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北京PPT课件.ppt_第1页
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北京PPT课件.ppt_第2页
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北京PPT课件.ppt_第3页
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北京PPT课件.ppt_第4页
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北京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 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饶日光 北京大兴 2015 10 2020 3 18 1 主要内容 2020 3 18 2 一 营造林概述 2020 3 18 3 造林 在宜林地 无立木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形成 恢复或改善森林 林木 灌木林的过程 包括 1 人工造林 播种造林 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2 四旁 零星 植树 在村旁 宅旁 路旁和水旁栽植竹 木 连续面积达不到0 067hm2 单行林带属于四旁造林 3 更新造林 在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造林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 4 有林地补植林冠下造林 为了伐前更新 或改善森林结构与功能进而提高其质量 或培育需要在林冠遮荫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而在已有林分中进行造林的过程 2020 3 18 4 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 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 灌丛实施封禁 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 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 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 以及对低质 低效有林地 灌木林地进行封禁 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 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包括 1 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 对宜林地 无立木林地 疏林地实施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 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术措施 2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 对低质 低效有林地 灌木林地实施封禁 并采取定向培育的育林措施 即通过保留目的树种幼苗 幼树 适当补植改造 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林分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2020 3 18 5 封山 沙 育林不仅作为增加资源的造林措施 而且也作为提高质量的育林措施 未成林封育 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 与低效林改造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 作为两个概念 封育对象不包括未成林造林地 2020 3 18 6 温带地区的演替规律 顶级群落变化 干燥区 半干半湿区 湿润区 封山育林的目的是促进进展演替 2020 3 18 7 1 苗木类型 1 根据苗木繁殖材料的不同 分为实生苗和营养繁殖苗 2 根据苗木培育方式不同 分为裸根苗和容器苗 3 根据苗木培育年限不同 分为一年生苗和多年生苗 4 根据苗木是否移植 分为移植苗和留床苗 5 根据育苗环境不同 分为试管苗 温室苗 大田苗 6 根据苗木规格大小 可分为标准苗和大苗 7 根据苗木培育基质不同 可分为有土育苗和无土育苗 8 根据苗木质量不同 可分为等外苗 合格苗 目标苗和最优苗 或I级 II级 III级苗等 8 2 苗木质量评价 1 评价苗木质量的形态指标包括苗高 地径 胸径 高径比 根系指标 茎根比 顶芽 冠幅 第一分支点 土球大小等 苗木质量的综合指数 2 评价苗木质量的生理指标包括苗木含水量 根系活力和芽休眠状况 相对含水率 3 苗木活力 包括根生长潜力 RGP 和苗木抗逆性 OSU活力检测法 生长潜力 RGP 通常用新根生长点数量 大于1cm长新根数量 大于1cm长新根总长度 新根表面积指数以及新根鲜重和新根干重表达 4 壮苗的最终标志 苗干直而粗壮 有一定高度 上下均匀 无徒长现象 根系发达 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 主根短而直 根系有一定的长度 苗木的茎根比 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鲜重之比 值小 重量大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要有发育正常而饱满的顶芽 9 造林种植点的配置 是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 一般分为行状配制和群状 簇状 配制两大类 1 行状配置行状配置是单株 穴 分散有序地排列为行状的一种方式 可分为正方形 长方形 品字形和正三角形等配置方式 2 群状配置也称簇式配置 植生组配置 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 