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和供给方面PPT课件.ppt_第1页
教案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和供给方面PPT课件.ppt_第2页
教案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和供给方面PPT课件.ppt_第3页
教案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和供给方面PPT课件.ppt_第4页
教案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和供给方面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分配理论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分配 是指劳动 资本 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后得到的收入及其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分配理论即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 1 什么是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可分为两大类 中间生产要素和原始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原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消费者 包括劳动 资本 土地和企业间才能 中间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厂商 2 生产要素概述 要素价格决定理论是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构成全部内容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要素价格决定的主要理论基础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 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要素市场价格由供求共同决定 3 生产要素的需求的特点 一 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第一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 派生需求 deriveddemand 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 联合需求 jointdemand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相互配合 综合作用 4 从前 有一个地主非常贪婪 对待雇工非常刻薄 张三去给地主打长工 地主说 我们有言在先 如果你辞职不干 我不但不给你工钱 还要割掉你的鼻子 如果我辞退你 你就割掉我的鼻子 张三答应了 一天 地主对张三说 今天 你把我的100亩地从头到尾耕一遍 张三拿起锄头 从地的这一端到另一端锄了一条线 就坐下休息了 地主见了大怒 说 这就是你耕的地吗 张三说 我照你的吩咐从头到尾耕了一次 瞧 那条线不就是吗 地主很生气 但又不敢辞退他 又有一天 地主和地主婆要去岳父家 让张三提前几天去通知 准备好酒菜和床铺 张三赶到地主的岳父家 说 我家老爷和太太马上就到 他们得了一种怪病 医生说只能吃生虫的面 睡在地上 地主夫妇到了 岳父用生虫的面招待他们 还让他们睡在地上 事后 地主知道是张三捣的鬼 决定赶走张三 他对张三说 只要你愿意自动离开 不割我的鼻子 我给你100块大洋 张三答应了 他拿了这笔钱 开起了小店 过着不愁吃喝的生活 5 从故事 地主和长工 中 我们可以形象地认识到生产要素的两大特点 张三和地主相互仇恨 都想割掉对方的鼻子 置对方于死地 既然如此 他们为什么非要走到一起来 彼此离不开对方呢 原因很简单 这是由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的需求 张三拥有劳动 地主拥有土地 但仅凭劳动或土地都生产不出粮食 只有当劳动和土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 尽管地主非常仇恨雇工 但他还是离不开雇工 因为他并非对雇工本人感兴趣只是对雇工提供的劳动感兴趣 只有劳动才能使他的土地生产出粮食 6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 MC仍适用于要素市场 即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要素成本MFC 即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使用而增加的成本 7 边际收益产品MRP 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即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能增加的收益 MR是对产品而言的 反映了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MP是对要素而言 反映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8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若厂商的MRP MFC 即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增加的成本 于是增加要素的使用量以提高利润 同时 随着要素使用量的不断增加 按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其边际产量下降从而导致边际收益产品也下降 另一方面 边际要素成本会上升 最终达到MRP MFC 9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 MRP MFC 对于完全竞争市场 由于MR P 所以MRP MR MP P MP VMPVMP称之为边际产品价值 是MRP的一个特例 即当MR为常数时 产品价格与要素的边际产量的乘积 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的条件 VMP W 10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VMP即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1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结论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是重合的 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该结论意味着 当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变 这依赖于两个潜在假设 1 产品的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2 要素的边际产量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12 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当劳动的价格下降时 厂商增加对劳动的使用量 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产品的价格下降 产量上升产品的价格下降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移动 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移动 13 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14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卖方垄断 即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 