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 2010.10.温馨提醒:全卷满分为12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同学们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的!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23分) 1、读下列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2分)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cu( )世界文明精华。4月30日晚,举世zh( )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会上,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精采的大型文艺晚会。整台演出分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致世博四个章节,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新时代中国海纳百川的胸jn( )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祝愿,表达了人类团结一心、xi ( )手面对未来、共建地球家园的美好心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某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 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赤岸大寒尖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杭州西湖,那真是惬意无比! 3古诗词填空。(6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3)诸葛亮鞠躬尽瘁地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人们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的词句“ , ”来概括。(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请从初中所学过的古诗词中选择意思完整的名句表达你的凌云壮志的句子 ,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彷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A、 B、 C、 D、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习惯,并逐步成为新时尚生活 。 B、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C、义乌市文明办、城管局、绿化委联合开展、策划的“我给星城抹绿”大型爱心自愿活动,得到了市民很多的响应。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的各种文字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6名著阅读(4分)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1)【片断一】中的“他”是指 ;【片断二】中的“他”是指 。(2分)(2)他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铑儿一齐响。 这段故事情节名为“ ”。另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大闹野猪林”,讲述的便是他与 (姓名)之间兄弟深情的故事。(2分)7综合性学习(5分)十月十六号,市运动会将在实验小学召开,我校拟选派l0名同学参加市运会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如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1)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式整齐的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1分) , 。 (2)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不少于30个字) (2 分) (3)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分) 。 。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心比眼睛看见的多 (12分) 偶然看到一期电视娱乐节目,竟遇到感人的一幕。那是一档平民娱乐节目,由女儿和母亲搭档出演。节目接近尾声,最后一对母女上场。台上的女儿花样的亮丽,欣长挺拔的身姿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竹。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主持人问观众:“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的几对选手上台时,都是女儿搀着妈妈。而这对母女却是妈妈小心地扶着女儿?”观众还在一头雾水地猜着主持人的用意,舞台上的妈妈却已泪水涟涟:“大家可能没有看出来,我女儿两只眼睛的视力加起来才只有0.1,她眼中的世界只是一个个模糊的轮廓。而在一年前,她的视力还是2.0。由于视神经萎缩,她的视力可能永远不会再恢复了。”我惋惜地看着那双眼睛,清澈见底的眼眸中看不出悲苦,而是装满着微笑和爱意,洒向观众,望着妈妈。主持人十分痛惜地问女孩:“当初,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毕竟,年轻的女孩都是爱美的。”我理解,主持人是想听一个女孩在不幸的打击中重新振作的心路故事。没想到,女孩绽出一个甜美的笑:“我觉得生病之后,我依然很美丽啊!”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女孩说:“我不能天天悲伤,让妈妈为我担心,因为那就不是我了。”女孩的眼睛始终在笑,这样纯净的眼睛似乎装满了世间所有的美丽。花开着,云飘着,未来亦是铺满锦绣。她的笑,却将观众的眼泪笑落了。最后,主持人问女孩:“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我会帮你实现愿望。”说着,他望向对面的几位明星嘉宾。又一次意外,女孩说出的愿望不是在近处看看某个明星,而是“我最想看到的是妈妈住进我为她买的新房子。我要给妈妈家的温暖和幸福。”母亲和美丽的女儿相拥而泣。一向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努力地克制着眼泪,动情地说:“我相信,不管今后眼睛如何,你一定能看到妈妈住进新房子,一定看得到。因为,只要把心打开,看到的会比眼睛看见的要多。”心比眼睛看见的多!真的是这样啊,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常常因为心灵蒙尘,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这个生活在模糊世界的美丽女孩用纯净的微笑和真挚的爱告诉我们,一个水晶般清澈的心灵能望得见最美的未来。 (本文有删改)8“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从文章第段中找出一句描写女孩眼睛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结合全文仔细品读,写出女孩的性格特征。(4分) 。 。 9“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观众和嘉宾为什么“笑了”却“汪着泪”?(2分) 10文章第段女孩的两次“意外”回答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3分) 11小华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被老师批评,手机被老师当堂收起,从此,他耿耿于怀,不认真听该老师的课,不做该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认为小华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使自己的心灵蒙尘。