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 第一编 社会思维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 对于人来讲 再没有比人更有兴趣的话题了 而且 对于多数人来说 最有趣的人正是他们自己 罗伊 鲍迈斯特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 1 第三讲社会中的自我 4 自我概念 1 2 3 5 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自尊 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展示 2 焦点效应 在每个人的心中 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 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 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即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成一切的中心 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3 透明度错觉 我们常有一种假设 即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 那么我们的面容就会清楚地表现出这种情绪并使别人注意到 事实上 注意到我们的人要比我们认为的少 4 小组内互动练习 20分钟 1 写20个句子来描述自己 来回答 我是谁 这一问题 2 小组内一对一面对面倾听成员对自我的描述与解释 3 小组内交流倾听后的个人感受 5 第一节自我概念 我们世界的核心 我们的自我感觉自我图式 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模板 6 第一节自我概念 一 自我概念的结构 7 1 詹姆斯的自我概念 1898 他首次提出了将自我分为主我 I 与客我 Me 两方面 这就是自我的二元性 将客我具体分为 1 物质自我 materialself 个人的身体及其属性2 社会自我 socialself 即他人所看到的我3 精神自我 spiritualself 由个人目标 抱负和信念等组成 8 2 查尔 斯霍顿 库利的自我概念 库利从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上理解自我概念 认为自我和社会的概念相互联系 难以分割 库利提出 镜像自我 的概念 1922 自我知觉的内容 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这面镜子而获得的 通过这面镜子 一个人扮演着他人的角色 并回头看自己 9 3 乔治 赫伯特 米德的自我概念 1934 米德提出了类似库利的看法 他称之为 符号相互作用论 米德详细地阐述过社会反馈的作用 认为那些特别重要的人物和有意义的个人是 重要他人 而众人是 广义他人 这两类他人的反馈都是社会镜子 决定着自我概念的形成 10 米德关于自我概念的观点是建立在人的反省能力的基础上的 这种能力常常被认为是人类特点的精髓 不论是在个体发生的水平上 还是在种系发生的水平上 这种概念化是随着语言的出现而出现的 11 罗森堡进一步发展了米德的观点 明确指出 反省过程涉及到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反省活动的产物 这个产物具体地说是个体所具有的关于他自己的 作为一个生理的 社会的 道德的和存在着的人的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作为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 4 杰里 M 罗森堡的自我概念 12 它包括个人同一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感 包括本质自我同单纯的外表和行为的区别 并且由各种态度 信念 价值观 体验以及各种评价成分和情感成分 诸如自我评价和自我新生 所组成 个体以此确定自己 13 5 V 吉尔斯的自我概念 V 吉尔斯从同一性角度描述自我概念 注重于把自我构成为客体的意义 赋予自我概念以结构和内容 并把自我维系于各种社会系统之中 因此 同一性既指个体所内化并参与其中的那个群体成员的结构特点 在吉尔斯看来 我们可以把自我概念的结构视作一个人的各种同一性的各层组织 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系统 14 6 卡尔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 1942 罗杰斯详细阐述了自我概念 他把注意力集中于自我概念的知觉方面和自尊的评价性成分上 罗杰斯区分了作为实际感觉到的自我 真实自我 和作为理想中的自我 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引起适当层次的自重和有关目的定向的乐观主义 并激发成就感和对社会的适应 真实自我强调个人主观体验的心理重要性 15 罗杰斯的 心理和谐的人 他们坦诚地对待自己的经历 1 他们试图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 2 他们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 3 他们能够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感 4 好的人生 是一种过程 而不是一种状态 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 能够达到这一种目标的人就是心理和谐的人 卡尔 罗杰斯 16 7 马库期及其同事 可能的自我 可能的自我指我们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 它包括的内容有 1 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 2 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 17 二 自我概念的形成 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当许多人对自己看法都一致时 我们就会相信这种看法是真的 18 反射性的评价 reflectedappraisal 从他们对我们的态度 如冷淡 瞧不起 及反应 如拒绝 来了解自己 符号互动论学者Cooley 1902 提出了 镜中我 looking glassself 这一概念 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象别人感知我们一样 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的对象 19 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Bem 1967 提出的自我知觉理论 self perceptiontheory 认为 在内部线索 如想法 情绪 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 人们常根据自己的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特征 但在大多时候 人们常根据自己的内部线索 如想法 感受来了解自己 20 4社会比较 Festinger于1954年提出 他认为 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 评估自己 为此 