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证考试——灵岩寺讲解PPT课件.ppt_第1页
导游资格证考试——灵岩寺讲解PPT课件.ppt_第2页
导游资格证考试——灵岩寺讲解PPT课件.ppt_第3页
导游资格证考试——灵岩寺讲解PPT课件.ppt_第4页
导游资格证考试——灵岩寺讲解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灵岩寺 1 1 开头词格式 1 从开头 欢迎大家来到 我是您的导游小 2 从中间景点 各位团友 我们现在来 看 到的是 景点 2 2 概说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品级 景区内容地理位置 灵岩寺旅游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境内 在一山 泰山 一水 泉水 一圣人 曲阜 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 距济南约40千米 距泰山主峰约10千米 历史沿革 灵岩寺历史悠久 早在1600多年前 这里就有寺院 传说东晋有高僧朗公来此说法 因他讲的非常生动 以至于 猛兽归服 乱石点头 有人将此事告诉郎公 郎公说 此山灵也 不足为怪 灵岩寺因此而得名 北魏正光年间法定禅师重建寺院 先在方山之阴建神宝寺 后来又迁到方山之阳 甘露泉的西边 始称 灵岩寺 唐贞观年间 高僧慧崇又将寺庙迁到现在的位置 后来经过几次扩建 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灵岩寺的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3 品级 灵岩寺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的古代文化 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 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具有 海内四大名刹之首 的盛名 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级景区称号 景区内容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 泰山之北最幽处 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 的赞语 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 亭阁18座 文物众多 古迹荟萃 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4 3 游览路线灵岩胜景坊 金刚殿 天王殿 钟鼓楼 大雄宝殿 摩顶松 千佛殿 汉柏 御书阁 辟支塔 墓塔林 5 灵岩胜景坊面前的这座石坊 坊额刻着 灵岩胜景 为近代新建的石坊 左边这座古老的小石坊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六年 原是灵岩寺的第一道门坊 从这里顺着山谷往东大约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可以到达灵岩寺 6 金刚殿这是灵岩寺的山门 称金刚殿又称三门殿 因有空门 无相门和无作门三门并立而得名 殿内塑有密迹金刚和那延罗金刚 根据 封神演义 把他们戏称为 哼哈二将 闭嘴的是哼将 能哼出黑气 袭人魂魄 张嘴的是哈将 能哈出黄气 能把魂魄击散 之所以称其为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 比喻牢固 锐利 能摧毁一切的意思 金刚力士 是专门持金刚杵 古印度的一种兵器 守护佛法的天神 他们的职责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 7 天王殿天王殿是进了山门后的第一座殿宇 建于宋代 内供奉四大护法天王因而得名 这个殿的建筑风格属明清建筑 殿内左右山墙 嵌唐 宋 元 明 清碑碣17方 在印度佛教中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须弥山腰有一座山 叫犍陀罗山 山上有四座峰 每座峰上各有一个天王 各一方天下 白色的塑像 东方持国天王 手拿琵琶象征中道司调 青色的南方 增长天王 手拿宝剑用以斩断烦恼司风 红色 西方广目天王 右手缠一条蛇 左手持如意珠 意在提醒人们事事多变化 要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司顺 绿色的 北方多闻天王 右手拿伞左手拿银鼠司雨 他们合起来就是 风调雨顺 象征 五谷丰登 表达了劳动人民祈求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8 一进门 我们就能看到笑呵呵的大肚弥勒佛 这个弥勒佛不是佛教中的未来世界的教主弥勒佛 而是中国的布袋和尚契此 圆寂时念的是 弥勒真弥勒 化身千万亿 时时示时人 时人自不识 直到这时 大家才领悟到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并按照他的摸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 供奉在天王殿内 有一副对联赞他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怜之人 有一句话说的好 进门看弥勒 出门看韦陀 现在我们就来看背面的这座佛像 它就是金刚力士 名叫韦陀 有传说称 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 帝释曾起塔供奉两颗佛牙 后有捷疾鬼盗取这对佛牙 被韦陀发现 追回佛牙立下大功 后来就专门担任起守护佛祖灵塔的重任 大家请看他手里的兵器 它就是金刚杵 金刚杵的拿法不同 寺院的性质不同 金刚杵是拄地的 说明这个院是非接待寺 如果金刚杵横拿在手中 说明这个寺是接待寺 行脚僧可以在这里白吃白住 外来的和尚可以竞争主持 9 钟鼓楼天王殿后面就是钟鼓楼 东为钟楼 西为鼓楼 均为明代建筑 钟鼓是佛教中重要的法器 以前在这里有僧人早上撞钟 晚上击鼓 这就是所谓的晨钟暮鼓 鼓已经不在 明代铜钟尚存 是用2500公斤铜铸成的 10 大雄宝殿创建于宋嘉佑年间 明清重修 原名为献殿 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 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 明代正德年间更名为大雄宝殿 大雄是佛教徒对佛祖的尊称 是说他如同大勇士一样 有神力降伏众魔 由于佛经说他是按绝对真理如实而来 民间习惯就称他 如来佛 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 