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包过班知识课件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1页
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包过班知识课件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2页
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包过班知识课件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3页
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包过班知识课件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4页
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包过班知识课件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1 第一节税收概述 一 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 税收的概念及作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国家职能 凭借政治权力 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 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税收作用 1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 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3 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 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2 二 税收的特征一是强制性 二是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最本质特征 它不同于国有资产收益 规费收入 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 它是税收 三性 核心三是固定性 国家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与征收比例 未经严格的立法程序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变更或修改征税标准 3 三 税收的分类1 按征税对象分类 1 流转税 是以商品生产 商品流通和劳动服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我国现行的流转税有增值税 营业税 消费税 关税 2 所得税 也称收益税 是以纳税人的各种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所得税属终端税种 体现了量能负担的原则 即所得多的多征 少的不征 无所得的不征 征税对象为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 成本 费用 准予扣除项目 我国的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4 3 财产税 是以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数量或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我国现行财产税主要有 房产税 车船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4 资源税 是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如 资源税 5 行为税 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 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我国现行的行为税主要有 印花税 车辆购置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5 2 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 工商税类 税务机关 关税类 海关 1 工商税类 除海关征收的以外 2 关税类 进出口关税 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 消费税 船舶吨税 6 3 按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 中央税 是指由中央立法 收入划归中央并由中央政府征收管理的税收 例如 关税 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 消费税 铁道部门 各银行总行 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地方税 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或授权立法 收入划归地方并由地方负责征收管理的税收 例如 营业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房产税 车船税 车船使用牌照税 城市房地产税 契税 土地增值税等 中央地方共享税 是指税收收入只配有中央和地方按比例或法定方式分享的税收 例如 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资源税 对证券 股票 交易征收的印花税等 7 4 按计税标准分类 1 从价税 以征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 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如 增值税 营业税 2 从量税 以征税对象的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 一般采用定额税率 如 资源税 耕地占用税 车船税 土地使用税 3 复合税 以征税对象的从价和从量相结合计税方法征收的一种税 如 卷烟 白酒的消费税 8 二 税法及构成要素 一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活动必须严格依照税法的规定进行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9 二 税法的分类1 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 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税收实体法 主要是确定税种立法 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税对象 征收范围 税目 税率 纳税地点等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税收程序法 是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 具体规定税收的征收管理 纳税程序 发票管理 税务争议处理等内容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10 2 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 可分为国内税法 按照属人属地原则 规定的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度 国际税法 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 条约 国际惯例 外国税法等 3 按照税收立法权限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 可以划分为税收法律 如 税收征管法 个人所得税法 税收行政法规 增值税暂行条例 税收规章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 等 11 三 税法要素 税收实体法要素 最基本的要素包括三个 纳税义务人 征税对象 税率1 征税人 是指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管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 税务机关 海关 2 纳税人 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法人 其他社会组织或自然人 扣缴义务人不是纳税人 纳税担保人也不是纳税义务人 3 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 是纳税的客体 在实际工作中也笼统称之为征税范围 不同的征税对象又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12 4 税目 税目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税的项目 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凡是列入税目的即为应税项目 未列入税目的 则不属于应税项目 制定税目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列举法 二是概括法 规定税目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了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 二是为了对不同的征税项目加以区分 从而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13 5 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计税金额 或数量单位 之间的比例 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1 比例税率 是指对统一征税对象 不论其数量多少 数额大小 均按同一比例征收的税率 如 增值税 营业税 城建税 企业所得税 14 2 定额税率 是指对单为征税对象规定固定数额 而不是采用百分比的形式 如 资源税 车船税 3 累进税率 是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 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即征税对象数额越大 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和超倍累进税率四种 15 超额累进税率 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 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 个人所得税 超率累进税率 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 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 16 6 计税依据 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 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 计税依据可以分为从价计征 从量计征 复合计征三种类型 1 从价计征 课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为计税依据计税金额 征税对象的数量 计税价格应纳税额 计税金额 适用税率 2 从量计征 课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为计税依据应纳税额 计税数量 单位适用税额 3 复合计征 征税对象的价格和数量均为其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 计税数量 单位适用税额 计税金额 适用税率 17 7 纳税环节 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例如 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 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 8 纳税期限 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可分为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 18 9 纳税地点 是指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地点 如 机构所在地 经济活动发生地 财产所在地 报关地等 10 减免税 1 税基式减免 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实现减免税 包括起征点 免征额 项目扣除 跨期结转等 起征点也称征税起点 是指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 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 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 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例3 10 免征额 是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即将纳税对象中的一部分给予减免 只就减除后的余额部分计征税款 19 2 税率式减免 是指通过直接降低税率的方式实现的减税 免税 包括低税率 零税率等 3 税额式减免 