在缺乏明确的标准时 人们常与和自己相似的人比较 Wood 1989 社会比较的动机社会比较的方式准确的自我评价向上比较 upwardcomparison 自我美化相似比较 similarcomparison 自我保护向下比较 downwardcomparison自我提高 self improvement 很多研究已表明 当个体的动机不同时 所采用的社会比较方式也不同 21 从以上各个渠道获得的对自我的认识片段加工整合自我概念 22 自我成败归因 自我期望作用 自我解释作用 三 自我概念的作用 2 3 4 自我引导作用 1 23 1 自我引导作用 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自我概念在引导一致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胜任概念积极的学生 成就动机和学习投入及成绩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 有关品德不良学生的研究也证明 学生有关自己名声与品德状况的自我概念直接与其行为的自律特征有关 24 2 自我解释作用 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 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 每一种经验对于特定个人的意义也是特定的 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 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同 25 M f V E 期望公式表明 个人的自我满足水平并不简单决定于他获得多大的成功 还决定于他的抱负水平 以及个人如何解释成功对于个人的意义 自我概念形成不仅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引导儿童一开始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先定的教育定向 自我概念就像一个过滤器 进入心理世界的每一种知觉都必须通过这一过滤器 知觉通过这一过滤器时 它会被赋予意义 而所赋予的意义则高度决定于个人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 26 3 自我期望作用 心理学家伯恩斯 1982 指出 儿童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 并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 其后继的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 自我概念引发与其性质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 并使人们倾向于运用可以导致这种期望得以实现的方式行为 因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 27 4 自我成败归因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 FritzHeider 1896 1958 和温纳 Weiner 1972 提出并建立了一套从个体自身的立场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归因理论 28 温纳的自我归因论 温纳的自我归因论认为动机并非个人性格 动机只是介于刺激事件与个人处理该事件所表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而已 每当个人处理过一桩刺激事件之后 个人将根据自己所体会到的成败经验 并参照自己所了解的一切 对自己的行为后果 提出六方面的归因解释 这就是 29 温纳自我归因论 1972 能力 内在因素 工作难度 外在因素 身心状况 内在因素 运气 外在因素 努力 内在因素 1 4 2 5 3 别人反应 外在因素 6 30 这六项因素中 1 2 5 三项属于内在因素 3 4 6 三项属于外在因素 对工作成败的归因取向 将影响个人以后再从事类似工作时动机的高低 一个人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 相信自己的努力 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 归因于自己的细心或疏忽 自需承担责任 从主观上找原因 凡事决定于自己的主观努力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形成积极的制控信念 可以提高人的自我实现的能力 31 社会角色社会同一性 包括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社会比较 当人们获得成功和感觉不错时 通常会向上看 而不是向下看 成功和失败 成功增强自尊的原则 其他人的评价 公认的成就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 四 社会自我的发展 是什么决定我们的自我概念 32 自我与文化 33 集体主义文化 亚洲 非洲和中南美地区的本土文化 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 一个具有相互依赖自我的人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 他们有多个自我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 个体认为他所在的群体没有那么重要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 自尊常与 别人怎么评价我和我的群体 密切相关 见下表2 2 34 表3 2独立或相互依赖 35 五 自我认识常常会出错 解释我们的行为时会犯错 预测我们的行为也会犯错 预测我们的感觉会犯错 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错觉 1 2 3 4 36 1 解释我们的行为时会犯错 1 尼塞特和沙克特 1966 用实验证明了人们是怎样误解自己心理的 2 韦格纳实验 2002 当人们与行动有关的思想选于其行为时 人们会感觉他们是按意愿做出这种行动的 否则 改行为似乎就很难解释了 37 2 预测我们的行为时会犯错 1 自己是否会服从命令对别人实施强烈的电击 2 他人在场时会不会对受害者提供帮助表现出迟疑 针对以上问题 个体会毫不犹豫否认他们容易受其影响 但通过实验我们却可以看到 事实上多数人还是容易受其影响的 人们在预测他们的关系命运时同样也会经常犯错 如约会中的情侣往往过于乐观地预言他们的关系会天长地久 而其朋友和家人常比他们有更好的了解 38 建议 要预测你的未来 就应思考自己的过去 39 埃普利和邓宁 2000 的发现 有时人们预测别人的行动比预测自己的更加准确 实验 康奈尔大学每年的 水仙花日 慈善活动 40 3 预测我们的感觉时犯错 1 伍德茨卡和拉弗朗斯 2002 女性对性骚扰问题的反应 2 Wilson Gibert 2003 情感预测 研究显示人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的持续时间 而且 人们会忽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 包括其合理化策略 忽视 原谅和限制情绪创伤 41 4 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错觉 Gavanski Hoffman 1987 1 当行为的原因很明显时 而正确的解释又符合我们的直觉时 我们对什么会影响自己以及我们对自己行为与感觉的直觉的自我知觉是准确的 42 2 当行为原因不明显时 