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材料*,男,汉族,生于1964年2月,高中文化程度,于201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住*县永丰滩乡*村玉泉组,现任*县永丰滩乡*村党支部副书记。一、带头封沙治沙,造林绿化2010年4月24日晚至26日,强沙尘暴天气给*县造成重大灾害,永丰滩乡*村地处沙漠边缘,植被稀少,周围没有防风固沙林,再加群众种植时,覆膜技术不过关,大面积的地膜被大风吹飞,因此次风灾造成严重损失。当日,武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火荣贵在*县现场指导救灾,火书记来到永丰滩乡*村玉泉组受灾地块,群众正在覆膜玉米田里修补、补压地膜。火书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火荣贵书记来到农田旁的一处沙丘上,看着受灾的场景,有很多的遗憾。此时,在火书记所站的沙丘周围,聚集了很多村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火书记发出了一声感叹,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忍和遗憾:“要吸取这次风沙灾害的教训,干啥工作都要认真,要讲究科学,不能偷工减料,不然因一时的轻松会给一年的收入带来重大损失。”此时,有一位站在人群中的中年男子走到了人群前,略显踌躇之后,激动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领导们来了,我提个意见。我看了武威日报上登的火书记提出的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完全符合我们市的实际,这一次的沙尘暴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要治理好我们生存的环境,必须要落实好封育禁牧,必须提高群众的生态意识,治沙造林。生态治理光靠领导不行,要通过做大量的宣传指导工作,让广大的群众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我们这个地方气候干旱、风沙大,只有大家的认识都提高了,都自觉了,生态治理的问题就好解决。按照我们乡的实际情况,发展养殖业是最好的出路,但是,我们应该转换思维,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引导和鼓励群众实行圈养。我们不能在这里开荒了,不能在这里放牧了。我也养羊,但都是圈养的。我们现在的这种生产方式和民勤10多年前的做法一样,只打井开荒,乱牧滥伐,不治沙造林,最终就是人退沙进,恶性循环,一定要遏制这种现象”。这个意见是宝贵的,也是中肯的,他代表了县委、县政府“一产打基础,二产调结构、三产抓提升”的战略思路,也体现了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舍饲养殖的富民思想。火荣贵说:“我很赞同你的意见和观点,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深刻认识防沙治沙的重要性,人人自觉地参与到防沙治沙、生态建设中来,我们的生态治理工作就好做多了。”这位中年男子正是*。同年5月,*村结合实际情况,采纳*相关建议,制定了生态文明新村党建综合示范点创建方案,提出通过35年努力实现*村人均治沙面积1亩以上,人均制种作物面积3亩以上,户均建成养殖暖棚2座,农民人均纯收入过,750亩沙丘得到有效治理,实现生态良好、农民增收、村容整洁、和谐文明的目标。在乡党委书记宋全喜同志的带领下,乡全体领导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将伙房搬到了临时搭建的帐篷内。与*一道组织村内群众开始动手压沙植树。草方格、沙生植物梭梭、苁蓉、花棒在这里扎了根。几年来,全村共投资26.64万元,铺压麦草沙障200亩,防风固沙750亩,栽植梭梭、红柳、沙枣30万株,设立护林公约碑5块,封育碑30块,栽植界桩100个,栽植枣树0.8万株,通道绿化1750米,栽植刺槐500株。二、带头禁牧封育,保护生态2012年2月,*被任命为永丰滩乡*村党支部副书记,同时被推荐为市人大代表。2012年市“两会”结束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人大代表*说:“*村地处腾格理沙漠南缘,离民调工程渠只有3公里、红水河20公里。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大量移民无度垦荒、乱砍滥牧,生态变得非常脆弱,严重影响了沿岸大量农田,更为红崖山水库埋下了清淤隐患。要想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必须结合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和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和节能减排力度,才能确保环境安全。如果能结合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渠延伸工程,民勤西线、北线,凉州、*民调渠沿线防沙治沙工程,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等工程,加大对大土河的综合治理,同时,加强“四禁”落实,把各项工作做具体、做实在,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持续发展,人与自然才能更加和谐相处。”、“生态就是人与自然共同相互依靠、相互生存、相互制约的一种状态。千百年来大自然养育了我们,现在由于社会进化,自然界已不能平衡发展,该是我们回报大自然的时候了。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态建设刻不容缓。我们给予大自然的越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如果我们无休止地掠夺,大自然就会反过来惩罚我们。”这是*同志的生态观,简单却很实际,因为这个理念,*同志率先垂范,在*村里、大土沟河畔,掀起了禁牧封育的新高潮。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甚至有人在背后恶语相加,对此,*并未在意,依然默默贯彻落实全市的“四禁”政策。俗话说得好:“三分栽,七分管”。在沙漠里植树,成活率的高低,关键在管护。为了提高禁牧封育效果,*同志每天总会在育林带转转,遇到有放牧或是乱砍滥伐的事,总要管一管,但是很多老百姓由于思想观念成就,无法理解*的做法。导致多次出现与*发生争执现象,可是*同志总是苦口婆心的向老百姓宣讲“四禁”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放牧的人少了,昨日牛羊满沙坡的场景不见了。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多年不见的草儿绿了,沙生植物郁郁葱葱。在他的带领下,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禁牧封育的重要性,加入了禁牧封育的队伍,一同保护着沙漠边的最后一抹绿色。三、发展设施农牧业,增加收入*同志自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以来,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团结和带领支部“一班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走上了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道路。 *同志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契机,通过积极宣传政策、算账对比、典型引导、惠农贷款等方式,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提出的利用23年时间,达到“户均2座棚,收入翻一番,户均百只羊,率先奔小康”的目标,大力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不断培育和壮大畜牧养殖业及特色林果业发展规模。针对农户在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积极联系赊购水泥、空心砖等物资,加强与信贷部门协调沟通为农户贷款修棚,解决了群众在发展中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养殖暖棚的建设进度。除其所处组外,全村其它组的日光温室、养殖暖棚、田间地头,都是他每天工作的地方。自双联富民行动以来,*与联村单位一道,合理利用闲散荒地,逐步落实帮扶责任,及时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的带领下,截止目前,全村已建成养殖暖棚320亩,户均达到1.8亩。新建60亩以上养殖示范点3个,猪、牛、羊存栏达6000头(只),出栏达4000头(只),养殖业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养殖业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52%以上。在特色林果业建设中坚持“统一开沟,统一栽植,分户管理”的原则,全村栽植经济林520亩,在河沿组建成230亩红枣示范点1个,人均达到0.7亩。为了尽快帮助双联户脱贫致富,*还从村上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给贫困农户订阅了甘肃农民报、农业科技信息等报刊杂志,供贫困农户借阅,学习种养管理经验。通过积极聘请县农广校、农技中心、园艺站、兽医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走访贫困农户、深入田间地头讲课等多种方式,现场指导贫困农户学习日光温室种植技术、暖棚养殖技术。贫困农户的种养殖技术越来越精湛,种植品种也越来越高档,养殖收入也越来越丰厚,有的贫困农户年收入已达到万元以上,贫困农户入均纯收入提高到了5995元。*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无尽地洒向荒漠,努力改变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