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doc_第1页
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doc_第2页
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doc_第3页
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doc_第4页
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 材料学院金属材成及金属材料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认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识实习报告专 业: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姓 名:张博扬 学 号: 20120800725指导老师:汤文博时 间:2014.09.012014.09.11 b5E2RGbCAP目录 实习的意义和目的? 1 实习要求? 1 p1EanqFDPw基本要求? 1 课后问题? 3 报告要求? 3 实习日程安排?3 实习内容? 4 DXDiTa9E3d郑州海特模具有限公司? 4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6 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 10 郑起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13 RTCrpUDGiT河南玉洋铝箔制造有限公司? 17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693分厂? 20 郑州机械研究所? 24 5PCzVD7HxA郑州郑锅容器有限公司? 26课后问题回答及实习心得? 29 jLBHrnAILg一、 实习的意义和目的认识实习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二课堂,它是专业知识培养的摇篮,也是对工业生产流水线的直接认识与认知。实习中应该深入实际,认真观察,获取直接经验知识,巩固所学基本理论,保质保量的完成指导老师所布置任务。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的良好作风,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生产实际中研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xHAQX74J0X通过认知实习,我们要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实践环节。通过接触实际生产过程,一方面,达到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及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解和巩固专业思想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炼铁-炼钢-轧钢的整个钢铁生产系统及厂间的相互关系有基本的了解.对钢锭的轧钢生产过程及主要工艺设备建立起必须的感性认识;同时,对铸造,焊接与锻压等生产过程建立起必要的感性认识,以便为以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 LDAYtRyKfE二、 实习要求 在9月1日的动员大会上,汤老师从四个专业方向出发对我们本次的实习提出了基本要求。 铸造方向: 1、了解铸造合金的熔炼设备及工艺2、了解砂处理设备与工艺,型芯砂的混制设备及工艺 3、了解铸造生产线与工装、模具设计 4、了解合金铸件的铸造工艺及质量控制 焊接方向: 1、了解常规焊接方法,如手工焊,电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焊,TIG焊等的工艺及设备特点,操作方法及适用场合 Zzz6ZB2Ltk2、了解常用焊接材料(如焊条,焊丝,保护气等)分类、特点,选择方法及应用场合 3、了解下料切割设备,弯曲成型设备焊接辅助设备(如焊接变位器,焊接流轮架,回转台)及焊接工装夹具的特点,操作方法和工作过程 dvzfvkwMI14、了解自动焊接生产与工装设计及工作过程 塑性加工方向: 1、了解常用塑性加工的主要设备类型和用途 2、了解金属件的塑性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与模具结构 3、了解金属件的塑性加工常规工艺,缺陷及产生原因 4、了解金属件塑性加工车间的布局,设备类型及生产能力 热处理方向: 1、了解常用热处理炉的构造特点,操作特点,操作方法和用途 2、了解常用热处理加热装置(如感应加热,火焰加热,接触电阻加热,电解液加热)的设备特点和用途 3、了解热处理辅助设备(如清洗、清理设备,炉气氛加热介质及渗剂辅助设备,淬火介质,循环冷却设备等)的特点 4、了解常用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正火,淬火,调制处理等)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点 在认识实习的过程中,老师还向我们提了两个课后问题 1、材料的组织性能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关系, 2、金属上镀金属的电镀工艺和原理和在非金属上镀金属的工艺及原理, 最后,老师对于我们的实习报告也提出了要求 1、所实习的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产品等基本情况 2、工厂或车间的主要产品的原料来源,产品品种、产量等 3、工厂或车间的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并附详细说明 工厂或车间的主要生产设备的名称、基本构造、操作要点和作用 rqyn14ZNXI5、通过本实习,你有什么认识或体会, 6、实习大纲规定应掌握的基本内容 三、实习日程安排 9月1日 下午 动员大会 9月2日 上午 郑州海特模具有限公司 9月3日 上午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9月4日 上午 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 9月9日 下午 郑起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玉洋铝箔制造有限公司 篇二:认识实习报告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姓名:孙宇航; 学号:6516114123; 指导教师:陈丹 ; 二零一五年九月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已经大二了(转载于:www.xiElw.coM 写论文 网: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然而大多数同学对本专业的认识还不够,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金属工艺学,金属的低压锻造,金属的热处理技术的认识,加深金属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我们到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沈阳锻造工业有限公司,沈阳航天誉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在引导员和老师的带领下,从总体了解各个企业的生产原料 、产品以及生产流程 ,并熟悉了一些重要的零部件的生产方法。 EmxvxOtOco1.以下就是这次实习参观的三家的简介: 一: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航天三菱 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日本、马来西亚三国五家公司出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于1997年8月。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占股比30%,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占股SixE2yXPq5比25%,沈阳建华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占股比21%,马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股比14.7%,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占股比9.3%,公司注册资本73,825万元人民币,资产总额304,879万元(2012年4月底),厂址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航天路6号。 