(3分) (二)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2分)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12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答: 13“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答: 14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 15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答: 三、 古诗文阅读(共20分)16.阅读下边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一)、农家望晴 雍裕之(4分)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 。 (2)在此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8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 (2分) (1)秦王怫然怒 (2)休祲降于天 (3)秦王色挠 (4)寡人谕矣1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恐吓唐雎。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20、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三)(8分)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 使者曰:“ 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切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2)秦王以为然而遣之。 (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4)臣切为王患之。 2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23选文中的燕使和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说服对方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四、作文(50分)24题目:你的 ,让我记住了你(温馨提示:请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字的形容词,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答案卷纸 2010.10.(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请写在左沿)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23分)1( 2分 ,每个字半分) 2( 2分 )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3古诗词填空。(6分,每句一分)(1) (2 (3) , 。(4) , 。4( 2分 ) 5( 2分 ) 6(4分)(1)( 2分 ) (2)( 2分 ) 7(5分)(1)(1分) , 。(2)( 2分 ) (3)(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12分)8(4分,其中找句子一分,性格特征3分)句子: 性格特征 9(2分) 10(3分) 11(3分) (二)(12分)12(3分) 13(2分) 14(4分,说明方法2分,作用2分) 15(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4分)16(4分)(1)(2分) (2)(2分) (二)(8分)17(2分,半分一题)(1) (2) (3) (4) 18(2分) 19(2分) 20(2分) (三)(8分)21(4分,一分一题)(1) (2) (3) (4) 22(2分) 23(2分) 四、作文(50分)24题目:你的 ,让我记住了你(温馨提示:请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字的形容词,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 2010.10.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23分) 1、读下列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2分)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cu( 萃 )世界文明精华。4月30日晚,举世zh( 瞩 )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会上,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精采的大型文艺晚会。整台演出分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致世博四个章节,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新时代中国海纳百川的胸jn( 襟 )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祝愿,表达了人类团结一心、xe ( 携 )手面对未来、共建地球家园的美好心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某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赤岸大寒尖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杭州西湖,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3古诗词填空。(6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3)诸葛亮鞠躬尽瘁地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人们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的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来概括。(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请从初中所学过的古诗文中选择意思完整的名句表达你的凌云壮志的句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c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彷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A、B、C、D、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D ) A、“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习惯,并逐步成为新时尚生活 。 B、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C、义乌市文明办、城管局、绿化委联合开展、策划的“我给星城抹绿”大型爱心自愿活动,得到了市民很多的响应。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的各种文字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6名著阅读(4分)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1)【片断一】中的“他”是指米开朗琪罗;【片断二】中的“他”是指列夫托尔斯泰。(2分) (2分。每空1分)(2)他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铑儿一齐响。 这段故事情节名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另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大闹野猪林”,讲述的便是他与 林冲(姓名)之间兄弟深情的故事。