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课PPT课件.ppt_第1页
如何备课PPT课件.ppt_第2页
如何备课PPT课件.ppt_第3页
如何备课PPT课件.ppt_第4页
如何备课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备课 1 题记 感悟的人生才能变得睿智 才能变得快乐 幸福 才能变得完美无憾 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 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 人生就像弈棋 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但不同的是人生还不如弈棋 因为任何人都没有再来一局的机会 2 案例一 米缸 老鼠和生命高度 案例二 有一个禅宗的故事案例三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第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居安思危 第二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有奋力拼博 才有我们的生存空间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滚滚浪潮 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如果现代教师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量 未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那么就会落伍 就会被淘汰 教育教学在改革 课程在变化 如果你不变化 就不能把握 变机 就无法生存 正如达尔文所说 得以幸存的既不是最强壮的物种 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 而是最适应变化的物种 第三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今天的生活是由我们过去的选择决定的 而我们今天的抉择将决定我们将来的生活 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成功简单地推断未来 更不能照搬前人的经验决定今天 3 交流话题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 重新认识备课二 备课的研究领域 关注教学基本要素三 备课的工作流程 明晰基本教学环节四 在继承中创新 改进备课的策略五 不同方式的组合 备课形式与要求六 教学反思 保障不断改进的 课后备课 4 所谓备课 其实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含义 狭义备课 是指教师认真研究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所面对的学生实际 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并考虑用哪些相应的方法 运用相应的资源 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目的是上好具体的一个单元或者一堂课 广义备课 是指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增加文化积累 不断总结与反思教学经验 通过增加专业储备 体现 终生备课 理念 目的上好所有课 以下主要论述 狭义备课 5 专题一在新课程背景下 重新认识备课 1 为什么研究如何备课 1 为什么研究如何备课 2 备课的重要意义3 备课与教学设计4 改进备课的几个新视角5 有效备课的原则与基础 6 1 为什么研究如何备课 现状分析 备课活动是就是最基本的教研工作 也是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最基本的教研活动 它要求就是根据新课程理念 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 在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 在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索学习上下功夫 在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7 2 备课的重要意义A 确立教学计划 便于统揽全局B 熟悉教学对象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学生 C 设计教学过程 保障有效教学D 克服紧张心理 增强教学信心 8 3 备课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物化经历 备课 教学设计 9 4 改进备课的几个新视角A 让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移 由教师转向学生 由教材转向学材 由教法转向学法 B 注意 教 与 学 的互动C 预设 要为 生成 留有余地 10 一堂体现 互动 特征的课 有以下多层次的表现 讲解 陈述 启发 自问自答 启发 师问生答 自主 生问师答 谈话 师生对话 课堂讨论 多项 探究性活动 11 5 有效备课的原则与基础加强对教材的科学分析做好对学情的客观分析认识自我的长处与不足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准备 12 专题二备课的研究领域 关注教学基本要素 2 1解读课程标准2 2分析教学内容2 3研究课程资源2 4剖析学生基础2 5了解教学环境2 6认识教师自我 13 2 1解读课程标准备课从备课程标准开始 方可居高临下备好课 上好课 1 课程理念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2 学科素养3 三维目标将课程的三维目标化为教学的三维目标4 教材 解读 吃透 超越 5 学习方式 14 教学内容分析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依据 所要解决的是学生 学什么 的问题 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即 如何学 的问题 可以保证教学中不遗漏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为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内容依据 1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2 梳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3 确定教学重点 难点4 确定教学内容的顺序 2 2分析教学内容 15 2 3研究课程资源研究课程资源 1 内涵与分类2 开发与利用 16 1 学习需要分析2 学生特征分析3 学习内容分析 2 4剖析学生基础 17 了解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中 对师生认知 情感和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教学环境直接作用于学科教学活动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 18 认识教师自我 1 认识教师自身的特征2 积极进取 扬长避短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A 发展教师自我提问能力B 提升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C 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有效性D 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E 不断超越自我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9 专题三备课的工作流程 明晰基本教学环节 3 1教学目标的制定3 2教学内容的处理3 3教学流程的设计3 4教学方法的选择 20 3 1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学活动的指南 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21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出现的问题远不止上面这些 我们把常见的问题少做梳理 归纳如下 1 照搬课程标准或教材目标 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将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转化为可行的教学目标 2 从应试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 即考什么就以什么作为目标 3 用一册教材 一章节或单元的 教学目标 代替一节课的 教学目标 4 没有阐述教学预期结果 而是把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作为教学目标 5 教学目标指向教师 对教师要做的事情进行陈述 而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 陈述期望学生发生什么变化 6 列举要达到的各种目标 但没有具体说明希望学生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7 