群内植株密集 而群间隔距离很大 群状配置可采用多种方法 如大穴密播 多穴簇播 块状密植等 10 造林整地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立地条件和质量 便于造林施工 提高造林成活率 促进林木生长 1 全面整地 是全部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 2 局部整地 带状整地 山地带状整地一般包括水平阶整地 水平带状整地 水平沟整地 反坡梯田整地和撂壕整地 平原带状整地主要有带状 高垄和犁沟等 块状整地 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有穴状 块状和鱼鳞坑 平原应用的块状整地有块状 坑状 高台等 反坡梯田整地 鱼鳞坑整地 11 1 人工造林 更新造林 林冠下造林 低产林改造 封山育林 飞播造林为属于不同的统计指标 不能串项重复 飞播营林 封山护林不是统计指标 2 人工造林 无林地疏林地封育 飞播造林均能增加森林面积 对应的造林地应当为宜林荒山荒 沙 地 疏林地 一般灌木林地 非林地 耕地 牧草地等 3 迹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林中空地 更新恢复森林面积 林冠下造林 有林地灌木林地封育 飞播营林提高森林质量 4 低产林改造 竹林垦复 郁闭度0 5以上有林地封山管护不属于营造林范畴 12 二 营造林建设主要技术标准 2020 3 18 13 1 人工造林 更新 的主要评价对象 1 在宜林地 疏林地 无立木林地和非林地 如耕地 中以植苗或者点播方式实施的造林 连续面积大于0 067公顷 2 在一般灌木林地 年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的灌木林地 中按照造林密度标准以以植苗或者点播方式实施的乔木造林 连续面积大于0 067公顷 上述两种方式的造林 共同特点是可以增加森林面积 2020 3 18 14 2 造林小班评定标准 造林成活率 85 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 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 干热 干旱 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 70 为合格 84 41 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 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 干热 干旱 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69 41 为待补植 40 为失败 山西省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包括大同市南郊区 新荣区 大同县 天镇县 山阴县 怀仁县 应县 阳高县 朔城区 河曲县 造林技术规程 GB T15776 2006 附录D 2020 3 18 15 3 人工造林 更新 面积认定 1 以亩为单位 保留1位小数 最小起算面积为1亩 连续面积不足1亩的不计入人工造林面积 2 低产林改造不计入人工造林面积 3 藤本和草本植物种植面积以及四旁 零星 植树 单行林带 林冠下造林等 计入不合格的人工造林面积 4 对中央投资的工程造林 不允许实施人工更新 5 对前地类为无林地 疏林地的生态公益林造林 造林地上原有苗木 幼树纳入初植造林密度计算 对商品林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并存的小班 人工更新苗木超过60 的作为人工更新面积 不足60 的不计入更新面积 6 当造林地块出现重复 1 作业年度不同时 认定作业年度在先的营造林方式或工程类别 2 同一年度营造林方式或工程类别相重时 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现地签认 2020 3 18 16 4 造林小班 地块 保存标准 株数保存率 80 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 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 干热 干旱 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 65 或郁闭度 0 20 灌木林覆盖度 30 2020 3 18 17 5 造林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 人工造林 更新 作业后三年内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 造林总株数在适宜初植密度区间以内按实际造林株数计 低于最低适宜初植密度按最低适宜初植密度计 超过适宜初植密度的上限 按适宜初植密度的上限计算 下同 之比为造林成活率 人工造林 更新 小班 地块 三年后单位面积造林树种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为株数保存率 2020 3 18 18 合格率和保存率的计算方法 2020 3 18 19 6 造林密度标准 1 造林技术规程 GB T15776 2006 中附录A 各造林区域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密度表 附录B 各造林区域一般造林树种造林最低初植密度表 2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 T18337 3 2001 中附录D 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树种初植密度 3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中附录D 主要经济林树种造林密度表 4 速生丰产林的栽植密度执行LY T1058 1991 GB T20391 2006 LY T1384 1999 LY T1385 1999 LY T1435 1999 LY T1436 1999 LY T1495 1999 LY T1496 1999 LY T1527 1999 LY T1528 