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范文 暑假文学写作培训日记.doc_第1页
日记范文 暑假文学写作培训日记.doc_第2页
日记范文 暑假文学写作培训日记.doc_第3页
日记范文 暑假文学写作培训日记.doc_第4页
日记范文 暑假文学写作培训日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暑假文学写作培训日记 7月13日 星期日 晴 第一日。 这样灿烂的阳光在夏日里并不是一件让人十分惬意的事情,但我的心情依然是喜悦的。在巴中枣林的高速路口,我终于找到了xx姐姐单位的车,和惠主任一同在司机五哥的一路护送下顺利到达达州。 达州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这从几年前还很熟悉达州,而今天一下高速就迷路了的五哥身上体现了出来。接下来的事情,让这次忐忑的达州之和在我的心目中瞬间明亮了起来问路时巧遇一们顺路的达州帅哥,他一路走走停停,带着我们行至莲花湖附近才离去。尽管由于道路施工,我们最终以20元的代价打的从城市另一面最终到达莲花湖,但这份来自陌生城市的热情和纯朴依然触动了我。 安顿好了住处,和同行的文友一起出去转悠。偶遇欣蔓姐(晓红),虽然同处巴中,亦很喜欢欣蔓姐的诗,却与她素未谋面。我很自来熟地跟她打招呼,她打量我片刻,迟疑道:“你就是南江的杨燕吗?”我笑笑道:“是。”于是两个爱美的女人就开始在莲花湖宾馆门前拍照。 接下来遇到另外一些慕名以久的文友,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和大家一起沿着莲花湖畔的堤坝观了一程景,在这样环境清幽风景秀丽的地方,一路且聊且行好不自得。 行至长长的河堤,正是夕阳晚照,半边夕阳半边晚荫,堤上的一排电线杆在夕阳余辉之下显得更加颀长,就像一列消瘦的琴键。 到了晚上,xx姐才从重庆到达莲花湖。xx姐是一个很优秀的女人,希望接下来的几天可以和她一起愉快地度过。 后来的事情不再细述,认识了一些久闻大名的文友。如果能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些文友,我想应该是,有些是“闻名不如见面”,而有些是“见面不如闻名”吧。 总之,接下来的六天五夜,莲花湖畔不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有什么插曲,一切还未可知。 14日,晴。 第二日。 上午是开班仪式,初步了解了一些领导、老师及文友。总体看来是藏龙卧虎,而无聊者亦偶有之。 下午是xx老师的讲座。xx老师是当代公认的最著名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有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诗人钟鸣将他与黄翔、北岛并列:“看看黄翔、北岛、xx这三只共和国的颧骨吧!一种高傲的贫瘠,笨拙地混合着时代的忧伤。” 先让我们来欣赏他的一首诗夏天还很远吧,这首诗他在讲座里提过一段,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夏天还很远 一日逝去又一日 某种东西暗中接近你 坐一坐,走一走 看树叶落了 看小雨下了 看一个人沿街而过 夏天还很远 真快呀,一出生就消失 所有的善在十月的夜晚进来 太美,全不察觉 巨大的宁静如你干净的布鞋 在床边,往事依稀、温婉 如一只旧盒子 一个褪色的书签 夏天还很远 偶然遇见,可能想不起 外面有一点冷 左手也疲倦 暗地里一直往左边 偏僻又深入 那唯一痴痴的挂念 夏天还很远 再不了,动辄发脾气,动辄热爱 拾起从前的坏习惯 灰心年复一年 小竹楼、白衬衫 你是不是正当年? 难得下一次决心 夏天还很远 只欣赏,不评论。 总之,开班仪式一看到有他,我就激动万分。这真真是一个最合我意的开头。 一件旧白t恤,一条脚边已经起须的旧军绿色长裤,一个双肩背包,一副黑边眼镜,一张平静低调而略带孤独的脸这就是xx老师。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大师的架子,却让我在见到他的那一刻腾地肃然起敬。这堂课xx老师讲述了新诗的现代性、民族性和语言问题。xx老师站在理论的高度,从诗人的使命出发,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听得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课堂上的时间太短太短,我有好多好多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请教他。唯一的期待就是课后的时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寻个时间向他认真请教,细细长谈。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7月15日,晴。 第三日。 一早就听说xx老师已经走了,顿时浑身上下力气全无。诗歌是我此行的最大梦想,而我有太多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做,比如合影,比如签名,比如认真请教,细细长谈。可能这就是近乡情怯吧,昨天晚饭后本有时间,却始终提不起勇气,现在他却已经走了 来不及细想,已经上课了。今天上午是彭xx老师的课,虽然我仍沉浸在xx老师离开的忧伤之中,又想到文学是相通的,既然来了,也好好听听其他老师的课,或许也能有些许收获。 彭xx老师是著名的学者、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同时是湖南湘西的一个土家族人,和我们四川有着相同的语言。尽管他是从小说的角度来讲课,尽管我只是抱着听一听的心态来听课,却刚上课就被他的思想所吸引。他说,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文学创作者,我们要为这个时代传播“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美德。这是最基本的创作良知,不要在作品里种鸦片,贩毒素,害生灵。要激恶扬善,激浊扬清,要为时代心怀苍生、悲悯大地。 我想,一个这样心怀苍生,悲悯大地的人,不管他是作家还是诗人, 都是一个高尚的人。他的作品至少是高尚的。接下来的课程印证了我的想法。一本长篇散文娘让我认识了一个爱文学不爱江山的作家,一个失去至亲后追悔莫及的孝子,一个强调真实大于虚幻的讲师。没有他,我们就看不到娘这样优秀的传播中国文化的,在国内引起轰动,甚至可以影响西方思想观念的作品。没有他,我们也许就看不到山楂树之恋这样纯美的电影。他成就了文学,文学也成就了他。如果他不是有高尚的思想,博爱的情怀,如果他不是有对文学执著的热爱和坚守,我们的文坛会失去一位优秀的大师,我们的国家会失去一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而拥有的只不过是多了一个政客而已。 