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教材标准工时的定义PPT课件.ppt_第1页
工业工程教材标准工时的定义PPT课件.ppt_第2页
工业工程教材标准工时的定义PPT课件.ppt_第3页
工业工程教材标准工时的定义PPT课件.ppt_第4页
工业工程教材标准工时的定义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谓IE 所谓IE是将人 物 及设备加以总合的一种活动 这种活动与系统设计 改善 以及建言等密切相关 而且 同时还必须活用工程的分析 设计 数学 物理学 及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才能把从这系统中所得到的结果 予以明白地表示 预测 并评价 更简单的说 IE是在尽量不使用劳力的情况下 使生产力提升 成本降低的技术及科学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标准工时的定义 现代对标准工时最一般定义是 标准工时乃指对于必要之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 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就标准时间之定义再作说明 所谓标准时间 乃是在下列条件下 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 1 采用标准作业方法与设备2 在标准化的作业条件下3 作业者均具备制程所要求的熟练度与适应度4 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况下5 以企业所认定的正常作业速度 完成一个单位作业量所需的时间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标准工时的角色 标准工时的角色 价格管理 工厂管理 价格的预估 外包价格的决定 标准价格的决定 进货价格的决定 设备管理 设备机种的选定 机械台数的决定 布置的决定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 日程计划 作业管理 适当的人员计划 作业改善 效率管理 效率与生产性的评价 奖励津贴的策略 工程管理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标准工时的构成 以机械作业为主 标准工时 换模 准备 时间 本体作业时间 宽裕时间 净换模 准备 时间 机械作业时间 净机械作业时间 宽裕时间 手工作业时间 净手工作业时间 宽裕时间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标准工时的构成 以手工作业为主 标准工时 换模 准备 时间 本体作业时间 宽裕时间 净换模 准备 时间 宽裕时间 净本体作业时间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质量管理与IE的关系 为了公司的永续发展 当然必须不断地致力于 制造价廉物美的良品 其中 在 制造价廉 方面 大多必须委之于IE 但如涉及 制造物美之良品 的话 则多透过质量管理进行之 然而 制造物美的良品 与 制造廉价品 两者之间 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换言之 如果是 为了制造物美之良品 而必须使用超过要求以上的高价材料及高级设备 或是必须付出超过要求以上的精力与时间 则想要 制造价廉 将是相当困难之事 此外 一旦因为畅销 而进入大量生产的体制 将其中不良品混交给顾客 乃至发生公害等类似抱怨的话 如 质量管理与IE的关系 果频频发生 则不仅是件大事 更将丧失公司的信用 如果尝试针对所谓大众畅销的 良品条件 加以考虑的话 则可发现以下两点 1 具有使多顾客满足的适当价格 2 具备使多数顾客满足的质量 换句话说 上述有关 制造价廉 的IE活动 与 制造良品 的质量管理活动 系如同车子的两轮 不管缺少哪一个 都将无法维持该产品的顺利销售 IE人员应具备的资质 首先IE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各项资质 1 品性高尚 纯洁2 具有忍耐力 判断力 自信心3 具有问题分析能力4 对工作须有强烈兴趣5 对事物要能进行正确且公正的处理6 具有独创力7 碰到困境时 才会拚出智慧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IE七手法 定义 达到避免浪费 不均及不流畅 使作业流程能在快速 确实及低成本的环境中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 本质 1 时间分析 作业测定手法测定作业的时间值 以求取各作业点之最佳化的作业时间 2 动作分析 方法改善手整理 分析各作业的步骤 藉以找出不合理或可改善的空间并加以改善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作业内容三分法 1 重复性操作 约占95 只要施以正确而密集的训练即可 但操作之难易 在2 14天内可学会 2 调整性操作 约占4 5 可边做边学边教 在1 5 3个月内可学会 3 异常性处理 约占0 5 并不影响实际派工 因无事先订成定则的排除标准 只能遇到了就跟着领班学习处理技巧 