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竹笛演奏方法与教学研究.doc_第1页
浅析竹笛演奏方法与教学研究.doc_第2页
浅析竹笛演奏方法与教学研究.doc_第3页
浅析竹笛演奏方法与教学研究.doc_第4页
浅析竹笛演奏方法与教学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竹笛演奏方法与教学研究周口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张碧森摘 要:在竹笛演奏与教学中气息和音准是最重要的,气息是吹奏竹笛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调整、控制好气息,才能使之有推动力;在气息方面练习时一定要多加注意,从基本的练习开始都要严格的要求音准,这样才能使演奏的完整优美的旋律。关键词:呼吸;换气;音准;方法Play Method and Shallow Bamboo Fluters Teaching ResearchAbstract: In bamboo fluters play with teaching breath and inton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breath is playing bamboo fluters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only the adjustment, the control good flavor, can make a driving; When practicing in breath aspects must pay attention, from the basic practice starts to strict requirements, like this can make the consonant the integrity of the beautiful melody played.Key Words: breathing;transaired; method 前言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21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无论从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一、竹笛演奏时要注意的方法(一)换气换气,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在演奏中十分重要。换气方法得当,不仅能吹奏好竹笛,还能增强肺活量,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时横膈膜的运动会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吹奏好,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健康。笔者经常看见一些业余吹奏者大口大口的吸气,看起来吸进的不少,但是气息不长而且还累的不得了,一些并不是很专业的笛子教师,只是让小孩子一口一口的换气,但孩子却不知道正确的呼吸方法,所以经常是头昏、疲劳,慢慢地也就厌学了,最后放弃了。 要想把笛子吹好,同时不影响身体健康,那就得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使不吹笛子,不拿笛子,经常的练习一下呼吸,对身体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呼吸方法呢?(二) 竹笛演奏的三种呼吸方法1胸式呼吸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中上部和肋骨肌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气量,但横膈膜处于被动,肋间肌的伸缩受到约束,缺乏弹性,而且吹奏中气息不容易控制,一般初学者都是这种呼吸方法,往往因运气不当,就会感到头昏等现象。 2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横膈膜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吸气轻易,肌肉灵活,富有弹性,但是胸中上部处于被动,限制了气量,容易疲劳。3混合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公认比较好,它综合了前两种的优点,弥补了互相的缺点。其呼吸方法是: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部明显且自然地向四周扩张,后腰部和臀部微微向上提,但是多数初学者并没有正确掌握这种方法,普遍是腹肌不自然地向前鼓起,这实际上是腹式呼吸。“笛子演奏家陆金山老师这样描述,这样的气息好像灌暖瓶,从低向高处灌满,大量的空气贮于下方,这样的比喻很形象,可以有意识地感知气息的位置和方向。”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日常的一些动作,如大家哈哈大笑时,腹部会紧缩,笑久了肚子就会痛,这种“大笑”间的吸气大家好好体会,还有打喷嚏前那急速有力的深呼吸等等。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赵松庭老师把气息练习做了这样的总结:“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另外还有著名笛子演奏家愈逊发老师从多年演奏实践中总结出来一套有效的徒手操即气、唇、舌、指练习方法:第一,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至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尽量使横膈膜向下压,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吸为止。