是指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实现减税 免税 包括全部免征 减半征收 核定减免率等11 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偷税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0 第二节主要税种 一 增值税 一 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增值税是以商品 含应税劳务 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按照 增值税暂行条例 的规定 增值税是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 修理修配劳务 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21 生产批发零售 101522 5 7所谓的增值额就是每一个环节附加的价值实际中采用间接的方法征税就是此环节缴纳的税减去上一环节所缴纳的税款 则增值税为15 17 10 17 22 按照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 可将增值税划分为消费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 1 生产型增值税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 或劳务收入 减去用于生产 经营的外购原材料 燃料 动力等物质价值后的余额作为法定的增值额 但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及其折旧均不予扣除 2 收入型增值税对于纳税人购置的用于生产 经营的固定资产 允许将已提折旧的价值额予以扣除 3 消费型增值税 现行 允许纳税人将购置物质资料的价值和用于生产 经营的固定资产中所含的税款 在购置当其全部一次扣除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23 二 增值税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人 是指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 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按经营规模大小 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 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 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所称会计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24 1 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 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 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 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 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 在50万元以下 含本数 下同 的 2 除第1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3 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非企业性单位 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25 三 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适用于除实行低税率和零税率及个别旧货适用税率以外的所有销售货物或进口货物及提供加工 修理修配劳务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实行按照销售额 不含税 和征收率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 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现统一为3 征收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 26 增值税低税率纳税人销售或进口下列货物 适用13 的税率 1 粮食 食用植物油 鲜奶 2 暖气 冷气 热水 煤气 石油液化气 天然气 沼气 居民用煤炭制品 3 图书 报纸 杂志 4 饲料 化肥 农药 农机 农膜 不包括农机零部件 5 农产品 金属矿及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零税率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 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27 四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一般采取税款抵扣的方法 间接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 其计算公式为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1 销项税额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 按照销售额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等于增值税销售额乘以适用增值税税率 28 2 增值税销售额 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 从购买方或承受应税劳务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一切价外费用 价外费用不包括下列项目 销项税额 销售额包括消费税或关税 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的 要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 按下公式 销售额 含税价 1 税率或征收率 29 3 增值税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 1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项目 1 以票抵扣 增值税专用发票 海关的完税凭证 2 计算抵扣 免税农产品 13 运输费 7 30 六 增值税征收管理1 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同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时限 2 纳税期限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 3日 5日 l0日 l5日 1个月或者1个季度 31 二 消费税 一 消费税的概念和计税方法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属于流转税的范畴 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 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 我国消费税有以下三种计税方法 1 从价定率 2 从量定额 3 从量从价复合计税 32 33 二 消费税纳税人在中国境内生产 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34 三 消费税税目和税率1 消费税税目现行消费税税目共有14个 烟 酒及酒精 鞭炮焰火 化妆品 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高尔夫球及球具 高档手表 游艇 木制一次性筷子 实木地板 成品油 汽车轮胎 摩托车 小汽车等商品 2 消费税税率消费税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35 1 从价定率应纳税额 销售额 税率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与增值税的规定相同 销售额 含消费税但不含增值税 与增值税的销售额一致 不含税 销售额 含税销售额 1 17 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一致 36 2 从量定额应纳税额 销售数量 单位税额 1 销售应税消费品的 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 2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 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使用数量 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 为纳税人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数量 4 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为海关核定的应税消费品进口征税数量 37 3 复合计征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 只有卷烟 粮食白酒 薯类白酒采用复合计征方法 应纳税额 销售额 或组成计税价格 税率 销售数量 单位税额 38 4 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扣除用外购 包括进口 已税消费品和委托加工收回已税税消费品 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在对连续生产出来的应税消费品计征消费税时 可以按当期生产领用数量计算准予扣除外购和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税款 增值税为购进扣税 39 五 消费税征收管理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生产消费品于销售时纳税 进口于报关进口环节纳税 金银首饰于零售环节纳税 纳税人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2 纳税期限 同增值税 40 3 纳税地点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 以及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 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 应当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由 受托方 向其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缴纳 纳税人委托个体经营者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于委托方收回后在委托方所在地纳税进口的应税消费品 由进口人或其代理人向报关的海关申报纳税 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 41 三 营业税 一 营业税的概念营业税是以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 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商品劳务税 营业税的特点1 以营业收入额为计税依据 税源广泛 大部分以营业收入全额为计税依据 2 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 税负合理 3 计征简便 便于管理 42 二 营业税的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 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为营业税的纳税人 加工 修理修配劳务属增值税征收范围 不属营业税劳务 单位或个体经营者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雇主提供的应税劳务也不属营业税劳务 43 三 营业税的税目 税率 9个税目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1 适用3 税率的行业 交通运输业 建筑业 邮电通信业 文化体育业 2 适用5 税率的行业 金融保险业 服务业 销售不动产 转让无形资产 3 适用5 20 的幅度税率的行业 娱乐业 44 四 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 营业额是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 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 基金 集资费 代收款项 代垫款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计算公式 营业税应纳税额 营业额 税率 45 五 营业税征收管理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下列预收款方式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1 转让土地使用权 2 销售不动产 3 提供建筑业劳务 4 提供租赁业劳务 2 纳税期限 分别为5日 10日 15日 1个月或1个季度 46 3 营业税纳税地点一般规定 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税务机关 特殊规定 建筑业劳务以及国务院财政 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税劳务 