从中汲取经验 需三个月至一年方可自行随机应变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流程程序图 以符号表示工作流程上所发生的操作 检验 搬运 等待 储存等动作顺序 并记录所需时间 移动距离等情报的图表 依分析对象可分成二大类 1 以物为准的流程程序图 记录制程中材料或零件被处理的步骤 2 以人为准的流程程序图 记录操作人员之所有一连贯的动作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流程程序图 一 愚巧法 何谓愚巧法 1 外行人操作也不会搞错的结构 2 任何人都不会搞错的作业结构 3 错误要发生时 能防范未然的结构 基本原则 1 使作业的动作更轻松 2 使作业不要技能与直觉 3 使作业不会有危险 4 使作业不依赖感官 愚巧法 案例 愚巧法的禁忌 1 要消除错误的话更加注意就行 2 因为工作烦忙所以发生稍微的错误是难免的 3 发生不良品也会在检查时验出 所以发生稍微不良也没关系 4 因为产品 零件的品种多 所以混料也是不得已 5 作业有变异是由于经验 熟练差异 所以个人差异是无可奈何 6 虽然有作业指导书 但只要自已容易做的就行 7 这种程度的变更 不必向上级报告 8 作业虽然有困难之点 但不必提案 9 虽然有标准样品 但已经很熟悉 所以不必去看 10 虽然有日常检查单 但只要注意就没有必要检查 二 动改法 针对人体细微处动作之浪费 设法寻求经济之道 动作分析因精确程度不同 往往采用下列三种方法 1 目视动作分析 即以目视观测方法而寻求改进 2 动素分析 细分动作之构成要素 得17种动素 将工作中所用之各动素逐项分析 谋求改进 3 影片分析 以摄影机对各操作拍摄成影片 由影片之放映而加以分析 动素表 动素程序图 一 动素程序图 二 动素检核表 1 关于 伸手 和 移物 a 这些动作可否删除 b 距离是否最适当 c 有否应用适当的媒介 如手 镊子及输送器等 d 是否应用了正确的身体部位 如手指 前臂和上臂 e 能否使用滑道或输送器 f 输送单位增大是否较有效率 g 能否用脚操作之装置来输送 h 输送是否因接下去有较难做的 对准 而缓慢下来 i 工具放置于使用处之附近是否能够减少输送 j 较常使用之零件是否置于使用点附近 动素检核表 k 有否使用适当之托盘或箱子 操作是否经过正确地排列 l 前一动作和后一动作是否与此动作互相关连 m 能否避免突然之转变方向 能否去除障碍物 n 对于物之移动是否使用身体最耐久之部位 o 有无可删除之身体移动 p 手臂之移动能否同时 对称而依相反方向行之 q 能否以滑动代替拾取 r 眼球之移动是否与手之动作配合 2 关于 握取 a 是否可以一次握取一件以上之对象 b 能否以 触取 代替 拾取 动素检核表 c 储物箱之前缘能否减化握取之动素 d 工具或零件能否预对 以使握取容易 e 能否使用特殊的螺丝起子或其它工具 f 能否使用真空 磁铁 橡皮指尖等工具 g 物体是否由一只手移至另一只手 h 工具和夹具之设计是否使零件移动之握取较为容易 3 关于 对准 a 对准是否必要 b 容差能否增大 c 方形边能否避免 d 能否使用手臂扶架来稳定手 以减少对准之时间 动素检核表 e 能否使用导路 漏斗 衬圈 量规 止楔 托架 定位木箱 弹簧 冲子 壁龛 钥匙 螺丝上之排障器 f 握取之对象是否易于对准 g 能否应用脚操作之筒夹 4 关于 装配 拆装 与 应用 a 能否使用工具或夹具 b 能否使用自动仪器或机器 c 装配能否交互进行 制造程序能否交互进行 d 是否能够使用更有效率的工具 e 能否使用止楔 f 当机器在切削时 其它工作能否进行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动素检核表 g 应否使用动力工具 h 能否使用凸轮或空气操作之夹具 5 关于 放手 a 能否删除此动作 b 能否使物体自由堕落 c 能否于运动中放手 d 是否需要小心地放开对象 能否避免如此 e 能否使用排出器 f 材料盒是否经过适当之设计 g 在 放手 之末端 手或输送工具是否在最有利之位置 以便次一动作之进行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动素检核表 h 能否使用输送器 6 关于 选择 a 是否布置得当以减少寻找物体之浪费 b 工具和材料是否能标准化 c 零件和材料是否各予适当之标记 d 排列是否良好 以便易于选择 例如用托盘预置零件 使用透明容器等 e 一般零件之排列是否有互损性 f 零件和材料是否混在一起 g 亮度是否良好 h 在前一操作里 是否可以同时把零件预对好 动素检核表 i 能否利用颜色来使零件易于选择 7 关于 检验 a 能否删除 b 能否使用多重量规或试验器 c 能否使用压力 振动 硬度或闪光试验器 d 能否增加照明强度 或重新安排光源 以减少检验时间 e 目视检验能否代替机器检验 f 操作者使用眼镜是否有益 8 关于 预对 a 物体能否于运送中预对 b 能否使工具平衡 使其把柄处于直立位置 动素检核表 c 持住 之装置是否使工具把柄处于适当位置 d 工具能否悬挂起来 e 工具能否存放于准备工作之适当位置 f 能否使用导路 g 物体之设计能否使其各边相同 h 能否使用加料管道 i 能否使用堆筒装置 j 能否使用旋转夹具 8 关于 持住 a 能否使用夹钳 钩子 架子 夹具或其它机械装置 b 能否应用黏性或摩擦 动素检核表 c 能否用止楔以免 持住 d 如 持住 不能避免 能否提供手臂扶架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三 双手法 