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 在产品市场上 产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因而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在要素市场上 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15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因此 在卖方垄断情况下 MRP W 16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买方垄断 即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 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完全竞争者 在要素市场上 要素的市场供给曲线就是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17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18 1 边际生产力 MP 也称边际生产率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或所带来的收益 若以实物来表示 称为边际物质产品 MPP Q L 边际物质产品与价格相乘 即为边际产品价值 记作 VMP VMP P MPP 若以收益来表示 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MRP TR L MR MPP 19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商品价格和边际收益相等 故此时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即VMP MRP 注 产品价格 10美元 20 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 其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因此 生产要素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1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本章重点与难点 效用最大化的要素供给原则劳动供给曲线的论证土地供给弹性为0的特征及原因基尼系数 22 生产要素供给概述 要素供给分析的有关问题要素供给者的分类及其最大化行为 1 中间要素的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许多将要再次投入生产过程的中间生产要素 这类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2 原始要素的所有者 消费者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 原始生产要素 这类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 这类要素供给具有一个特点 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 资源 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既定不变的 例如 消费者拥有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 其可能的劳动供给不可能超过这个数等 23 生产要素供给概述 cont 2 供给问题由于资源是固定的 消费者只能将其拥有的全部资源的一部分 当然 这部分可以小到0 也可能大到等于其资源总量 作为生产要素提供给市场 全部既定资源中除去供给市场的生产要素外 剩下的部分可称为 保留自用 或简称为 自用 的资源 因此 所谓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 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 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 要素供给 和 保留自用 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 24 要素供给原则 效用最大化原则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 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 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 要素供给 和 保留自用 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 以获得最大效用 那么 怎样分配才能使效用达到最大呢 25 要素供给的基本原则 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 作为 要素供给 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 保留自用 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26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通过供给生产要素以获得收入 从而获得效用 因此 要素供给的效用是 间接效用 设要素供给增量为 L 收入增量为 Y 而由收入增量所引起的效用增量为 U 则 U L U Y Y L 取极限值得 dU dL dU dY dY dL 27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cont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收入的边际效用 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 当消费者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 他所提供要素的多少不影响要素的市场价格 此时 要素的边际收入 dY dL W 等于要素的价格 因此 上式可以简化为 dU dL W dU dL 28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假定自用资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 用L表示自用资源数量 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dU dl 它表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29 要素供给原则 序数效用论 要素供给原则消费者供给要素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 那么 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条件 作为 要素供给 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作为 保留自用 的资源的边际效用 即 dU dl W dU dY约束条件 Y W l W L 即 从要素供给中得到的收入 总资源价值 30 在切点上 有预算线的斜率 L l Y W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dY dl 在切点上 肯定有dY dl W 31 资源供给的边际替代率 dY dl 表示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愿意放弃的收入量dY dl W 表示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愿意减少的收入量等于他实际所必须减少的收入量 32 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 对于整个市场而言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一般产品的供给曲线一样 