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学案.doc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学案.doc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学案.doc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学案.doc_第4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 开国大典学案 主备人:张以五一、课前预习导学 1、读熟课文。 2、读读下列词语,并抄写下来。典礼 委员 政协 外宾 演奏 诞生 迎风招展 恩泽 按钮 瞻仰 飘拂 嗓音 副官 排山倒海 3、解释词语。开国大典: 迎风招展: 排山倒海: 就位: 城防部队: 肃立: 瞻仰: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 二、课堂学习研讨(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奏国歌 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 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五)、小结三、课内训练巩固 1、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读拼音,写词语。wi yun wi bn yn zu pio f ( ) ( ) ( ) ( )dn shn din ni zhn yn xi zh ( ) ( ) ( ) ( )3、 摘抄好词、好句。 4、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庄严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 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的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 (1).“这庄严的宣告”指的是 。 (2).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 排比 B 比喻 C 反复 (3).这段话中实写的是 ,想象的内容是 。实际与想象相结合,表现出这庄严宣告对中华儿女的重大意义。 、 二词则突出范围之广。 四、课外拓展延伸天安门,我该怎样爱你我是一朵遥远的白云,向这里飘逸;我是一粒失散的青砂,向这里汇集。我是一首绛紫的情诗,向这里凝聚;我是一颗晶莹的泪珠,向这里洒滴。天安门,我该怎样爱你呢?没有了:浮泛的颂歌,单纯的狂喜;没有了:天真的遐想,幼稚的新奇;我爱!我却像个懂事的孩子,从感情的风筝开始收理这爱的端绪。天安门,我该怎样爱你!这就是你的华表吗?天安门,我爱它,并不是因为它外表的华丽;这就是你的雕栏吗?天安门,我爱它,并不是因为它无暇的白玉。天安门,我该怎样爱你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逸( ) 凝聚( ) 浮泛( ) 遐想( )2、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遥远的( ) 失散的( ) 晶莹的( )( )的遐想 ( )的白玉 ( )的外表3、 思考并回答问题。(1) 诗的第一节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诗人爱天安门的原因是什么? 第27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学案 主备人:张以五一、课前预习导学 1、读熟课文。(查找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和毛岸英生平。) 2、读读下列词语,并抄写下来。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狂轰滥炸 3、解释词语。勋鉴: 殉职: 情不自禁: 踌躇: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 2、 课堂学习研讨(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3、 课内训练巩固1、 给加点字注音。踱步 步履 勋鉴 拟定 殉职 凑近 眷恋 瞬间 黯然2、摘抄好词好句。 3、近、反义词填空。近义词:慰问( ) 眷恋( ) 繁忙( ) 踌躇( )反义词:尊重( ) 踌躇(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的意思是。 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想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因为,后来他没有这么做,因为。 在文中找到描写毛主席心情悲痛的语句,写在下面。4、 课外拓展延伸读16段,完成下列问题。1 第一封电报的主要内容是:_2 这封电报的内容包含了两层意思,用“/”标出并归纳层意。1 2 3 4 5 第一层_第二层_3 按顺叙的写法,这部分的顺序应怎样安排?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_4 第5段第一句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心情?_5 用括号标出第5段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并说明其作用。_6 “一次次的分离”,具体指哪几次分离?_7 补出“这次怎么会”句中省略的内容。_ 读712段,完成下列问题。1 彭老总和金日成的两封来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愿和感情?_2 第9段第一句有什么表达作用?_3 第9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_4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对主席的这一批示你是怎样理解的?_5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_ 第27课 毛主席在花山学案 主备人:张以五一、课前预习导学 1、读熟课文。 2、读读下列词语,并抄写下来。石碾 簸箕 话筒 炊事员 沏茶 瓷碗 扫帚 3、解释词语。夜以继日: 操劳: 局面: 旮旯: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 2、 课堂学习研讨(一)导入课题(二)互动学习 1、引导并总结、出示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方法指导: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3、学习成果交流。 (三)延伸拓展 1、朗读: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 2、思考: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四)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3、 课内训练巩固1、 读拼音,写词语。Sh nin b j n mn y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