1999 LY T1559 1999的规定 5 国家林业局对地方人工造林树种初植密度标准批复文件的规定 林造发 2004 57 64 87 88号 林造发 2005 3 71号 林造发 2006 232号 2020 3 18 20 7 造林小班成林标准 乔木林郁闭度 0 20 灌木林覆盖度 30 乔灌混交林 乔木郁闭度 0 2 灌木覆盖度 30 1的面积为成林面积 2020 3 18 21 8 混交林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 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 含 以下的小班 地块 2020 3 18 22 9 林带造林 1 林带行数在两行及两行以上且乔木林带行距不超过4米 不含 灌木林带行距不超过2米 不含 连续面积1亩以上的属于造林 林带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 林带面积 林带行数 1 行距 4 灌木2米 林带长2 两行一带如带距超过8米 灌木4米 参照林带计算面积 小于8米 灌木4米 按片林计算面积 低于上述标准的为单行林带 属于零星植树范畴 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 应视为两条林带 2020 3 18 23 1 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 有足够的母树 幼苗 幼树 根株 竹丛数量 不适于人工造林的困难地 特殊地 以可增加林草盖度作为条件 2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 有林地 郁闭度 0 50 低质 低效林地 同时满足 有望成乔林的灌木林地 1 封山育林条件 规定封育条件的目的是便于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是封育合格的基本条件 2020 3 18 24 低效林 针对公益林 原生型低效林 自然状态下 因林地条件差和生长环境恶劣等形成的 如高山矮曲林 稀树草原 沼泽岛状林等 经营型低效林 人为干扰或经营管理不当形成的 如林相残破型 林相老化型 结构简单型 自然灾害型 低效林 针对公益林 原生型低效林 自然状态下 因林地条件差和生长环境恶劣等形成的 如高山矮曲林 稀树草原 沼泽岛状林等 经营型低效林 人为干扰或经营管理不当形成的 如林相残破型 林相老化型 结构简单型 自然灾害型 原生型低效林不适于封育 2020 3 18 25 低产林 针对用材林 因未适地适树或经营管理不当 或受自然 人为不良因素影响 造成林木生长慢 质量差 明显低于所在立地条件应有生产力的林分 2020 3 18 26 无林疏林封育 灌木型 环境条件 种群生态位的关系决定类型 封育类型相当于某个时空内的顶极群落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只有1种类型 乔木型 2 封山育林类型 2020 3 18 27 自然环境条件 人为经营条件 植被自然属性 如物候特征决定封育方式 全封 重点地区 极端脆弱区 困难区等半封 物候与人为要求轮封 人为要求下划分封育地块 3 封山育林方式 2020 3 18 28 4 封山育林的主要评价对象 1 无林地 疏林地封育 2 降雨量400mm以上的县 前地类为一般灌木林 且封育类型为乔木型 上述两种封育 共同特点也是可以增加森林面积 2020 3 18 29 5 封山育林面积认定 1 必须符合封育对象 不能是非地质低效有林地和没有希望培育成乔木林的灌木林地 2 必须有经过审批的作业设计 3 分别上报类型 上报为无林地疏林地封育的 如实际是有林地灌木林地封育 不计算合格面积 上报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封育的 无论封育对象都按有林地灌木林地封育对待 说明 灌木林地必须有希望培育成乔木林 有林地必须属于郁闭度低于0 5的低质低效林 封育类型必须为乔木型 2020 3 18 30 6 小班合格标准 1 设置了明晰的固定标志 2 落实了职责明确的管护机构和人员 3 制定了技术合理的封育制度和封育措施 4 已实施或准备实施封育措施 5 建立了封山育林技术档案 6 对于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封育 同时具备以上条件者为合格小班 对于无林地或疏林地封育 要有足够株数且分布均匀的母树 幼树 幼苗 如乔木型封育 2020 3 18 31 无林地疏林地封育 1 乔木型 郁闭度 0 20 平均有乔木树种70株 亩以上 且分布均匀 2 乔灌型 乔木郁闭度 0 20 灌木总覆盖度 30 有乔 灌木90株 丛 亩以上 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70株 丛 亩 3 灌木型 灌木覆盖度 30 有灌木70株 丛 亩以上 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60株 丛 亩 4 灌草型 灌草综合覆盖度 50 其中灌木覆盖度 20 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灌草综合覆盖度 50 其中灌木覆盖度 15 有灌木60株 丛 亩以上 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50株 丛 亩 有林地封育 1 郁闭度 0 60 2 每亩幼苗200或幼树33 3株 丛 以上 灌木林地封育 乔木郁闭度 0 20 乔灌木总盖度 60 2020 3 18 32 1 限于飞播造林 不包括飞播营林 用于飞播造林的土地应当为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荒地 其它宜林地 无立木林地等无林地和疏林地 2 人工撒播造林因没有明显株行距 一般按照飞播造林的方法进行评价 2020 3 18 33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荒地 其它宜林地 无立木林地等无林地和疏林地 乔木树种苗木1666株 hm2以上或灌木树种苗木2500株 hm2以上 且分布均匀的播区宜播面积 播区宜播面积或沙区播区作业面积达到成效合格标准的面积 播种苗或天然更新的同一类型 同一苗龄 苗龄级 的目的树种苗木 2020 3 18 34 1 乔木型 有效苗郁闭度 0 20 