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技能浅谈.doc_第1页
小学教师技能浅谈.doc_第2页
小学教师技能浅谈.doc_第3页
小学教师技能浅谈.doc_第4页
小学教师技能浅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老师的建议谈谈教师应该如何批评学生作为一名老师所要知道的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摘要(陆续更新中)教师应该如何表扬优秀是教出来的美国优秀教师的55条班规数学教师新手备课十问给老师的建议一 r_=Yrj;=M 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b_p;6P& L Ft1X#dF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先让自己的心绪放平静,不要因为班级状况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好而感到突然和失望,要知道,学生并不会因为来了新老师而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他们还小,自己的平静能让学生也渐渐平静下来,不再浮躁。)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泛泛而谈等于白讲,平时的表扬和批评也是这样,千万不要因为给某些孩子留面子而自己在讲台上发一通恼火,学生坐在底下不知道讲谁,效率极低,没犯错的孩子会觉得受了委屈,犯了错的孩子会钻了空子。),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X_C%_. _Lr_c_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再无效,迅速(较快的速度能给孩子紧迫感,也能让他们印象深刻,这也是一种肢体语言。)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一定要告诉他们站起来的理由)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心中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说这话的时候,要一本正经,但不能蔑视,目的只是给孩子敲响警钟,而不是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她的印象不好,说这句话的语气真的很重要。而且,名字必须记住,有很多老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只把它当成吓唬学生的一种手段,其实,记住他们的名字,是为了今后的组织教学更有重点,是一种教育的策略。)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的意思。这叫“杀鸡给猴看”这样说有些不好捉摸,我表达的只是我们的目的。这一招儿肯定有效。 xu#v_Z :_ R9M_47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呼呼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只想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行,要明确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真的,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可爱。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在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正强化和副强化一起使用,处分的方式要切实有效,不能说些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比如不让上课,再讲话就把嘴封住之类的明显做不到的话不能说) _!h=LcR_ & O)QIm_ 二 A_3GGau_A_ .btiAHGb_ 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有教学方案的实施上。(刚上班的老师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教案落实,不能关注到学生,这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我刚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一定要让自己养成关注学生的习惯,要让自己的眼睛实实在在地落在学生身上。) 6_qG&wa jVq _-_|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叫坏了嗓子可要抱憾终身的,_)训斥只可偶尔火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对于那些特别想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的学生,则要“以静治动”越批评这样的孩子越就范,因为他们“动”的目的是要引起关注,而老师的批评正满足的他们的愿望。) _YAmAghw &.TK!_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N_mx _ M3M_6S;G 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不表扬,有时就等于批评,表扬竞争对手中的一个,会激发另一个,做老师,要细致入微) /;cz_ n ?98&_N!_ “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R_ GSI_Lb !6* Qx-;r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 Rr+T63R1Z Bd_(_D; “小强同学善于思考。”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_6DiBWN_b _ j_ _P_ 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必要时,把个别学生座位调动一下。“请小勇和李丽对调一下座位。”最好把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调到离老师近的位置。 #_Q t #/uPd_I_z 对此类问题,处理要果断,快刀斩乱麻,不必说什么。 _Y_L3b6Y _1(V)AE ,U*NR2W_ 四 3u_4, *)a _n_xHMSd 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了。 yPyGh_&bw S_YB?_YcA 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如果要求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是很有趣,很有意境的。 /G%ok)_t G$_uzC_ 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故意把这个字写得斗大,如此,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常规课堂上,一方面要养成学生定有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还要求新求变,注重教学的细节,会让孩子也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你如果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 yb9Qc_U_f IhYZ_Cf=F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 y_EUT_ $RE_a_4 讲翠鸟、燕子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则让学生看图片。 _/?_%1pi umE0Sk n 学习劈山救母让学生讲故事,学习桂林山水,刚让他们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并背诵 $,jkR.35,_ 5x _Do!这都叫“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_y%R?_z*: _N/MBk _ 五 _P;f-_8b ,_pGdmn= 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如是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对,在不经意间,有时你所说的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有时,你所说的,也许她并没有那么好,但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这孩子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在这方面做得格外出色,这就是心理暗示的魅力。) iVN%_8, :Y_3HJV_QO 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这样说就具体了。