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但是由于不同生产要素各具特点 因而他们的供给曲线有时并非正斜率曲线 特例 33 要素供给曲线 34 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地租理论利润理论 35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定义 1 消费者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为24小时 8小时睡眠 16小时 消费者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劳动与闲暇 而闲暇时间只是用来享受 而不用来干家务 最终归于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就是消费者如何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36 劳动的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37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的 当W较低时 随着W的上升 消费者将减少闲暇 增加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当工资涨到W1时 劳动供给量达最大 继续增加工资 劳动供给量不增加反而减少 劳动供给量从W1处起开始向后弯曲 38 替代效用与收入效用 劳动供给与闲暇的需求存在着反方向变化关系 我们可以把工资视为闲暇的机会成本或是闲暇的价格 劳动的替代效应指的是 工资率越高 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 劳动者就愈愿意用多劳动来代替多休闲 换言之 工资率上升时 不劳动 闲暇 所蒙受的损失要大 即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大 因此 劳动者会以多劳动来代替闲暇 39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劳动的收入效应指的是 当工资水平提高时 减少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其收入水平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 以至于闲暇增加带给他们的满足要大于收入增加带给他们的满足 因而劳动者不愿意增加工作时间 40 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 哪种效应更大则要看工资水平的高低 在工资水平较低时 替代效应较强 工资的上升会诱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时数 在工资水平较高时 收入效应较强 这时工资上升允许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不影响其生活消费水平 因此 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41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结论 随着闲暇价格的上升 闲暇需求量究竟是下降还是上升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大小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 闲暇需求量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减少 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 闲暇需求量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增加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 通常收入效应要小于替代效应 但闲暇价格变化的有时也会超过替代效应 当工资处于较高水平 此时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会很大 从而可以超过替代效应 因此供给曲线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开始向后弯曲 42 劳动的供给 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原因 1 替代效应 W L 2 收入效应 W L 43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与工资率的形成 劳动的供给曲线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 现有的工人也许提供较少的劳动 但高工资也吸引进来新的工人 因而总的市场劳动供给一般还是随着工资的上升而增加 从而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44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与工资率的形成 均衡工资率的确定由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和产品的边际收益递减 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通常总是向右下方倾斜 45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与工资率的形成 影响劳动供给曲线的原因有 1 财富 较大的财富增加了消费者保留时间自用的能力 减少了劳动供给 2 社会习俗 例 日本 印度等国妇女不能参加工作 3 人口 例 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 人口负增长 减少了劳动供给 所以引进劳工 46 工会提高工资的方法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减少对劳动的供给最低工资法 47 1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支持提高劳动生产率支持产品涨价鼓动政府实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48 2 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对移民的限制最长工作时间的立法禁止使用童工强制退休 49 3 最低工资法 50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所有者如何分配土地的使用才能使其效用达到最大呢 土地资源同样面临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两处用途 但一般认为 土地的消费性使用只占土地的一个很微小的部分 因此在分析土地资源时一般假定土地所有者自用土地的效用为0 因此 土地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 51 土地的供给曲线 52 均衡地租的决定 如果假定土地没有自用价值 则单个土地所有者土地供给曲线为垂直线 故市场的土地曲线变称为垂直线 53 均衡地租的决定 由于此时土地的供给曲线垂直且固定不变 故地租完全由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 而与土地的供给曲线无关 它随着需求曲线的上升而上升 随着需求曲线的下降而下降 如果需求曲线下降到D 则地租将消失 则等于0 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少 供给不能增加 如果给定了不变的土地供给 则地租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土地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4 租金 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 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 