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总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金属材料学总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金属材料学总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金属材料学总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金属材料学总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材料学总复习提纲 戴起勋 1 主要内容一 主线 核心和 思想 二 合金化三 各类钢要点四 各主要材料的分析思路 2 主线 服役条件 技术要求 选择材料 强化工艺 组织结构 最终性能 应用 失效 一 主线 核心和 思想 零件 服役条件 性能要求 材料成分 强化工艺 组织结构 使用性能 3 要清楚的三点 1 同一零件可用不同材料及相应工艺例 调质钢 工具钢代用 2 同一材料 可采用不同工艺例 T10钢 淬火有水 水 油 分级等 强化工艺不同 组织有差别 但都能满足零件要求 力求最佳的强化工艺 3 同一材料可有不同的用途 例 60Si2Mn有时也可用作模具 低合金工具钢也可做主轴 GCr15也可做量具 模具等 要学活 思路要宽 要敢于提出独特见解 4 核心 核心是合金化基本原理 这是材料强韧化矛盾的主要因素 掌握合金元素作用 理解各类钢的设计与发展采用热处理等强化工艺 如何在这基础上充分优化材料的使用性能 关键就在于热处理等处理工艺 企业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存在问题 5 思想 材料学是一门很有 思想 的课程 只是要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和挖掘出来 辨证作用矛盾转化 结构钢是强度 韧度的匹配 工模具钢主要是韧度 耐磨性的协调 铸铁石墨形态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等 由强 韧性反映出来的矛盾 材料的这些矛盾涉及到合金化设计 处理工艺等 强度有余时 矛盾主要方面是如何提高韧度 并且矛盾的主 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6 掌握理解 固溶强化 位错强化 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等强化机理 正火和淬火 高温回火得到的同样是珠光体组织 但为什么一般钢要经过淬火 回火 在这些处理过程中 合金元素存在的形式和所处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其它组织结构是怎样变化的 固溶强化 位错强化 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等强化机制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这些问题涉及了所有的专业课知识 7 合金化设计 K形成规律 K类型及性质 对C线的影响 对相图影响 强韧化矛盾演化规律 钢韧化基本途径 钢强化基本机理 Me对过程影响 Me对工艺性作用 组织设计 多元适量复合加入 8 强 韧矛盾和研究开发就象是一个螺旋形 相互转化 轮回 强 韧矛盾在超高强度钢中更为突出 创新突破之处是彻底改变传统的强化之源 C合金化 所以发展了马氏体时效钢 使强韧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在材料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不断地在这些矛盾中进行研究 并不断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如现在已经广泛使用的微合金钢 非调质钢 双相钢等 都是在深入理解强韧化机理的基础上 从传统的强 韧矛盾中得到解脱 有所创新 9 体会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思路 材料的发展充满了活的辨证关系 充满了矛盾的演变 当然 对问题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 首先要有宏观的认识和思路 从高处看问题有豁然开朗的意境 10 二 合金化1 合金化原则多元适量 复合加入多元 多元作用大 效果好 又经济 合金元素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代数和 简单比喻 人每天的营养摄入 可科学地配制食谱 做到既满足营养要求 又不会使某种营养过剩 多元复合加入的作用或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多元复合加入 提高性能 如 淬透性 复合作用不是线性相加的 如 40Cr 40CrNi 40CrNiMo 扬长避短 合金元素能对某些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但往往还有副作用 为克服这不足 可加入另一元素来弥补 如 Si Mn Mn V 改善K类型与分布 某些元素加入会改变钢中所形成K类型与分布 或改变其它元素的存在形式和位置 从而提高性能 如耐热钢中Cr Mo V 高速钢的V Cr W 12 适量 合金元素的某种作用在含量达到一定量时往往会起不良的影响 而且还有经济性的问题 适量的原因 除了经济的因素外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3 适量加入 有Me增多后 会降低材料的塑韧性如构件钢中 一般Si 1 1 Mn 1 8 有些Me增多 会恶化K的分布如高速钢中Cr CrWMn中的W等 有的会改变K类型 热处理难度如一般结构钢中V 0 1 0 2 Mo 0 5 左右 以免生成难溶的K 适量加入 符合经济性Me作用不是线性的 适量 体现经济性 14 