前为外廊式卷棚顶 后为硬山顶 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 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 清乾隆22年爱新觉罗 弘历皇帝来灵岩寺时 曾为此殿题 卓锡名兰 额及 奇松尔日犹回向 诡石何心忽点头 楹联 诡石即 朗公石 奇松即 摩顶松 11 殿内的石柱及柱础 还是宋代的遗物 上额的彩画也很形象生动 逼真 充满生活气息 殿前一平台 是供高僧讲经之用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孩子 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 据说他出生时 天上鼓乐齐鸣 百花飘香 一落地就东西南北各走四部 足迹所致 莲花绽放 空中跃出两条飞龙 口喷清泉为他沐浴 这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八后来称为 佛诞日 后来 每年的四月初八佛寺都会举行法会 以名香浸在水中冲洗佛像 所以也叫 浴佛节 释迦牟尼29岁时 舍弃太子生活 离妻别子 跟随禅师学习禅定 后又苦行6年 最后在菩提树下坐了49天 重于悟出正果 得道成佛 人称释迦牟尼 他传播佛教45年 广收门徒 80岁时涅槃 12 一般大雄宝殿供奉一佛二菩萨 而这里供奉一佛四菩萨 比较少见 佛祖左手边站立的是有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 专司佛的智力 他的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 佛祖右手边站立的是有大行大德的普贤菩萨 助佛弘法传教 他的道场在四川的峨眉山 这两位与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 释迦三圣 另外两位就是佛祖像左右两边坐立的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 与释迦牟尼组成 娑婆三圣 观音司职阳间 道场在浙江普陀山 左手边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 与观音相反 他司职阴间 管人死后的事情 救度地狱中的罪鬼 他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13 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 叫摩顶松 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传说故事 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 临行前曾来灵岩寺 手摩抚着说道 我要西去求佛 教汝枝长 归时东向 使吾门弟子知之 数年后 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 寺僧见了说 我们师傅回来了 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 有人可能要问 柏 松不同 为什么这株柏树要称松呢 因为 柏 与 悲 谐音 过去有人忌讳 悲 字故将柏改为松 后来有人在这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 取 百 柏 事 柿 如意 之意 现在双株并立 根深叶茂 每当深秋 柿红柏绿 相映成趣 14 千佛殿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 也是保存完好的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 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 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高僧慧崇 宋元明都有扩建重修 现存木结构为明嘉靖年间重建的 规模宏大 金碧辉煌 千佛殿依山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 其面阔七间 进深四间 单檐庑殿顶 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 木棱彩绘华丽 檐角长伸高耸 有展翅欲飞之势 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 皆雕刻有龙 凤 花 叶 水波及莲瓣 宝装荷花等纹样 雕工精美 抱柱上的对联是 甘露洒诸天现清净身说平等法 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 15 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 三身佛 中为 法身 毗卢遮那佛 法身佛是佛教真理凝聚的身体 代表佛性 是成佛的依据 佛教有 法身无相 慈悲为相 的说法 此佛由藤胎髹漆塑造 宋治平二年 1065年 从钱塘运至灵岩 此佛非常稳重 下面是莲花瓣 风吹来花瓣随风摇动 现年久失修 花瓣已不能摇动 东侧为 报身 名卢舍那佛 保身佛是凡人成佛后 领导佛国净土的身体 享受佛的种种美好 报身佛时隐时显 只有说法 佛和菩萨可见 该佛像为明成化十三年 1477年 用2500公斤铜铸成 西为 应身 释迦牟尼佛 应身佛是法身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的种种化身 该佛像也为铜质 明嘉靖二十三年 1544年 铸造 三尊佛像体态雍容 慈悲端庄 和蔼可亲 温暖着众生的心田 极具艺术感染力 16 千佛殿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 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 1066年 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 1573一1620年 罗汉是梵语译音阿罗汉的略称 小乘佛教认为 阿罗汉不是神 是依据佛的指示修行成正果的人 即罗汉果 大乘佛教认为 阿罗汉的果位仅次于菩萨 协助佛和菩萨救世人 有18罗汉 500罗汉之说 无疑 罗汉是佛教徒中的佼佼者 老百姓把他们视作力量和吉祥的象征 这些塑像皆坐于80公分高的砖砌束腰座上 按照真人的比例塑造 身高在101至120厘米 塑造精湛 线条流畅 比例匀称 色彩浓淡适度 泥塑罗汉身上的妆銮用的是朱砂红 黄丹 石绿 大青 天蓝 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 所以永不褪色 每个罗汉都有不同肤色 袈裟 袍袖 手帕 衣带以及花边图案等 服饰的细微处也卓见工巧 如法衣的白领和花纹白边 衬托得佛像全身神采焕发 整洁秀美 如同活人的衣着 