(2分)7综合性学习(5分) 十月十六号,义乌市市运动会将在实验小学召开,我校拟选派l0名同学参加市运会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如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1)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1分)(2)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不少于30个字) (2分)(3)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分)(答案略)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心比眼睛看见的多 (12分) 偶然看到一期电视娱乐节目,竟遇到感人的一幕。那是一档平民娱乐节目,由女儿和母亲搭档出演。节目接近尾声,最后一对母女上场。台上的女儿花样的亮丽,欣长挺拔的身姿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竹。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主持人问观众:“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的几对选手上台时,都是女儿搀着妈妈。而这对母女却是妈妈小心地扶着女儿?”观众还在一头雾水地猜着主持人的用意,舞台上的妈妈却已泪水涟涟:“大家可能没有看出来,我女儿两只眼睛的视力加起来才只有0.1,她眼中的世界只是一个个模糊的轮廓。而在一年前,她的视力还是2.0。由于视神经萎缩,她的视力可能永远不会再恢复了。”我惋惜地看着那双眼睛,清澈见底的眼眸中看不出悲苦,而是装满着微笑和爱意,洒向观众,望着妈妈。主持人十分痛惜地问女孩:“当初,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毕竟,年轻的女孩都是爱美的。”我理解,主持人是想听一个女孩在不幸的打击中重新振作的心路故事。没想到,女孩绽出一个甜美的笑:“我觉得生病之后,我依然很美丽啊!”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女孩说:“我不能天天悲伤,让妈妈为我担心,因为那就不是我了。”女孩的眼睛始终在笑,这样纯净的眼睛似乎装满了世间所有的美丽。花开着,云飘着,未来亦是铺满锦绣。她的笑,却将观众的眼泪笑落了。最后,主持人问女孩:“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我会帮你实现愿望。”说着,他望向对面的几位明星嘉宾。又一次意外,女孩说出的愿望不是在近处看看某个明星,而是“我最想看到的是妈妈住进我为她买的新房子。我要给妈妈家的温暖和幸福。”母亲和美丽的女儿相拥而泣。一向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努力地克制着眼泪,动情地说:“我相信,不管今后眼睛如何,你一定能看到妈妈住进新房子,一定看得到。因为,只要把心打开,看到的会比眼睛看见的要多。”心比眼睛看见的多!真的是这样啊,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常常因为心灵蒙尘,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这个生活在模糊世界的美丽女孩用纯净的微笑和真挚的爱告诉我们,一个水晶般清澈的心灵能望得见最美的未来。 (本文有删改)8“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从文章第段中找出一句描写女孩眼睛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结合全文仔细品读,写出女孩的性格特征。(4分)共有三句(找出句子得一分)。第一句: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第二句:清澈见底的眼眸中看不出悲苦,而是装满着微笑和爱意,洒向观众,望着妈妈。第三句:女孩的眼睛始终在笑,这样纯净的眼睛似乎装满了世间所有的美丽。性格特点(3分):乐观自信、纯洁善良、富有爱心(孝心)9“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观众和嘉宾为什么“笑了”却“汪着泪”?(2分)(1)“笑”是因为女孩的回答很自信,出乎大家的意料,让大家感到很高兴。(2)“汪着泪”,这是感动的泪,因为女孩没被不幸击垮,而是乐观向上。10文章第段女孩的两次“意外”回答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3分)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1小华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被老师批评,手机被老师当堂收起,从此,他耿耿于怀,不认真听该老师的课,不做该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认为小华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使自己的心灵蒙尘。(3分)(1)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老师的爱。(2)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改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二)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2分)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12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答: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每点1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13“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答:两个“更多的”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1分)。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语意相近即可)14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1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分)(语意相近即可)15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答: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2分)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1分)(语意相近即可)三、 古诗文阅读(共20分)16.阅读下边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一)、农家望晴 雍裕之(4分)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2)在此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 对劳动人们的深切同情 。 (二)(8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7.解释下列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热开发增强型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公需科目测试及答案
- 设计院质量管理办法
- 订单管理办法适用于
- 不良事件管理办法分级
- 设备动态化管理办法
- 西藏车辆质押管理办法
- 大数据分发与处理的开源解决方案研究-洞察及研究
- 螺蛳粉采购管理办法
- 模拟游戏与儿童创造力-洞察及研究
- 天耀中华合唱简谱大剧院版
-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纪念抗战胜利主题班会
- 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课件
- 心律失常临床诊疗指南
- 食品存储和保鲜技巧
- 《现代服务业》课件
-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 腾讯基干领导力素质模型V4.0-最后版本
- 河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任务分解表
- 知识表示与处理(人工智能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