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课程设计.doc_第1页
截流课程设计.doc_第2页
截流课程设计.doc_第3页
截流课程设计.doc_第4页
截流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截流设计计算说明书1 基本资料某工程截流设计流量Q=4150 m3/s,相应下游水位为39.51m,采用单戗立堵进占,河床底部高程30m,戗堤顶部高程是44m,戗堤端部边坡系数n=1,龙口宽度220m,合龙中戗堤渗透流量按如下公式计算,Qs=220(Z为上下游落差,Z0为合龙闭气前最终上下游落差),请设计该工程在河床在无护底情况下的截流方案。此外,上游水位下泄流量关系曲线见表1。截流材料为容重26KN/m3的花岗岩,截流戗堤两侧的边坡为1:1.5。表1 上游水位下泄流量关系曲线Qd(m3/s)7001220162017002160267034203930上(m)40.8541.0441.2841.4541.7542.0542.3542.74截流设计是施工导流设计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过程比较复杂,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截流多采用立堵截流,本次设计按立堵截流设计,有多种设计方法。其设计分为:截流水力计算、截流水力分区和备料量设计。截流设计流量的确定,通常按频率法确定,也即根据已选定的截流时段,采用该时段内一定频率的某种特征流量值作为设计流量。一般地,多采用截流时段5%10的月平均或者旬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标准。截流的水力计算中龙口流速的确定一般采用图解法(详细见水利工程施工P3942),以下对于图解法及图解法的量化法-三曲线法做如下介绍。2 截流的水力计算(图解法) 立堵截流进占过程中,龙口水流呈淹没或非淹没堰流的形式,通常是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直至合龙。戗堤进占划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戗堤进占直至坡脚接触龙口对岸形成三角形断面为止,即b2 mshs;第2阶段戗堤坡脚已接触龙口对岸而形成三角形断面后直至最后合龙,即b2 mshs。2.1.作Q-H上关系曲线一般情况下,截流设计流量Q0由四部分组成: Q0= Q+ Qd+ Qs+ Qac 式中 Q龙口流量; Qd分流量(分流建筑物中通过的流量); Qs戗堤渗透流量; Qac上游河槽中的调蓄流量。其中,戗堤最大渗透流量Qs和上游河槽中的调蓄流量Qac可以忽略。于是有: Q0= Q+ Qd由Q0= Q+ Qd可计算上游水位与相应流量的关系,于是可绘制得到下表:表2上游水位与相应流量表上游水位H上(m)落差Z(m)设计流量Q0 (m/s)下泄流量Qd(m/s)龙口流量Q(m/s)40.851.3441507003450.00 41.041.53415012202930.00 41.281.77415016202530.00 41.451.94415017002450.00 41.752.24415021601990.00 42.052.54415026701480.00 42.352.8441503420730.00 42.743.2341503930220.00 根据上表可绘制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与龙口流量关系曲线:图1上游水位与下泄流量关系曲线图2上游水位与龙口流量关系曲线2.2. 计算Qgf(B,Z)水流通过束窄河床,其进口由于竖向收缩(有坎)或横向收缩(无坎)而形成宽顶堰流时,视其出流是否淹没,分别按下式计算其泄流能力Q。龙口泄水能力按宽顶堰公式计算: 式中 龙口平均过水宽度; H0龙口上游水头; m流量系数,按下式计算: ZH00.3,淹没流, ZH00.3 ,非淹没流 ,m = 0.385, Z上下游落差; Z0合龙后闭气前最终上下游落差,为14m。其中,对于梯形断面,龙口上游水头龙口平均过水宽度;对于三角形断面,龙口上游水头龙口平均过水宽度 。(各参数的取值参照设计任务书)Z为上下游水位差,B为龙口宽度。当龙口宽度B21(44-30)=28m时,龙口断面为梯形断面,当B28m时,龙口断面为三角形断面。假设戗堤顶部宽度B为不同值时,龙口流量与水位落差Z的函数关系,利用excel计算结果如下表:表3 龙口流量、龙口宽度及上游水位表HQgB220 150 120 90 70 60 50 42 34 28 20 13 6 39.61 2686 1753 1354 954 687 554 421 315 208 128 43 6 0 39.81 4656 3041 2349 1657 1195 965 734 549 365 226 78 11 0 40.01 6017 3932 3038 2145 1549 1251 953 715 477 298 104 16 0 40.21 7127 4660 3602 2545 1840 1488 1135 853 571 360 127 20 0 40.41 8089 5291 4093 2894 2094 1695 1295 975 656 416 148 25 0 40.61 