17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 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 侧重于写实 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 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 使之真实 生动 更接近于生活 每尊罗汉的神情状貌 生动传神 喜怒哀乐俱形于色 有的心花怒放 有的愤恨难消 有的精神恍惚 有的紧锁双眉 一个个口目传情 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一点不假 大家看这尊塑像 从他的服饰一看就是外国和尚 他是印度的达摩祖师 这一组塑像是表现佛祖讲经说法的场面 听众们有的聚精会神 有的凝神思考 神情不一 形象传神 而这一组塑像 一个伸着一个手指 一个伸着两个手指 正在激烈的争论着什么 两人各不相让 脖子上的青筋都清晰可见 18 根据资料分析 罗汉系宋代塑造无疑 距今约有900余年 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 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 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 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来此游览 把它誉为 海内第一名塑 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 灵岩名塑 天下第一 有血有肉 活灵活现 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 19 汉柏 这棵古柏名汉柏 相传汉文帝曾梦游灵岩 见千年古柏 遂命大臣邓通前来查寻 邓通仅见一幼苗 回京如实报文帝 文帝对天祈祷 愿此树与寺并传不朽 旁边是卓锡泉 白鹤泉 双鹤泉 细水涓涓 终年不竭 注入一石池中 宛如明镜 灵岩八景之一的 镜池春晓 即出于此 这3个泉相隔很近 所以称为 五步三泉 20 御书阁千佛殿后面有一阁名御书阁 为唐代慧崇和尚所建 曾供唐宋皇帝御书 明时内塑玉皇像 御书阁 是唐太宗所书 阁为两层 下为石砌台基 阁基墙上嵌有历代名人石刻 上为阁体 飞檐起脊 阁前拱门之上石隙间生出古青檀 盘根错节 枝杆纵横 状若游龙 云朵 名曰 云檀 另外一株形似蛟龙 又称龙檀 两树已有千年的高龄 为稀有树种之一 视为一大胜景 这样古怪的青檀在北方还是很少见的 为寺内一大奇观 21 朗公石 出了千佛殿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 状如一个老僧 身披袈裟 手柱禅杖 而后面的柏树 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 这块怪石就叫 朗公石 据 灵岩志 中记载 灵岩古称方山 东晋时期高僧朗公于永和七年 公元351年 常到方山讲经说法 讲得猛兽归服 乱石点头 灵岩 由此而得名 22 辟支塔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 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叫辟支塔呢 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 是梵语 辟支迦佛陀 简称为 辟支佛 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 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 公元743年 宋淳化五年重建 于嘉佑二年建成 历时63年 距今900多年的历史 该塔高54米 底周长48米 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 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密檐楼阁式砖塔 塔基刻有阴曹地府 酷刑场面的浮雕 塔身为青砖砌筑 东西南北四面设门 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 一至四层为重檐 五至九层为单檐 收分得体 门窗古朴 显得古香古色 庄严肃穆 塔顶是铁制塔刹 有覆盆 相轮 园光 仰月 宝珠组成 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第九层塔上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 显得玲珑奇巧 美不胜收 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 可以尽览灵岩风光 23 辟支塔不仅雄伟 秀丽 而且在塔基还有一处全国独一无二的珍宝 这就是1995年出土的以古印度阿育王历史传说为内容的塔基浮雕 阿育王传说 这40幅雕刻细腻 逼真的浮雕对研究当时的宗教 礼制 服饰等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它的出土为辟支塔增添了无限魅力 24 墓塔林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 塔林中现有北魏 唐 宋 金 元 明 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 墓志铭 石碑81通 墓塔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 居全国第二位 墓塔一般由塔座 塔身 塔刹组成 塔座呈方形 圆形 八角形 有浮雕装钸 塔身较高大 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身因高僧圆寂的时间不同分三种形状 钟形 鼓形 方形 大家看这座塔 他的形体很大 说明那个年代寺里很富裕 寺院衰落的时候墓塔形体相对要小 再看这座钟形塔说明他的主人是日出时去世的 而这座鼓形的塔说明主人是日落去世的 塔刹则有相轮 覆盆 仰月 宝珠 花卉 龙图等图案造型 塔刹象征着佛国净土志高无上 墓塔旁通常有墓碑 记载着高僧的经历 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 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25 在这些墓塔中 最早的是唐代灵岩寺创建者慧崇的墓塔 这座塔造型古朴 方形 单层 重檐 慧崇是贞观年间的和尚 生前在灵岩寺勤于佛事 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活了100多岁 这座塔砌 雕 磨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