(比如,这个词儿你用的很准!你说话时,喜欢用手势辅助表现,很好!要学会发现,学会赞美。) _Vx1Xj!_ _JRr,XH_t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握手、点头微笑、注视着她的眼睛微笑等) +ll bw#( .n_X_g=j _ 六 DJ6)T+D )$nd89wIb 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如四个组),上课时,不论哪个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好,都在他所在的组上画一面红旗或一只苹果;有人表现不好则擦掉一面经旗或一个苹果。下课时,表扬表现特别好的组。 A_k_Va0V _)9nc 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很有效。 /$J;_1sx_ _ee_K 七 Rp_rEuV:_ _Cb3(R_-P 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时“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这一点太重要了,低年级养成这样的习惯,对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有很大帮助。)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问题提出三秒后得到的答案是最有效的。) Ozc%PV_3 _q_Unk)lj 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宁静以致远。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的意思。 AS_tO(_W :.7s_|pH_ 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 lY93v_j_ _2- s$ 八 _%BMU_ k 1_#3 lORX 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每天把一个课间的时间留给跟学生一起活动,润物细无声,情感的桥梁就会架起,你会有不少让其他老师羡慕的意外收获。)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倘若你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vv_|?j2bCU E7_$u j G4 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 rd#:#wgb g_Aj 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不应该也不可以有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Y_T_=v_M+0 ?ba_m 九 d_ x%T vGa#V9h_g 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 yg4Ci_X7* (3Yt_5*It 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 2s_bG_X5 t Qf_moy_# 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 g_FuV/ oL_)cjvK 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 _| x_t_ d6Vhb&_jKb 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 d_C%T,v _l _8t_&DG 7 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 _7,E):(_ 9ieXPB-_ 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2A _=+ DAe ?4Q_SFwT 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以上说的几个方面能做到一半,也会成功,要有信心。哪一方面不足,就努力去修炼。(你可以不必讲的太多,但是,必须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你可以不必表扬到每一个学生,但是,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你的欣赏,至少,不会让她觉得你讨厌她。) E$J|_q_ 5I9vpl&ymw 十 H2 ,_- vW_ ,Ml!_Yt_ 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讲自己儿时的故事,甚至比笑话更吸引学生,不要只把自己夸得象朵花,说些自己的傻事,偶尔做个反面教材,也无妨,但总结要回到正面。不要让孩子回家跟家长说:“我们老师小时候还这样呢!”那可就适得其反了。)老师讲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当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时,你不要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他,否则他会难堪。你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的故事!以后肯定有机会。”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RV,QhG6+ ):zC9_;: 十一 _6OEa*u_y JWu_ R; 我还是担心你驾驭不了课堂组织不好课堂教学。 !_ y_5c _|_*6_tW 必须这样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这个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大家。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是大家所不容的。” _wI J4z D:2:_muu 讲到重点部分,或者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老师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让学生也学会听课,而且,重点讲完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 =_DM_ K_In#iY- | 十五 -_McdGm_U ,X_Eo_!9JG 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教有可爱的地方,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当关心那些学困生。要学会赏识孩子。让学生感到你赏识他的办法很简单主动地和他们说说话;夸夸他们的某一长处;拍拍他们的肩;和他们一起玩,如扳手腕;请他们替老师做点事如收作业本等。如果扳手腕你让着学生点,而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战胜老师了。”(真诚地爱上每一个孩子) A _-B:Nb _Sj%c.!_: 十六 aex:N_? T_6#$?C& 最好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才能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甘苦,才能锻炼自己。 ;_W4)#U _B_=$Xnvg 十七 6_B5o(&L8? d5 NqtjG 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不要太厉害,清代的冯班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意思是说,老师如果太厉害了,懦弱的孩子变得暴戾。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 #iH_S_o E,wrOmzV_+ 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_T gQJjuH 8g_H)-s 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很重要、很重要,否则,孩子会变得自卑和抵触。) ewhWI?mAXP _m_bjvA#y _sH5_vY 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应该主动到学生家去。老师踏时宜学生家门,而且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谈,学生和家长该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心情啊!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无论谈什么,学生和家长都会接受的。 