它的企业产品有: 6ewMyirQFL公司引进日本三菱自动车4G6系列 (2.0/2.4L )、4G6 MIVEC (可变气门正时 及升程技术)系列 (2.0/2.4L )、A9系列 (1.1/1.3/1.5/1.6L)发动机制造技术,产品 具有技术领先,低噪音、低振动、低油耗特点, 排放可达到国四标准。我公司2007年最新引进的A9系列发动机具有高性能、轻量化、高环保等主要特点,是继在德国生产销售后,全球上第二家及亚洲首家生产销售此款发动机的公司。 kavU42VRUs截止2009年12月,发动机累计产销超过100万台,已为国内20多家整车厂配套。发动机已随整车出口到美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 我公司是由日本三菱商标委员会授权在中国境内唯一合法使用三菱标志的发动机生产企业。 y6v3ALoS894G6系列 (2.0/2.4L ) 4G6 MIVEC (可变气门正 A9系列(1.1/1.3/1.5/1.6L) 时及升程技术)系列 产品的具体样式有:二:沈阳锻造工业有限公司 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26日注册成立,是由原沈重集团、沈矿集团、沈阳水泵、沈阳气压机、沈阳铸造等五家大型国有公司的热加工部分经搬迁、重组、异地新建的国有股份制企业,其 M2ub6vSTnP中,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占股份55%、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占股份45%。公司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已完成建设投资13.2亿元,截止2011年6月底,公司全民在册员工2393人,其中在岗2003人,离岗390人,退休职工1937人。公司是目前国内热加工专业最全、规模最大的铸锻件生产企业,是辽宁省铸造协会理事长单位。 0YujCfmUCw公司可为冶金、矿山、桥梁、隧道、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石化、船舶、航天、国防等行业提供大、中、小型优质铸钢、铸铁、锻钢件毛坯及粗加工产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公司可为冶金、矿山、水泥和电力等行业提供配套产品和备件。 eUts8ZQVRd公司特色产品: 3MW-1000MW各种规格护环 篇三:对材料科学与实验的认识2 对材料科学与实验的认识 生命科学学院 222010317011048邓 静 。材料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与原有的生产模样,从单一向高科技化发展,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材料科学是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中国的材料科学研究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有些领域甚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机器、构件、器件和其他产品的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可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工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品等,一般都不算作材料。材料可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按物理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按用途分为电子材料、宇航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实际应用中又常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质为基础,用以制造以受力为主的构件。结构材料也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要求,如光泽、热导率、抗辐照能力、抗氧化、抗腐蚀能力等,根据材料用途不同,对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现象等对外界变化产生的不同反应而制成的一类材料。如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等。 sQsAEJkW5T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随着高技GMsIasNXkA术群的兴起,又把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TIrRGchYzg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利用粘土烧制的陶器。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金技术。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发展了钢的制造技术。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7EqZcWLZNX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先后出现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以及维尼纶、合成橡胶、新型工程塑料、高分子合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 lzq7IGf02E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zvpgeqJ1hk料。其次是陶瓷材料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50年代,合成化工原料和特殊制备工艺的发展,使陶瓷材料产生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从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的转变,许多新型功能陶瓷形成了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NrpoJac3v1结构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功能材料的进步。20世纪初,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50年代,制备出锗单晶,后又制备出硅单晶和化合物半导体等,使电子技术领域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1nowfTG4KI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材料领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或几种材料为增强体,可获得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不仅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且在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不断扩大应用。 fjnFLDa5Zo材料是早已存在的名词,但材料科学的提出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国政府及科技界为之震惊,并认识到先进材料对于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在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从此,材料科学这一名词开始被人们广泛地引用。 