8951 5859 4533 3208 2324 1883 1441 1087 734 469 169 29 0 40.81 9741 6379 4938 3497 2536 2056 1576 1192 807 519 190 34 0 41.01 10474 6862 5314 3767 2735 2219 1703 1290 878 568 210 39 0 41.21 11161 7316 5669 4021 2922 2373 1824 1385 945 616 229 45 0 41.41 11811 7746 6004 4262 3101 2521 1940 1475 1011 663 249 52 0 41.61 12429 8156 6325 4493 3273 2662 2052 1563 1075 709 269 58 0 41.81 13020 8548 6632 4715 3438 2799 2160 1649 1138 754 289 66 1 42.01 13588 8926 6927 4929 3597 2931 2265 1732 1200 800 310 74 2 42.21 14135 9290 7213 5137 3752 3060 2368 1814 1260 845 329 82 3 42.41 14663 9642 7490 5338 3903 3186 2468 1895 1321 890 350 91 4 42.61 15175 9984 7759 5534 4050 3309 2567 1974 1380 935 371 101 6 42.81 15672 10316 8020 5725 4194 3429 2664 2052 1439 980 393 111 8 2.3. 根据列表的结果绘制各曲线图如下:图3龙口流量、龙口宽度及上游水位关系曲线2.4. 由连续方程可得龙口流速计算公式为:淹没流时:,龙口底板以上的下游水深非淹没流时:,龙口断面的临界水深即淹没出流时: 对于梯形断面: 对三角形断面:。 非淹没出流时: 对于梯形断面: 对三角形断面:;将以上交点所对的Qg值和Z值从上图中读取列表计算,龙口平均流速V的计算如下表。表4 图解法计算成果表龙口宽度上游水位落差龙口流量上游水头流态平均宽度龙口流速抛石粒径d22039.70 0.19 41009.70 梯形淹没流201.70 2.14 0.10 15040.00 0.49 380010.00 132.00 3.03 0.20 12040.28 0.77 370010.28 102.28 3.80 0.32 9040.75 1.24 330010.75 72.75 4.77 0.50 7041.15 1.64 270011.15 53.15 5.34 0.63 6041.35 1.84 240011.35 43.35 5.82 0.75 5041.70 2.19 193011.70 33.70 6.02 0.80 4241.90 2.39 155011.90 25.90 6.29 0.88 3442.10 2.59 115012.10 18.10 6.68 0.99 2842.28 2.77 80012.28 12.28 6.85 1.04 2042.52 3.01 3608.52 三角形非淹没流8.52 5.51 0.67 1342.80 3.29 1105.30 5.30 4.35 0.42 643.20 3.69 102.20 2.20 2.49 0.14 2.5.根据以上数据绘制VB及QgB曲线如下: 图4龙口流速与龙口宽度关系曲线图5龙口流量与龙口宽度关系曲线2.6. 确定抛投块体粒径d 根据下式确定块体粒径: 式中 V石块的极限抗冲流速; d石块化引为球形时的粒径; k综合稳定系数,取1.2 。 水容重,取10 KN/m3。 石块容重,取26 KN/m3。具体计算结果如上表4。于是可绘制龙口宽度与抛填粒径关系曲线如下:图6龙口宽度与抛填粒径关系曲线2.7. 选择截流材料材料分区根据上图可对材料进行分区如下:表5材料分区分区龙口水面宽度B(m)最大流速(m/s)材料粒径d(m)材料重量(KN)材料的储备量(万KN)220-904.500.481.50 139.34 90-605.800.7811.92 47.51 60-156.851.0716.67 70.72 15-05.800.481.50 2.60 3、成果分析 把龙口的的宽度分成四个部分,材料分为三个区,如表5所示。每个宽度段中取其最大流速,得到相应的材料粒径。把材料近似的看做为球形,通过球的计算公式得到材料的体积,再乘以容重,得到材料重量。 材料的储备量的计算:首先求得戗堤的断面积,戗堤为梯形断面,其上底取16m,边度系数取1.5,则下底长57m,戗堤高14m,求得断面积504;再乘以相应宽度段的长度及其对应的材料储备系数,就得相应的材料储备量,其中一区的材料储备系数为1.2,二区为1.5,三区为2.0. 截流设计流量的确定,通常按频率法确定,也即根据已选定的截流时段,采用该时段内一定频率的某种特征流量值作为设计流量。一般地,多采用5%10%的月平均或者旬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标准。截流设计流量Q0由龙口流量Q、分流量Qd、戗堤渗透流量Qs和上游河槽中的调蓄流量Qac组成。如Qac不计算,忽略Qs则可得到Q0=Q+Qd。随着截流戗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