3*cX!d_L vkIP|%e0Qj 十九 w_OiBo_- _g4_la_!L 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我实习的时候,就是先听别的老师上课,至今还刻得徐师附小李孝珍老师上课的情景。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你走向讲台前以及走向讲台后务必抽时间听听别人的课,我要不是听了李孝珍、斯霞、王兰、李梦钤、左友仁、李吉林、张光缨、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张树林等众多优秀老师的课,恐怕是不会把课上好的,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kg(_Q x_r _Ae_D_b4 二十 _!L,X -3_ _;i_.+ 以上说的,都是初为人师时所要特别注意的。 BcEk9_R4 T*_1_d( 你今后有志于当老师,请你记住古人的这两句话: VP_# ox( _-mu&_D(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bH_Rp E!)Pq=_Pem 虽然此话只有八个字,但它把怎么当一个好老师讲全了,若干年后,当你把这两句话读“厚”了,读成一本书了,你就是个很优秀的老师了。 _ $3ox % bX1_fu 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位十分优秀的老师。 FzWT:_Es_! :&Z&Y%WV 怀揣着一颗童心,一颗真心,一颗宽容和感恩的心,实践着自己的一段心路,一段实路,一段成长和幸福之路。谈谈教师应该如何批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点,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批评方式运用不当,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的抗拒心理,甚至会给整个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如何使犯错误的学生能够改正错误,充分发挥批评这一教育手段呢?一、批评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批评是一种通过指出学生缺点和错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教育手段。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必须以一定的教育目的为出发点。没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批评是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教师在生气或情绪激动时,切忌使用发泄式的批评。这种做法只是为了把犯错误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出气筒”,而缺乏明确的教育目的。二、批评要以爱护学生的心理为前提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之间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活动。而学生毕竟是行为能力较低,思考问题单纯的孩子,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在学生犯错误后,批评始终应遵循爱的原则。在批评方式上切忌简单、粗暴;而应以平等的态度,以关心爱护的口气,诚心诚意地帮助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言行错误,进而鼓足勇气改正错误。三、批评应以学生的心理基础为条件批评是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取决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情感基础。只有当受批评的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进而引发内心的自责和负疚感时,才能认真领会到教师批评的用意,才能激发调整行为的动机。四、批评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场所,并具有客观性课堂上教师在语言、表情、行为上表现出对学生的挚爱,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会收到好的效果。而学生上课犯错误时,教师即时发作,在课堂上用较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责、训斥、讽刺、挖苦既会影响受批评学生及其它学生的学习,还会挫伤学生心灵中的一个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因此,学生在犯错误后,批评要选择好时间、地点、场所。根据事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批评者对事不对人,要适时适度,客观地进行批评,才能使学生信服,才能达到治病帮人的目的。否则,批评如果不分时间、场所就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最终事与愿违。五、批评要具有艺术性批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宜采用“温和式”批评;对于依赖心理、惰性心理较强的学生宜采用触动式批评;对于脾气暴躁、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宜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性格倔强、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采用提醒式批评;对于无意过失和初次过失,如果看出学生已在为自己的过失懊悔时,则可以不批评,这时,教师一个谅解和信任的眼神,往往比批评更有效;对于屡受批评而又不改者,教师不可“怒其不争”而失去信心,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学生犯错误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老师所要知道的(系列一)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作用教育是人所持有的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某种主观的“要求”,这种要求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这就是目的。教育目的从形态上是一种观念。实质上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揭示了教育在受教育者的身上可产生的普遍结果,正确地反映规律。教育的目的规定了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首先,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它规定了教育的方向,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决定着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方法、手段的选择。其次,教育目的指出了教育对象的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教育结果,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实行某种教育控制,使受教育者的发展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教育如果没有目的,则教育将无方向、无组织、无计划,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二、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理论依据我国教育目的是按照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制定的。(一)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众说纷纭,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有两大派: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的需要决定,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上半叶,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如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诺奇,都属于这一流派。