因而地租只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关 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 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55 租金 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准租金 由于厂商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不能变动 其固定生产要素对厂商来说就是固定供给 它不能从现有的用途中退出而转到收益较高的其它用途中去 也不能从其它相似的生产要素中得到补充 这些要素的服务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也类似于租金 通常被称为 准租金 正式的定义为 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支付 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56 租金 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57 租金 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指支付给生产要素的超额报酬 以及报酬中超过为得到要素的某种服务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部分 称为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 供给曲线越陡 经济租金越大 当供给曲线垂直时 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 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58 第三节资本的供给曲线与利息的决定 一 资本的特征 1 总量是可变的 区别于劳动和土地 2 资本是可以增值的 3 在生产过程中被作为投入要素长期使用 4 资本的供给来自与消费者的储蓄 5 资本的需求问题可以看作是厂商的投资决策问题 59 二 利息 interest 利息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 为什么使用货币资本要支付利息 利息是人们牺牲目前的消费所得到的报酬 60 资本的价格通常称为利息 利息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 Z P若资本价值本身发生变化 则利率的公式改为 Z P P P为资本价值增量 61 对于不同的资本来说 他们的价值或年收入可能不相同 但他们的比率却有趋于相等的趋势 因为 当一个利率高时 人们将去购买它 从而它的市场价格即资本价值被抬高 利率将下降 直到它与其它资本的利率相等为止 62 二 利息率 rate 的决定 1 资本的需求 对可贷资金的需求 1 家庭需求 借钱 消费 2 企业需求 借钱 投资 3 政府需求 借钱 平衡财政政府投资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 63 2 资本的供给 1 家庭供给 来源于家庭储蓄 收入 利率 2 企业供给 来源于企业的储蓄 3 政府供给 来源于政府增 减货币供给量的权利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 64 假定利率为4 每人每年在储蓄帐户上存1000美元 在年末 将得到40元利息 如果利率增加到10 人们将以三种方式做出反应 1 现在享乐 当年储蓄更少而花费更多 一个人只需储蓄946美元 一年后就可以获得超过1040元的钱 所以今年就多出54 1000 946 美元用于享受 2 以后享乐 当年存相同数目的钱 而下一年花更多的钱 这样下一年将多出60美元供享乐用 3 以后更尽情地享乐 当年存更多的钱并在下一年花更多的钱 例如一个人存款1200美元 在下一年将得到1320美元 这样会多出280美元用于享乐 65 资本的供给 由于资本所有者拥有的资本数量是可变的 因此要讨论资本的供给问题 就要先确定最优的资本拥有量 一个资本拥有者要么进行当前消费 要么进行储蓄以增加资本拥有量 因此 资本最优配置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问题 66 资本的供给 67 利率提高 由于替代效应 消费者减少今年消费 增加明年消费 即利率的替代效应使储蓄增加 利率的收入效应则使储蓄减少 68 资本的供给曲线 就一定时期而言 资本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但在长期里 随着利率的上升 资本供给曲线不断向右推移 69 均衡利率的决定 资本的需求 厂商的投资决策 预期利润率和利息率以及投资风险均衡利率的决定 70 第一 利息能诱导和增加储蓄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资金的投入 因而储蓄是发展经济的关键 储蓄实际上是把本来可能直接用于消费的资源解放出来 使它们用于生产生产资料 看起来利息诱导储蓄是增加货币供给 实际上是增加资源供给 第二 利息的作用在于把资本的需求约束在可行的限度内 如果能够免费地获得资金或资本 人们对它的需求将是无限的 但是资金的供给 资本品的供给总是有限的 如果没有来自利息的约束 则社会对资本品或资金的需求将大大超过可能有的资源而使整个经济过度紧张 利息的作用 71 第三 利息率执行着配置资源的功能 国民经济个部门都需要发展 都需要资金或经济资源 但是多少资源用于某一行业 多少资源用于某些原有产业的设备的更新 又有多少资源用于修建码头 仓库 桥梁和住宅 资金如何分配更有效率 利息率在这些分配过程中起着作用 任何一个项目 只有当其得益不低于利息时 主办人才借得起所需资金 才能进行这个项目 如果不然 则必放弃这个项目 因此 资金市场的利息率如同一个裁判 在各种投资项目面前树起一个界碑 凡是投资收益率高于利息率的项目就能成立 否则不然 这就为资源流向何处提供了调节机制 72 第五节利润理论 一 正常利润的决定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 是企业家进行经营管理的报酬 因此 正常利润是厂商成本的一部分 一般为正 73 二 超额利润的来源 又称经济利润 它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1 利润是承担风险的报酬 2 利润是创新的结果 3 利润是垄断的产物 74 超额利润是对企业家可能遭到失败的赔偿 风险是从事事业时失败的可能性 由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可能发生错误 风险普遍存在 由于自然灾害 政治动乱以及其他偶发事件的影响 市场供求关系也常常会发生难于预料的变化 从事生产经营的厂商便会面临意想不到的风险 这样厂商就要求以超额利润形式使承担风险的经营活动得到补偿 75 2 超额利润是社会对创新者的奖励 是社会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种理论根据熊彼特的 创新理论 来解释利润的产生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它包括五种方式 第一 引进新产品 第二 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第三 开辟新市场 第四 获得新材料的供给 第五 采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76 这五种方式均可产生超额利润引进一种新产品可以使这种产品的价格高于其成本 从而取得超额利润 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若产品仍按市场价格出售 厂商便可得超额利润 而开辟新市场和获得新材料则既可能因降低成本 也可能因提高价格而获得超额利润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因此 由创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是社会对创新者的奖励 77 3 利润是垄断的产物 垄断可分成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两种 卖方垄断是指厂商在销售产品时可以抬高价格 损害消费者利益 攫取消费者剩余 而获得超额利润 买方垄断则是指购买者 厂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