2 主要合金元素作用归纳Cr 1 淬透性 G K形核长大 Cr Ni等复合作用大 如调质钢40Cr 40CrNi 40CrNiMo 2 回稳性 阻止M3C型长大 如40Cr与40钢相比 回火到相同硬度时 回火温度可 30 40 3 抗氧化性 热强性 形成Cr2O3 FeO出现的温度 原子间结合力 热强性 如耐热钢 Mo Cr V 15 4 耐蚀性 电极电位 n 8定律 如不锈钢 5 细化晶粒 改善K均匀性 K较稳定 如GCr15 6 回火脆性 促进杂质原子偏聚 如40CrNi 7 A1 F形成元素 热疲劳性 如5CrNiMo 淬火温度 如GCr15为840 而T10为780 含Cr量多时 F钢 如1Cr17 8 Ms Ar 如GCr15比T10钢的Ar多 分布为8 左右和3 左右 16 Mn 1 强化F 固溶强化 如低合金普通结构钢 2 淬透性 G 使 C 线右移 如40Mn2 3 晶粒长大 A1 强化C的促进晶粒长大作用 过热敏感性 4 Ar Ms 量大时 获得A钢 Mn扩大 区 5 回火脆性 促进有害元素偏聚 6 热脆性 脱硫 形成MnS 脱氧剂 MnO 易切削钢 17 Si 1 可切削性 固溶强化效果显著 如弹簧钢60Si2Mn等 2 低温回火稳定性 抑制 K形核长大及转变 如30CrMnSi 9SiCr 3 抗氧化性 形成致密的氧化物 如高温抗氧化钢Cr18Si2 排气阀用钢4Cr9Si2 4 淬透性 K形核长大 使 C 线右移 高C时作用较大 5 淬火温度 A1 如9SiCr Ac1为770 6 脱C 石墨化倾向 Si 碳活度 含Si钢脱C倾向大 如9SiCr 60Si2Mn等 18 Mo 1 淬透性 推迟P转变 对B转变影响较小 2 热强性 固溶体原子间结合力 如珠光体热强钢12CrMoV 3 回火脆性 有效地抑制有害元素的偏聚 如40CrNiMo 4 回火稳定性 较强K形成元素 碳活度 且K稳定不易长大 5 细化晶粒 较强K形成元素 碳活度 阻止晶界移动 6 非氧化性酸的耐蚀性 防止点蚀 形成MoO3 致密而稳定 19 Ni 1 基体韧度 Ni 位错运动阻力 使应力松弛 如马氏体时效钢 40CrNi 40CrNiMo钢的韧度较高 2 稳定A组织 Ni A1 扩大 区 量大时 室温为A组织 如18 8奥氏体不锈钢 3 淬透性 G 使 C 线右移 Cr Ni复合效果更好 如12CrNi3 40CrNi 4 回火脆性 Ni促进有害元素的偏聚 如40CrNi回火脆性大 5 Ms Ar 20 V 1 热强性 VC质点稳定性好 且弥散分布 如耐热钢Cr Mo V 2 细化晶粒 VC质点细小 稳定 有效阻止晶界移动 如40Mn2V 50CrV 3 红硬性 耐磨性 VC质点细小 稳定 弥散 如高速钢均含V 4 过热倾向 VC质点溶解稳定较高 晶粒不易长大 4040Mn2V 5 磨削性 VC质点硬度高 容易产生磨削裂纹 如9Mn2V的磨削性较差 21 3 利用合金化原理分析典型钢的性能特点9SiCr CrWMn 9Mn2V 60Si2Mn 5CrNiMo W6Mo5Cr4V2 22 三 各类钢要点1 要掌握各类钢的特点弹簧 热锻模的服役条件及技术要求 轴承钢的冶金质量 高速钢的热处理工艺 工具钢的球化处理 高碳钢的第二相 齿轮 轴类零件的选材料 不同表面强化工艺特点 应用和适用钢种 23 2 归纳各类钢工艺特点1 合金元素多 钢的导热性较差 工艺的可变性也大 因此 工艺相对就比较复杂 如高速钢 Cr12MoV 18Cr2Ni4W 3Cr2W8V等 2 过共析钢 希望K稳定 用较强K形成元素 量可较多 残余K细化晶粒 又提高耐磨性 如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 低温回火 要重视预先热处理 球化工艺 3 亚共析钢 采用完全淬火 希望钢中的K不稳定 在加热时能全部溶解 强K形成元素用得比较少 即使有 含量也是较少 控制 24 4 工具钢淬火时 变形开裂倾向比较大 所以在工艺措施上 常采用预热 预冷 淬火常用等温 分级 双液淬火等方法 且需要及时回火 5 工件尺寸大 如锻模 则整个热处理过程需要围绕尽量降低变形开裂而采取一系列措施 6 弹簧 轴承 工具钢最终处理前一般已是成品 要注意脱碳倾向 一般措施为采用保护气氛 盐浴炉等 7 精密零件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尺寸稳定性 8 工模具钢 特别是高碳高合金钢的锻造工艺很重要 这是最终热处理质量的前提 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锻造工艺的原因 25 1结构钢的特点 应用及演变2工具钢的特点 应用及演变3铸铁要点4铝合金分类与特点 四 各主要材料的思路 26 服役条件及性能要求 常用牌号 C量 常用工艺 组织性能 应用 要点 低强钢 低C马氏体 渗碳钢 氮化钢 调质钢 弹簧钢 轴承钢 高锰钢 典型结构钢的特点 应用及演变 纵向要理解系统及相互间关系 横向要了解含碳量及合金化的变化原因 27 常用牌号 C量 常用工艺 组织 性能特点 应用 要点 碳素钢 低合金 高速钢 冷作模具钢 热作模具钢 量具钢 典型工具钢的特点 应用及演变 28 自由焓有利于石墨化 成分 结构 扩散有利于Fe3C析出 HT200QT400 17KTZ450 06 灰口铸铁 片G 性能特点与用途 孕育处理 热力学 动力学 牌号及数字意义 可锻铸铁 团絮状G 由白口铁经石墨化得到 性能与用途 石墨化过程 决定G形态 决定基体 铸铁中心问题 G形状 大小 数量 分布 球墨铸铁 球状G 球化处理 热处理工艺 与灰铁不同 与钢区别 不同工艺得到不同基体组织 性能与用途 影响因素 铸铁性能 化学成分C Si促进石墨化 Mn S阻止石墨化 冷却速度薄壁表面易白口 壁厚敏感性 性能差异 强度 伸长率 冲击韧度比钢低 耐磨 切削性好 消振性好 缺口敏感性低 铸造性好 蠕铁 蠕虫状G特殊性能铸铁 耐蚀 耐磨 耐热 29 工业纯铝 密度2 72 导电 导热性好 抗蚀性好 塑性高 防锈铝合金只能变形强化 Al Mg Al Mn系 LF5 固溶强化细化组织强化时效强化第二相强化 基本过程 GP 条件 Me能溶入 随T 而固溶度 析出相强化作用大 铸造铝合金 Al Si ZL104Al Cu ZL201Al Z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