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讲座需答疑的问题及答复.doc_第1页
建筑抗震讲座需答疑的问题及答复.doc_第2页
建筑抗震讲座需答疑的问题及答复.doc_第3页
建筑抗震讲座需答疑的问题及答复.doc_第4页
建筑抗震讲座需答疑的问题及答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座需答疑的问题1 建筑结构严重不规则,指的是体型复杂,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抗规3.4.2条上限值或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对多项不规则、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应该怎样理解执行。【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4.1条条文说明:严重不规则,指的是体型复杂,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3.4.3条上限值或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有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可能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者,意味着该建筑方案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地震安全隐患。不同的结构类型,由于可采取的措施不同,划为严重不规则的条件也不尽相同。对砌体结构而言属于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改用混凝土结构则可能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使之转化为非严重不规则。例如,较大错层的多层砌体房屋,其总层数比没有错层时多一倍,则房屋的总层数可能超过砌体房屋层数的强制性限值,不能采用砌体结构;若改为混凝土结构,规范和混凝土高层规程只对房屋总高度有最大适用高度的控制。对属于严重不规则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改为钢结构,也可能采取措施将严重不规则转化为一般不规则或特别不规则。2 对于重点设防类建筑,单跨框架结构是否容许? 【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6.1.5条规定,“,高层的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至于重点设防类建筑,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抗震规范(GB50011-2001)并没有明确限制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但考虑到单跨框架结构冗余度较小、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因此,建议对需要提高抗震设防能力的重点设防类和特殊设防类的建筑慎用单跨框架结构,如果必需用,建议从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3 地震区的地下室可否采用板柱结构?(分二种情况:1.独立地下室;2.地下室为整体,地上分若干独立结构。) 【答】具体解答请参考王亚勇、戴国莹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P65页第7.10条。4 主楼与裙房相连,主楼为抗震墙,裙房为纯框架。(1)裙房的抗震等级如何取?(2)主楼下部的抗震等级如何取?(3)裙房面积远大于主楼面积时应如何考虑? 【答】具体解答请参考王亚勇、戴国莹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P61页的相关解释。5 结构有局部夹层,计算模型怎样取比较合理?计算结构侧向刚度时如何考虑夹层的影响? 【答】不属于抗震规范问题。6 抗规3.4.2条表述的侧向刚度是否专指Ki=Vi/i计算结果?其他方法计算的侧向刚度是否同一标准?当相邻楼层层高相差较多时,侧刚比往往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是否有考虑层高影响的调整系数?“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以层间位移角比来衡量结构侧向刚度的变化,是否适用于各种结构型式? 【答】具体解答请参考王亚勇、戴国莹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7 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小于抗规5.2.5条规定,什么情况下必须调整结构刚度? 【答】具体解答请参考王亚勇、戴国莹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P56页的相关解释。8 振型有效质量系数,对于A级高度建筑是否必须达到90以上? 【答】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进行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为使高柔建筑的分析精度有所改进,规范要求参与组合的振型个数要适当增加。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9 最不利地震力方向角,达到多少度应做补充计算? 【答】不属于抗震规范问题。10 结构抗震分析,如何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答】考虑到楼梯的梯板等在地震中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从结构其他部位损坏轻微而梯板严重破坏甚至钢筋断裂的震害,可以看到在强烈地震中,梯板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可能有较明显的影响,并承受很大的拉、压、弯和梯板斜面内的剪切应力。因此,此次局部修订建议在结构计算中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予以考虑。该计算模型可通过实际震害的分析逐步完善:例如:梯板简化为折线斜撑,计入休息平台板的面内刚度;而休息平台对结构的影响另用节间水平荷载予以适当简化。具体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11 抗规6.1.2条中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其框支部分约占多达比例?