其影响也不明显 实际上 我们对发生在自已心里的大部分事都没有觉察 有关知觉和记忆的研究显示 我们对自己思维的结果比对思维的过程知道得要多 我们在意识层面之下什么也看不见 43 威尔逊大胆设想 1985 2002 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截然不同 理性的解释可能会因此而忽略实际上指引我们行为的内在态度 实验证明 仔细研究自己关系的过程会使个体更多地注意容易描述的因素 而事实上这些因素次没有关系中的其他方面重要 44 双重态度系统 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 外显态度改变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但内隐态度改变起来非常缓慢 45 回顾与小结 1 自我概念2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 我们充分了解自己的程度 46 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 Oedipuscomplex 中文翻译为 伊谛普斯情结 俄底浦斯情结 伊底庇斯情结 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 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 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 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 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 所谓 情结 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 人称mamaboy 47 恋父情结 中译名为 厄勒克特拉情结 爱烈屈拉情结 依莱特接情结 指女孩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 相传古希腊神话 爱烈屈拉公主因母亲与其情人谋杀了她的父亲 故决心替父报仇与其兄弟最后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弗洛伊德借此来说明儿童性心理的特征 认为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 潜意识中有一种取代母亲位置的愿望 特别是到了性器期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 故埋怨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的爱 48 恋父情结的来源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 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谕警告 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 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 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 但猎人动了恻隐之心 只将婴儿丢弃 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 多年以后 拉伊俄斯去朝圣 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 他被青年杀死 这位青年就是俄底浦斯 俄底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 被底比斯人民推举为王 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 后来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 人们请教了神谕 才知道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罪行 俄底浦斯挖了双眼 离开底比斯 四处漂流 49 心理学家弗洛姆的故事 艾里希 弗洛姆1900年出生于法兰克福 是家中唯一的孩子 他的父亲是浆果汁酒商 而不是像他的许多祖辈那样是犹太教神学家 他的父亲生性胆小 同时有很强的自卑感 他对儿子的爱是一种温柔的爱及充满矛盾的理想化的混合体 他的母亲是个快活并乐于与他人交往的人 在自己的家里有发言权 她对儿子的爱是主动的 也是紧抓不放的 对于儿子来说要摆脱这种爱很不容易 母亲希望他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 弗洛姆用了很长时间 作了很大努力 力图摆脱这一牢牢抓住他不放 把他理想化的母爱 50 一个年轻人的爱的能力一般来说是受到父母爱的方式的影响 但决定爱的能力的发展当然不仅仅是父母 要求独立自主的努力以及自己的爱的行为也会影响人从一生下来的心理发育 51 那些决定要解决爱的问题的人需要忍受失望的勇气 以及尽管遭到打击仍然要有耐心的勇气 弗洛姆 52 人必须体验一系列的失败的爱情关系 一直到不再下意识地在自己的伙伴身上寻找依赖父母之爱的模式 一般来说 这种为摆脱父母爱的过程 也是同充满痛苦的放弃和损失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53 弗洛姆脱离父母爱的方式 犹太神学家萨尔曼 巴鲁贺 拉宾可夫帮助弗洛姆摆脱了父亲的宗教 通过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他同阻碍自己的父爱脱离 摆脱欣赏自己的母爱的过程持续了很久 而且还充满了痛苦 未婚妻成了朋友的恋人 第一段婚姻两年后走到了尽头 他却不愿意承认这点 无法与对方分手 直到3年后得了肺结核 在朋友劝说下最终离开了妻子 从1934年开始 在美国与心理分析学家卡伦 霍妮的情爱关系一直保持到1941年 因一场激烈的争吵宣布结束 1944年与海尼 库尔兰德结婚 1947年妻子染病 卧床不起 直到1952年海尼死在浴室 弗洛姆为了照顾妻子 取消一切工作安排 与她一起搬到墨西哥 他为她做一切 照顾她一生 弗洛姆为爱所做的努力屡遭失败 他感到失败 无能为力和被遗弃 直至后来 他在与阿尼曼 弗里曼结合并共同生活的27年间才重获建立一种新关系的勇气 54 成熟的爱情 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 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它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 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 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 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 55 爱情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 而不是消极的情绪 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 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 56 爱情的积极性的体现 1 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有创造性的人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 