能源研究报告
- 2025年口腔科学基础知识考核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通信行业通信技术与通信产业研究报告
- 2025年IT服务行业IT服务智能化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5年金融行业智能化风险管理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学校少先队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
- 核桃肽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储能技术》课件-3.各种类型的蓄能技术
- (2025)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附含答案)
- 工业厂区场地平整建设方案
- DB31∕T 1545-2025 卫生健康数据分类分级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课件
- 初中毕业证在哪里查询
- 九宫格智力数独200题(题答案)版
- GB/T 5796.4-2022梯形螺纹第4部分:公差
- 智能电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