局限在认知方面的目标 忽视了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方面的目标 较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 感受 体验 8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 空泛 无法观察 测量和评价的 9 过分强调 行为目标 的可见性 可测量性 而忽视隐性目标对学生发展的促进 22 制订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 1 制订教学目标常出现的问题与不足2 制订教学目标遵循的基本原则3 要凸显学科特点 体现学科特殊的教育功能 三维目标的制订方法 1 制订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 法2 制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方法 内外结合表述法 23 教学目标包含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可观察 可测量 可评价的具体行为 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围等 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学生能在5分钟内 朗读完课文 做到正确 流利 主体条件动词程度 A B C D 24 制定教学目标的步骤 1 目标分解2 任务分析3 起点确定4 目标陈述 25 下列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否存在问题 如果有 请指出问题在哪里 并作出修改 案例3 15 狼 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 培养语感 疏通文意 积极积累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言故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或悟出做人的道理 26 3 2教学内容的处理1 教学内容的整合2 教学内容序列的调整3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重组 27 3 3教学流程的设计1 常出现的问题无效 低效2 基本特征3 如何有效设计教学流程 28 3 4教学方法的类型 29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之间的优选关系图 说明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30 专题四在继承中创新 改进备课的的策略 所谓改进备课的策略 是指根据形势需要 针对传统备课有所发展的新的备课思想和行为要求 A 资源借鉴策略B 系统备课策略C 预设与生成策略D 同课异构备课策略E 反思性备课策略 31 资源借鉴策略 即通过借鉴他人已有的经验 形成自己的备课内容和备课成果 作用 1 有利于开启教师的专业视野和新思维方式 2 有利于教师利用前人或他人的经验成果来发展 3 有利于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在借鉴和继承中 积淀 和 创新 广采博览兼收并蓄 化 他人为自己 32 关于改进备课的资源借鉴策略的几种方式 能不断学习 吸取新东西 减轻教师的抄写负担 他人的公开资源被有选择地利用 避免重复低效劳动 常备常新 在资源化基础上更加个性化 求新求变 33 系统备课策略 从内容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加以理解 时间维度 常年备课学期备课周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内容维度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分析设计 选择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评价 34 专题五不同方式的组合 备课形式与要求 一 分类1 按人员角度 个体备课 集体备课2 按工具角度 电子备课 纸笔备课3 按次数角度 一次备课 多次备课4 按时间角度 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5 按范围备课 单元备课 课时备课6 按内容备课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检测课 活动课 信息交流课 实践活动课以上划分并非截然对立 35 二 常规教学下的备课形式与要求1 个体备课 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具有针对性 真正有价值的备课应该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 在完整理解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备课要求的基础上 思考与实践自己的备课工作 四结合 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 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 纸笔备课与电子备课相结合 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36 2 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与方法 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 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核心 A 四统一与一灵活B 两个注意C 四个误区3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37 思考问题 网上一则报道 说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 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 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模子 一样的导入 一样的话 一样的讨论 一样的过程 一样的调子 大家感到纳闷 询问后才知道 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 成果 请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38 专题六教学反思 保障不断改进的 课后备课 6 1教学反思的动因与类型6 2教学反思的内容6 3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与策略6 4对教学反思的反思6 5课后备课与教学有效性 39 教学反思类型 1 教学前 教学中 教学后2 课后 周后 期中 期末 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败之处 教学机智 学生的独特发现 40 课堂物理环境 包括课堂的布置 设备和材料 教室里的师生数量 座位的排列方式等 课堂中的物理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 课堂心理环境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氛围和师生互动的人际关系 它是师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保证 41 值得思考的案例 每个人都背负着厚重的十字架 步履蹒跚 艰难的找着目的地前行 42 途中 有一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 心想 这么沉的十字架 要背到什么时候才好啊 43 于是 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块 44 于是他奋力挥舞着砍刀 45 去掉一块的十字架 不再那么沉重 于是 他加快了脚步 46 于是 他又走了狠久 他又累了 他心想 十字架虽然砍了一小块 但还是太沉了 47 于是 他向上帝保证 让我再砍断一小块吧 我保证能够走的更好 48 于是 他又低下头 悠然的 又砍了一小块 49 于是 他又感觉到了轻松 他轻轻回首感谢上帝 50 于是 他不费吹灰之力的走在队伍最前方 他显得非常神气 悠闲地哼唱的歌曲 蔑视着周围奋力的人们 51 谁料 在前方不远处 赫然露出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 沟上没有桥 周围也没有路 这时候的他茫然的像个迷失深林的孩子 52 就在他焦急的时候 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 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 做成桥 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 53 于是 他也模仿这做了 只可惜 这个十字架确实很短了 54 于是 当其他人都在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 他却只能停在原地 垂头丧气 追悔莫及 这个时候 在他的脑海里回响着一句话 曾经有一块完整的十字架扛在我的肩上 我没有好好珍惜 直到需要它的时候 我才后悔莫及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啊 55 人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