通过给 自己才能体验自己的力量 富裕和活力 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自己充满欢乐 从而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力 57 创造爱情的能力 把自己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 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 兴趣 理解力 知识 幽默和悲伤 通过给 他丰富了他人 同时在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 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 他给并不是为了得 但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 58 2 关心 责任心 尊重和认识 1 爱情是对生命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 2 责任心不是外部强加的东西 而是完全自觉的行动 是自己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 59 3 尊重对方 尊重别人不是惧怕对方 而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 并且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决无剥削之意 60 4 认识对方 了解对方是爱情的基础 作为爱情要素之一的了解是深入事物的内部 而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 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 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 才能了解对方 尽管我们越深入自己或他人生命的深处 我们离认识生命的目标就越远 但是就如德尔斐神庙的箴言 认识你自己 一样 我们无法阻止这种深入了解人的灵魂的秘密 了解人的核心 即 自我 的愿望将继续存在 61 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 体验到通过与自己的一致 与对方结成一体 而不是逃离自我 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 就连和谐 冲突 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 弗洛姆 62 思考与讨论 从弗洛姆的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63 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根据观察行动中的自我来看看为什么自我概念会如此重要 64 第二节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鲍迈斯特等人 1998 2000 的研究 1 自我的活动能力是有限的 努力进行自我控制的人 随后在遇到无解的难题时会更快放弃 有意的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2 自我控制会在休息时进行补充 并且随着练习而加强 65 鲍迈斯特等人研究的现实意义 1 在自己现有的自律能力之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 不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要善于接纳并爱自己 2 准许为人 66 自我概念对行为的影响 1 接受挑战性的任务 想像自己通过努力工作而获得成功的那些人会胜过那些想像自己是失败者的人 Ruvolo Markus1992 2 想像自己的积极可能性会让你更可能计划和制定一个成功的策略 67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 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 即 我能行 68 自我效能 艾伯特 班杜拉1972 1 对自己能力和效率的乐观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儿童和成人更有韧性 较少焦虑和抑郁 他们还生活得更健康 并且有更高的学业成就 69 2 日常生活中 自我效能指引我们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 并在面对困难时具有较强的韧性 一百多个研究证明 自我效能可以预测工人的生产力 70 你的自我效能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 而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一些事这个信念还取决于自己有没有控制住结果 71 自我效能伴随着辛苦付出后得来的成就而增强 72 控制点 罗特1973 我们是命运的主宰者还是环境的牺牲品 1 内部控制点 认为你的命运是由自己来控制的 2 外部控制点 认为机会和外部力量决定了你的命运 73 结论 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比悲观的人更可能比预期表现得还要好 74 罗马诗人维吉尔在 埃涅阿斯记 中说 他们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 诺曼 皮尔写于20世纪50年代的畅销书 积极思维的力量 如果你用积极的方式思考 你会得到积极的结果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75 控制点测验 76 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 当动物和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 他们就会意志瘫痪 从而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 恶毒的 如集中营 或慈善的 如疗养院 机构都有可能令人失掉人性 产生习得性无助 下图3 7习得性无助 77 兰格和罗丁个人控制重要性的研究 兰格和罗丁研究证实了个人控制的重要性 研究证明 促进个人控制系统确实可以真正地增强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但过度的 自由 反而导致人们生活满意度下降和临床抑郁症的增多 78 总结 1 尽管自由会走向极端 但个人控制总的说来还是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2 心理学对知觉到的自我的控制的研究相对较新 但是对其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实现我们的潜能的强调是一贯的 3 班杜拉 自我说服或有意地吹捧不能从根本上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其主要来源是对成功的体验 79 第三节自尊 自尊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 自爱 并要求受到他人 群体和社会尊重的情绪体验 80 影响自尊高低的三个因素 1 2 3 生活的成败经验 社会比较得到的信息 莫尔斯等的研究 自己的内部标准 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 