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系统的关键技术之防碰撞机制分析与实现PPT课件.ppt_第1页
RFID系统的关键技术之防碰撞机制分析与实现PPT课件.ppt_第2页
RFID系统的关键技术之防碰撞机制分析与实现PPT课件.ppt_第3页
RFID系统的关键技术之防碰撞机制分析与实现PPT课件.ppt_第4页
RFID系统的关键技术之防碰撞机制分析与实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碰撞机制分析与实现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学院李斌 一 教学内容的引入 二 产生碰撞的原因 三 标签的几种状态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主要内容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2 一 教学内容的引入 3 EPCclass1Gen2Tag 一 教学内容的引入 1 Reserved区 存储KillPassword 灭活口令 和AccessPassword 访问口令 2 EPC区 存储EPC号码等 3 TID区 存储标签识别号码 每个TID号码应该是唯一的 4 User区 存储用户定义的数据 4 EPC编码结构 一 教学内容的引入 5 1 上次我们实验中其读写距离是多少 2 UHFEPCGen2的标签有几种种状态 3 为什么每次读写的标签的数量会不一样 各组之间的读写器之间是否存在干扰 一 教学内容的引入 问题探究 6 二 产生碰撞的原因 在RFID系统应用中 因为多个读写器或多个标签 造成的读写器之间或标签之间的相互干扰 统称为碰撞 1 读写器碰撞2 标签碰撞 7 Data1 Data5 Data4 Data3 Data5 Data4 Data3 Data2 Data2 Data1 RFID数据碰撞示意图 二 产生碰撞的原因 Time Time 完全碰撞 Time 读写器 TagA TagB 8 二 产生碰撞的原因 R1 Rr Rr Reader2 Reader1 读写器 读写器频率干扰 R1为Reader1的干扰范围 Rr为Reader1和Reader2的读取范围 从标签T反射到读写器Reader2的信号很容易被从Reader1发出的信号干扰 Tag 9 二 产生碰撞的原因 Tag3 Tag2 Tag1 Reader1 Reader2 多读写器一标签干扰 标签1接收到的信息为两个读写器发射信号的矢量和 是一个未知信号 10 识别 标签 准备 三 标签的几种状态 11 掉电 准备 识别 数据交互 上电 选择 取消选择 碰撞仲裁 读操作 读操作 读操作 复位 标签状态转换图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三 标签的几种状态 12 如何解决碰撞的问题呢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13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读写器 Tag3 Tag5 Tag2 Tag6 Tag4 Tag7 Tag1 1 空分多址SDMA法 14 1 空间分割多重存取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分离的空间范围内重新使用确定的资源 通信容量 1 自适应SDMA 电子控制定向天线 天线的方向直接对准某个标签 2 减少单个读写器的作用范围 15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读写器 Tag1 Tag3 Tag5 Tag4 Tag2 阅读器广播命令 阅读器读写区域 f1 f2 f3 f4 f5 2 频分多址FDMA法 16 2 频率分割多重存取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把若干个使用不同载波频率的传输通路同时供给通信用户使用 17 3 时间分割TDMA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TDMA是把整个可供使用的信道容量按时间分配给多个同户的技术 18 掉电 准备 识别 数据交互 上电 选择 取消选择 碰撞仲裁 读操作 读操作 读操作 复位 标签状态转换图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19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树分叉算法 20 冲突节点 非冲突节点 0 1 10 11 100 101 树分叉算法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基本思想是 将处于碰撞的标签分成左右两个子集0和1 先查询子集0 若没有碰撞 则正确识别标签 若仍有碰撞则分裂 把1子集分成00和01两个子集 直到识别子集1中所有标签 21 1 所有处于 识别 状态且内部计数器为0的应答器发送它们的识别码 2 当有一个以上的标签发送时 读写器因不能正确识别信号为发送FAIL指令 3 所有接收到FAIL指令且内部计数器不等于0的标签计数器加1 所有接收到FAIL指令且内部计数器等于0的标签将产生一个1或者0的随机数 如果是1 则标签计数器加1 如果是0 则标签计数器保持不变 并再次发送其识别码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所有接收到FAIL指令且内部计数器不等于0的标签计数器加1 所有接收到FAIL指令且内部计数器等0的标签将产生一个1或者0的随机数 如果是1 则标签计数器加1 如果是0 则标签计数器保持不变 并再次发送其识别码 