tfnNhnE6e5材料科学的形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这是因为,第一,固体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对物质结构和物性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对材料本质的研究和了解;同时,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等对材料本身的研究也大大加强,从而对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这为材料科学的形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第二,在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出现以前,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陶瓷材料科学都已自成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颇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如马氏体相变本来是金属学家提出来的,而且广泛地用来作为钢热处理的理论基础。但在氧化锆陶瓷材料中也发现了马氏体相变现象,并用来作陶瓷增韧的一种有效手段。第三,各类材料的研究设备与生产手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不同类型的材料各有专用测试设备与生产装置,但更多的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表面测试及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等。在材料生产中,许多加工装置也是通用的。研究设备与生产装备的通用不但节约了资金,更重要的是相互得到启发和借鉴,加速了材料的发展。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不同类型的材料之间能相互代替,充分发挥各类材料的优越性,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长期以来,金属、高分子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相互分割,自成体系。由于互不了解,习惯于使用金属材料的想不到采用高分子材料,即使想用,又对其不太了解,不敢问津。相反,习惯于用高分子材料的,也不想用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因此,科学技术发展对材料提出的新的要求,促进了材HbmVN777sL料科学的形成。第五,复合材料的发展,将各种材料有机地联成了一体。 研究与发展材料的目的在于应用,而材料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备出有实用价值的材料来,通过批量生产才能成为工程材料。在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变成实用的工程材料过程中,材料的制备工艺、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的实用研究构成了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点。 V7l4jRB8Hs材料制备工艺是发展材料的基础。传统材料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成本。新材料的发展与工艺技术的关系更为密切。例如,由于外延技术的出现,可以精确地控制材料到几个原子的厚度,从而为实现原子、分子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快冷技术的采用,为金属材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首先是非晶态的形成,出现了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其次,通过快冷技术得到超细晶粒金属,提高了材料的性能;此外,通过快冷技术发现了准晶态的存在,改变了晶体学中的某些传统观念。许多性能优异、有发展前途的材料,如工程陶瓷、高温超导材料等,由于脆性和稳定性问题及成本太高而不能大量推广,这些问题都需要工艺革新来解决。因此,发展新材料必须把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化的材料制备工艺和技术往往与某些条件密切相联系,如利用空间失重条件进行晶体生长等;此外,强磁场、强冲击波、超高压、超高真空及强制冷却等都可能成为材料制备工艺的有效手段。83lcPA59W9材料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测技术的提高。每一种新仪器和测试手段的发明创造,都对当时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863年,光学显微镜用于金属材料的研究。随后又出现了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高分辨率电镜,其点分辨率在0.2纳米左右,足以观察到原子,为研究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后又出现扫描透射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但可以观察到原子,分析出微小区域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还可用来进行原子加工,为在微观结构上设计新材料打下了基础。 mZkklkzaaP检测技术又是控制材料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其中无损检测不但可以检查材料的宏观缺陷,还可监控裂纹的萌生和发展,为材料的失效分析提供了依据。各种检测用传感器,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原理来传递材料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从而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检测技术和检测装置不断更新,适应在线、动态及各种恶劣环境测试的检测装置将用于材料的研究和生产中。 AVktR43bpw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材料设计是发展新型材料的重要手段。材料设计通常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是微观层次,即运用统计力学与量子力学来研究原子与分子的集体行为。第二个是显微层次,其大小在微米以上,研究的是许多原子或分子在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性质,如形变、磁性等,一般用连续统计方程来描述。第三个层次是宏观层次,如宏观性能、生产流程与使用性能间的关系,材料的断裂以及微观结构的形成等。计算机技术可以把3个层次ORjBnOwcEd的因素都考虑在内,通过建立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出符合预期性能的新材料的最佳成分、最佳结构和最合理的工艺流程。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巨大的存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与人的创造能力相结合,可对材料设计提出创造性的构思方案;可从存储的大量资料中进行检索和方案比较;可在总体设计和局部设计中进行大量的、非常复杂的数学和力学计算;可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设计,确定设计图样,提供组织生产的管理信息。这种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为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创造了条件。 2MiJTy0dTT材料的广泛应用是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实验室具有优越性能的材料,不等于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能得到应用,必须通过应用研究做出判断,而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材料在制成零部件以后的使用寿命的确定是材料应用研究的另一方面,关系到安全设计和经济设计,关系到有效利用材料和合理选 gIiSpiue7A材。材料的应用研究还是机械部件、电子元件失效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