静止2秒钟后,再慢慢地吐气。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下垂于身体两侧,恢复到原位。气要吐尽,吐气时,口内发出“嘘嘘”声,到不能再发出“嘘”声为止,以检验自己的确是把气吐尽了,吸与吐,往返为一次,做16次。第二,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逐渐使横膈膜下压。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到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手心向正前,两臂猛地向前伸直,与此同时运用腹部的收缩机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气猛地喷出,要有爆发力,气流越急越好,最好将气一下喷完。重复16次。第三,双肩齐肩分开,膝微曲。两臂向左右斜做扩胸运动,然后微张嘴,以最快速度,猛地吸进大量的气,越多越好。再将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垂于身体两侧。与此同时缓慢地吐气,直到吐尽为止。重复16次。久而持之不仅能增大本身的肺活量,增强横膈膜及腹部机能的弹性,同时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极大的益处。以上本文从笛子的练气方法和对身体健康的角度做了详细的说明,随着竹笛的演奏和医学科学发展,可能会有更多新观点陈出,笔者只是针对目前状况给予了收集和总结,写出此文,为方便有兴趣之士学习和专业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望与同仁共勉。二、竹笛教学研究中最关键的问题音准是乐器学习者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因受竹笛本身结构、演奏者个人听觉或练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竹笛演奏时音准成为较难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把竹笛的音准解决好。(一)发声原理要解决竹笛的音准问题,首先要了解竹笛的发声原理,从中找到影响竹笛音准的几个因素。笛子的笛身一般为竹制,用浙江余杭一带的白竹,江西、安徽一带的紫竹做的笛子音色为上品。白竹做的笛子发音清晰、明快;紫竹做的笛子发音柔和、圆润。但并非所有的白竹或紫竹都能做出好的笛子,选料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竹笛的音准。笛子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它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笛子的发声是靠吹奏者呼出的气流与吹孔的边棱相碰撞而发出声音的。具体的说就是演奏者通过风门将气流呼出,呼出的气流撞击吹孔前沿壁被边棱分成向内、向外二股气流。气流50%进入笛内,另外50%在笛外,这样笛子就会发出基音。演奏者呼出气流的粗细、快慢,以及气流与笛子吹孔的角度,直接影响笛腔内空气柱长短粗细的变化,也就是说直接影响竹笛发音的音度变化。由此可见,“调整气流的速度以及气流的角度,是纠正竹笛音准误差的主要手段。根据这一物理现象,我们从气息的流向、流速、宽度等方面,做出准确要求,就能解决竹笛的音准问题。掌握了竹笛的发声原理,就找到了竹笛音准变化的根本原因。”(二)树立音准观念,提高听辨能力我们在进行练习或演奏当中,一定要有正确的音准概念,这样才能对所演奏的音高做以判断,并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听觉训练。在练习过程中,耳朵要始终监听着你所练习的内容,用耳朵评判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可以把耳朵当作自己的老师,对练习中的所有表现进行评判。在这一方面的练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一吹起笛子只顾练习乐曲或某种技巧,结果把音准抛得老远,或者干脆不去想音准。在吹奏之前,心理要有一个你所发出音的音准概念(音质、音品)。声音发出后,耳朵要立即鉴别发出的客观音高是否与主观预想的音高一致,如果觉得有差距,甚至差距很大,这时应马上调整直到理想为止。2.莫要只顾指法而不管音准。很多竹笛演奏者认为,只要指法正确,音准绝不成问题。竹笛本身构造有它的缺陷,就拿同一个调的笛子来说,在构造上,每支笛子的长短粗细,音孔的大小和孔距并不完全一样,吹奏出来的音并不一定每个都是完全精确的。比如用C调笛子吹奏小字2组升F和B这两个音时,我们指法正确,但实际演奏出来的音往往比标准的音高要低。所以说不要认为指法正确音准就正确,还需要用耳朵去听辨音准,并做出调整。3.不要只顾音色而忽视对音准的控制。音色固然很重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功练习,但在练习的过程中,音的准确度是前提,不要忘了好听的音色里包含有音准的因素。如果一味追求音色,而没有音准做保证的话,那音乐就无从表达了。4.在乐队当中一般是多个声部一起演奏,由于每个演奏者的吹法和控制力并不完全相同,要保持多声部演奏的音准都十分准确就更不容易了。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良好的音准观念,在演奏当中,不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要同时监听自己和他人的音准,时刻作出调整,使声音相互和谐相互抱团儿。