他们主要的论点是认为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教育的职能就是使得儿童能“遵循自然”的发展,使他的这种本性自然舒展而不受影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如果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要求儿童,就会损害儿童的本性。但是这种理论在教育目的中排斥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是不正确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决定的,教育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这种理论单一地注重社会需要,忽视他人的发展,也是不全面的。(二)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马勒斯全面发展的学说为制定我国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是从生产方式的制约作用上对人的发展的问题的分析,是把人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即研究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及其发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人的发展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的认识出发,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及实现的条件。教育目的的现实依据制定教育目的还要结合实际,考虑具体国情和现实条件,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重要的现实依据之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集体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贫富差距还很大,当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极大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教育必须为实现这一总目标服务。因此教育要培养大批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使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为了孩子们,我们要加油!作为一名老师所要知道的(系列二)李政涛:没有灵魂的教育作者:李政涛文章来源:中国私法网点击数:621更新时间:2006-2-10据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一个学生,曾经一本正经地问过:“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些什么呢?”欧几里德沉默片刻,叫来仆人,吩咐说:给他6个铜板,让他走吧,这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清楚这个学生当时的反应,也许他会面红耳赤,幡然悔悟,也许会理直气壮地接过铜板,扬长而去。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欧几里德还在,他的大部分不是为铜板而学习的学生留了下来,在那个时代里,欧几里德们占多数。他们研究算术是为了观察思考数的性质,唤起思考的能力,引导心灵超然于变幻的世界之上而把握着本质和真理,学习几何学是为了引导灵魂接近真理和激发哲学情绪,以便了解关于永恒存在的知识,进而掌握“善”的本质和形式。学习辩证法是为了找出事物的关系,事物的本质,使人的智慧和能力更趋完善对于他们来说,这与其说是一种理想了,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成为他们生存方式的一个部分。然而,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这已经变为一种单纯的理想了,因为欧几里德们已经成为少数,倒是那类学生茁壮成长,排着长长的队伍,大大方方地走到老师面前,摊开双手问道:“我从中得到什么呢?”这个问题的归宿在于“什么”,前提却是“从中”,也就是知识。所以,这个的另一种问法是:我能得到什么样的知识?什么知识对我最有价值?1884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感到这是一切教育的“问题中的问题”,全部教育都来源于它。斯宾塞的回答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因为它最直接地关系到我们的自我保存,这是一个颇有诱惑力的答案,在他之后的教育就变成了对这一结论的充分实践。也正是从那时起,人类的教育开始堕落了。因为对于这样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斯宾塞却给出了一个物质至上的答案,而且人们竟然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我并非反科学主义者,这是荒谬的。我关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知识,现有的科学知识给我生活与教育带来些什么变化?有人会毫不犹豫地指出科学知识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足够的便利、充分的物质享受和种种不可言传的微妙好处,这依然没有脱离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之类的老套路。所以,欧几里德的行为对他们来说不仅是陌生的,而且是可笑的,他们会钦佩那个学生的勇气,并用羡慕的目光遥望那六个铜板,把它视为革命性的象征。但他们忘记了:革命有时能解放人,有时也能毁灭人。有一点是可以得到实证的:那个作为革命者的学生从此就消失了,包括他得到的铜板。现代教育的革命是从反智慧开始的。现代人追求的是与智慧无关的知识(一种可能使人聪明和精明的知识,它不可以为人们带来实利,因而,这个时代流行的是金融、商务、会计、法律、电脑和公共关系学(这是一门有关如何温情脉脉地骗人和如何避免被人骗的科学)。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遭到普遍的漠视: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在柏拉图那里,智慧即指关于“善之相”或绝对的善的知识,绝对的善就是绝对的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使人通过“认识你自己”趋向那绝对的善,因此,人要不断地去爱智慧,追求智慧,它能照料人的心魄,实现心灵的转向。孔子之所以鄙视樊迟,在我看来,原因在于樊迟孜孜以求的只是知识(如何种菜之类),与孔子心向往之的智慧相去甚远。可以说,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是东西方古代文明共同的特征,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智慧之爱。但不知什么时候这一源头不再流淌智慧,汩汩而出的只是知识。对知识的狂热追求淡化甚至吞没了对智慧的渴望,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但是由此导致教育界出现的种种现象就不奇怪了:我们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教育书籍和文章,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花样翻新;人们花了大量精力去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实验,做一些无关痛痒的调查分析;教师辛辛苦苦地工作,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了大量考试之后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获取最佳发展,而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看重和考试成绩;我们的素质教育讨论得热火朝天,但如何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至今没有搞清楚,结果把素质分割成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知识的堆集,而与智慧无关。因此,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特殊智能的训练而胜任某一种职业,从而使教育萎缩为职业的附庸和工具,这绝非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第4页)。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导向事物的本原,在本原中把握安身立命之感,如果单纯把教育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从这个角度看,现今流行的教育口号,诸如培养学习兴趣,学得一技之长,增强能力和才干,增广见闻,塑造个性等都只是教育的形式,而非教育的灵魂。