4 a 若有一个以的标签发送 则重复步骤 2 b 若只有一个发送 则读写器发送包含识别码的 DATA READ 指令 标签正确接收此指令进入 数据交互 通信完成后 发送SUCCESS指令 C 当标签没有被正确接收 则读写器将发送一个RESEND指令 22 1 REQUEST 请求 序列号 此命令发送一序列号作为参数给射频卡 应答规则是 射频卡把自己的序列号与接收到的序列号比较 如果自身序列号小于或等于REQUEST指令序列号参数 则此射频卡回送其序列号给读写器 这样可以缩小预选的射频卡的范围 如果大于 则不响应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所有接收到FAIL指令且内部计数器不等于0的标签计数器加1 所有接收到FAIL指令且内部计数器等0的标签将产生一个1或者0的随机数 如果是1 则标签计数器加1 如果是0 则标签计数器保持不变 并再次发送其识别码 2 SELECT 选择 序列号 用某个 事先确定的 序列号作为参数发送给射频卡 具有相同序列号的射频卡将以此作为执行其他命令 例如读出和写入数据 的切入开关 即选择这个射频卡 具有其他序列号的射频卡只对REQUEST命令应答 23 3 READ DATA 读出数据 选中的射频卡将存储的数据发送给读写器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4 UNSELECT 去选择 取消一个事先选中的射频卡 射频卡进入 无声 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射频卡完全是非激活的 对收到的REQUEST命令不作应答 为了重新话化射频卡 必须先将射频卡移出读写器的作用范围再进入 以实行复位 24 射频卡进入读写器的工作范围 读写器发出一个最大序列号让所有射频卡响应 同一时刻开始传输它们的序列号到读写器的接收模块 读写器对比射频卡响应的序列号的相同位数上的数 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即有的序列号该位为0 而有的序列号该位为1 把有不一致位的数从最高位到低位依次置O再输出系列号 即依次排除序列号大的数 至读写器对比射频卡响应的序列号的相同位数上的数完全一致时 说明无碰撞 选出序列号最小的数后 对该标签进行数据交换 然后使该卡进入 无声 状态 Y N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二进制搜索算法的工作流程是 25 1 0 1 1 0 0 0 0 1 1 1 0 射频卡1 射频卡2 读写器译码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在二进制搜索算法的实现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读写器所使用的信号编码必须能够确定碰撞的准确比特位置 曼彻斯特码 Mancherster 可在多卡同时响应时 译出错误码字 可以按位识别出碰撞 这样可以根据碰撞的位置 按一定法则重新搜索射频卡 26 范例 二元搜寻算法 A 10100111 B 10110101 C 10101111 D 10111101 R 11111111 R 11111111 送REQUEST 11111111 命令 要求区域内所有标签应答 根据曼彻斯特编码 解码数据为101 1 1 发生碰撞 算法做下如下 将碰撞的最高置0 其它碰撞位置1 得下次的REQUEST 10101111 R表示阅读器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27 范例 二元搜寻算法 搜寻标签过程 A 10100111 C 10101111 R 10101111 R 10101111 送REQUEST 10101111 命令 标签A和C应答 解码数据为1010 111 发生碰撞 算法做下如下 将碰撞的最高置0 其它碰撞位置1 得10100111 R表示阅读器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28 范例 二元搜寻算法 A 10100111 C 10101111 R 10100111 R 10100111 送REQUEST 10100111 命令 只有标签A应答 解码数据为1010 111 没有发生碰撞 阅读器对标签A进行阅读操作 R表示阅读器 可以识别A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29 ImprovedAnti collisionAlgorithm搜寻过程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10100111 10110101 10101111 10111101 11111111 101 1 1 10101111 10100111 10101111 1010 111 10100111 10100111 识别TagA 10110101 10101111 10111101 11111111 101 1 1 10101111 10101111 识别TagB 30 ImprovedAnti collisionAlgorithm搜寻过程 四 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10110101 10111101 11111111 1011 101 10110101 10110101 10111101 10111101 识别TagC 识别TagD 31 RFID读写器防碰撞 1 RFID读写器冲突及解决途径 密集读写器环境中的读写器冲突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密集读写器环境就是指在RFID系统应用中 在预定区域内部署多个RFID读写器 