应税劳务发生地税务机关 转让无形资产 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税务机关 转让 出租土地使用权 土地所在地税务机关 销售 出租不动产 不动产所在地税务机关 扣缴义务人 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税务机关 47 四 企业所得税 一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 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48 二 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包括各类企业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 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不包括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 适用个人所得税 49 我国选择了地域管辖和居民管辖双标准 把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非居民一般只须就我国境内来源的所得向该国政府纳税 地域管辖 50 居民企业 1 依照中国法律 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 2 依照外国 地区 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只要企业满足 注册地标准 和 实际管理机构标准 两者之一 就属于中国的居民企业 如 外商投资企业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注册的公司 但实际管理机构在我国境内征收范围 来源于中国境内 境外的所得 51 非居民企业 1 依照外国 地区 法律 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 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场所的企业 2 或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 场所 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如 我国设立有代表处及其他分支机构的外国企业征收范围 一般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场所的 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 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缴纳企业所得税 52 三 企业所得税税率 53 四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 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 各项扣除 以前年度亏损1 收入总额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具体有销售货物收入 提供劳务收入 转让财产收入 股息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以及利息收入 租金收入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接受捐赠收入 其他收入 2 不征税收入 1 财政拨款 2 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 54 3 免税收入 1 国债利息收入 纳税人购买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 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 红利等权益性收益 3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 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55 4 准予扣除的项目 1 成本 企业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 转让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的成本 2 费用 销售 经营 费用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 税金 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企业缴纳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特别注意 增值税属于价外税 在应纳税所得额中不得扣除 4 损失 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 毁损 报废损失 转让财产损失 呆账损失 坏账损失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56 5 不得扣除的项目 1 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税后支 2 企业所得税税款 税后支 3 税收滞纳金 4 罚金 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银行的罚息可以扣除 5 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 6 非广告性质赞助支出 7 不符合国务院财政 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 8 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57 限额扣除 1 公益性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在年度利润总额12 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 年度利润总额 12 2 招待费 按实际发生额的60 扣除 但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五3 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 按不超过年销售收入的15 扣除 超过部分允许以后年度结转4 职工福利费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按合理工资总额的14 2 2 5 扣除 超过部分允许以后年度结转 58 6 亏损弥补税法规定 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 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 可以逐年延续弥补 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5年内不论是盈利或亏损 都作为实际弥补期限计算 例 某企业近7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该企业亏损弥补的正确方法 59 五 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1 纳税地点 1 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 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 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2 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 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应当统一核算应纳税所得额 2 纳税期限企业所得税按年计征 分月或者分季预缴 年终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 60 3 纳税申报按月或按季预缴的 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 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预缴税款 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 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并汇算清缴 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61 五 个人所得税 一 个人所得税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 自然人 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二 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包括中国公民 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 包括无国籍人员 和香港 澳门 台湾同胞 包括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 62 居民纳税人 判定标准 1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2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 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 一个纳税年度 的个人 纳税义务 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全部所得纳税 63 非居民纳税人 判定标准 1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2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 一个纳税年度 的个人 纳税义务 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在我国纳税 64 三 个人所得税的税目和税率1 工资 薪金所得工资 薪金所得 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为3 45 2 个体工商户 个人独资 合伙企业的生产 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 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5 35 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 税率为20 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65 4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 税率为20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 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20 30 40 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5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 股息 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66 四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 工资薪金所得 1 税率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2 计税依据 自2011年9月1日起 月扣除3500元 4800 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3 计征方法 按月计征 4 一般计算修改后的 个人所得税法 调整了工薪所得税率 级距结构 税率由9级调整为7级 取消了15 和40 两档税率 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 降为3 67 68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 经营所得 1 计征方法 按年计征 2 计税依据 年收入总额 成本 费用 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 税率 5 35 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4 计算 应纳税额 全年收入一成本 费用及损失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比照该税目征税 69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15000元的5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35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 70 3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 承租经营所得 1 计征方法 按年计征 2 计税依据 年收入总额 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必要费用是指月扣除额3500元 3 税率 5 35 的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