从双手工作中发掘改善的方法 左手效率平常均不如右手 但至少可达右手效率之80 以上 人体之动作可分为五级 1 第一级 手指动作 2 第二级 手指及手腕动作 3 第三级 手指及手腕及前臂动作 4 第四级 手指及手腕前臂及上臂动作 5 第五级 手指及手腕前臂上臂及身体动作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正常动作范围图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四 动作经济原则 巴恩斯 1 关于人体之运用 1 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2 除规定休息时间外 双手不应同时空闲 3 双臂之动作应对称 反向并同时为之 4 手之动作应以用最低等级而能得满意结果 5 物体之运动量应尽可能利用之 但如需用肌力制止时 则应将其减至最小度 6 连续之曲线运动 较含有方向突变之直线运动为佳 7 弹道式之运动 较受限制或受控制之运动轻快确实 8 动作应尽可能使用轻松自然之节奏 因节奏能使动作流利及自发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动作经济原则 巴恩斯 2 关于操作场所布置 9 工具物料应置放于固定处所 10 工具物料及装置应布置于工作者之前面近处 11 零件物料之供给 应利用其重量堕至工作者手边 12 堕落 方法应尽可能利用之 13 工具物料应依照最佳之工作顺序排列 14 应有适当之照明设备 使视觉满意舒适 15 工作台及椅子之高度 应使工作者坐立适宜 16 工作椅式样及高度 应可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势 动作经济原则 巴恩斯 3 关于工具设备 17 尽量解除手之工作 而以夹具或足踏工具代替之 18 可能时 应将两种工具合并为之 19 工具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 20 手指分别工作时 其各个负荷应按照其本能 予以分配 21 手柄之设计 应尽可能使与手之接触面增大 22 机器上杠杆 十字杠及手轮之位置 应能使工作者极少变动其姿势 且能利用机械之最大能力 五 人机法 机器与操作人员的配合分析 合理化人机关系的做法 绘制人机图的步骤如下 1 首先须明确作业员及机器的流程作业内容 2 必须明确这些作业的先后顺序及其同时关系 3 测定各作业所需时间 4 寻找作业员与机器的作业在何处同时开始或同时完成 并考虑其先后顺序及同时关系 而基于现状绘制人机图 5 注视作业员与机器的等待时间 并考虑各作业的先后顺序及同时关系 设法改变作业顺序以减少其等待时间 6 策 并预估其改善效果 人机法 范例 有一人操作一台机器 把装在模子的液体材料 稍有黏性 投入机器后开始操作 经过一定时间从机器取出 并从模子取出成品 然后再装入液体材料 等反复性的作业 目前 因机器的使用率不高 而未能达成预期生产量 问如何加以改善 其改善的重点为何 解 明确作业员与机器的作业内容及其同时关系 1 作业员的作业把材料装入模子 放材料 100秒把模子放入机器 放模 16秒开动机器 开机 13秒等待机器加工 秒停止机器 停机 8秒 人机法 范例 取出模子 取模 12秒取出成品 取成品 18秒2 机器的作业放入模子 放模 16秒开动机器 开机 13秒加工 机器加工 90秒停止 停止 8秒取出模子 取模 12秒等待放入模子 秒3 作业员与机器的同时关系 作业员 机器 放模 放模开机 开动 人机法 范例 停机 停止取模 取模根据以上资料 绘制人机图 首先 由作业员与机器的同时关系 决定同时开始的作业 在此以 放模 为周程的起点 次以作业的先后顺序及同时关系绘图 人机法 范例 为减少作业员及机器的等待 检讨是否可以利用机器加工的时间 由作业员来放材料 如此 则需另增1个模子 使用两个模子的作业周程如右 人机法 范例 由此 可绘制新的人机图如右 利用分散抽樣的觀測方法 迅速有效地瞭解問題的真象 而做改善的方法 工作抽查在實務應用 主要可歸納為二 1 工作改善空閒比率 X100 工作比率 X100 2 標準時間設定標準時間 寬放 六 工作抽查法 空閒時間 總觀測時間 工作時間 總觀測時間 總觀測時間 X 工作比率 X 平均績效指標 觀測期間之總產量 績效指標 X100 工作抽查法 某產量下應花費之標準時間 某產量下實際使用之時間 工作抽查法與馬錶時間研究差異在 馬錶時間研究係在一段短時間內連續不斷地觀測操作員作業 一般應用在重覆性高而週程較短的工作上 工作業抽查則是在較長的期間內 以隨機的方式 分散地觀測操作者 較適用於非重複作業或週程較長的作業 管理资源吧 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工作抽查之實施步驟 1 確立調查目的 如目的為把握機器生產力時 其調查項目可分類為 操作 與 空閒 2 調查項目分類 如設定操作與空閒之區分 並且應預先予以明確之定義說明 3 決定觀測方法 觀測同照像機之快門般短暫時間 以決定其工作狀態係屬於預先所分類之何種項目 並在調查表上予以記錄 4 向有關人員說明 事先須向有關人員說明目的 並要求協助 5 設計調查表形式 6 決定觀測次數 SP Z故n xS 需求精度P 觀測事項發生率Z 分佈範圍n 觀測次數 P 1 P n Z2 S2 1 P P 工作抽查之實施步驟 例 求可靠界限95 精度5 先做100次預備觀測 發現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