以满足对区域内的所有标签进行完全的 高可靠的读取要求 系统网络中包含多个读写器和一个中央计算机 读写器与中央计算机之间一般采用局域网 LAN 或无线局域网 WLAN 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密集读写器网络拓朴结构 33 分时传输解决读写器冲突 网络中的每个读写器通常具有不同范围的识读区域 各读写器的识读区域可能有交集 即识读区域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为了便于说明 用图7 17近似地描绘了密集读写器环境下的读写器冲突 每个圆圈代表一个读写器的识读区域 实际应用中的识读区域可能为不规则形状 圆点代表相应的读写器 如果两个读写器的识读区域有相互重叠 如图7 17中的R1和R2 则当R1 R2同时工作时 如果不采取防冲突措施 就会产生读写器冲突 甚至使整个RFID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密集环境下读写器冲突示意图 34 分时传输解决读写器冲突 分布式时隙控制方法以防冲突算法Colorwave和IRCM为代表 时隙分配过程以网络中的每个读写器为中心 各读写器之间相互反复通信协商来确定各自的工作时隙 发生冲突时往往通过增加新的时隙来解决 结果使得时隙分配过程较长且需要的总时隙数目多 集中式时隙控制方法几乎不占用读写器的资源 通过中央计算机或服务器运行优化算法进行时隙分配问题的求解 这种方法求解速度快且不占用读写器资源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35 平面图着色与读写器防冲突 图7 18读写器冲突问题的平面图 RFID读写器冲突问题类似于一个简单的平面图G R E 顶点集合R是RFID读写器集合 即R r1 r2 rn 边集合E描述了RFID系统中读写器之间的冲突关系 也就是说 如果读写器Ri和读写器Rj的识读区域之间存在交集 就将顶点ri和rj用一个无向线段连接起来 据此建立图7 17中的读写器冲突问题的平面图G R E 如图7 18所示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读写器冲突的平面图 36 Hopfieid神经网络模型 n n阶对称矩阵 n 4阶矩阵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37 读写器防冲突问题混沌神经网络模型 为了消除网络中的读写器冲突问题 必须使网络中存在冲突关系的读写器工作在不同的时隙 根据这样的约束要求 读写器防冲突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如下 当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E的值等于 0 时 当前的输出矩阵v的值就是读写器防冲突神经网络的可行解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38 读写器防冲突问题混沌神经网络模型 二维Hopfield神经网络能量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 比较式 3 和式 4 可以得到 因此 读写器防冲突神经网络的微分方程为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39 基于退火策略的混沌神经网络模型 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收敛到一个稳定的平衡解 但会经常陷入局部最优 因此 在上述建立的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 本文通过引入混沌机制和模拟退火策略 为读写器防冲突建立基于退火策略的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如下 当模拟温度衰减至趋近于 0 时 混沌状态消失 此后算法获得一个较好的初值 并按照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继续进行搜索并逐渐收敛于有效解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40 仿真流程 采用MATLAB对基于退火策略的混沌神经网络读写器时隙分配算法进行仿真 仿真流程如下 步骤1 设置A B C 0 k a z 0 Z 0 等参数的值 如表1 实验中 0 取 0 1 区间的随机数 步骤2 根据式 10 和 11 计算 t 步骤3 根据式 3 计算能量函数 步骤4 根据式 12 计算 Z t 1 步骤5 判断能量函数是否满足稳定条件 如果满足进行步骤6 否则进行步骤2 能量函数的稳定判据为 1 的值在连续l0次迭代中的变化量小于0 01 2 如果E 10 则停止迭代 3 如果算法在1000次迭代中无法收敛到有效解 则停止仿真 步骤6 输出仿真结果 即输出VandE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41 仿真实验结果 对于图2和图3所示的读写器冲突网络 用基于退火策略的混沌神经网络算法在经过162次迭代后 得到了读写器防冲突的时隙分配有效解 输出矩阵的值为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42 仿真实验 根据输出矩阵中的每行元素 得到各读写器的时隙分配结果如表2所示 五 读写器防碰撞机制的实现 43 3 仿真实验 若以4种形状分别代表时隙T1 T2 T3 T4 对图2所示的读写器网络按照表2的结果进行着色填充的结果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