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对此,北大在任最长的校长蒋梦麟先生当年曾说过:“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西潮,载与蒋梦麟教育论著选,第303页)此话今天听来依然难能可贵。而现今的教育,从课程体系、内容到授课形式,有多少与这种信仰和理想有关呢?它是有科学而无灵魂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不会排斥科学,相反它能引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因为科学的基础和目标不能从科学本身中得到。所以雅斯贝尔斯说:“以科学为其直接任务的大学的真正活动,在于它丰富的精神生活,大学借助有秩序的分工合作从事科学的研究,追求绝对真理。”(什么是教育,第166页)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就有了灵魂,成为人类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在此时,我们才能同意斯宾塞的结论:科学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科学与民主”之所以成为老北大人竭力追求的目标,并不在于科学和民主本身,而在于科学民主过程中的精神,即蔡元培着力强调的“取从真理”、“独立不拘之精神”,在这一基础上,北大重建了强调终极价值体系的世界观教育,从而将人的纯粹精神活动与人格置于教育的中心。北大之所以成为莘莘学子的精神圣地,道理就在于此。然而,中国只有一个蔡元培。“后蔡元培时代”的教育愈加发达,灵魂的声音愈加缥渺微弱。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并不缺少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也不缺少教育学的教授和博导,但惟独缺少有灵魂的教育。那种饱含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人的自由、公正和生存尊严的教育已经远离我们,被淹没在利已主义、机械主义和实利主义的冰水之中。可以预见,未来浮出水面的将是一群有知识无智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的一代人,这些没有灵魂的人将组成我们的民族,幸耶?灾耶?只有天知道。文字(待续-)作为一名老师所要知道的(系列三)好书推荐,;E*f51$6我是苹果不是梨推荐:花朵的故事推荐水孩子读我与你乐趣与负罪感生命之花:阅读与交谈霍金的新书:果壳中的宇宙神游瓦尔登湖推荐:秘密花园成人与儿童忏悔的传统(续)忏悔的传统阅读的滋味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摘要(陆续更新中)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Wm3Kk)2S Pyv|NE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几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提供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师生互动过程、管理学习过程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Wgv5/VFF g JWA0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 bpcnA Co0.w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设计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室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影响者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m z X- Ah0d%dW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室、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只是、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室设计教学情境(如教学目标的选择、题材的安排以及环境的布置等),组织教学活动(如讲演、讨论、联系以及实验等),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如信息的呈现、课堂提问与答疑等),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评价/反思过程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DUoOqf . 3Wy#a8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知道,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74=%w* $wAOT/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Z*+Px8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WW.9/2 F/ W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几本特征: 6Cwd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h&Y: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因而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Xc4HD8%H 8Zi#v(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mPmcuH 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 7k)d;G _5*g9c 总体来看,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这样几个趋势: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外部行为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心理品质特征的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ks ;ye TC_)MPbAC 以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为例,6、7岁以下的儿童对他人的认识首先是了解其外部的、具体的特征,如姓名、身体特征、财产、外部的行为等。7、8岁以后,逐步增加使用描述行为特征、心理品质、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的抽象形容词,也逐渐可以抽取他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行为规律,讨论他人的行为动机。在对权威关系的认识方面,8岁左右的儿童出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看法,认为权威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应该服从权威人物,因为权威对自己有帮助。9岁左右的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基本上是自愿的、合作的,权威者和地位低者具有相同的权利,但前者对后者的幸福负有责任。到11岁或12岁时,儿童认为权威关系是完全合作性的,是彼此共同认可的,并与具体的情境有关。在接受某人为权威时,除了需要特殊的能力外,还要考虑情境的需求。 1 IG llh(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OMZ Xww2W 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儿童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儿童与父母老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承认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出怀疑和思考。同事,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t5h(ip 小学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对教师充满崇拜和敬畏,对教师要求绝对服从。大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开始对教师做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对喜欢的教师报以积极反应,并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