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sh)阡陌qinm)便要还家(yo)诣太守(y) B、案牍(d)濯清涟(zhu)亵玩(xi)鲜有闻(xin) C、轩敞(xun)箬篷(ru)钩画了了(lio)选贤与能(j) D、决眦入归鸟(z)老妪(y)幽咽(yn)垂髫(ti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左手倚一横木 C、选贤与能D、初极狭,才通人。 3、下列加横线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道渴而死B: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 C: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下列词语跟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e:珠可历历数也f:不足为外人道也 AabBdeC:cfD:df 5、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箬篷覆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宋孟浩然之广陵 AB CD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北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其桃花源记是诗桃花源诗的序。 B、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说”,是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D、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8、默写填空 陋室铭中,作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作者以前贤自况的对偶句是:,。 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 春望诗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 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大道之行也,。 阅读理解反复诵读古诗文,增强古文语感,整体感知古诗文内容,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二、阅读与理解: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这篇文章中虚构了_的世外桃源,描绘了_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_的意愿。 10.用原文语句回答。 A.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 B.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_。 11.写出文中加横线字的拼音和字义。 A.怡.()_B.遂()_C.为()_D.语()_ 1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缘溪行(沿着)便舍船(放弃)阡陌交通(田间小道) B渔人甚异之(不同)悉如外人(都)具答之(详细的) C咸来闻讯(都)皆叹惋(哀叹惋惜)辞去(离开) D处处志之(做标记)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 13、在下段括号中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皆叹惋。 14、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分) ()通(),含义是() 15、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17、“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3分)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这是一篇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2分) 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C叙事明理D寓情于理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盛蕃蕃: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 20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2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2、本文写菊花、牡丹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三)不责碎玉吏 韩魏公在大名,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释】 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