他的讲课自始至终都是掌声不断,学员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文学无与伦比的魅力,看到了坚守文学的希望与决心。有了xx老师的前车之鉴,我毅然决然地请求与他合影。我说,当我在以后的文学道路上动摇的时候,我就看一看跟您的合影,我就看一看您的亲笔签名。 同时,娘这本书我推荐给所有的朋友,不管你是哪个群体,什么职业,都一定有巨大的收获。 下午是社会实践,我们在班主任和达州市作协的带领下参观了达州市博物馆和张爱萍将军的故居。这一段写起来比较繁杂,只拣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二点入记。给我冲击最大的当然要数恐龙化石,不描摹,不叙述,直接上图。 其次是红军文化,这一点主要从张爱萍将军的故居展开来说。(故居照片以后补上。)这次探访张爱萍将军故居,让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这位伟大的将军。原来他不仅是著名的将军诗人,还是摄影家、书法家。 张将军算得上那个年代的富二代,现在的富二代们,你们能向张将军学习学习吗?征服人心的,不是金钱、地位、权势,而是一个人的高尚人格和思想。 16日,失记。失记的不是时间,而是事件的先后顺序。 忘了具体时间了,就单独来说说刘xx老师的课。 刘xx老师是当代著名作家,湖北黄州人。也许这些都很抽象,但他获得过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天行者和最新出版的蟠虺非文学界的朋友至少会略有耳闻。 因为大家学习了几天,比较疲乏,加之老师是以漫谈+慢谈的形式来讲课,初听刘xx老师的课就有点容易打瞌睡了。但听进去了之后,发现了很多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和创作要点对我们创作的作品是否优秀至关重要。他认为“文学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边疆”,他认为文学应该向后看,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品质。而作家应当具有一双慧眼,能够看到被历史掩盖的真相,作家的历史使命就是给同时代的人和后人留下关于历史真相的另外范本。期间,更是谈到了一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这些就不是单纯的文学创作了,还关乎文学的价值、高度和思想。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这一日仿佛专门安排了时间交流、讨论,不过给我的印象不深,被大脑过滤掉了。失记。 再谈谈晚上。晚上是联谊,这是必记的。 像我这样一个爱好广泛,兴趣多元的人,怎会对联谊没兴趣呢?不过,由于时间和流程问题,我报的节目还没有来得及表演就已经结束了,有些微的遗憾。我最喜欢听xx姐朗诵我的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我也是今日才得知她还学过播音,十分艳羡。且经过几天的相处,发现我们在生活态度上出奇的相似,这不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良师益友么? 闲话少述,发几张让我印象最深的图片。 这个组合是不是有点抢镜? 最让我感动的一位老人,应该是年纪最长的一位旁听学员。在这样的年龄还能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尊敬。 还有这位瘳老师,他演唱的是卓玛,是不是有点感觉? xx姐。 就是这个哥们,上来就问好:“各位美女好!”接下来:“我的节目表演完了。”名符其实,有才。这个表演让他收获了一大批女粉丝。 这一张也放上来,除了表演,其重点在于各具特色的观众。 17日,依然晴。 只记得xx老师的讲课,其余失记。 xx,本名xx,自述故乡名为“一只船”,因此改为xx。他的文学成就不一一赘述,问百度就成。他的课,是我笔记记得最多的,句句都是经典。 xx老师的课容量很大,从文学到艺术都有深刻的分析与讲述。正如他的题目交叉跑动从小说到诗歌。他说“诗歌是艺术的先觉”,他说“我是黑暗中那大雪纷飞的人”,他说“艺术没有既成出土的那一天”,他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让我在选材上受到了一些启示。 这些都是文学理论,或者说是创作经验,而比这更重要的东西是他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新闻人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远胜于作品本身的,触动灵魂的品质。他是一个和平年代的战士,文学在他手中不光是艺术,还是一柄利剑。轰动一时的“小芳案件”,保卫“一只船”的尊严,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力量和一个战士的爱与尊严。同时也了解到了他的家乡,勾起了黄河的那些濒临消失的古老文化。还有他对汉字的深沉的爱,为他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发自肺腑的尊敬,也让我对文学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在大厅休息的时候偶遇xx老师,当了一盘狗仔,拍到了一张颇具大师风范的照片。 下午是向荣老师的课。 向荣老师是著名评论家,他是从评论的角度来谈“小说之死和小说的不朽的精神”。揭示了当今小说的现状,“小说之死”的理论,以及小说(文学)不朽的精神,并进一步探讨了小说与电影的一些联系。总结:除非有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能取代文学的所有功能,小说才会消亡。 因为向荣老师是从评论的角度来谈,并不单纯是说他自己的观点,因此不再一一详述。 以一个流水账的回忆来结束今日。 惠主任出差去了,xx姐也回重庆去了。晚上在农家乐聚餐,感谢广安文友的热情。其余失记。 18日。 坚守到最后一日,有即将归家的喜悦,也有离别惆怅。 吃过早饭,文友们三三两两陆续离去。9点整,结业仪式正式开始了。 领导讲话,学员发言。也并非全无亮点,下面这个旁听的小妹妹就以诗的形式进行了汇报。语言朴实,情感真实,还有音韵美,狂点100个赞。 下图是我们巴中的纯爷们儿,按他的说法就是“我一发言会议就结束了,因为我把后面人要说的话都说完了”。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不过,纯爷们儿发言结束以后,还有另一位美女学员,她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