这样,多个声部在一起演奏时,音准才能相对准确。(三)进行正确的技术练习我们由竹笛的发声原理了解到了气息的流速、流向、气息宽度等方面是影响竹笛音准的几个因素。由此可见,我们在练习当中对气流速度的控制和气流角度的调整是纠正音准误差的主要手段,这也是以技术解决竹笛演奏中音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出科学的、反复的练习。1.气流速度控制的练习气流的速度有缓急之分,缓则音高会降低,急则音高会上升,为了达到笛子的音准和追求最佳的音色,在吹奏低音时,气流的速度应徐缓,音越低气流越缓;在吹中、高音时,气流的速度则需逐渐趋急,音越高气越急。从低音吹到高音时,要加大力度和加快气流速度,从高音下到低音时,气流的速度也要自然地缓下来。如果吹奏跳进型的从低音到高音或从高音到低音,则相对不容易控制。如果不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流速,那音准就会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了。而有些演奏者不注意气流的控制与调整,在吹奏低音和高音时气流速度一成不变,或者在吹奏跳进音程时气流速度来不及调整,而这样演奏都会出现音准问题。因此,我们在练习中,一方面要进行从低音到高音,从高音到低音的长音练习和音阶练习,使每个音的流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多进行高低八度等跳进音程的练习,以训练迅速调整气流速度的实际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就能较好地把握对每个音的气流速度控制,从而对音准有所把握。2.调整气流角度的练习气流的角度是指演奏者的风门与吹孔夹角的角度。气流的角度扩大音准易偏高,角度缩小音准易偏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调整气流角度的方法来控制竹笛的音准。在吹奏强音或渐强的音时,要求气量逐渐加大,气速逐渐加快。假设气流角度不做任何变化,此时渐强的音容易偏高。我们可以通过逐渐向内转动笛子吹孔的方法,寻找相对缩小气流角度的位置,以此把握强音或渐强音的音准。在吹奏弱音或渐弱的音时,要求气量逐渐减小,气速逐渐减慢。假设气流角度不做任何变化,此时渐弱的音容易偏低,我们可以通过逐渐向外转动笛子吹孔的方法,寻找相对扩大气流角度的位置,以此把握弱音或渐弱音的音准。而有的演奏者在演奏中不能及时调整或者不会调整气流角度,这样演奏自然就会出现音准问题了,所以我们在这一方面要多加练习。我们在实际练习当中要把气流速度的控制与气流角度的调整,以及风门的调整结合起来练习,使之互相协调,紧密配合。多进行从弱到渐强再到渐弱的长音练习。在练习当中要做到在吹奏渐弱音时,气流量减少,流速渐缓,风门渐小,气流的角度逐渐增大;在吹奏渐强音时气流量渐大,流速渐快,风门渐大,气流的角度逐渐缩小。只有按这样的方法练习,方可使竹笛的音色音准都得以保证。要在实际演奏当中运用自如,真正做到强音不高不噪,弱音不低不虚,还要下一番功夫,进行长时间的练习。3.手指配合控制音准我们前面提到竹笛本身构造有它的缺陷,有的音即使进行气息的控制,有时音准还是有偏差,这时我们就需要手指的配合或改变原有的指法来控制音准。比如说“用C调竹笛演奏小字2组B这个音,在正常吹奏下,此音会偏低。因为在笛子制造时,如果此音调整准确的话,而降B这个音就无法准确奏出,所以要兼顾这两个音的音准,在制笛时就得把B音调的略低。”在吹奏当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气流,加快流速和增大气流角度来控制此音,但音准有时还会偏低。这时我们可以将右手第三指稍抬起一点(右持笛者),以此来控制,求得相对标准的音准。再比如说用C调竹笛演奏小字3组升F这个音,以前传统的演奏指法是六个手指全打开,用这个指法演奏时,无论我们怎样加以气息控制,吹奏出来的这个音往往还是偏低。如果在这个音上要进行弱奏的话,音准就更容易偏低了,而且音色也不好。因此,我们就需要改变以前的指法,用更为科学的指法来演奏此音。其新指法是全按第三、第四孔,第二孔按半孔,其他手指全打开。这个指法是我在广西艺术学院学习时,李海生教授在进行竹笛十二半音演奏与教学的研究当中,所独创的一个指法。这个指法的科学性在于,不但吹奏出来的声音明亮,而且音准容易控制。它的音准可调性很大,因为第二孔是按半孔,所以可用第二指来加以控制音准。这样,无论演奏强音还是弱音,音准就都能控制自如了。综上所述,要解决好竹笛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好的,对音准的训练是每时每刻的,而且是漫长的,它要伴随演奏者的演奏生涯。所以说,只有通过科学的理论引导,树立良好的音准观念,加以正确的技术训练(如气息的控制,手指的配合等等),从多方面全面提高对音准的把握与控制能力,才可能较好地解决竹笛演奏中的音准问题。结语以上研究论文根据我自幼学习竹笛自我总结,还有根据陈宝庭老师、李晓明老师、李海生教授学习时领悟到的结论。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竹笛分为梆笛与曲笛。派别又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陆春龄为代表,北派以冯子存为代表。无论南派北派都是以气息和音准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很好的控制气息才能够表现出笛子的音色,把握音准才能够演奏最完整、最优美的曲子。现在的许多少年儿童学习竹笛都以爱好为主,但也要在学习、练习时注意音准和气息,另外初学练习者也应该注重指法、站姿和手型。这样才能将竹笛自身的特点充分的表现出来。注释:1田可文.中西方音乐史纲要的远古时代管乐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第7-8页2蒋国基、董雪华.笛子入门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