或小班每亩有效苗67株以上 2 乔灌型 乔 灌木有效苗总覆盖度 30 其中乔木郁闭度 0 10 或小班每亩有效苗乔 灌木树种90株 丛 以上且乔木所占比例 30 3 灌木型 灌木覆盖度 30 或小班每亩有效苗67株 丛 以上 4 灌草型 同灌木型 1 沙区飞播造林成苗合格标准 有苗样地频度40 以上 2 非沙区飞播造林成苗合格标准 播区宜播面积内平均每亩有效苗111株 灌木167株 以上 同时存在乔木和灌木有效苗时综合参数值 1 有苗样地频度南方40 以上 北方30 以上 2020 3 18 35 三 营造林工程检查验收方法 2020 3 18 36 2020 3 18 37 1 检查内容2 主要检查方法3 需要关注的几个技术问题 2020 3 18 38 39 检查内容 营造林实绩 上一年度人工造林 更新 封山育林 飞播造林 退耕专项核查 相应年度下达的营造林计划面积 营造林成效 造林满三年人工造林 更新 和满5年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 营造林工程的检查验收一般以统计上报数据为基础依据 并与统计指标的内涵相对应 确定检查对象 2020 3 18 40 1 确定检查对象 营造林工程检查验收一般由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建设单位组织 从技术规程上界定 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包括的范围比较宽泛 因此 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前 首先需要确定检查验收对象 然后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如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检查验收包括国家级核查 省级复查和县级自查三个层面 县级自查和省级复查的对象包括了需要统计上报的所有范围 而国家级核查主要以增加森林面积的营造林为对象 2020 3 18 41 收集的资料 1 相关年度封山育林统计报表 年度计划 分解及完成情况 造林与封育技术档案 核查县近5年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含小班汇总表 小班设计图 检查验收材料 2 经国家认定受损或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报国家林业局备案的封山育林受损面积 重度受损小班一览表 作业设计文件 小班图面资料 并与省级收集的材料进行对照 3 相关规定和文件 2 资料收集和数据核对 数据核对 对近5年分解到乡镇的营造林数据与国家掌握的统计上报数据进行核对分析 2020 3 18 42 1 查对前将相关档案材料收集齐全 包括连续5年 今年是2009 2013年 各营造林方式 封 飞 造 各工程类别的小班和图面资料 2 为提高检查效率 一般只选择抽中的核查乡镇进行核对 3 对资料中重叠的小班地块进行现地核实 4 对不同年度 不同工程相互重叠的封育地块 客观落实原因 以供管理工作参考 3 资料查对 2020 3 18 43 汇总资料查对情况 3 资料查对 2020 3 18 44 1 属于营造林统计指标范围的营造林方式均认定核实面积 人工造林 更新造林 飞播造林 无林地疏林地封育 有林地灌木林地封育 林冠下造林 四旁植树 含单行林带 封山育林为统计指标 均核实面积 飞播营林 封山护林不是统计指标 低产林改造 竹林垦复 不属于营造林范畴 不核实面积 2 合格面积按照上报面积的口径认定 报如人工造林更新面积中的林冠下造林 四旁植树 含单行林带 藤本植物种植面积等属于不合格面积 报入无林地疏林地封育面积中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封育属于不合格面积 其它条件按照营造林合格标准认定 4 面积认定 原则 2020 3 18 45 15亩以下实测 15亩以上根据地形设置控制点 无地物标的绕测 一张图 重复小班单独形成电子文档 4 面积认定 认定程序 2020 3 18 46 前地类调查是印证封育对象解决封在什么地方的主要手段 一般采用现地调查与林地 一张图 相结合的方法 必要时 通过卫星影像进行核对论证 5 造林前地类认定 2020 3 18 47 6 营造林管理指标的核实认定 1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须有设计说明书 设计图 表 卡 2 检查验收 须有检查验收成果材料 并能反映作业时间 作业地点 面积 树种及作业质量等基本内容 3 档案 须有文字及图 表 卡 等基本资料 并符合相关技术规程和重点工程营造林档案管理要求 4 管护 制定了管护措施 配备有管护人员 且小班 地块 内没有明显的人畜破坏 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的管护还应签订管护合同 落实管护责任 按设计要求建设封护设施 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 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的 视为 无管护 高强度耕作导致不合格或幼树生长差视为 未管护 5 抚育 包括松土 除草 平茬 以耕代抚等措施 检查时未到抚育季节的 现地根据松土除草痕迹判断上一年度是否进行抚育 无松土痕迹 或无平铺 归堆 自然散放灌草残株的 视为未抚育 6 封山育林 固定标志现地检查固定标志是否稳固 临时性 不稳固 标识内容不全的木牌 视为未按要求设置 按不合格面积处理 管护机构和人员以聘用合同等正式文字材料为依据 核实管理机构和人员 无证明材料或管护人员在外地务工的 按不合格面积处理 48 目前 造林小班特别是封山育林小班普遍区划过大 有的一个小班几千亩至几万亩 对检查评价带来影响 需要在作业设计阶段根据造林地的不同条件进行细分 如造林各区段原有植被不同等 1 造林小班的划分问题 2020 3 18 49 林业上地类认定总体上以小班为单元 如统计指标中提到的林地空地造林属于更新范畴 其确定标准就是基于小班地类属于有林地 林中空地的地类属性应当与小班一致 当规划设计调查的小班过大 林中空地面积较大可以独立作为无林地造林时 作业设计调查中要认真区划 并相应说明 2 造林前地类的界定 2020 3 18 50 藤本 如葡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