81 1 生活成败经验 成功常使人感觉不错 信心倍增 从而形成高自尊 失败常使人信心全无 从而形成低自尊 82 2 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 克罗克和沃尔夫主张 自下而上 的自尊观 即特殊自我感影响个体的整体自尊感 要使人对自己的感觉良好 就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更有魅力 更强壮 更聪明等 83 布朗和达顿的 自上而下 的自尊观 即整体自尊影响特殊自我感 他们关于 综合能力 的实验说明 在综合方面对自己感觉良好的人 在其特殊的自我图式和可能性自我上会发出玖瑰色光芒 84 2 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 1 有时我们无法选择跟谁比 Morse与Gergen 1970 曾做了一项有关社会比较如何影响自尊的研究 85 2 可以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时 他们常倾向于做向下的比较 以维护自尊 3 还有一种策略就是把自己与成功的人的距离拉大 相似性降低 86 3 自己的内部标准Higgins 1987 的自我差距理论 self discrepancytheory 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理想的自我 theidealself 我们想成为的人应该的自我 theoughtself 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人实际的自我 actualself 理想的自我应该的自我失望 焦虑内疚 不安自尊的降低 87 北京大学王垒等人的研究结果 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及应该自我的差异都与焦虑显著相关 但与抑郁的相关不显著 88 自尊动机 面对失败 高自尊的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 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 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 自尊的威胁可能发生于年龄相近的同性兄弟姐妹间 朋友间和夫妻间 89 维持和增强自尊动机的社会适应意义 1 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导向意义 2 研究证实 社会拒绝会降低我们的自尊 同时增强我们渴望被接受的意愿 3 自尊促使我们更敏锐地觉察他人对我们的期望 从而驱使我们通过行动来发展自我 并在其他地方寻求社会接纳和认同 案例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故事 90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故事 阿德勒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 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家庭 但是他的童年是在不幸中度过的 小时候他体弱多病 患有佝偻病 相貌丑陋 而他的兄长身强体壮 潇洒不凡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 也许正是童生期的经历让他对自卑与超越有着与众不同的深刻体会 后来 他与弗洛伊德决裂 自创个体心理学 毕身从事个体心理学的应用与推广 他的 自卑与超越 社会兴趣 追求优越 等理论观点对社会影响颇大 他的早期家庭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 91 鲍迈斯特 1996 道斯 1994 Baumeister others 2003 希瑟顿等人 2000 自尊的研究 倡导自尊 倡导自制 92 高自尊的积极作用 1 高自尊的人能够树立合适的目标 2 高自尊的人能够以自我提高的心态来利用反馈 3 高自尊的人能成功地应付困难情境 93 自尊的阴暗面 1 高自尊有利于培养主动 乐观和愉快的感觉 低自尊的人在抑郁 滥用毒品和各种形式的行为过失方面面临更多的风险 低自尊的人在各种临床问题面前表现得更加脆弱 2 当发现自己高傲的自尊受到威胁时 人们常常会以打压他人的方式来应付 有时甚至是以暴力的方式反应 94 反对者的声音 1 鲍迈斯特 1996 自制远远比自尊更有价值 高自尊的人常常是令人讨厌的 2 道斯 1994 隐蔽的低自尊是万恶之源的信念甚至更加荒谬 所有现有的证据都和它矛盾 95 真正的自尊 1 萨米瓦利 1999 无需通过寻求成为注意焦点 分数 外貌 金钱或别人的赞美 或被批评激怒后才能明确感到具有自我价值 2 自我的防御意识会降低 96 3 克罗克和帕克 2003 对自我形象少关注一些 多注意个人品质 培养自己的才能和发展人际关系 这些最终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97 第四节自我服务偏见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当得知自己成功后 人们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 把成功归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 却把失败归咎诸名 运气不佳 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 这样的外部因素 98 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 这可能吗 当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时的自我服务偏差 弗洛伊德的一个笑话 一个丈夫对妻子说 如果咱们俩中的一个先去世 我想我会搬去巴黎去住 戴夫 巴里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相信 我们以普通人要强 99 体现自我服务偏见的几个方面 伦理道德工作能力优点驾驶技术聪明才智忍耐度赡养父母健康洞察力摆脱偏见 100 盲目乐观 是失败的征兆 林达 波洛弗 虚幻的乐观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 不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 防御性的悲观主义者会预见问题的发生并促使自己进行有效的应对 要想获得成功和出类拔萃 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 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悲观心态以激起对利害的关注 101 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虚假普遍性 在观点方面 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容易出现 投射 心理 虚假独特性 在能力方面 当我们干得不错或获得成功时 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 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102 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 自尊受到威胁后 可能会激活自我保护性的防御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