能否允许落地墙和非落地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不一致? 【答】不管比例多少,均应按相关要求考虑。关于落地墙和非落地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规范没有规定必须一致。12 框支剪力墙结构,墙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等级为二级,约束边缘构件应设置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高规7.2.15条),当上一层抗震等级为三级时,约束边缘构件应如何做? 【答】不管上部抗震等级是几级,约束边缘构件均应设置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13 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偏小,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有无变通方法? 【答】原则上,截面尺寸应满足规范要求。如不满足,应按相关的异型柱标准或规程执行。14 弱连梁的抗震等级是否同抗震墙一致? 【答】一致。15 抗震墙结构中有个别框架柱,用调整增大柱剪力的方法,加强柱的安全储备是否可行? 【答】按框剪结构的相关要求执行,即框架承担剪力应取1.5Vf,max和0.2Qo的较小值。16 框剪结构用墙弯距(剪力)在结构总弯距(剪力)中所占比例来定义是否可以?多少比较合适? 【答】按抗震规范6.1.3条执行。17 修改后的条文与原条文的区别与联系,修改的依据是什么? 【答】详见规范和标准的修订说明,或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设计2008年修订统一培训教材(即将出版)。18 某些新增加内容如何在结构计算中实现?例如楼梯如何简化进入计算? 【答】同第10问。19 当结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70%时,是否将地震剪力放大1.15倍,层受剪承载力比值大于 0.65就可以了,而不心作其它调整? 【答】此种结构属于超限结构,应按规定进行专门研究。20 当结构高度比抗震等级表(表6.1.2)中高出12米时,可否套用低一级的抗震等级,这个高度的浮动余量是多少?例如结构高度30.5米,取30米的抗震等级。 【答】按表6.1.2严格执行。21 对于少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定要按框剪结构定义吗(柱的倾覆力矩仅为总倾覆力矩的10%)? 【答】按框剪结构的相关要求执行,即框架承担剪力应取1.5Vf,max和0.2Qo的较小值。22 第6.3.3.2条中梁端截面底面筋比值是计算配筋还是实际配筋? 【答】实际配筋。23 精神病医院的住院大楼是否应提高设防类别(建筑面积12000m3,五层,床位400个)? 【答】按分类标准4.0.3条执行。24 关于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公式5.2.3-70.85SYSEKSX如果一个柱截面在X、Y单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效应是Sx、Sy,如图所示,则SEK的方向符合Sx和0.85Sy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合力方向吗? 【答】具体解答请参考王亚勇、戴国莹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相关解释。25 裙楼只有少数几根柱,主楼是全剪力墙结构,裙楼以下结构可否看着剪力墙结构而不当作框剪结构?如果裙楼亦当作剪力墙结构,则裙楼下剪力墙抗震等级三级时可不提高到二级。 【答】具体解答请参考王亚勇、戴国莹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相关解释。26 由于存在转换大梁等大截面水平构件,因此强柱弱梁的抗震概念难以实现,如何处理? 【答】关于转换大梁等转换构件在相关的规范标准中已有明确规定。27 抗震规范定义竖向不规则结构是按下、上层层刚度之比来定义的;但广东抗震规范是按下、上层则向位移角来定义的。但这两种定义方法的计算值是有很大差别的,特别是下、上层层高差别大时。 【答】国家标准的规定是基本要求,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应比国家标准严格。28 如何计算振型参与质量? 【答】不属于抗震规范问题。29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弹塑性静力分析?需求谱、功能谱的概念?建筑结构进行弹塑性静力分析后,如何利用其结果对结构方案进行改进? 【答】不属于抗震规范问题。30 高层住宅建筑、平面布置常见Y型,工字型等布置。建筑功能要求导致中部连接部位楼板开大洞或连接薄弱。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连接部位楼板假定按弹性膜计算,构造上再加强连接板(如板厚加大,配筋拉通),请问这样的处理足够吗?能否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如果需要还可以采用哪些措施? 【答】不属于抗震规范问题。31 一些公共建筑或工业建筑(多层)常见大空间结构。计算时常见很多局部振型的干扰,导致振型参与质量不能达到大于90%的要求。由于其楼板往往不连续或错层,又不宜按楼板刚性假定处理。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计算模型? 【答】不属于抗震规范问题。32 关于混凝土柱上作轻钢屋架的抗震要求;柱上节点设计;山墙屋架布置要求;维护墙的构造;混凝土结构维护墙与结构柱的连接抗震构造;如何避免短柱? 【答】请参照单层厂房和混凝土等章节的相关规定执行。33 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第9条梁柱节点箍筋绑扎在梁上随梁一齐下沉至设计位置。(图9.2C、9.3d)这样做节点箍筋无法与节点内的柱筋绑扎,对抗震非常不利。本人以为梁柱节点箍筋一定要先于节点侧模板设定,待节点箍筋与柱筋绑扎好后才可以立节点侧模板(广东二十条施工方法是为适应施工时先立梁侧模板,梁筋在楼板上绑扎,然后下沉到梁模板内,已至无法下手将节点箍筋与柱筋绑扎)。 【答】不属于抗震规范问题,请咨询地方标准的管理机构。34 高层建筑高规有明确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但对于多层建筑,只有在抗规规定了对地震作用方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